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伯牙絕弦》六年級語文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3.67W人 

《伯牙絕弦》一課是我今年剛剛接觸到的一篇新課文,也是一篇文言文。這篇課文説它不難吧,的確不難,只有77個字。説它難吧,它又很難。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這77個字裏邊講述了這樣一個千古流傳,這樣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這77個字的背後究竟有多少深厚的人文內涵呀!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我再一次深刻的認識到:閲讀教學的過程就是老師、學生與文本之間充分對話的一個過程。

《伯牙絕弦》六年級語文教案

  一、老師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是閲讀教學的重要前提。

老師與文本的對話,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備課,這是教學之前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越是充分,課堂教學就越是精彩。拿本課來説,教學片斷1中的課前談話這一部分,正是因為老師進行了充分了準備,所以在後面教學中,對伯牙琴聲的理解時,學生才能異口同聲,深入理解。教學片斷2中,老師從學生的傳説中引入課文,講到課文是這個傳説的歷史記載,只有五句話,77個字,既“鎮”住了學生,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片斷4中對“知音”內涵的揭示上,也正是因為老師在上課之前對文本有了獨到的理解,才能讓學生也理解得如此到位。所以,一堂精彩的課,老師的精心準備,老師與文本的充分對話,老師對文本的獨到理解是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

  二、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是閲讀教學的核心目標。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最主要的是就是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瞭解文本,形成他們對文本的獨到理解和認識。在這一堂課中,老師幾次設計了學生“讀”課文的環節。先是初讀,大致熟悉一下文言文,讓他們説説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時的感受。學生的回答不盡相同,但老師卻抓住對他們有利的一面進行引導,告訴他們文言文其實很有意思,學起來會很容易,很有趣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是讓學生邊讀邊理解,接下來老師告訴他們讀文言文的方法,應該如何斷句,應該怎麼讀出輕重緩急來,師進行範讀,甚至領讀。最後讓學生模仿讀,學着讀。一堂課下來,學生從不會讀,讀不好,到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正是他們與文本有了充分對話的有力證明。

  三、老師與學生的對話過程是閲讀教學的促進手段。

在課堂上,老師應該力求和學生進行最簡潔,最有效的課堂對話。在本堂課的教學中,老師的每一個問題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和準備,如在教學片斷2中的導入部分,由黃鶴樓引入龜山電視塔再引入古琴台,老師的每一個問題都有着很強的針對性。此外,老師與學生的對話過程還體現在老師對課堂“生成資源”的把握上,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他應該是對“課堂生成資源”具有極強的敏鋭度,充分利用課堂上現有的“生成資源”來進行教學,語文課堂更容易出彩。本堂課中,有一個學生忘記了鍾子期的名字,在回答問題時説了一句“那個姓鐘的人”,引得學生鬨堂大笑。老師就緊緊抓住了這一“生成資源”,相機提問:“是啊,鍾子期確實是姓鍾,那麼,你們是否知道,伯牙姓什麼呢?”結果,充分預習了課文,收集了相關資料的同學都知道了正確答案“伯牙叫俞伯牙,姓俞。”,而另一部分同學則回答“姓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對這一課外知識也加強了記憶。

閲讀教學中,只要緊緊抓住老師、學生與文本三者之間的充分對話,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生氣勃勃,活力無限!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