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更望湖,歌圩的湖散文

本文已影響 1.27W人 

去更望湖的那一天,是三月初四。從清晨到夜幕降臨,整一天。

更望湖,歌圩的湖散文

三月的更望湖不是湖,湖底是幾近斷流的布泉河盡頭,水量極少,然而清澈見底,湖灘上是茵茵青草和千畝良田,油綠的玉米苗間偶爾有十畦八畦正揚起白色小花三角麥,在朦朧細雨中,似點頭又似搖頭,像倒映在藍色海洋中的朵朵白雲。

更望湖的春,很美,很絢。山是碧綠的,水是碧綠的,原野也是碧綠的。那叢叢綠中輟着一抹粉的紅的風景給更望湖添補了三分嫵媚九分妖嬈,把湖的隱祕私情宣泄無遺。

望着繚繞於隱隱青山中的雲霧,眼前的更望湖,愈顯得一片明綠。呢喃春燕飛翔於交錯縱橫的阡陌,三五頭牛在水草肥美的湖邊旁若無人地吃草、戲嬉。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獨特韻味中少了一份市俗的污濁與浮躁。

一位村民告訴我們:要是大雨下個一天兩夜,加上布泉河源頭吐出大量的水,被攔在大山裏的水找不到突破口,更望湖便是一片汪洋,十天半月後,待她沉澱了所有的渣滓與渾濁,留下的`是清澈與明淨,更望湖才真正體現出她真切的含義。到那時,青山滴翠,綠水漾波,秀竹倒映湖中,看山山美,看水水秀,橫看豎看她都是一幅立體的風景畫。可惜我們來的不是時候。

“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旖旎毓秀的更望湖好似特別鍾愛與自然有天然親和關係的人,賦予更望人太多的聰慧與靈性,他們慧質天成,信馬由韁出口成歌,以歌傳情,因此,便有了年年三月初四更望湖歌圩的約定。

這天,更望湖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歌圩日,我們有幸踏上了這原始、樸素的民間文學的沃土。熱情好客的又能歌善舞的多助人搭起歌台,迎接四方歌友。天空儘管飄着雨,仍有多林、四聯、屏山、大新的福龍等周邊歌手穿着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踩着泥濘山路徒步趕來。

傳統的歌圩是下午四點才真正開始熱鬧起來,男女對唱,兩人一組,有時是三人,其中一人負責打傘或當參謀。對歌直對到第二天早上,唱到情濃時便愛情在這片熱土上滋生,這就是更望人最具特色的戀愛方式。

下午三時半,雨停,我們隨着人們往更望湖歌圩——布泉河下游趕去,河畔上已經有聚集了不少的男女老少,兩岸青山不時有三三倆倆的遊人踏歌而出。對着鏡頭,他們顯得從容自在,一點也不怕生。這時,河對岸的傳來了天賴般的歌聲,如輕煙縹緲,若有似無,隨聲望去,青紗帳裏小花傘下立着三位身姿裊娜的女子,她們正用歌聲向這邊挑戰:

妹等太陽下西山

轉過一坡又一彎

阿妹盼哥開開

同唱山歌心頭歡

同去的陸老師對我説:你看,兩兩一起打着傘的肯定是歌手。果然,兩位男子在河這邊選了塊草地,摘下草帽,打開傘,席地而坐,捲上煙捲,耳語幾句後,歌聲便直愣愣甩了過去:

一條小河隔兩邊

妹你遠在河邊邊

丟塊石頭試深淺

有心過河談天天

七星白天不亂亮

阿哥有話莫亂説

要是變成雞和鴨

今日同籠唱嘎嘎

太陽下山急匆匆

哥哥快回你家中

欄中雞鴨要料理

歌圩唱歌空對空

山歌多采用比興手法,亦莊亦諧的詮釋出經歲月錘鍊又光彩奪目的人生哲理,真實地演繹着更望人從容灑脱的生活態度。令人心悦誠服的是,他們隨編隨唱,無論是文字還是旋律綴音,兩人竟能達到“異口同聲”的境界,用“天衣無縫、滴水不漏”來形容也不為過。無意中我對更望人又有了更多感性的認識。

遺憾的是,會歌者大多是上了年紀的人,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通訊及網絡走進千家萬户,年輕人的交流方式已從傳統的對歌中走出來,他們不屑於這種古老而又費腦的玩意兒,歌圩上他們只是看客,看看熱鬧罷了。隨着這一代歌手的老去,這朵壯族藝術奇葩,正漸漸的凋零,誰又能來拯救她呢?

更望湖——布泉——隆安——南寧,她神祕的面紗漸漸被揭開,她絢麗的自然風光和濃厚的文化底藴讓詩人產生靈感,讓遊人流連忘返。南寧、百色等無數遊人到這裏宿營,他們來了又去、去了又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