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求一些語文小常識?

本文已影響 2.37W人 

在網上找的,因為很全面所以粘貼過來了,別介意啊 語 文 小 常 識 金壇市指前中學語文組 鄧惠蘭 人體名稱妙喻 頭腦、心臟、骨頭、手足……這是我們身體上的器官。你知道嗎,這些人體名稱有着它們巧妙的比喻義。恰當地運用它們,能使意思表達得形象而生動。人體名稱都各有什麼妙喻呢? 頭腦:一是用作“頭緒”,如“摸不着頭腦”;一是比作首領。 眉睫:比喻事情緊迫,如“迫在眉睫”。 眉目:一是用來比喻文章的條理,如“這篇文章眉目不清”;一是用來比喻事情的線索、頭緒,如“這件事終於有了眉目”。 耳目:比喻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咽喉:比喻形勢險要的交通孔道,如“咽喉要道”。 肝膽:比喻真誠的心,如“肝膽相照”;還用來比喻勇氣,如“肝膽過人”。 胃口:比喻食慾或食量。比如“我今天胃口不好”;還比喻對事物或活動的興趣,如“他對畫畫不感興趣,打球才對他的胃口”。 心腹:指親近而信任的人,一般用於反面人物。 心尖兒:父母用來稱自己最喜愛的兒女。 心肝:指良心,如“沒心肝的傢伙”;還用來稱最親熱、最心愛的人,多用於年幼的子女,如“心肝寶貝”。 心臟:比喻中心,如“首都北京是祖國的心臟”。 骨頭:比喻人的品質、氣概,如“懶骨頭、硬骨頭”。 骨幹:比喻在集體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如“她是班裏的文藝骨幹”。 骨架:比喻在物體內部支撐的架子,如“工地上聳立着樓房的骨架”。 骨肉:指親人,如“骨肉團聚”。 腰桿:比喻靠山。 手心:比喻所控制的範圍,如“他逃不出我的手心”。 手腕:指手段,一般用作貶義,指待人處事所用的不正當的方法,如“耍手腕騙人”;也可以指本領,能耐。 手足:比喻兄弟,如“情同手足”。 臂膀:比喻得力助手。 腳跟:比喻立場,如“站穩腳跟”。 怎樣背“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是我們在電影裏、小説中常聽到、看到的一句話。這句話原本的意思是説,在和敵人打仗無力抵抗時,以跑開為上策。現在有時也用來比喻事情棘手不好辦就回避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你知道三十六計分別是什麼嗎?你知道怎樣在最短的時間裏記住三十六記嗎?讀了下面這個故事,你們不但能知道三十六條妙計,還能學到一個妙法來記住三十六計。 有一位學生愛好文史,又有才智。有一天,他從鄧拓的《燕山夜話》裏一篇題為《三十六計》的文章中看到三十六計的名目,很感興趣。其中有些計策膾炙人口,像空城計、連環計、苦肉計,還有聲東擊西、調虎離山、金蟬脱殼等。他想把三十六計熟記下來,可是近四十條計策怎麼記得住呢?他把三十六計抄寫下來,看來看去一直沒想出個巧妙的辦法。這天,他又在拿着抄寫的三十六計邊看邊思索,目光不覺落在桌面的一本唐詩上,他靈機一動:對!從三十六計的每一計中各取一個字,編成一首詩來記,不就容易記住了嗎?可是從每一計中取哪個字好呢?又如何串連在一起?這可真得動一番腦筋呢!經過精心地琢磨、推敲,反覆地排列組合,終於編成這樣一首詩: 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guó)。 相傳三十六計是檀公輯錄的,所以詩的開頭是“金玉檀公策”。這首詩裏除了“檀公策”三個字外,每個字都包含了一條妙計,按照詩中的順序是: 金蟬脱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混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裏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痴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樑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途伐虢。 這真是一詩巧藏三十六計。同學們,你有更好的辦法記住“三十六計”嗎? “座右銘”的傳説 很多少年朋友喜歡抄一些名言警句放在自己的書桌上、鉛筆盒裏,用來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我們把這些名言警句叫做“座右銘”。 這種寫出來放在座位旁邊或其他地方的格言為什麼叫座右銘呢?有兩種不同的傳説。 一種傳説是這樣的:宋朝時有個叫吳介的人很喜歡史書。史書中記載的可以吸取經驗教訓的事,他都抄下來,放在座位的右邊,稱之為“座右銘”。銘就是刻在器物上記述生平、事業或警惕自己的文字。時間長了,他家連牆上、窗上都貼滿了警句、格言。以後就慢慢地傳開了。“座右銘”的內容也不僅僅是可以借鑑的往事,形式也不僅僅是限於放在座位的右邊了。 另一種説法是有關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 據古書記載,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死了,齊國人為了紀念他,就給他造了一個廟堂。廟堂裏擺設了好多祭器,其中有一種很特別的裝酒的器皿。它空着的.時候是傾斜的,把液體裝進一半就直立起來。這種酒具叫欹器。 有一天,孔子帶着學生到廟裏來朝拜,看到了一個傾斜的酒器,覺得很奇怪,於是就向廟裏管香火的人打聽。管香火的人告訴他,這是欹(qī)器。孔子於是想起了有關齊桓公的故事。他指着欹器對學生們説:“欹器空着的時候就傾斜,把酒或水倒進去,到一半的時候就直立起來,欹器裝滿了就又會傾斜。所以過去齊桓公總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側,用來警戒自己決不可以驕傲自滿。自滿就會像欹器裏裝滿了水,必然要傾斜倒覆。”説完,他就讓學生取來水倒進欹器。果然一切正如孔子所説的一樣。孔子又對學生説:“讀書也是一樣,謙受益,滿招損。你們一定要牢牢記住。”回到家裏,孔子也請人做了個欹器放在座位的右側,用來警戒自己活到老,學到老,永不滿足。以後,欹器被刻在金屬上的文字所代替,放在自己座位旁。書房裏的銘文也並不都是金屬戒訓文字,還包括許多格言,警句。但“座右銘”這個詞卻一直用到今天。 你是否有座右銘呢?下面向你推薦幾條勤奮與珍惜時間的座右銘。 你熱愛生命嗎?那就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富蘭克林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高爾基 時間就象海綿裏的水一樣,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 ——魯迅 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好的成績來。——華羅庚 話説諺語 諺語是人民羣眾口頭流傳的固定的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來反映深刻的道理。恰當地運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如“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裏”,誰讀了這則諺語不打心眼裏熱愛北大荒呢?諺語反映的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來分,大體有以下五種: 一、氣象諺語 這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觀察氣象的經驗總結。如: 螞蟻搬家蛇過道,大雨馬上就來到。 日落胭脂紅,無雨也有風。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二、農業諺語 它是農民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農事經驗。如: 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 三、衞生諺語 衞生諺語是人們根據衞生保健知識概括而成的。如: 冬吃蘿蔔夏吃薑,免得醫生開藥方。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四、社會諺語 社會諺語泛指為人處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國等方面應注意的事。如: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狹路相逢勇者勝。 五、學習諺語 多是學習經驗的總結,激勵人們發奮學習。如: 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多學習一些諺語,既能增長知識,陶冶情趣,又能為作文添彩。 格言賞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路遙識馬力,日久見人心。” “吃一塹,長一智。”這是第11冊“基礎訓練5”裏學習的句子。這些語言膾炙人口,在世間廣為流傳,常常被人們在文章裏引用。它們語句精練,而道理深刻。像這樣含有教育意義的語句,我們稱之為格言。我國古代的詩文裏有很多這樣的句子,以下推薦一些給少年朋友們賞閲。 勸誡人們虛心好學,進取向上,才能不斷進步。 滿招損,謙受益。 出自《尚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説,自滿的人會招來損害,謙虛的人會受到益處。它告訴人們驕傲自滿有害,謙虛謹慎有益的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師。 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意思是説,幾個人共同行走,其中必定有的可以作我的老師。要學習他的長處、優點;至於他的缺點,要檢查自己有沒有,加以改正。它説明要善於向別人學習,虛心學習他人的長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説,別的山上的石頭,可以雕刻出玉器。這句話現在用來比喻借別人、別地、別國的先進事物或經驗,來搞好自己的工作。 百尺竿頭須進步。 出自北宋《景德傳燈錄》:“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説,僧道修行的功夫即使已達到百尺竿頭的頂端,也還要繼續深造,以達到充滿宇宙的最高境界。 “百尺竿頭須進步”現在也説成“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用來説明即使取得很大的成績,也不能驕傲自滿,固步自封,還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成績。 2.教導人們堅韌有拔、持之以恆,才能取得成功。 鍥而不捨。 出自《苟子•勸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騏驥:駿馬。駑馬:跑不快的馬。鍥、鏤:雕刻。意思是説,良馬跳躍一下,達不到十步遠;劣馬拉十天車卻能走很遠的路程,這是不停地走的結果。雕刻一樣東西,用刀子刻幾下就停止,朽木也刻不斷;不停地刻下去,也能將金石雕刻成器。這句話説明只有堅持不懈,有恆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出自《漢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綆:繩子。意思是説,泰山上流下的水溜能穿透巖石,很細的繩索能磨斷樹幹。水並不是鑽石頭的鑽,繩索也不是鋸木頭的鋸,但是一點一點地磨擦,就使得石穿木斷了。它告訴人們,持之以恆,不斷努力,事情一定會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 出自《後漢書•耿弈傳》。耿弈收復齊地,立下大功,光武帝劉秀讚揚他説:“……有志者事竟成也。”意思是説,有志氣的人,事情終究能夠成功。這句話説明,一個人無論做多麼艱難的事,只要有雄心壯志,不懈努力,就能夠成功。 3.教育人們從點滴做起,注意積累。 不積跬(kuǐ)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 出自《荀子•勸學篇》。跬:一舉足的距離,半步。意思是説,走路不一步一步地積累,就不能達到千里之遠;不彙集細小的水流,就不能成為江海。説明學習必須一點一點地積累,也説明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漸積累的。 4.包含辯證法,富於哲理性,給人深刻啟迪。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出自《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意思是説,千丈長的河堤,可能因為螻蛄、螞蟻一類的小蟲鑽洞而被大水衝破;百尺高的房屋可能因為煙筒縫裏冒出的一點煙火而燒燬。它用誇張的手法説明,不能忽視小的漏洞和差錯,以免造成大禍。 欲速則不達。 出自《論語•子路》。孔子的弟子子夏在魯國做了官,有一天回來向孔子請教,孔子對他説:“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意思是説,做事不要圖快,不要只見眼前小利,如果只圖快,結果反到達不到目的;只圖小利,就辦不成大事。説明做事不能只圖快不求好,急於求成反而幹不好事。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出自漢代劉安《淮南子•人間訓》。故事説,邊塞上有個老頭丟了一匹馬,別人來安慰他,他卻説,怎麼知道這不是福呢?後來那匹丟失的馬回來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用來説明事物一分為二的道理,壞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結果 模糊的時間小集 凌晨:零時到6時的一段時間。 黎明:天剛亮時。 拂曉:天快亮時。 清晨:日出前後的一段時間。 早晨:從天剛亮到八九點鐘的一段時間。 上午:清晨到正午12點的一段時間。 中午:白天12點前後的一段時間。 下午:從正午12點到日落的一段時間。 晚上:日落到深夜的一段時間。 傍晚:臨近晚上時。 黃昏:日落到星出前的一段時間。 午夜:夜裏12點前後。 夜間:天黑至天亮的一段時間。 代稱趣談 董家康 桃李——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桃李結果繁多,“桃李滿天下”比喻所栽培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極多,各地都有。唐朝宰相狄仁傑向武則天推薦了姚崇等數十個人,後來他們都成了當時的名臣。有人讚揚狄仁傑:天下桃李都出在您的門下了!因此後人就用“桃李”代稱學生或所薦人才,如説“某某老師桃李滿天下”。 高足——優秀學生。古代評論馬,以高足、中足、低足來判斷優劣,高足最好。後來人們以物代人,用“高足”代稱優秀學生。 汗青——書冊,史冊。古代在竹簡上書寫,書寫前,將青竹在火上烤,去掉水分。幹後的青竹,容易書寫而且不易生蟲。後來人們用書寫材料代稱書寫結果,就用“汗青”代稱書冊、史冊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 桑梓——家鄉、故鄉。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用“桑梓”代稱家鄉。讚揚某人為家鄉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五花八“門” 1.屋門、家門——自己房屋的門,引申為一個家族。 2.豪門、朱門——有錢人家的門。 3.柴門、寒門——窮苦人家的門。 4.空門、佛門——佛教的門,引申為宗教派別之一。 5.歪門、邪門——所作所為的方法不正。 6.竅門、法門——所作所為的方法優異。 7.熱門——十分吸引人的事物。 8.冷門——不被人注意或不時興的事物。 9.閉門——不會見客人,有謝客之意。 10.登門——有事求上門來。 11.拜門——上門虛心求教。 12.後門——比喻一些不正之風。 13.班門——比喻十分內行。 14.權門——權勢人家的門。 我國農曆各月的別稱 一月:正月、端月、新正、開歲、嘉月。 二月:杏月、麗月、仲春、酣春、如月。 三月:桃月、季月、晚春、暮春、蠶月。 四月:麥月、陰月、梅月、初夏、余月、純陽。 五月:仲夏、榴月、蒲月、皋月、天中。 六月:季夏、暑月、焦月、荷月、溽(音rù,濕潤)暑。 七月:新秋、肇(音zhào,開始)秋、蘭秋、蘭月、瓜月。 八月:仲秋、桂月、壯月、仲商、竹春。 九月:暮商、季秋、菊月、霜序、朽月、陽月。 十月:初冬、開冬、露月、良月。 十一月:仲冬、幸月、葭(音jiā,初生的蘆葦)月、暢月、龍潛月。 十二月:季冬、殘冬、臘月、冰月、嚴月。 童話和寓言的區分 童話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常採用擬人化手法,都有勸誡、歌頌或諷刺作用等,但兩者也有區別。 一、從篇幅繁簡區分 寓言情節簡單,篇幅短小,語言簡練,通常只有幾十字、幾百字。而童話情節比寓言更豐富、更多變化,更生動有趣,結構也更復雜,篇幅更長一些。 二、從表現重點區分 寓言着力表現內含的諷喻和教訓,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開頭或結尾就直截了當地説出了告誡的意思。而童話則重在刻畫形象,教訓意味不那麼強,教育意義往往寓於整個故事之中,不直接點出來。科學童話則重在知識的傳播。 三、從情節結構區分 寓言的故事比較簡單,一般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鮮明的擬人化形象。童話在故事情節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則有較高的要求。 四、從幻想法則區分 童話的幻想必須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與現實的結合也必須和諧、自然,使事物按照自然的規律發展。而寓言則不那麼嚴格,如《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垂涎於葡萄,改變了原來食肉的習性。這個寓言賦予了狐狸以“人”性,卻違犯了狐狸的“物”性,這在童話中是不可以的。 五、從寫作對象區分 童話的對象是兒童,寓言的對象就不限於兒童,不少是為成人借鑑的。 有趣的“迴文聯” 有一種可順讀倒唸的對聯,讀起來趣味無窮。如: 江蘇連雲港雲台山的花果山水簾洞中有一副迴文聯: 洞簾水掛水簾洞 山果花開花果山 福建廈門鼓浪嶼腹浦的迴文聯是: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湛江德鄰里的一副迴文聯是: 我愛鄰居鄰愛我 魚傍水活水傍魚 相傳北京天然居飯莊也有一副迴文聯: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中國名山錄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峨眉縣西部。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 嵩山:古稱中嶽,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境內。 泰山:古稱東嶽,位於山東省中部。 華山:古稱西嶽,位於陝西省東部。 衡山:古稱南嶽,位於湖南省中部。 恆山:古稱北嶽,位於山西省東北部。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南部的青陽縣西部。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五台縣東北部。 嶗山: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 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 長白山:位於吉林省東南部。 阿里山:位於台灣省中部。

求一些語文小常識?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