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合集三篇

本文已影響 2.78W人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合集三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故事背景圖一張,錄音磁帶一盒,動物的貼絨教具若干,動物頭飾若干。

(二)知識經驗準備

事先豐富有關動物尾巴的知識。

二、活動方法 探索法、類比法、變異法。

三、活動過程

活動一 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大背景圖,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地方,(大森林)圖上有誰。(松鼠媽媽和小松鼠)

2.它們看見了小魚,小魚是怎樣在水裏游來游去呢? (引出故事題目)

3.藉助貼絨教具,完整講述故事。提問:

①故事裏出現了哪些動物?

②馬大哥的尾巴為什麼甩個不停呢?

③蜜蜂的尾巴為什麼像把尖刀?

④小松鼠的尾巴又有什麼用呢?

4.引導幼兒再次欣賞配樂故事。提問:你覺得小魚、大馬、蜜蜂、猴哥、松鼠的尾巴都有什麼用途呢?為什麼?(啟發幼兒討論,學會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二 表演故事

1.兩位教師扮演松鼠媽媽和小松鼠。

2.幼兒扮演小動物表演,注意表現角色的動作及神態。

活動三 續編故事

1.啟發幼兒思考:還有哪些動物是有尾巴的呢?它們的尾巴又有哪些功能呢?(如:壁虎的尾巴可逃生用,孔雀的尾巴能打開,可吸引異性等)

2.請幼兒把自己想像、創編的情節續編到故事中去。

3.請幼兒自由組合,把續編的故事隨着音樂講給大家聽。

四、各領域滲透

科學:動物尾巴的功能。

健康: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五、生活中滲透 抓住良好的契機,向幼兒隨機進行教育。

六、環境中滲透 在大背景圖上每種動物的尾巴處提問:“我的尾巴有什麼用?”進一步刺激幼兒思考、解答。

七、家庭中滲透 請家長帶孩子到動物園觀察動物。

八、活動評價

九、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在對各種動物尾巴認識的基礎上,運用連貫、流暢的語言描述。

2.結合已有的經驗續編故事,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

(二)情感目標 培養幼兒的好奇心。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願意動手嘗試泡發食品。

2、在活動探索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精神。

【活動準備】

透明玻璃杯兩個,小碗幼兒人手一個;盛有温水的大盆四個,小碟四個,盤子四個;木耳、菊花茶葉若干;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師:小朋友,您們看這是什麼?

幼:手。

師:對,老師的手會變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2、教師用手指遊戲《變變變》,導入活動,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變變變,變成毛毛蟲。……)

過渡:老師還有一個本領,我會把兩個一樣的東西變得不一樣,你們信不信?”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開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圍繞“變”的小環節,旨在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教師動手實驗。

師:知道老師手裏拿的什麼?

幼:木耳。

師:這兩塊木耳一樣大嗎?

幼:一樣。

師:待會兒老師要把它放在這兩個杯子裏,在一個杯子裏倒上水,另一個被子裏不放水,一會兒它們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小朋友猜猜木耳會變成什麼樣?

4、幼兒進行猜想,並説説為什麼?

①木耳變大了;②木耳變小

了;③木耳大小沒變化;

(大部分幼兒説木耳會變大,理由五花八門:因為它喝水就會長大了;向我們一樣吃吃就長大了;水把空空的裏面填滿了……儘管孩子們的想法很誇張幼稚,但我沒有打斷和干預,而是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因為那是孩子們智慧想象的火花。)

5、幼兒驗證猜想結果,並觀察比較乾濕木耳的區別。

6、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泡發木耳。

師:小朋友,老師有件事情想請你們幫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們能幫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嗎?

(以尋求幫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產生積極的行為動機。)

7、幼兒動手泡發木耳,進一步感知驗證。

(幼兒在等待驗證結果時,啟發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聯想:你還知道那些食物泡發後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説説自己的發現。)

8、師幼共同遊戲:變呀變

請幼兒變成會泡發的食物原地不動準備,教師隨音樂講述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幼兒隨音樂變化動作,讓自己越變越大,變到最大。教師用道具隨音樂“攪拌翻炒食品”,幼兒則翩翩起舞。

(科學與音樂活動融合,引導孩子發揮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食品變大,動靜結合,並能產生愉悦的情感體驗。)

9、幼兒動手沖泡菊花茶,品嚐茶水。感受欣賞菊花在杯中開放,引起幼兒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對孩子探索的獎勵,另一方面是加深他們對泡發食物變大的`感知理解。)

【活動延伸】 老師和孩子一起將泡發後的木耳送到食堂,請食堂阿姨炒菜用。

【活動反思】

自我參加了省實驗課題《操作材料對幼兒探究式科學學習的支持》的課題研究以來,面對進行的科學活動,我更加註重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實施教學活動。“變了變了”的主題活動的目標如果按教材上進行也會上的很順,對幼兒來説掌握起來比較容易,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但我認為教材只是提供給教師的可參考的活動內容和素材,是提示而不是最適用的。什麼樣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兒呢?除了考慮到讓幼兒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外,還要通過遊戲、圖片、音樂、肢體語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導幼兒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感受科學的奧祕。這次活動總的來説效果比較好,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

感興趣,發言積極踴躍,當看到水中的木耳變大了後,他們都興奮地拍起手來“變大了!變大了!”活動結束時好多幼兒還意猶未盡。我覺得活動效果比較好的原因和以下因素有關。一是活動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熟悉的一些生活物體(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兒親手驗證感受變化,滿足了參與活動的願望。三是活動在比較輕鬆的氛圍中進行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各動物的特徵,並知道它們愛吃的食物。

2、引導幼兒學説一句話:(小狗)我請你吃(肉骨頭)。

3、幫助幼兒學習禮貌用語、學做小主人。

活動準備:

1、請大班幼兒排練好情境表演“請客”。

2、佈置娃娃家,長毛絨玩具若干,分散在活動室四周。

3、自制玩具食物若干,小狗、小兔、小公雞頭飾。

活動過程:

一、觀看情境表演“請客”,引起幼兒興趣。

大班小朋友做主人,在餐桌上擺上三盆菜,準備招待客人。

表演內容

主人:今天,我要請三個小動物來家裏作客,我準備了三盆菜,,肉骨頭,小蟲和蘿蔔。

“叮咚、叮咚”

主人:你是誰?

小狗:見到主人搖尾巴,見到生人汪汪叫,最喜愛吃肉骨頭,請你猜猜我是誰?

主人:小朋友,你們猜出是誰嗎?(小狗)

小狗,我請你吃肉骨頭。

“叮咚、叮咚”

主人:你是誰?

小兔:紅眼睛、短尾巴、長耳朵,走起路來蹦蹦跳,愛吃蘿蔔愛吃菜,請你猜猜我是誰?

主人:小朋友,這是誰呀?(小兔)

小兔,我請你吃蘿蔔

“叮咚、叮咚”

主人:你是誰?

小狗:紅紅的雞冠花花衣,唱起歌來喔喔啼,每天催人早早起,請你猜猜我是誰?

小朋友:小公雞。

主人:小公雞最愛吃什麼?誰願意幫我招待小公雞,並象老師那樣説一句好聽的話。

一小朋友:小公雞,我請你吃小蟲子。

小狗、小兔、小公雞:謝謝你,姐姐,我們吃飽了要回家了,姐姐,再見!

二、回憶表演內容,學説話“***,我請你吃***”

提問:

1、姐姐請誰來做客?小狗、小兔、小公雞都喜歡吃什麼菜?

2、姐姐請小動物吃東西時,説了一句什麼話?

(幼兒練習對話)

三、自由活動,鞏固説“***,我請你吃***”

教師:今天,我們班還來了許多動物朋友,認識一下它們

(幼兒每人抱回一個小動物玩具)

老師在前面準備了許多小動物愛吃的菜,請小朋友找食物餵給小動物吃,還要説一句好聽的話。

教師巡迴指導,要求每個幼兒都能邊喂邊説。

四、結束活動

小動物們吃飽了,帶它們到外面去散散步。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