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散文:增强语文意识,养育学科习惯

本文已影响 3.42W人 

打开“伍家岗区小语教研组、中心组年度总结会”的通知,“学科习惯”几个字跃入眼帘,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坦白地说,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名词,它是不是与课标中强调的“语文素养”,以及我们本学期关注的“语文意识”不谋而合呢?带着几分模糊,定下了总结的题目,对与不对,与大家交流。

散文:增强语文意识,养育学科习惯

“语文意识就是对语言文字的自觉的关注,它是培养语感的关键,也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关键。语文素养提高了,就能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终极目标了。”

“语文意识关注的是言语本身的物质存在,就是要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把它摆在它和整体的关系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从这里出发走上正确的语文学习之路。”

“如果我们有了自觉的语文意识,学习语文就会事半功倍。然而,这种自觉的语文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要通过后天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

这是语文教研组学习记录中的几段摘抄,下面有组内老师的学习心得。

李老师说:从前我看文学作品,摄引注意的是一般人所说的内容,如果它所写的思想或情感本身引人入胜,我便觉得它好,根本不注意它的语言文字如何。反正语文是过河的桥,过了河,桥的好坏就不用管了。近年来,我的习惯开始改变,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首先留心的是它的语文。如果它在这方面有毛病,我对它的情感就冷淡了好些。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词藻,存心装饰的文章令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彩妥帖,心里所要的说的与手里所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

张老师说:有些人平时也似乎很喜欢看书,但是语言文字水平还是不佳。也有一些颇爱看书的学生,对人与事极有见地,但文章总显得粗糙,文句混乱,用语随意。究其原因,是在看书的过程中,关注的仅仅是表达的内容,即文章写了什么,却忽视了表达的形式,即文章是如何写的,这便是缺乏自觉的语文意识,缺少对语言文字运用上的留心。

王老师说:同样是文本世界,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他学科关注的是“说的内容”,也即是“说了些什么”;惟有语文学科最终关注的是“说的形式”,也即是怎么表达。只有用心关注“怎么说”,立足于表达的形式,才能准确地把握“说什么”,领悟表达的内容。

袁老师说:在语文教学中,从这种意识出发,关注运用中的语言,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必能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形成优秀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讨论,我们认识到“语文意识”在语文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本学期语文组教研工作计划,把“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作为本学期思考的重点,我们的做法是:

 一、在教学常规中训练语文习惯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体现在语文学科上,就是没有规范与要求的听、说、读、写是没有效果的。本学期,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习惯提出了如下要求:

1、“没有把握不读书”,帮助学生克服读书错字、添字、掉字的不良习惯;

2、“没有深入不发言”,帮助学生克服讨论中只顾自己发言,不听他人意见的不良习惯,养成倾听、思考的好习惯。

3、“没有标点不行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4、“没有改正液也能写好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文习惯有了明显的改观,课堂教学秩序井然。屏弃了表面的热热闹闹,有了更多静心思考、潜心感悟的时间,学生的表达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在学习方法上强化语文意识

小学生作文难,我们的策略是:将习作指导立足于阅读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写?”,在阅读教学中强化习作意识。因为有了这样的立足,在本学期学校开展的“轻负高效,智慧课堂”的听评课活动中,“关注表达方法”成了热点、焦点和亮点。确实,关注表达方法,每篇文章都是范文,面对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我们还需要什么繁琐的讲解?如果说,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做点什么,那么,就教孩子们喜欢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崇拜她、感悟她、研究她,教孩子们“踩着巨人的肩膀向上攀登”。然后,告诉他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等什么?心动不如行动,拿起笔来,精彩就在你的笔下。接下来,你就该享受交流的快乐了,并一定会在欣赏中达成共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本学期,除了课本要求的8篇作文之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课外习作:有学习了《猫》之后写的《我喜欢的.小动物》;有学习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后写的《我们的大公桥小学》;有《赵州桥》后的《夷陵长江大桥》;有《秋天的雨》之后《春天的风》;有《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改写;有表达内心感受的《我喜欢上语文课》;有记录今年冬天第一场雪的《下雪了……》最多的一个学期写了17篇,这些习作就像在课文与生活之间架起的桥,沟通了课内外的联系,实现了方法的迁移运用,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样迁移运用中让写成为了一种习惯。这些文章在老师的博客和学校“百草园文学社”的网站展出,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写作的热情。一个学期下来,不敢说每个学生都喜欢写作文,但作文对他们来说不再是难事已经成为现实。

三、在特色活动中养育语文情怀

本学期,我们学校“诗风词韵特色校园的创建”活动,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提供最好的养料,留下最好的回忆。我们及时抓住契机,利用这样的环境,积极创编经典诵读校本学材,通过《诗词鉴赏》、《写作》等校本课程,有效拓展语文习惯养成教育的空间,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语文拓展活动,在元旦“沐浴诗风词韵,做中华好少年”的活动展示中,获得可喜的成绩。我们有理由坚信:沐浴着“诗风词韵”的童心一定会更加美好!

以上总结谈不上经验,因为还在疑惑中,只是凭着对“语文意识”、“语文素养”、“学科习惯”的朦胧情感,便“雾里看花”,自作多情地将他们搅在了一块。所以,下学期我们必须做到:

1、向专家再借一双慧眼,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为学生再留一串足迹,把“学科习惯的养成教育”做得真真切切,踏踏实实。

感谢会议给我交流的机会!“重要的是大家在思考”,一直记得张老师说过的这句简短有力而又温暖人心的话。因为“在思考”,竞赛中的那些你争我夺,变得不那么必要了;因为“在思考”,总结里的这些是不是经验之谈,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在思考”——一个多么宁静安详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忙碌并充实着,真好!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