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蘇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翻譯及課文的解析

本文已影響 3.29W人 

曹劌論戰

蘇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翻譯及課文的解析

(魯莊公)十年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莊公接見。他的同鄉說:“吃肉的大官們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去參與呢?”曹劌說:“吃肉的大官們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就進宮去見莊公。曹劌問莊公:“你憑什麼條件(跟齊國)作戰?”莊公說:“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一定要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小恩小惠不能普遍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跟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神用的牲畜﹑玉帛,從來不敢虛報數量,一定對神誠信。”曹劌回答說道:“這只是小信用,未能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不會保佑你的。”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我雖然不能一一瞭解清楚,也一定根據實情來處理。”曹劌回答說:“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著您去。” (寫戰前政治準備的分析)

魯莊公和曹劌共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莊公要擊鼓進軍。曹劌說:“不可以。”齊國三次擊鼓進攻,曹劌說:“可以擊鼓進攻了。”齊軍大敗。魯莊公就要驅車追擊齊軍。曹劌說:“不可以。”他下車看了看齊軍戰車的車輪留下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眺望齊軍敗退的情況,說:“可以追擊了。”於是就追擊齊軍。 (本段主要敘述長勺之戰的全過程。)

打了勝仗以後,魯莊公詢問那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打仗”,是靠勇氣的。齊軍第一次擊鼓進攻時,他們的士兵鼓足了勇氣,第二次擊鼓進攻,士兵的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進攻,士兵的勇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盡,我們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它的軍事行動)是很難推測的,我恐怕在那裡有埋伏。我看到他們的戰車的輪跡很亂,遠望到他們的軍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們。”(本段寫:戰後曹劌對取勝原因的分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從田地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從魚鹽販中被舉薦,管夷吾從獄官手裡被釋放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的海濱被任用,百里奚從買賣奴隸場所被選拔用為大夫。(本段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經歷艱難困苦之後,成就不平凡的大事的例子。)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的責任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身受貧困之苦。在他做事時,使他所做的事顛倒錯亂,用這些辦法來讓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過去所沒有的才能。

(第二段主要寫:以所舉事實為依據,論述人才要在困難逆境中造就。)

一個人常常犯了錯誤,以後才能(注意)改正;內心憂困,思慮堵塞,才能奮起,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在臉色上,吟詠歎息之氣發於聲音,(看到他的臉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後人們才瞭解他。(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國侵犯的危險,常常會滅亡。

(本段主要是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經受磨練的益處)

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激勵人奮起,使人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使人委靡,必將導致滅亡。(本段:歸納出全文的中心論點)

  魚我所欲也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只為求利益而不擇手段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什麼手段不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一切可以躲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幹呢?通過某種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過某種辦法就可以躲避禍患,但有不去幹這種事情。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不是“義”)。不僅僅賢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人能夠(操守這種品德)使它不致喪失罷了。

(提出中心論點,指出“捨生取義”是人的本性。)

一筐飯,一碗湯,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然而,如果你(輕蔑地)呼喝著給他(吃)。過路的飢餓的人也不會接受,如果你用腳踢著(或踐踏)給別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運用舉例論證,“捨生取義”是人的本性)

萬鐘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儀就接受它,這萬鐘的俸祿對我有什麼益處呢?是為了宮室的華美,妻妾的侍奉,為了我所認識的貧窮困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嗎?原先為了義(羞惡之心)寧願身死而不受“呼爾”“蹴爾”的一簞食,一豆羹施捨,今天卻為了宮室的華美而接受了;原先為了義(羞惡之心)寧願身死而不受“呼爾”“蹴爾”的一簞食,一豆羹施捨,今天卻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原先為了義(羞惡之心)寧願身死而不接受“呼爾”“蹴爾”的一簞食,一豆羹施捨,今天卻為了所認識的貧窮困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接受了:這種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幹了嗎?(如果這樣做了,)這就叫做喪失了的思想,即“義”即本來就有的羞惡廉恥之心。(第三段從反面論證見利忘義就是喪失人生本性的行為。)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已深了,大風怒吼,把我屋上的幾層茅草都捲走了。茅草翻飛,飛過江去,散落在江邊上,其中飛得高的茅草,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茅草,飄飄悠悠,落在深塘的水邊。(第一段,寫秋風破屋的情景)

南邊村莊上的一群兒童,欺侮我年老體弱,竟忍心如此當面作“賊”,公開地抱著散落在地上的茅草,溜進竹林裡去;我喊得脣焦口乾也沒有效果,只好拄著柺杖回來,獨自嘆息。 (第二段寫對“群童抱茅”的感嘆)

一會兒,風停了,雲層墨黑,秋天的天空烏雲密佈,天也漸漸黃昏,黑了下來。蓋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鐵似的,嬌慣的兒子因為睡相不好,把被子裡都登破了。因為屋漏,床頭沒有一塊乾燥的地方,可如麻似的密集的雨點仍舊下個不停。我自從經過安史之亂後,一直睡眠不好,這漫長的黑夜,到處都溼漉漉的,如何捱到天亮呢? (第三段,寫長夜沾溼的苦痛)]

哪裡能得到千萬間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都喜笑顏開,而高大的房屋在風雨中巋然不動,安穩如山!啊!什麼時候我眼前能聳立這樣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獨破,受凍至死 ,也是心滿意足的。(第四段,寫詩人推己人,憂國憂民的崇高理想。)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這兩座山)本來在冀州的南面,黃河的北面。 (介紹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積、高度和地理位置。這是故事的背景。)

北山愚公,年紀將近九十歲,棉隊山居住。(他)苦於山北交通阻塞,進出要繞遠道,就召集全家來商量說:“我要和你們盡全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的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地表示贊成他的意見。他的妻子提出疑問地說:“憑你的力氣,連像魁父那樣的小山都不能削減,又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挖下來的泥土石頭放到哪裡去呢?”大家紛紛說道:“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

於是率領挑擔子的兒孫,敲鑿石頭,挖掘泥土,箕畚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也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們。寒來暑往,季節交換,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著勸阻愚公說:“你太不聰明瞭。憑你在世上這最後的幾年,剩下的這麼點力氣,連上山的一棵草都鏟不了,又能能把泥土的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長地嘆息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能通達事理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不如。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啊。可是山卻不會再增高加大,還愁什麼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山神聽說愚公移山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便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揹走了兩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從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漢水的南面,再沒有高山阻隔了。

  出師表

先帝開創的事業沒有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了。現在天下分裂成三個國家,蜀漢民力睏乏,這實在是危急存亡的確時候啊。然而朝中官員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在外面捨生忘死,是因為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報恩啊。實在應該廣泛地聽取意見,發揚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抱負的人們的志氣,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的話,以致堵塞人們忠言勸諫的路啊!

皇宮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國家的官員;升降官吏,評論人物,不應該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或做了好事對國家有貢獻的,都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員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該有偏袒或私心,使朝廷內外刑賞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思慮都忠誠純正,所以先帝把他們選撥出來留給陛下。我以為宮廷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都拿來跟他們商量,然後實行,就一定能夠補救缺點,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將軍向寵,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曉軍事,過去任用他和時候,先帝稱讚他能幹,所以大家商議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營中的事情,都拿來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夠使軍中,團結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和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不對桓、靈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優秀、以死報國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朝的興隆便為時不遠了。

我本來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自種地,只是希望在亂世裡苟且保全生命,並不想在諸侯中做官揚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見識淺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來探望我,向我詢問當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緒激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挫折,在軍事上失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緊迫的關頭奉命出使,從那時到現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辦事謹慎,所以臨終的時候,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我接受命令以來,早晚憂慮嘆息,唯恐託付給我的大事做得沒有成效,而有損於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不長莊稼的地方。現在南方的叛亂已經平定,武器裝備已經充足,應該勉勵三軍,率領他們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夠奉獻平庸才能,去剷除那些奸邪凶惡的敵人,振興漢朝,遷回舊都洛陽,這是我報答先帝終於陛下的職責。至於考慮朝中的政事是否可行,毫無保留地向陛下提出支援忠誠的勸諫,那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曹魏興復漢室的任務交付給我,如果不能實現,就治我的罪,來告先帝在天之靈。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忠言,就應當責罰郭攸之,非常感激禕、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職,指明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該自行謀劃,徵詢治國的良策,認識、採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的遺命,我接受您的恩澤,心中非常激動。

現在我就要遠離陛下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淚水,也不知說了些什麼。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豔美麗。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誰漂亮?”他的妻子說:“你漂亮極了,徐公哪能比得和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就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鄒忌同他坐著閒聊,鄒忌又問他:“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漂;再照鏡子看看自己,覺得自己遠遠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著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想有求於我。”

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於我,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妃子、近臣沒有誰不偏愛您,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您,全國範圍內的人沒有誰不有求您:由此看來,大王您受矇蔽很深啦!”

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書面勸諫我的,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的耳朵裡,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人多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後,還不時地有人偶然來進諫,滿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燕、趙、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戰勝別國。

  山坡羊 潼關懷古

群山綿延起伏,正如聚會在一起一樣,關下波濤滾滾,像咆哮怒吼,在通往潼關的路上,關外有黃河;關內有華山,形勢十分險要。遠望西都長安,內心思緒起伏,一路上看不少秦漢時代的遺蹟,引起無限的傷感,那成千上萬間的宮殿,如今都化作了塵土。無論哪個朝代的興起,受苦的仍是百姓,無論哪個朝代的滅亡,受苦的還是百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