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1.32W人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範文

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範文1

《三國演義》中有一篇簡單而又重要的一篇文章,那就是三顧茅廬。

劉備因為通過徐庶的推薦,前兩次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想請他出山,但就是見不到諸葛亮。但是劉備仍然沒有放棄,通過第三次恭恭敬敬地拜訪,冒着雪在門口等諸葛亮醒來,終於見到了諸葛亮。而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同意出山與劉備共圖大業,而劉備得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開頭説簡單,是因為這是一篇簡短易懂的文章,重要是因為劉備得到了諸葛亮。我認為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有智謀的人,諸葛亮的幾條計謀是家喻户曉的,例如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用劉備自己的話説就是有如魚兒得到了水。也為以後三分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諸葛亮投靠了劉備,就等於投靠了明主,因為劉備是個仁德至善,弘毅寬厚,求賢若渴的人。

我十分欽佩劉備,因為他不顧天氣的惡劣,不聽別人的勸告去請求諸葛亮出山。而且即使前兩次沒有結果,劉備也沒有放棄,最後終於達到了目標。當時張飛和關羽都勸劉備放棄,可是如果當時劉備真的放棄了,沒有諸葛亮的蜀國會這麼順利嗎?這就讓我知道,做什麼事都要有目標,有毅力,不要魯莽,遇到挫折也不要放棄,其實有時能不能成功就在你的一念之間。

不管在我們的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麼泥濘,不管我們多麼困難,只要我們有毅力、有目標,最終也會成功。

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範文2

這個典故講的是三國時期,劉備經過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時聽説人稱卧龍的諸葛先生就住在此地的`山中,劉備就前去請他出山。可第一去因諸葛老師不在家而回,第二去冒着大雪又因已外出而回,第三去終因劉備的真誠打動了諸葛老師,請除了這位隱居山林的卧龍先生。如果我們大膽想像,如果劉備只去了一次就沒再去了,就請不出則為卧龍先生,也就不能成就一番驚天動地大事業。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就是劉備這真誠的力量讓僅是一般的諸葛先生所被打動,助劉備一臂之力,興復漢室。

諸葛老師咋北伐魏國時在給後主劉禪的信中説:臣雖布衣,卻被先帝三顧於茅廬之中,甚是感動,願孝臣子之忠,今日北伐,興復漢室天下。是什麼讓一代卧龍如此忠誠於蜀國呢?是劉備的真誠。真誠?我聽到有人感歎了,劉備的真誠怎能讓一代卧龍如此忠心?這還要從頭説起。

三顧茅廬之時,第一去時就讓張飛十分不快,心想:小小諸葛村夫何必要大哥親自來請,由我帶幾人將他幫來即可;第二去時是大雪封山,馬都走不了了,而劉備卻執意要去,最後還生病了。第三去時正是劉備。關羽和張飛的結拜紀念日。正是這些事,才讓我龍先生諸葛老師出了山,稱了臣。劉備不光對諸葛老師真誠,還對別的人真誠,張飛。關羽。趙雲。諸葛老師這些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嗎?

如果你真誠,身邊總會有俠肝義膽的好朋友,如果你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朋友也後對你真誠。所以我們應該對人。對朋友真誠,做人就做真誠的人。

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範文3

劉備,蜀漢的開國皇帝,為人誠懇,曾三顧茅廬請軍師諸葛亮。諸葛亮隱居隆中。劉備第一次拜訪他時,他的童子説他出去了。

第二次諸葛亮又不在,只見得他的朋友。第三次去時,鵝毛大雪,張飛不肯願道:“一界村夫,何必哥哥親自去,把他綁來!”劉備責怪張飛太魯莽。去時,諸葛亮正午睡,劉備等在門口,諸葛亮午睡後請他進屋,卻不肯答應去做軍師,劉備哀求道:“天下大亂,四方雲攏,求您幫忙!”諸葛亮被其感動,終於答應了。

這個故事讓我不得不敬佩劉備,他為人多麼的誠懇,十分謙遜有禮,而且前兩次去拜見諸葛亮卻沒見到人,並不灰心,在鵝毛大雪中還去邀請他,誰能做到?張飛的不禮貌更能襯托出劉備的`謙遜有禮,雖是皇帝,卻沒半點架子。

即使諸葛亮在午睡,劉備也不打擾他,而在大雪中等候,可見十分有誠意,這樣的人,諸葛亮怎麼不被感動呢,想必他必能成大業,諸葛亮待他當然也要十分禮貌,而且答應了他的要求。劉備的謙遜有禮、待人誠懇,不怕困難的品質令人敬佩,我要向他學習!

我們在生活中也要跟劉備一樣。我看見有人去借橡皮時,奪過橡皮就走人,一點也不在乎別人的意願,十分不禮貌,這樣的人當然不討人喜歡,誰還會借他橡皮呢!他還擺架子,別人不借他就放棄,並等着那人,喊道:“切,一破橡皮,誰稀罕!”這位同學跟劉備簡直是天壤之別,得到的結果當然也不一樣!

劉備因有禮才請到諸葛亮,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向他學習!

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範文4

相信大家對三國演義這本書都不陌生吧!裏面有許許多多的三國猛將和人物,還有許許多多精彩生動的故事。我今天要來談的便是《三顧茅廬》的故事。

故事主要講的是東漢末年,劉備三人去拜訪才華橫溢諸葛亮。於是他們拿好了禮物便去諸葛亮的茅廬拜訪他,可是第一次諸葛亮不在家過了幾天後第二次去還是沒人,劉備有點失落,但還是留下了一封充滿誠意的信。轉眼過了新年,劉備三人第三次拜訪諸葛亮,可是諸葛亮他在睡覺,最後經歷了一番周折後,他們終於請到了諸葛亮。

在看完三國演義的這個故事後,我有了深深的感悟。劉備靠着自己堅持不懈的`精神,最終打動了諸葛亮,答應下山,幫助劉備完成統一中原的夙願。劉備放下身段,三顧茅廬,一次又一次地來請諸葛亮出山。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正是他的堅持不懈使他最終獲得了成功,堅持下去,就可能創造奇蹟。

這讓我想到了一些人,他們憑藉着堅持不懈的精神,徹底地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司馬光警枕勵志、達·芬奇畫一千個蛋、老太太鐵桿磨成針、愛迪生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發明了燈泡、馬雲歷經風雨和磨難最終成功開發出了微信,支付寶等現在人人都要使用的東西……是啊!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名人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也讓我明白,做一件事如果再努力,再堅持一下,説不定便能成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只有堅持下去,才能得到收穫!

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讀後感範文5

第一縷光射到我眼裏,我便被這一縷光驚醒。外面的大公雞也開始鳴叫,一切都甦醒了。我興致勃勃地拿起《三國演義》讀起來了。

它講了東漢末年三國的開始和結束。我讀了許多篇目,但讓我歎為觀止記憶猶新的是《三顧茅廬》這一篇。

劉備屢屢失敗後,遇到司馬徽,他告訴劉備:“你雖已有猛將,但唯獨缺謀士,你如果能得到卧龍,雛鳳其中一人即可得天下。”沒多久,一個叫單福的'人前來投靠劉備,他幫助了劉備多次打敗曹操。曹操見其才華便以他母親來要挾單福,單福不得不離開劉備。臨走時告訴劉備:“卧龍—諸葛亮在隆中居住,君主可尋他做軍師。”於是劉備便與關羽和張飛一同前往。時間很巧前兩次諸葛亮都不在家。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第三次遇到了,劉備在經過重重考驗後終於請出了諸葛亮。

從此故事中,我讀到了劉備堅持前去的求賢若渴的精神和在請諸葛亮時的誠心。但我又何嘗又這份堅持的信念能?在學校我認真學習;在生活中我報了古箏,跳舞,奧數等課程,我常常偷懶這不練,那不跳,這些不會算得都去問哥哥,從不好好想想這題我會不會。最終報復來了,跳舞和古箏越來越差,奧數考試也不及格。但我讀過了這一篇目,我懂得了堅持。於是我從新開始學習,這些課程也恢復了原來的成績。

最後,我想再説一遍,無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堅持,如果不堅持,則可能失去成功。忘着窗外的美景,我暗自開始努力,準備迎接今天的勝利。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