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1.52W人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送元二使安西》教案1

上節課我們陪着李白在江邊送走了孟浩然,這節課我們又將與詩人王維一起送走另外一個人。這又是怎樣的一副送別的情景呢?板書課題

學生認真聽並思考老師的問題,齊讀課題

用學過的知識引入課題,使學生更容易弄清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繫

1、看到課題,誰能告訴我這詩題的意思?重點解釋“使”的意思,説説和上一首的不同之處。

2、根據學生説的總結二人的關係。

3、在上一首詩中有兩句成了千古佳句,誰知道?在我們將要學習的這首詩中,也有千古絕句,他是不是也是作者目送友人離開時發出的感慨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理解:“使”是皇帝之命出使,奉命出使不得不去。不同:一個是戴着使命的任務,一個是前往廣陵的遊玩。

2、通過課下蒐集的資料介紹二人之間的關係

3、積極大膽的發言用比較的方式來學習,較易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並能及時鞏固所學的內容。瞭解詩的背景對理解古詩有着很好的作用。

1.展示。(解詩題,知作者。)(1)我知道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麼解釋?送:送別元二:王維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護府

(2)我能強調題目讀法送元二/使安西

(3)我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王維(701-761),字摩潔,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1、這首詩老師打算讓你們自己來學習。回憶一下上節課我們學古詩的方法,就按照這個方法來走進王維送別的畫面吧

2、檢查朗讀情況,糾正錯誤。

3、分成學習小組,瞭解詩意。

1、將詩句先讀通順,再結合文中註釋來初步瞭解詩意。

2、指名認讀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學習的習慣,放手讓孩子自主自由的學習,獲得學習經驗,同時體現教學過程中的詳略得當,真正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題地位。小組合作學習能發揮小組內成員集體的力量,共同解決問題

2、提出學習目標:(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4)、能夠仔細傾聽他人的發言,能與其他同學交流,體驗協作學習古詩的過程和方法。(在書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批批劃劃,並在旁邊做上讀書筆記)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送元二使安西》教案2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這首詩以送別為主題,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敍事,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即將遠赴陽關時的依依惜別之情。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巨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這首詩洗盡雕飾、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比較活躍,已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而且大部分學生喜歡閲讀與背誦大量古詩,常常會在課堂上結合自己查閲的資料來理解詩文內容,談自己的認識。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為什麼能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甚至便被人披以管絃,殷勤傳唱,成為送別詩中的極品呢?肯定是有它獨樹一幟之處。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學習程度,我認為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應當以悟詩情為教學主線並把新課程中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上,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其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識和會寫2個生字:明確多音字“朝”“舍”的兩個讀音。明白“使”、“浥”、“更盡”幾個詞語的意思,理解整首詩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2、過程方法目標:藉助註解,想象畫面的方法理解整首詩的意思,採用層進式引讀法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離別之情。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3、情感態度目標: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難點:

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方法:

情景渲染學習法

對話交流學習法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1、揭示課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首唐朝的送別詩,指課件:送元二使安西(指名讀,指導好停頓:送元二使安西)

2、解釋詩題。

讀了詩的題目,你明白了什麼?(使是什麼意思?安西在哪兒?(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 是誰送元二出使安西呢?)連起來説説意思。再齊讀。(評價:讀很有節奏。)

3、簡介作者。

詩題讀懂了,那你對於詩人王維又有多少了解?(學生髮言後教師課件出示王維介簡:王維: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蘇軾説: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師讀完蘇軾的評價後説:是這樣的嗎?我們現在就來讀讀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

【學生自己來介紹作者,可能談到王維的詩集、書畫、古詩。瞭解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寫作特點。】

二、讀詩句,曉詩意

1、自由朗讀古詩。

打開課文,老師有兩個要求:1.自由讀 。2.反覆朗讀,直到把詩讀正確讀的很有味道為止。

2.指名讀 ,正音。

【指讀古詩,主要從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入手。讀完後讓其他學生來評價。注意多音字:朝 舍 更 盡】

3.初步解釋詩意。讀了那麼多遍古詩,能告訴我你理解了哪句詩?(此處不要求深挖,學生能説多少算多少)

【本首詩的意思並不難懂,教師不用對詩歌的意思做過多的解釋,可以讓學生對照着文後的註解去理解。】

三、品詩句,明詩意。

1、畫中物

1)默讀古詩,邊讀邊感受,如果我們為詩配上畫,你覺得畫面上都有些什麼,從詩句中圈出來。

2)你想畫些什麼?(邊交流邊板書:朝雨、客舍、柳色、美灑、故人)

2、畫中情

預設一:渭城的景

①、 過渡語:是呀,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説説你看到的雨是怎樣的嗎?從哪裏讀出來的?

②、 指導朗讀第一句。

③、 柳:道路兩旁你又看到了怎樣的柳樹?從哪句話讀出來的?柳色為什麼是新的?

④、 指導朗讀第二句。

⑤、 雨後,讓我們閉目深呼吸!有什麼感覺?(清新、清爽)

⑥、 指名朗讀一二句詩。

⑦、 齊讀一二句詩。

⑧、 好一幅朝雨客舍柳色圖呀!(師補充板書:圖)

過渡:楊柳不識人間情,抽枝長葉笑春風。課件出示關於柳的詩句

①、 有什麼發現?(都有柳)為什麼他們的送別詩中都有柳呢?你們猜一猜。

②、 你覺得王維看到這青青的柳樹,他感受到了什麼?讀一二兩句,談談一二句詩的意思。

⑨、 是啊,一切景語皆情語,此時此刻在王維眼中這綿綿細雨僅僅是雨嗎?還是什麼?

【體會到因這些景物產生的愁緒後教師又可以採取層進式的引讀,古人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而今天看到滿目的青青楊柳怎不傷感別離?小雨還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腳步嗎?而朋友終將離我而去,怎不傷感別離?雨中送客,想想自己也隻身飄泊,而今天朋友也將遠走他鄉,怎不傷感別離?王國維説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詩人選取這些景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而進一步藉助這些景物,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句的層層渲染,無疑對詩旨的解讀又推進了一步。】

預設二:美酒 故人

①、猜猜看元二要出使安西是怎樣的地方?(學生自由發言)

③、 課件出示地圖。

【明確這幾個地方的地理位置,在課堂上出示元二出使安西的地圖,這距離大概有3000多公里,橫穿了大半個中國。元二遠去千里之外,與王維從此天南海北,詩人怎能不留戀呢?這是地域上的距離帶來的離別感傷。】

④、 課件出示安西陽關的圖片,(師:除了沙漠還是沙漠,除了戈壁還是戈壁.)看了圖片,使你想到了哪些詞?

⑤、 出示課件。

⑥、 對比評讀,(課件出示)

【引導學生想象兩地生活的差異:也許渭城這兒春雨綿綿,安西那兒呢?黃沙滿天!也許渭城這兒生機勃勃,安西那兒呢?滿目荒涼!渭城這兒有飲不盡甜甜的故鄉水,聽不完濃濃的家鄉話,安西那兒呢?舉目無親,鄉音不再有!由此,教師第三次採用層進式的引讀,這樣的設計,對安西和渭城作了濃墨重彩的強烈對比。此時,“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裏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着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

⑦、 品酒

v 此時此刻,你就是王維,你想對即將遠行的元二説什麼?

v 指導朗讀。

⑧ 、這一杯杯喝下去的只是酒嗎?是王維跟元二依依相送的情!(板書:相送情)。

⑨ 齊讀三四句詩。

⑩ 解釋三四句詩。

四、賞讀古詩。

1、就在他們分別六年後,王維去世了,此次分別竟成了永別,讓我們銘記這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話吧!讀全詩 (配樂)

2、不幸的消息傳到元二耳中,元二是怎樣的心情?(傷心、痛苦)他一句句吟誦着兩人離別時的王維留下的詩句。(師讀詩題,學生接下去讀。)後人還把這詩譜成了曲子。我們來欣賞課件《陽關三疊》)

【在學生對古詩體會的基礎上,教師配上古曲《陽關三疊》,讓學生飽含深情地吟頌《送元二使安西》這首古詩,在朗讀中再次體會朋友之間的濃濃深情。】

3、聽着這傷感的旋律,讓我們銘記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話吧!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靜靜地抄寫一遍。

4、讓我們和着音樂一起把它背出來。

五、明古風,體味別意。

1、出示課件。

人生自古重離別,古代社會由於種種原因,人們是重視定居而難得遠行的,因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難預料。老師還蒐集了一些送別的詩句?

2、情境運用。

你跟朋友離別的時候,你想告訴友人:人生知己無貧賤,天涯處處有朋友時,你會慷慨激昂地吟上一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朋友的船走遠了,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長江水永遠流在心中,你會吟上一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朋友依依惜別,不知何年才能相見,疲此沉溺在離別的感傷之中,你會吟上一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或: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3、教師總結。

送別詩表達了我們離別時的情誼,寥寥幾句就流露出友人間真摯的情感,讓我們課後關注更多的送別詩。

【“送別詩”這一題材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是比較常見的,教師推薦幾首比較有名的詩歌讓學生進行課外自學。風骨學生的讀詩量。】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