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顏氏家訓八:勉學篇

本文已影響 3.73W人 

【原文】

顏氏家訓八:勉學篇

自古明王聖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此事遍於經史,吾亦不能鄭重[1],聊舉近世切要,以啟寤[2]汝耳。士大夫子弟,數歲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禮》、《傳》,少者不失《詩》、《論》。及至冠[3]婚,體性稍定;因此天機,倍須訓誘。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4],無履立者,自茲墮[5]慢,便為凡人。人生在世,會當有業:農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沈思法術,武夫則慣習弓馬,文士則講議經書。多見士大夫恥涉農商,差務工伎,射則不能穿札,筆則才記姓名,飽食醉酒,忽忽無事,以此銷日,以此終年。或因家世餘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及有吉凶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雲霧;公私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有識旁觀,代其入地。何惜數年勤學,長受一生愧辱哉!

【註釋】

[1]鄭重:這裡是頻繁的意思。

[2]寤:通“悟”。

[3]冠:古代男人二十當行加冠之禮,稱冠禮,表示已成年。

[4]素業:清素之業,即士族所從事的儒業。

[5]墮:通“惰”。

【譯文】

自古以來的賢王聖帝,還需要勤奮學習,何況是普通百姓之人呢!這類事情遍見於經籍史書,我也不能一一列舉,只舉近代切要的,來啟發提醒你們。士大夫的子弟,幾歲以上,沒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讀到《禮記》、《左傳》,少的也起碼讀了《毛詩》和《論語》。到了加冠成婚年紀,體質性情稍稍定型,憑著這天賦的機靈,應該加倍教訓誘導。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鍊,成就士族的事業;沒有成就功業志向的,從此怠惰,就成為庸人。人生在世,應當有所專業,農民則商議耕稼,商人則討論貨財,工匠則精造器用,懂技藝的人則考慮方法技術,武夫則練習騎馬射箭,文士則研究議論經書。然而常看到士大夫恥於涉足農商,羞於從事工技,射箭則不能穿鎧甲,握筆則才記起姓名,飽食醉酒,恍惚空虛,以此來打法日子,以此來終盡夭年。有的憑家世餘蔭,弄到一官半職,就自感滿足,全忘學習,遇到婚喪大事,議論得失,就昏昏然張口結舌,像坐在雲霧之中。公家或私人集會宴歡,談古賦詩,又是沉默低頭,只會打呵欠神懶腰。有見識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無處容身。為什麼不願用幾年時間勤學,以致一輩子長時間受愧辱呢?

【原文】

樑朝全盛之時,貴遊子弟[1],多無學術,至於諺雲:“上車不落則著[2],體中何如則祕書。“無不薰衣剃面,傅粉施朱,駕長簷車[3],跟高齒屐[4],坐棋子方褥[5],憑斑絲隱囊[6],列器玩於左右,從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經[7]求第,則顧[8]人答策;三九[9]公讌,則假手賦詩。當爾之時,亦快士[10]也。及離亂之後,朝始[11]遷革,銓衡選舉,非復曩者之親;當路秉權,不見昔喪時之黨。求諸身而無所得,施之世而無所用。

被褐而珠,失皮而露質,兀若枯木,泊若窮流,鹿獨[12]致之間,轉死溝壑之際。當爾之時,誠駕材也。有學藝者,觸地而安。自荒亂以來,諸見俘虜。

雖百世小人,知讀《論語》、《孝經》者,尚為人師。雖千載冠冕,不曉書記者,莫不耕田養馬。以此觀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數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13]也。

 【註釋】

[1]貴遊子弟:無官職的王公貴族叫貴遊,他們的子弟就叫貴遊子弟。這裡是泛稱貴族子弟。

[2]著作:即著作郎,官名,掌編纂國史。體中何如;當時書信中的客套話。

[3]長簷車:一種用車幔覆蓋整個車身的車子。

[4]高齒屐:一種裝有高齒的木底鞋。

[5]棋子方褥:一種用方格圖案的織品製成的方形坐褥。

[6]隱囊:靠枕。

[7]明經:六朝以明經取士。

[8]顧:同僱。答策:即對策。

[9]三九:即三公九卿。

[10]快士:優秀人物。

[11]朝市:此指朝廷。

[12]鹿獨:顛沛流離的樣子。

[13]小人:指平民百姓。

 【譯文】

樑朝全盛時期,士族子弟,多數沒有學問,以至有俗讀說:“上車不落就可當著作郎,體中無貨也可做祕書官。”沒有人不講究薰衣剃面,塗脂抹粉,駕著長簷車,踏著高齒屐,坐著有棋盤圖案的方塊褥子,靠著用染色絲織成的軟囊,左右擺滿了器用玩物,從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經義求取及第時,那就僱人回答考試問題;要出席朝廷顯貴的宴會,就請人幫助作文賦詩。在這種時候,也算得上是個“才子佳士”。等到發生戰亂流離後,朝廷變遷,執掌選拔人才的職位,不再是從前的親屬,當道執政掌權,不再見當年的私黨,求之自身一無所得,施之世事一無所用,外邊披上粗麻短衣,而內裡沒有真正本領,外邊失去虎皮外表,而裡邊肉裡露出羊質,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條乾涸的水流,落拓兵馬之間,輾轉死亡溝壑之際,在這種時候,真成了駑才。只有有學問才藝的人,才能隨處可以安身。從戰亂以來,所見被俘虜的,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讀《論語》、《孝經》的,還能給人家當老師;雖是歷代做大官,不懂得書牘的,沒有不是去耕田養馬,從這點來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經常保有幾百卷的書,過上千年也不會成為小人。

【原文】

夫明《六經》[1]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2],得以自資。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廕,當自求諸身耳。

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3]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

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讀書之人,自羲、農[4]已來,宇宙之下,凡識幾人,凡見幾事,生民之成敗好惡,固不足論,天在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隱也。

 【註釋】

[1]六經:指《詩》、《書》、《樂》、《易》、《禮》《春秋》,指:通“旨”。

[2]藝:拔藝,才能。

[3]伎:通“技”。

[4]羲、農:伏羲、神農,均為傳說中的古代帝王,與女媧並稱三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