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怎樣提高寫作水平?

本文已影響 3.74W人 

一、寫作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是一項將積累釋放於一時的過程。積累越深厚,釋放就越精彩;積累越科學,釋放就越有效。

怎樣提高寫作水平?

二、讀書是積累的好方式,但要形成能應用於寫作的“有效積累”還是要掌握一些適合個人自身特點的科學的方法。

三、我們説思想、知識和生活的積累是寫作的源泉和基礎。 在此之基礎上,還需要寫作者具有以下能力: 1、發現、收集素材的能力; 2、閲讀分析消化能力; 3、整理歸納能力; 4、資料編排、檔案管理能力; 這裏所謂“能力”實際上就是掌握了某種技巧、方法並能靈活運用之。

四、因此,找到並掌握適合於自己的方法,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關鍵。 首先要知道寫作過程的四大部分: 1.聚材分析 2.創意運思 3.構篇撰寫 4.編排騰清 每部分都有相應的不同方法和技巧。 其次要知道自己在寫作過程的哪部分存在不足。這是最難的。“人貴有自知之明”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要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寫作方法。通常寫作能力不足源於寫作方法不對。 第四要選擇必要的寫作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根據自己的不足選擇

1.開闊視野,多方面觀察、感受生活  文章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要想寫好,首先要注意觀察和感受生活。只有與現實生活有較多的接觸,我們才能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才能有較深切的感情體驗。準確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質,有了較深切的感情體驗,才能寫出思維意義深刻的好文章。 我們在接觸生活的時候,僅僅用眼睛和耳朵還是不夠的。還要用大腦。要對面前的事物進行深入的思考,看看它到底有什麼樣的表現形式,特徵是什麼,説明什麼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生活中的道理,把握事物的本質,產生較為深刻厚重的思想感情。

2.廣泛閲讀文章 古人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猶有神。魯迅也曾這樣説:只看一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廣泛閲讀,一方面可以彌補我們體驗生活的不足,使我們間接地獲得許多生活材料及對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我們博採眾長,多方面地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廣泛閲讀應該採取正確的方法。在這方面,前人有過不少好的經驗。比如粗讀和精讀相結合,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粗讀,就是揀各種範文進行閲讀,讀的時候不必做詳細分析,對文章的思想意義和寫作技巧有個大致的瞭解即可。這是從“廣”的角度下功夫,使自己獲得多方面的營養。但是,只“廣”不“深”也是不行的。對那些好的文章,還需要精讀。精讀,不但要認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題是怎麼表現的,結構是怎麼安排的,語言是怎麼運用的,讀後還應該把這些記在本子上。俗話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有把這些記下來,才能時常温習,不至忘掉。通過精讀,可以獲得好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使我們向“深”的方向發展。 總之,重視閲讀,培養良好的語感。引導學生在閲讀中積累。引導學生不斷在實踐中多嘗試、多應用。

3.要多練筆 多練筆,可以加快從學習寫作知識到會用寫作知識的過程,可以説這是提高寫作水平最關鍵的一環。清代唐彪曾這樣説: 練習應該帶着明確的思想感情目的來進行。初學寫作的同學,開始可先寫一段表達思想感情的話,練習所有的話都圍繞着中心來講。接下來,看看錶現中心的幾部分安排得是否合理,學習掌握結構方面的知識。然後,再看這幾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詳寫,哪些地方需要略寫,學習寫人、記事、描寫景物方面的知識。最後,再考慮用詞造句,並進行相應的練習。這樣帶着明確的思維感情目的來練習,比單純孤立地學習敍述、描寫、結構等,收效要大得多,有利於我們較快地掌握作文的“思路”和“機關”。有了一定寫作知識的同學,在練習寫作時。,也應該始終把思想感情放在第一位來進行。 另外,練習寫文章,不要怕出醜。寫出來之後,應當讓人家看看,挑挑毛病。俗話説:當事者迷,旁觀者清。自己寫的文章,往往看不出毛病,只有讓別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寫得不好,才能有明確目的地進行修改。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之後,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有利於自己的不斷改進和提高,使自己進步得更快。

4.要重視修改文章 認真的修改,這對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着很重要作用的。修改可以彌補一次思維的不足。只有反覆思考,不斷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我們的寫作水平在修改過程中不斷得到提高。 5. 掌握一些文章的模式、結構雖説文章的模式將會約束寫作者的寫作方式與技巧,然而對於一寫作能力底下的人來説,無疑是一點提示。初期寫作時可以套用別人的文章模式,激發自己的寫作興趣,等到一種文體的結構掌握後,就可以拋開它,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把握,在別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和改進,創造出自己的風格。相信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 有一天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理想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