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2016《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11W人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2016《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觀後感

  【2016《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觀後感1】

看完于丹老師《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的講座,內心湧出很多躍躍欲試的想法,但佔主導情緒的卻只有兩個字“慚愧”。

女兒剛滿六歲,我和他爸爸都不在居住的城市工作,週末才能回來。在她數得清的年歲裏,陪伴最多的是爺爺奶奶。但是事情很有意思,我們在家時她很是乖巧懂事,讓我倍感欣慰,但是我們去上班後經常接到她爺爺奶奶的投訴,各種不服管,讓我頭疼無奈。看完這個講座也許我已經明白了一二。

其實我接下來的所謂感受都是很牽強的,有點紙上談兵的意思,因為我們連最基本的陪伴都沒做到,我只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那些無法逐一實現尚停留在理論階段的想法。

和大多數家長一樣,我也希望我的女兒出類拔萃,能有個自己想要的完美人生。在現階段,這無疑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為孩子打下各方面的基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理素質的培養。這方面家庭的影響比學校更為深遠,好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潛移默化的變得有教養,思想上也會豁達一些,人格平等、母慈子孝、注重學習等等正確的行為都是傳遞給孩子的人生財富,反之,孩子也會變得難以教化。很多自己生活一團糟的父母卻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達不到期望還要非打則罵,這實在是不可取。一個高智商的人也許會在某個專業或是領域成績驕人,但一個情商高的人肯定是一個人生贏家。所以我們可以暫時不要把注意力太集中在孩子認識的字數,會算的加減法等等,而要首先幫助他們融入集體,怎樣在集體中過得愉快,也使他人愉快;然後適應和幼兒園有區別的小學生活和學習,慢慢教會他們良好的習慣。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通過自身這麼多年的總結和檢討,使我深深的懂得小學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小學則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裏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如果孩子已然具備了以上這些,那怎樣引導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又成為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古語有云:“人之初,性本善。”這世上本就沒有惡毒之人,愛心的培養需要愛心的澆灌,以身示教,勝於言傳。愛的培養,途徑和方式很多,關鍵是注重愛,擁有一顆純真的愛心,別對愛不理不睬,父母首先要做一個愛的使者,長期地、不斷地把愛影響、傳遞給孩子。世界五彩繽紛,人間豐富多彩,都需要有愛心的人去發現,去欣賞,去領悟。

孩子是上天賜給父母最珍貴的禮物,也是父母檢驗自己人生的一枚驗金石。我們應該用愛心,用科學和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學着長大成人,大人學着為人父母。對我們家而言,我最該學會的是陪伴在當下。

  【2016《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觀後感2】

昨天早晨七點四十分在河北公共頻道播放的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老師的心理健康和學習習慣講座,我聽了以後受益匪淺。

聽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有幾點思考:

第一,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愛的教育親情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我們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是孩子的最好榜樣。

第二,孩子的興趣培養最重要。家長無論做什麼都要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有了興趣孩子就有了動力,才可能做得有聲有色。

第三,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我們每一個做家長的要有耐心和愛心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們今後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有的人覺得心理健康不健康沒什麼問題,只要身體健康就可以了。如果你那樣想就大錯特錯了。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關注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要試着去疏導、開解、理解、溝通。

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才,我們做家長的,做老師的不要光盯着孩子的學習分數,我們要注意培養他們綜合的能力,耐挫力,獨立做事能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