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00字(通用14篇)

本文已影響 1.04W人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00字(通用1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00字(通用14篇)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00字1

某天凌晨,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運載着神舟十三號飛船點火升空,搭載着3名航天員如利箭般刺破蒼穹,飛向太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重大成功,是我國空間站建設的“關鍵之戰”,青島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護航技術支撐。

早在此次任務發射前期,中國電科22所的信息保障團隊就已全面進入工作狀態。一方面,這支團隊全力為此次任務提供了空間電波環境態勢和異常事件預報預警信息,為發射窗口的確定提供了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團隊還為任務系統提供了高精度電波環境效應數據,保障航天測控、衞星通信和空間目標監視雷達等系統的可靠運行。由中國電科22所研發的便攜式定向儀、陸用型信標機、海用型信標機、航天員通話電台等設備齊“上陣”,組成了一張近、中、遠程搭配,海、陸、空協同的立體化搜索救生網絡。這套多次為我國航天任務發射提供保障的“明星裝備”再次為神舟十三號的順利出征提供了堅強護航。

“複雜網絡與可視化研究所航天可視化團隊研製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本次飛行任務中再次接受了實戰任務考驗。”團隊博士郭陽告訴記者,飛船在空間飛行狀態是難以被直接觀測到的,該技術可將飛船飛行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在0.1秒內進行“實時翻譯”,驅動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飛船模型調整位置與姿態,讓地面控制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飛船“實況”。“這項技術就像飛船的‘眼睛’,讓它保持更好的姿態運行。”郭陽表示,航天可視化團隊為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此次“太空出差”提供軌道修正、姿態調整以及飛行控制與指揮提供關鍵技術支持和工程保障,團隊研製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神舟十三號飛船和天和核心艙進行自主交會對接任務中發揮關鍵作用,併為神舟十三號飛船在軌飛行保駕護航。

“團隊研製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執行交會對接任務中,已經助力中國航天事業10餘年,已成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常態化任務執行系統。”據郭陽介紹,該團隊早在2011年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中就已經作為任務全過程的推演平台,曾先後參與並圓滿完成多項國家重大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測等工程實戰任務,主要包括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探月工程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T1飛行試驗器、嫦娥四號以及嫦娥五號任務的可視化飛行控制指揮與遙操作操控任務,載人航天工程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與神舟十二號、天舟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實時三維可視化飛行控制與指揮任務。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00字2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峯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傑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遠平坦的。每個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要在挫折和困難中奮起。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別能戰鬥和特別能幹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

團結就是力量,是治國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試想,一個集體,如果內部不團結,還出現分歧的話,那這個集體會強大嗎?不止這樣,一些有圖搞破壞的人,在這個時候大力進攻,那損失更是不堪設想。

科學與人文並舉。從小,這一句老話就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迴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是,真正落實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認為,只要學會做人和文化知識就可以了,不用在學什麼科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説,是必不可少的。身為祖國的“花朵”的我們,不但要做到科學與人文並舉,還要做到規範與個性共存!

團結奮鬥培育了航天人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廣大航天工作者不論前方後方,不計名利得失,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大集體中,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保護集體,就應該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甘於奉賢,團結一心,共創輝煌。“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進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可以排除萬難,勇往向前,達到目標。大至世界全人類、國家,小至班集體、家庭,都要團結。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象徵。身為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科學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一個規範的學生,更是祖國的需求,是未來成就大事的人。科學與人文並舉,規範與個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學生的話語。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00字3

振奮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後續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我國高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神舟七號發射成功,5G互聯網研究與產業化獲得重大突破,我國"首條國際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在京津兩大城市間開通,"首箇中國人基因組序列研究成果發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建設任務圓滿完成,"曙光5000A躋身世界超級計算機前十。

蛟龍深潛,嫦娥探月。我國科技實力不斷進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湧現,科技創新日趨活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夢想,今朝實現。去年7月23日,天問一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實施火星捕獲。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着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軟着陸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着陸平台,開展巡視探測等工作,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科學探測,實現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5]。深空探測將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飛行里程已超過4.5億公里,距地球約1.7億公里。

我們正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征途漫漫,惟有奮鬥。我們通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按計劃將在軌駐留6個月,在這6個月時間,主要工作是要進一步驗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關鍵技術。具體來講,就是要和核心艙、天舟二號、天舟三號一起配合進一步驗證。

科技強,則國強。自信之路成功,為中國航天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00字4

今天我上了一節此生中最寶貴的課——天宮課堂。寶貴之處在哪呢?這堂課是由目前在中國空間站工作的三名偉大的宇航員:翟志剛,葉光富,王亞平講解的。他們代表着中國航天頂端的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之餘與我們遙遠連線直播並在距離地球400公里以外的空間站進行實驗,教給我了許多有意思的科學物理知識和現象。

太空授課的內容主要包括: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象。我最感興趣的是人體運動實驗,航天員葉光富向我們展示瞭如何在微重力的太空進行轉體運動,不僅幽默風趣,而且還告訴我們角動量的物理知識,也就是描述物體轉動的物理量。還有許多實驗非常有趣,耐人尋味,傳播了載人航天知識。我對變幻莫測的太空許多的疑惑都被解開,拓寬了我的知識面,科普了航天知識,為以後的科學物理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這堂課對我的影響和意義非常大,中國航天從之前的一窮二白到現在已成為世界一流之列,靠的是科學家,科研工作者,宇航員等從事與航天事業的人們一路披荊斬棘的共同堅持與付出。中國一代代航天人為了祖國崇高的航天事業勇於奉獻,擔當時代重任,不負人民期望,追逐夢想不斷進步的精神讓我頗有感觸,我懂得了要不斷追夢,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把握住機會,努力學習,長大後在祖國和社會需要的崗位上做貢獻,讓祖國屹立於世界之巔峯。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00字5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徵。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13號載人飛船載着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三名中國航天員飛向太空,他們成為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第二批“入住人員”,這次全球直播的《天宮課堂》更為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這次太空直播課堂裏,有多樣有趣的實驗以及課程,了其中最令我感興趣的,還是關於水膜的幾個小實驗。

首先是水膜張力實驗,王亞平老師説,這是一個美麗的實驗,那麼究竟有多美麗呢?第一部需要做一個水膜,然後往水膜里加水,讓這個水膜變成一個後水膜,此時,王亞平老師拿出了她和她女兒在地球上做的花朵摺紙,如果把花朵摺紙放在水磨當中,會出現什麼現象呢?這還需要我們繼續往下看,只見那花朵摺紙慢慢開展來,王亞平老師還説看到了這朵花,她就想到了她的女兒,“同學們你們都是祖國的花朵,含苞待放,未來是你們的。”這讓我感到,作為我們祖國新時代的少年,我要發憤圖強,好好學習,讓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接着,再往水球里加水,讓它變成一個大水球,變大後,我能看到一個倒立的王亞平老師,這讓我明白,在失重的環境環境下,水的表面張力會大顯神威,這是凹透鏡成像的結果,接着,在水球裏注入一個大氣泡,能發現一個倒立的老師和一個正常的老師,原來這個實驗叫做水球光學實驗,我知道了,在水球光學實驗中,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兩個象,是因為氣泡將水球分成兩部分,分別成象的效果在地球上難以見到這樣的現象。

最後老師着我們看了一個有趣的實驗:我們將水球裏的氣泡取出來,為了美麗,再將顏料注入到水球當中,顯出漂亮的藍色的水球,把半片泡騰片放入水球裏,會出現怎樣的效果呢?這就是泡騰片實驗,泡騰片在水球裏不斷的泡騰,產生了許多小氣泡,就這樣一個小知識又出現了!原來在失重的環境下,雖然氣泡在水裏不斷的產生,但並沒有離開水球,隨着氣泡的逐漸增多,水球變成了一個充滿歡樂小氣泡的歡樂球,隨着氣泡的增加,還過發出清香。

這個藍色的小球,像我們的地球。

“地球是我們人類在宇宙中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裏”這也是王亞平老師説的。這讓我感到,中國正在跟着新時代的腳步,一步一步走向新的世界,如今,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空間站,我們會逐漸踏入月球、火星和更遠深空!

這次的課程,讓我對太空中的一些知識以及一些常識有了更多的興趣。也希望隨着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00字6

今天太空授我太空授們看了航天員王老師給我們先是稱質量,其實具體的演示,王亞平給指令長聶海勝稱了一下他的體重。第二個實驗是關於失重的單擺運動。在地球上,單擺小球會在一定範圍內來回晃盪,但是在太空當中給它一個作用力,它會做圓周運動。現場的同學們見到這個現象,也感到眼睛一亮。第三個實驗是王亞平手裏拿了兩個我們從小就玩的陀螺,在太空當中,給它一個作用力,它就會朝着一個方向去轉動。第四個實驗和水有關,是要驗證表面液體的張力,捏出一個水泡之後,形成了一個水膜,後來緊接着的實驗就是給一個水膜不斷的注水,形成了一個透明的水球。最讓大家驚喜的就是王亞平在後來就給這個水球裏面用注射器注射進去了一個藍色的水滴,這個棉絮狀的水滴就蔓延開來,瀰漫了整個的水球。王亞平介紹説,在失重環境下,人們能夠獲取結構更加均勻完整、尺寸更大的半導體晶體,有利於開展材料學基礎性研究,優化和改進地面生產工藝。失重條件下冷原子鐘的頻率穩定度會大大提高,可以應用於高精度的衞星導航定位系統……。在太空”等一系列太空教育計劃。

作為載人航天的後來者,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實踐剛剛開始,但歷次神舟飛行在實現工程目標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全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瞭解航天、走近科學的熱情。30歲左右的年輕一代已經成為載人航天工程各系統的技術骨幹,而他們中的很多人。勵下走進航天行列的。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接受採訪時曾説過的,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科學永遠是一個國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程中,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熱愛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會理解、支持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從這個意義上來説,航天科普活動中藴藏着中國航天走向明天的無窮潛力。

在今天的神十航天員太空授課,我意猶未盡。因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行則國行;少年富則國富,這就是我的中國夢。每個人都可以有一箇中國夢,就好像每個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灑在每個人的臉上,照亮更加豐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燦爛的中國!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00字7

今天的載人航空授課,我從中感悟出一個國家需要科技研發,而科技研發需要青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任何一個時代,青年都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力的羣體,他們往往站在歷史發展的風口浪尖,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成為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力量。通過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我們黨帶領人民贏得的每一個進步、取得的每一項成就,背後都凝結着無數青年的辛勤汗水、青春熱血。向上的路,從來都不好走。廣大青年身處新時代、奮進新徵程,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任何一個時代,青年都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力的羣體,他們往往站在歷史發展的風口浪尖,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成為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力量。通過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我們黨帶領人民贏得的每一個進步、取得的每一項成就,背後都凝結着無數青年的辛勤汗水、青春熱血。向上的路,從來都不好走。廣大青年身處新時代、奮進新徵程,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把歷史作為最好的“教科書”和“營養劑”,弘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跟黨走的信念,在接續奮鬥燃燒着青春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對馬克思注意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是指引和支撐廣大青年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周恩來早年在歐洲,對當時流行的種種思潮進行認真比較後,最後選擇了“能使中國投身於社會變革的”馬克思主義,並斷言:“我認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並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青年一代肩負着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當代青年的使命責任。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母親,我們要去用自己的行動保護她。中國也是我們的母親,我們要去用自己的行動去推動發展她讓她變得更加強大。我相信,在不久後我們和我們的夢想將再一次衝破雲霄,駛向未知的宇宙。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00字8

望向星空,一顆顆星星在不斷的眨眼睛,月兒像小船掛在天空,那裏就是遼闊的宇宙。今天,我們很榮幸可以觀看由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空間站進行的太空授課。此次授課分別介紹展示了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包括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浮力消失實驗、水球光學實驗等,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了我們對科學的興趣、對宇宙的嚮往。

宇宙是很奇妙的,但在我們觀看之前,三位宇航員及工作人員付出了許多,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啊!我們的夢想的實現是與努力密不可分的。當初“發明大王”愛迪生為了發明燈泡,尋找實驗了1600多種礦物、6000多種植物,經過了上萬次試驗才成功!在我們肆意的用着電燈時,有沒有考慮過愛迪生付出的辛苦?沒有他的努力,就沒有我們現在的電燈;貝多芬,他28歲失聰了,你知道,音樂家失去了聽力就像廚師失去了味道,木匠失去了手臂一樣痛苦,但他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努力練習音樂,對音樂的追求更高。所以,貝多芬成為了音樂節的奇蹟,被稱為“音樂聖人”;愛因斯坦,達爾文……這些科學家讓他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一個流芳百世的名人,是努力,只有努力才能得到別人的讚揚和認可。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次授課中,涉及到了生物和物理的方面的知識。他們怎麼學會的?靠看書和理解。一本好書,可以讓我們受益終身。往小説,閲讀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提高寫作能力。往大説,閲讀可以增強我們的能力,長大為祖國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在三國時期,有一位吳國將軍叫呂蒙,他勇敢且擅長戰鬥。但呂蒙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參軍了,卻沒讀多少書。後來,吳王孫權批評了他,並提到了閲讀的重要性。從那時起,呂蒙就不知疲倦地努力學習,最終成為一名偉大的將軍。後來,“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變成了一個習語,呂蒙的學習態度也值得我們學習。

努力學習,終能成就夢想。在不知不覺間,這堂課就結束了。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努力,為中國航天事業貢獻一份力量!期待下次太空授課的到來!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00字9

浩瀚的宇宙總是讓人充滿無限遐想。身為學生,即使不能親自去到那迷人的外太空,但今天的科技讓即使離太空很遠的我們也能與空間站進行“親密接觸”,也就有了今天的“天宮課堂”。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七彩陀螺,它在空中不停的旋轉,彷彿把同學們帶入了空間站那失重的環境中。隨着鏡頭的緩緩轉動,王亞平出現在了全國師生的面前,因太空失重而略微腫脹的臉上掛着親切的笑容,她向我們介紹了另外兩位“太空教師”:翟志剛和葉光富。三人手持相機,為我們全方面地介紹了空間站,第一次如此全面的看到空間站,如此全面的瞭解到那些白色儀器的用途,我內心的驚喜與喜悦油然而生。

第實驗“太空轉身”開始了。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原本在地面上難度係數為零的普通動作,在太空中卻隱藏着豐富的物理知識。

王亞平老師的“乒乓球沉底實驗”讓在地球上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在太空中竟會因輕輕的按壓而沉入水底,這是空間站的微重力使得浮力和重力之間的伴生關係清楚地展現。

水球光學實驗簡直刷新了我對凸透鏡的認知。因為是在失重環境下,水滴會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收縮成一個接近完美的水球,它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凸透鏡,此時若是站在二倍焦距以外,就可以看到“太空老師”們倒立縮小的實像。

最後的泡騰片實驗是最有趣且最美的實驗。水球被顏料染成藍色,把淡黃的泡騰片放入,氣泡並不在上浮,而是相互擠壓,一個個小氣泡把水球撐得更大,淡黃的顏色便隨着氣泡蔓延開來,在蔚藍的水球中如同煙霧繚繞,就像我們的地球母親。

天地間那麼遠的距離,仰頭都看不見影的空間站,在這裏,圓滿完成了面向全國學生的太空授課,幾乎沒有卡頓,三位老師的聲音也十分流暢,這是因為中國科研技術之強大!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翟志剛老師用最遠的距離給孩子們講了最貼近心靈的課。他們三人親切的笑容和耐心的解答無形中為我們提升了學習的樂趣,追求科學真理的決心。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象徵。身為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今日與他們隔着天地遙遙相望,我們共同為祖國富強獻出力量!感謝這節“天宮課堂”帶給學子們的無限力量!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00字10

今天下午老師宣佈了一件振奮人心的消息,那就是神舟13號將在外太空對我們地面上的所有小學展開一次太空教學,而且是直播哦!我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悦,一蹦三尺高,雙手舉過頭頂,眉開眼笑的大聲喊:“太好了!”

直播開始了,我便專心致志的觀看了起來,聽他們講太空上的生活和以及特殊的現象和原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把水變成一個球,點上顏料,並且放入泡騰片以後的變化。

王亞平姐姐用水袋在空中擠了一個超大的圓球,這個圓球竟然沒有破,並且又圓又光滑。用顏料在水球上滴了一滴顏料,顏料迅速在水球內蔓延開來,成了一顆藍色的水球。雖然散佈的不均勻,但是看起來非常好看,給人一種別樣的感覺。這時王亞平姐姐提高了聲音説:“接下來我要把黃色的泡騰片放入水球裏,請大家仔細看發生了什麼。”我們都知道,在水中放入泡騰片會沸騰起來,那我想,泡騰片放入水球裏會不會破呢?接着神奇的一幕就發生了,王亞平姐姐把泡騰片放入水球中,水球竟然沒有破,並且泡騰片發生了變化,迅速在水中擠出了許多小泡泡。泡騰片的周圍散發着黃色的光,泡泡把半個球都撐滿了。這令我們全班同學都非常驚訝,忍不住叫出了聲:“哇塞!”

還有一件有趣的實驗令我印象也特別深刻,那就是把乒乓球放入水中的變化。所有人都知道,把乒乓球放入水中,不管你怎麼戳它,它都會在水面上漂浮起來,像只頑強的小強。而在外太空就不一樣了,王亞平姐姐給我們展示了這個實驗,把乒乓球放入水中,隨後用一根筷子把它戳入水中,保持幾秒再放開。神奇的一幕發生了,乒乓球竟然貼着杯子緊緊的沉在水底,沒有浮上去,我心中非常疑惑:“What?這是什麼操作?”視頻的最後又為我們講解了它的原理,一句話:重力消失了,浮力也就消失了。”

今天的`這堂課讓我瞭解到了外太空的生活,以及外太空神奇的科學現象,又學到了很多道理。更令我讚歎的是我們中國科技的領先,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空間站技術的高超,更是因為我們中國的5G在全世界排第一,其他國家都是4G,並且我們國家還能和外太空通話、視頻,實在太牛了!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00字11

2021年5月,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完成在軌測試驗證。從那一天開始,璀璨無垠的星空之上,多了一抹中國紅。

我時常輕倚牀頭,凝望星空,對空間站充滿了無限的幻想與憧憬:他們如何維持氧氣與水的循環?如何移動與就餐?又如何消遣與工作?

這一切,在今天找到了答案。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宇航員兼職老師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天宮空間站為我們講述並演示了在失重狀態下的種種基本活動——飲水、鍛鍊、工作等;另外,還有在失重狀態下的各種有趣的現象,如液體的表面張力、液體的浮力、細胞研究等。

雖然課程僅僅四個小時,我卻久久不能忘懷,感慨國家的偉大。遙想1970年,中國自制的第一顆人造衞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這個還在襁褓中的孩子,邁出了自己的航天史脆弱的第一步。正當世界對此嗤之以鼻時,中國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顆返回式地球衞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衞星返回技術的國家;1981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獨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2003年,楊利偉攜帶全中國人民的翹首以盼,為星河增添了一抹亮麗的中國紅,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2007年,“嫦娥奔月”再也不是幻想,“嫦娥一號”為月球拍下了一張絕美的“素顏照”;2019年,新一代固體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首次完成海上發射,彌補了中國在此方面的弱項,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海上發射技術的國家;2020年7月,“天問一號”將目光放在了火星,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同年11月,“長征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中國首次開採了“國外”的土壤……

汪國真説過:“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50年,科學家的忍辱負重;50年,中華兒女的含辛茹苦,換來的不僅是國力的強盛,更是世界的認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50年前,中國經歷了怎樣的腥風血雨!旱災、文革、國外的壓力,沒有人相信中國會幹出一番大事業;50年後,中國又經歷了怎樣的滄海桑田!我們可以自豪地對我們的祖先説,我們沒有食言,我們真的做到了,我們站在了世界的前方!

中國啊,期盼之處,皆是星辰大海;到達之處,皆是根深蒂結;回眸之處,皆是芳草萋萋。所以,少年啊少年,不要停下腳步啊,我們的學習仍未結束,我們的旅途剛剛開始。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00字12

今天我在學校看了《“天宮課堂”第一課》的直播,實在是意猶未盡,巨大神祕的星球,航拍的星雲、星球是那麼多彩而有趣,讓人看不夠,浩瀚的太空給了我無限的遐想。

異想天開不再是夢想!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一個接着一個精彩的實驗,看的我激動不已,一邊看一邊説,不過因為的的知識不夠,更多的是表達我的驚歎和好奇!

整件衣服都暗藏者特殊功能的“企鵝服”,讓宇航員們在空間站很好的預防肌肉萎縮和心血管疾病,臉部變形、胸部受壓,呼吸困難,一個個問題被解決,輕鬆上陣。在失重下看不同細胞生長、形態、變化的規律,跳動的心肌細胞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很是神奇,原來是心肌細胞自身生命電的節律收縮運動!……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水膜張力實驗,太空站浮力幾乎消失,浮力隨着重力出現。在微重力下,表面張力顯神威,水膜注水變成水球,注入一個氣泡,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的兩個像,把氣泡抽走後,放入摺紙花,居然綻放開來,實在是驚豔!“綻放的太空花”,那是我見過最美的花!

自古以來,人們對浩瀚太空充滿着遐想,從神話故事的嫦娥奔月,夸父逐日……曾經我也問:天有多高啊?天的外面還有什麼啊?我們能像嫦娥一樣奔月嗎?“太空教師”王亞平老師曾經説過“因熱愛而執着,因夢想而堅持!”中國實現了一個一個的不可能,太空一小步,中國進步一大步!這次三位航天員將在太空留駐半年,在太空過春節,地球上的我們將第一次收到來自太空的新春祝福,這是多麼的讓人振奮!

中國成為繼美國、俄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實現在太空行走的國家,幾代航天人,一個強國夢。中國空間站為我國的教育科學服務,對世界進行資源共享。今後我們還會見證神州十四號、神州十五號等的發射,讓世界看到我們中國強大的實力!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將在科學中綻放。少年強,則中國強。航天員們吃苦,耐勞,科研,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富強而奮鬥。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00字13

近七十年來,中國航天發展迅速,由曾經遙不可及,無法想象,再到今日的“來去自如”。可見中國之偉大,中國之創新,這是屬於我們獨有的傲骨,獨有的自豪。

在1999年11月20日,屬於中國的第一艘飛船“神舟一號”,飛入了太空,在漫漫銀河中徜徉,探索無盡。再到今年的10月16日,“神舟飛船十三號”滿懷希望,再次來到太空,進行科研工作。在此次飛船上有三位傑出的貢獻者——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今日他們在無際宇宙中舉行了萬眾矚目的太空課堂。

天宮課堂,為我們普及了新奇的太空知識,三位教師在空中授課,這富有別樣的深刻意義,為我們帶來了收穫頗多的一課。多所學校聯合,在中國各地進行了視頻直播連線,互動感極強,同學們都充滿了期待。

其中最令我驚心動魄,感到極為震撼的一幕是三位宇航員接連來到艙外。這無疑是需要極大的勇氣,與極強的心理素質。他們在未知的銀河中,毫無膽怯,總是向前邁出一小步又踏出一大步,在浩瀚無垠中高呼:“我們感覺良好!”此刻的他們或是英雄或是超人,犧牲自我,無私奉獻,為中國航天事業添上了靚麗的一筆“金色”故事。接着,連線課堂正式開始,航天員王亞平進入了我們的視野當中,身着藍色上衣,左胸口有這一面閃着紅色光輝的國旗。她在太空艙中,輕盈的漂浮着,猶如悠揚的鳥兒,來回翻滾,生動的向我們展示了脱離了地心引力後人類的樣子。她向前不斷地漂浮着,帶領着我們來到了生活起居地,衞生間與獨立的卧室,與陸地中如出一轍,這令我們再次感歎科技的進步。輾轉反側,王亞平又帶我們來至了廚房地帶,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這裏承擔了他們的飲食健康,十分重要。接着,我們看見了一系列的運動器材,因為在太空中人體的血液向上身流動,久之,人的健康會受到影響,所以需要積極的運動來促進血液循環。

通過此課堂,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中華之崛起,需要人民貢獻,無邊宇宙還需要不斷探索,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定會再次有舉世矚目的成就!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00字14

當今社會,是一個騰飛的時代。進入二十一世紀,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伴隨着“神州十三”的騰空而起,中國——這隻東方巨龍的聲音,在距離地球四百千米的太空響亮地迴盪在全地球,全宇宙。

時值又一個“一二九”運動紀念日。在這樣一個光榮的日子裏,遨遊在天際的中國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為全國的中小學生們開講“天宮課堂”。三位航天員帶領着大家線上遊覽了四百千米外太空中展翅的鯤鵬——中國天和核心艙,為大家展示了三位航天員的工作、生活環境,並用新奇、有趣的實驗喚起現場所有同學的求知慾,與對無限廣闊世界的暢想。

你是否曾經仔細地觀察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你又是否曾認真思考過其中藴含的道不盡的精妙的科學原理?物理的精妙之處就在其中。將地球上司空見慣的物體移至廣闊的太空中,就令人感到奇妙無比。航天員王亞平親自制作了一個懸浮在地球之外的“水球”,而如果在地球上出現它,定會令人瞠目結舌:僅僅是缺少了地球母親一般的重力的懷抱,就能做出如此奇蹟!王亞平老師別出心裁,將一朵與地球上遙望着夜空中的自己的女兒一起做的紙花輕輕置在水球中,生怕破壞了那晶瑩剔透的水球。只見那紙花,在水的撫摸下,逐漸綻開,呈現給了人們最美的姿態,還閃着遠處太陽射來的兩道光芒。此情此景,我想到了吾青年一輩,就像那靜美的花朵,在充滿科學幻想的世界裏綻放,帶給國家的未來愈來愈多的光芒。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身處在茫茫太空中的航天員們,無不對自己温暖的家裏翹首以盼他們的迴歸的親人們倍感思念。想古人,他們只能在寧靜的深夜,舉頭仰望皎潔的明月,寄託思親之情。想古人之被貶者、從軍者,度過這漫漫長夜,只有頭頂明月相伴。但三位航天員老師為我們介紹説,今天的航天員們,隨時透過舷窗望見蔚藍的地球,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時,他們就可以隨時與家裏通訊,聽着家人們熟悉而親切的聲音,感受着家人和科技帶來的温暖。

這一次的天宮課堂,是一把鑰匙,開啟了我新時代之青年通向未知世界、通向廣闊宇宙的大門。梁啟超曰:“少年強,則國強。”吾輩之青少年,應當把握住這鑰匙,在科學的廣闊領域豐富自己,學以致用,讓不可限量的未來真正屬於我們和祖國!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