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人之常情的作文(精選9篇)

本文已影響 1.77W人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之常情的作文(精選9篇),歡迎大家分享。

人之常情的作文(精選9篇)

  人之常情的作文 篇1

“人之常情”這四個字經常被人掛在嘴邊。所以,人之常情是什麼呢?我想,是親情,友情,愛情,師生情,思鄉情,愛國情,憂樂情,同情之心,趨利之心,護短之心,向親之心等等都是人之常情。

人之常情,見詞思意,就是説這是每個人都有的感情,人與動物的很大一個不同之處就是,人擁有更多複雜的感情。不過也因為如此,人類更需要控制自己的感情,要多抒發好的情感,抑制自己不好的情感,這樣才能讓整個人類世家美好和平、繁榮昌盛。

我想,親情,友情,愛情等等情感,我們都知道它們的重要性,會好好珍惜和利用。所以,我想談談同情之心之和趨利之心。

人人都有同情之心,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比如小孩子看見一隻蝴蝶意外死亡,會同情心爆發,甚至可能會哭,那是因為他們稚嫩的內心裏面充滿了同情心,他們可能會將心比心的把自己當做那隻蝴蝶,也會想到蝴蝶會不會痛,會不會有爸爸媽媽等着它回家……可是,一樣的情景,大人們看見了,大多數的人可能就只有心裏的一絲不忍一閃而過。是大人們不再善良了嗎?當然不是!只不過是他們“長大了”,他們見識過了很多東西,經歷了很多事情,學習了很多知識,所以對於有些小時候會激發同情心的東西,已經找不到那時的“初心”了。那長大了就沒有同情之心了嗎?答案也肯定是否定的,我認為某種角度來説,大人們的同情之心是更“實際”的,他們知道哪些同情之心是自己可以付諸實踐的,哪些同情之心是可以“忽略”的,因此他們的同情之心一般都可以以實際行動表達出來。我覺得這並不是説明了成人世界的冷酷,而是恰恰提現了在更復雜的“人之常情”中同情之心的另一種更有效的表達方式。人類無論是少是長,心裏面那塊同情之心的分量,永遠都不會減少,這就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之長情。

俗話説“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就説出了人的趨利之心。有趨利之心是好的,大多數人都是有了想要的東西,看見了一件事對自己的利益之大,才會盡心竭力的去得到這些東西,去完成這些事情。所以,趨利之心也是人們追求上進的一種不可或缺的原料,有了它就有了不斷的自然而然的向上的動力。可是,孟子的《魚我所欲也》中也説過“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由此可見,有趨利之心是沒有錯的,可是這種趨利之心,要把握好尺度。當你的趨利之心開始損害他人利益時,你就該停下來思考思考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去損害他人的利益不是嗎?孟子告訴我們,即使一件事情對我們很有利,可是當我們知道這件事我們的良心不允許我們去做的時候,那我們就該放棄他,而不是一味的在一個錯誤的道路越走越遠。在擁有趨利之心的追求自己的目標的同時,守着自己的良心,這也是我們的“人之常情”。

人之常情,是美好的,是我們作為人類獨有的情感,這是不只包含了一種感情的情感,而是由千千萬萬種感情相互組合且又相互牽制而組成的複雜情感,它會讓我們一起美好這個世界,美好這個人類大家園。

  人之常情的作文 篇2

一個人的悲喜,往往會被冠以人之常情。

看起來,似一條無形的法則,領着人們向着他們所需要的方向前進。可是,只有向着它的方向,才能走向正確的終點麼?

太祖母去世,親戚們跪在靈柩前痛哭,我呆望着似曾相識的黑白照片,不明白為什麼哭。只是立着,卻被一把拉下,回望,幾個大人神色怪異的盯着我。

我才明白,這時的哭,才是所謂人之常情,人們靠它傾瀉着淤積在心的思念和苦楚。

只是時光荏苒,當年情景,早已依稀,靈像依掛在牆上,只是對這四字“人之常情”有了些許偏見。

所有人的粗心,都可以是人之常情麼?

陽光染上棕色的衣角閃着幾枚光斑,咖啡瓶早已碎成幾片。隱約映着她充滿歉意的臉;“對,對不起,我會幫你洗的……”她麻利地抽出幾張紙巾,幫着包好衣角,又熟練地向內翻。

“以前在孤兒院做志願時就習慣幫人疊衣服,沒事不要緊。粗心是人之常情嘛,你要理解——。”

故意拖長的音調乍然現在一張嬉皮笑臉上。我只是怒於她的過分樂觀,又訝於她的樂於助人。至於“人之常情”的藉口,早已習慣。

人之常情,便都是一個人的所作所為麼?

蹙起眉,並肩和她走,饒有興致地問一句:“你,經常去孤兒院幫忙?”啄米似的點頭和揚起的兩個酒窩幫她回答了一切,她用一支柔軟的手搭上我的肩膀,另一隻扭着我的頭轉向街邊。“諾,就是這家。”她拉着我的手和院長打了個招呼,又飛快地把我拉向街角。

鬍子花白的乞丐蹲在街角的小巷裏,怕是因自己的衣服惹人嫌棄而埋頭護着。

她輕輕蹲下,把咖啡店裏買的菠蘿包擺在他面前,又掏出一張十元的紙幣向前推了推,又逃似的拉着我拐過街角。

怕是以為我不解,她吐吐舌:“人之常情嘛。”

心中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

大千世界,也只有人有喜怒哀樂嗔。

也是這種人之常情,才是這個世界活生生的,有血有肉。

  人之常情的作文 篇3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説,改變都是一件需要去逐漸接受的事情。生活中多數人都更渴望安穩,而不是不斷髮生改變的顛沛流離、無處安放。同樣,去改變自己的心態、思維都需要很長時間。

安於現狀確實能夠在舒適區裏得到很不錯的體驗。但是生活中總有一些轉折,迎接改變了才能迎來新天地,才能看到過了那山是平川,雲開霧散。

想到一些在生活當中遭遇了重大挫折的人,通過自己的方式實現了人生的東山再起,有些人是藉助諮詢師的幫助,也有些人更依靠自己的意志力或者身邊的親朋好友,這些人都值得嘉許。

學會了突破和改變,才能看到更加燦爛的陽光。

下面這一段都是可以忽略的。也需要隊員介紹移動的口。所以説肯定還是不會給他太差了。只要能看一眼都可以了。所以説一貫就是這樣。這樣子的。嗯。開個誒,上面他是不太能指望所以其實就是維依和油來這兩個加起來有200塊錢就可以。還是主要需要依靠個事兒。指出那邊。儘量達到三千塊錢以上。一個相對主要是相對來説能夠實現的。兩邊都這樣的話,其實這兩個主力的那麼加起來就在8000塊錢左右算比較好了。有7000塊錢算是可以的,這個剩下的幾個加起來應該是能拿到。1000左右吧,這樣也不會低於8000塊錢的。

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兒嗎?哎。真真,碰碰拳是什麼呀?小有點兒累了。那歇會兒吧可能需要忙一忙,因為下午準備再去一趟那個還是比較辛苦,也沒做什麼,就是覺得很累。我好像喜歡這首歌的呀。我不知道你與我相似。出嗯現在裏邊兒是養兩個長得很相像的人不同的人生。小學。對於小娃兒的模仿,開始學的一生都在模仿小魚。老婆忘了。小學為了不博得父親的愛不許把自己變也變。是我小小的嘴啊又露出這樣一個特別乖巧的表情,看着就非常非常的可愛,而且也非常非常的呆萌。嗯,鑽石但是錢權驅。

  人之常情的作文 篇4

風是刺鼻的腥味,不由分説地擠進鼻腔,一絲絲扎進頭顱。想別開頭去,躲避這腥風。但卻發現,這偌大的地方,無處不充斥着這逼人的味道。

深灰的水泥地上擠滿了油膩的肥肉,尚還悸動着的魚腥,以及被挑剔的顧主剝落,棄之於地的菜葉。我不停踮着腳尖,拽着前面“如路平地”的母親的衣袖,腳背不斷地抽動。呵,我想,若是走完這全程,《天鵝湖》完全不在話下。

繞過殘敗而貼在地面上的菜葉,魚鋪主人笑呵呵地迎來,為我們踢開“刑劊場”上還未處理的“罪犯遺體”---他們早已被送上餐桌,另一個新的“刑劊場”。

在一片的雜亂之中,竟罕見地有一塊乾淨的地方。

“要什麼呀?和原來一樣嗎?”他嫻熟地撈起一條鯽魚,摔在地上,再拎着它的尾巴,掄起沾着絲縷血跡的宰刀,來回摩擦魚身,魚鱗似秋葉般飛向外頭。

我正目不轉睛地看着這飛濺的魚鱗,忽然,一片冰涼的魚鱗貼在了眼瞼上。冰涼,嚇得不禁倒退一步。

艱難地扒下滑膩的`魚鱗,卻見一旁的一個老太太用手迅速地攪動着養魚盆,掐住魚鰓,手中的魚霎時乖乖地不動了,張着大口,不停地轉動着無助的眼睛。

老太太順手扯過一隻塑料袋,將魚丟進,帶着魚走了。我想追上去,可剛跨幾步,卻只望見周圍看到的人還和她問着好。她佝僂的背上,扎滿了補丁的腳印。我悻悻地走回魚鋪。這魚鋪的主人對誰都很和藹,這樣的人,就這麼被欺負了……。我剛想開口問他,他卻説,這老太太窩居在養老院,無兒,無女,典型的寡婦和留守老人。

“人之常情嘛,她總被養老院裏的人孤立。我就幫她一下,沒多大事兒。”刀依舊快速地翻轉着,在肉與骨間遊走。

我望向那老太太,東抓一把菜,西撈一塊肉。簡直是菜市場中的“橫行霸道”。

她的兩根竹竿似的手臂,被兩手重物拉向地面。

人人都説人之常情。一心的施捨,只是她掠奪的一個強硬的理由。

老太太走過路邊的小攤,順手帶走了四顆桔子。

旁若無人,旁人,視而不見。

所謂人之常情,終是否有一日,會變成社會混亂的理由。

未知!

  人之常情的作文 篇5

在社會中,社交禮儀可能是最好的潤滑劑了。一個温暖的握手,一個會心的微笑,就能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近。

有時登門拜訪朋友,總會帶上一些小禮物。或者是一些時令水果,或者是自己做的餅乾,算不上貴重,但總有一些心意,向朋友表示自己的重視。

三年級時,我們還有“免考生”的説法。我很幸運地成為英語免考生之一。英語老師第一次公佈英語免考名額時,我聽到了自己的名字,有些驚訝。但還是在同學門羨慕的目光中忍住笑意,裝作十分平靜的樣子。

第二天,班主任老師再次公佈所有免考生名單時,我靜靜地等待着聽到老師報出我的名字。

奇怪的是,我一直都沒有聽到我的名字出現。我被替換下了!可是為什麼?難道上次的名單不是定稿嗎?可是我也沒有犯過什麼足以讓我被替換的錯誤啊!

事後,正確地説,應該是幾年後,我才得知哪個替換我的同學的家長給老師送了點禮物。老師開了後門,把我換下了。

初中,我再次和哪個替換我的同學在同一個班。初二上學期,我被選入學校培優班,對數學和科學進行提高。

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了:老師第一次公佈入選者時,名單裏沒有他。而我們第一次上課時,他也一起去了,從此成為培優班的一員。

我原本並沒有注重這件事,直到前段時間從同學那裏得知:他是託關係進去的。

我一開始並不相信,或是不願相信,因為我相信我的同學們都是純潔的,不會做這種事。漸漸地,也相信了,只是不願多想。我寧可相信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畢竟,向老師送點小小的禮物,這種事我也會做。而我送的常常是一些水果,一些自己做的小玩意兒。成本不高,僅表心意。我也不會把這點事放在心上。這樣的事,應該是人之常情啊!

怎麼,送點小禮物不應該是尊師的表現嗎?怎麼變成託關係了呢?社會關係複雜,真是越來越看不懂了。

也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人之常情”已經變味了。

  人之常情的作文 篇6

“我走了,不用傘的”。我拒絕了母親要給我打傘的舉動。我都多大的人了,不需要這些稚童才需要的關心。

“打着,馬上要下大了”。母親堅持,眉死鎖在一起,擰成一股。“不要,一點小雨,沒事!”我毫不再意地揮手。於是,母親又開始在我耳邊嘮嘮叨叨起來。這些話我從小聽到大,着實無趣透頂,依舊當成耳邊風。

恰好,公交車在雨中一搖一晃地駛來。我忙不迭地隨着人流竄上車去。挑個窗邊的位置坐下,透過窗,可以清楚地看到母親被人流擠得車倒西歪。那傘,是黑色的。我最喜歡的黑色,心像被針刺了一下,一陣苦澀的痠痛在心間漫開。淚水在眼眶慢慢沸騰,終還是沒落下。這麼大的人了,早過了動不動就哭鼻子的年齡。窗上劃過一顆雨珠,模糊了我的視線。車在雨中,一搖不晃的向前駛去……

不幸被母親説中,回家之後我就連打了好幾個噴涕,鼻子也塞住了,難受得緊。

母親一如既往的數落我,嘮叨得更煩了。我不由得暴起,“別説了,我又不是小孩子!”“説什麼呢,你在我這裏,永遠都是孩子。”似乎也確實,幾乎每個孩子,長到這個年紀,都會想掙開父母了。每個父母也都這樣,永遠嘮叨。在他們眼裏,我們永遠是孩子。16歲,正是年少輕狂之時,自許翅膀長硬,要展翅去飛了,全不知天高地厚。但受了傷卻還得縮回家裏,由父母罩着。這是人之常情,不可免啊!

母親端了一杯龍井來給我喝,對我道“這茶,第二杯最好,你嚐嚐。”永遠想把最好的給孩子,這不就是種情嗎?

再經後的歲月,我或許也會經歷像母親這樣的年歲,也會變得嘮叨叫人厭煩。或許到了那個年齡,我才能領會到那個年齡的事吧。

舔犢之情乃人之常情,珍惜那個向你嘮叨的人吧。因為這世上,再不會有一個如她這般關心你的存在了。

  人之常情的作文 篇7

有位哲人説過:世界最終會成為理性者的天堂。而我,卻不認同,我想説的是——這世界,雖有法律為基礎,有理性為規則,但又何嘗不處處顯示出人之常情呢!

曾記得許久前,有這樣一則小新聞——在盛大的記者發佈會上,一位巴西總統在談及自己女兒因吸毒入獄的時候,不禁掩面哭泣。當時的媒體評論眾説紛紜,有人説這是籠絡人心,耍政治手腕而已;有人説這是作秀,無非就是做給老百姓演的戲;也有人説,這是炒作……

而我卻覺得,這並非是輿論所説的“作秀”、“炒作”之云云,這只是一種人之常情,就如同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一般平常。此時的總統,在對於自己子女的問題上,他只是一位父親,一位愛子女的的父親,一位為子女而傷心落淚的慈父!即使他身居高位,即使他權傾天下,即使他在位時建立了多麼偉大的豐功偉績,他也只是一個人,正因為他是一個人,所以他有七情六慾,他會喜、會怒、會哀、會樂……會因為一件開心的小事而開懷大笑,會因為受傷疼痛而滿含淚水,也會因為自己的兒女不爭氣而掩面傷心生……因為這些都是人之常情!

所以,在文明進步、科技發展的今日,我們不要忘了人之最初,人性的根本,不要忘卻人之常情。當我們漫步街頭,偶遇一位真性情的人,請不要投以詫異的目光,以另類視之,而應以欣賞的姿態對待,因為他所展現流露的,正是人之常情,並非“作秀”,也不是“奇葩”,或許這樣的真性情,正是值得我們所追求的。

朋友們,在如今這個充滿理性的世界裏,請不要拋下人之本真,你要忘卻人之常情。因為人之常情,為這個世界增添了一抹温暖的靚麗色彩!

  人之常情的作文 篇8

當歷史的年輪壓過奧斯威辛,聽到的是男人的怒吼與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親的哭泣與孩子的驚恐。而今,奧斯威辛的天空湛藍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聳的建築直插雲霄,似要打破這裏的寧靜。

難道時間已將歷史風化,堅忍的猶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沒有!不但猶太人沒有忘記那曾經的苦難,德國人民也沒有忘記。每當猶太人紀念日那天,德國總理總是跪在營前,默默悔過。男兒跪地驚天動地,何況總理,而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沒有忘記。

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時間長河滾滾不息,他們沒有忘記。猶太人沒有忘記,因為他們知道知恥而後勇,於是在諾貝爾獎面前,他們經常是勝利者。德國人沒有忘記,因為他們把昨日的罪過,當作今日的教訓,防止明日的錯誤。全世界的人民都不會忘記,因為和平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渴望。

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誰都不想讓奧斯威辛的哥特式建築真正打破世界的寧靜,但這也不會影響到我們記憶中的傷痕,它只會作為我們的一個和平的標誌,以示警鐘長鳴。現在猶太民族早已得到了公正的對待,但他們也未曾將自己的歷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記憶。

  人之常情的作文 篇9

“看昨天的我們走遠了,在命運廣場中央等待,那模糊的肩膀,越奔跑,越渺小……”,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在剛升初中的一次校慶活動上,演唱者是一名女生——她是當屆最優秀的同學,被提前選入春季班。在這一曲終結後,她將告別母校,邁向新的征程,進入高中和學習。

舞台上的她化淡淡的粧,在歌聲中翩翩起舞,最後燈光明亮起來了,她要化作一道光影,奔向屬於她的明天。

要走了,一行師生將她送到校門口,大家依依惜別,儘管她們都知道,要忍住,這是一件開心的事啊——但很快,女孩兩頰上不爭氣的眼淚掉了下來,彷彿是一場春雨一般,從淅淅瀝瀝最終最變成號啕大哭,而老師和同學們也只好哄着,鬧着,陪着早已失聲的她。

末了,她擦乾了淚痕,只道了一句:“再見,我的初中,你好,我的高中。”

我就站在樓道口,就這樣靜靜地注視着她。忽然想起龍應台也是這樣注視着兒子的背影,漸行漸遠;而年幼的我,也曾默默地注視着姐姐毅然向前的背影,漸行漸遠……

這也許就是人們常提的“人之常情”吧,不願分離,但我們正是在數次彼此沉默的背影裏成長,卻又常常幻想如果彼此分開後彼此又會怎樣?

“又想你姐姐了?”

我回頭一看,同桌不知何時下來了。

她也想姐姐了。

我們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想起某個早已分開的人。

“那就好好努力,成為像你姐姐一樣的人,然後我們一起去找她?”

人之常情,因為彼此被分離,卻又不願忘卻,只好靠着來自對方的心的溝通,給予自己力量,然後不斷前行,嚮明天大聲説“你好”!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