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素材

百家諸子寫作素材大綱

本文已影響 2.25W人 

導語:春秋戰國時期,百家諸子代表了我國當時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下面是百家諸子寫作素材,歡迎參考!

百家諸子寫作素材

  一、孔子(《論語》)話題

  話題1—“諸子”作文話題、素材—(盡善盡美)

孔子對音樂的內容與形式是非常重視的,它讚美古代樂舞《韶》及《九辯》完善的藝術形式。《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評價《韶》樂盡善盡美。而對周朝樂舞《大武》的藝術表現形式給以高度讚揚外,對其表現周武工伐紂滅商的戰爭功績的內容卻給予批評:“《大武》,盡美未盡善也。”

  話題2——(安貧樂道)

孔子説:“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孔子也曾説:“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話題3——(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

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信任,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話題4—— (君子固窮)

孔子到達陳國,寄居在司城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國聽説孔子在陳蔡之間,便使人聘請孔子,準備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圓七百里之地封給孔子。孔子前往拜見回禮,從陳地往蔡地遷徒被圍閒,沒法行路,斷絕了糧食。隨從的弟子疲憊不堪,餓得站不起來。但孔子仍“講誦絃歌不絕”(講習誦讀,演奏歌唱,傳授詩書禮樂毫不間斷)。子路生氣,來見孔子説:“君子亦有窮乎?”孔子説:“君子同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能固守窮困而不動搖,小人窮閒就胡作非為了)。”告誡君子任何艱難的時候,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也應該維護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話題5——(誠信)

材料加工:

誠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認為,治理國家,掌握政權,必須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否則就會自取滅亡。孔子講:“民無信不立。”是説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無法立足。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説,足食、足兵、民信這三項,讓你去掉一項,你先去掉哪一項,孔子説首先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在兩項中再去掉一項,還去掉哪一項?孔子説去掉糧食。因為沒有糧食最多不過死亡,自古以來人就難免一死,而人民對政府沒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來。(《論誠實守信》節選)

  話題6——(尋覓)

材料加工:

從那一簇藍瓦黃牆的村莊裏傳來,餘音綿長,和那一條並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蒼茫裏蜿蜒而來又蜿蜒而去,瀰漫着,如麥田上濃得化也化不開的霧氣,我聽見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聲音,從孔子一直説到了現在。

我的祖先,那個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經焚過書坑過儒的。如今,他的後人如我者,卻千里迢迢來拜孔子了。我來山東,除了拜孔子,當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給我以藝術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濟寧市的朋友説:哈,你終於來了!我是來了,孔門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沒有給偉大的先師帶一束乾肉,當年的蘇武可以唱“執瓢從之,忽焉在後”,我帶來的惟有一顆頭顱,在孔子的墓前叩一個重響。(《論誠實守信》節選)

  二、孔子作文素材

走近孔子(遊記)

離開孔廟時,我的腦海裏突然蹦出哲學家尼采的一句話:“我的時間尚未來到,有些人要在死後誕生。”尼采是瘋狂的,也是自信的。而作為東方人的孔子,雖沒有這樣的豪言壯語,但歷史證明了他完全有資格這麼説。

在孔廟,我完全被其宏大的規模深深地震撼了。真是讓人難以想象,經兩千餘年修建,孔廟由原來的故宅三間,發展而為佔地327.5畝,南北長1120米,恢宏壯麗的古代建築羣。廟內古木參天,殿宇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氣勢直逼北京的故宮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孔子從一個普通人一躍而為萬人崇敬的一代宗師,真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孔廟的幾個小時的行程中,最令我感歎的就是那十三碑亭。那裏存放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國時所立的53幢碑石,這是歷代尊孔的實錄,也是孔子一步步被神化的真實記錄。站在碑前,可以想象着幾百年前,那些古代帝王們動用了多少人馬,才把幾十來噸重的大碑運來,並一本正經地到這兒來參拜的情景。其實,帝王們對孔子的態度與其説是崇敬,不如説只是利用。由於孔子在中國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孔子成了人人搶收奪的一塊招牌。封建統治者利用孔子的思想來維護其封建統治,他們拼命將孔子偶像化,並不斷塞進一些他們的私貨冒充是孔子的原始儒學。立碑只不過是其為鞏固統治而玩的伎倆而已。但不管如何,孔子在中國的歷史上具有這樣深遠的影響,這絕對是一個奇蹟。孔子是無與倫比的。

懷着對孔子的敬佩,走在寬闊的石板路上,眼前豁然一亮,一座氣勢雄偉的大殿映入眼簾。“大成殿”幾個金色的大字蒼勁有力。硃紅色的大門,深紅色的牆,黃色琉璃瓦,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更顯出大成殿的宏偉壯麗。特別顯眼的是殿前那十根白龍柱,每根都是整石雕成,柱上長龍栩栩如生,似騰似遊。壯觀程度絕不亞於故宮大殿。大成殿內,供奉着孔子的塑像。傳説中孔子是位長相醜陋、身材矮小的老人,可眼前卻儼然是個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長鬚老先生,想來是後人由於崇敬而把孔子美化了的緣故。

時間有時往往會掩蓋住真相,在這兒,我們很難想象到孔子當年的落魄。孔子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父親早逝,在母親拉扯下長大,十六七歲時沒有了母親。但他勇敢地面對生活,戰勝了生活中的種種困難。他有遠大的政治理想,但他一生只做過三年左右的官,政治抱負難以實現。後來,孔子帶着愛徒周遊列國,宣揚他的政治理想,但最終壯志難酬。到老年只好隱居家鄉,埋頭講學和著述,大成殿後的詩禮堂就是最好的見證。堂中的幾十塊黑石板雕刻着孔子一生的經歷。看着畫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我彷彿看到了孔子經歷着生活的貧困,政治上的失意,到最後仍堅持宣揚“仁愛”,成為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的情景。需要指出的是,孔子在外顛沛流離了十四個寒暑後回到魯國時,已年近七旬,他的晚境是淒涼的,老年喪子再加上最器重的弟子的去世,使他的心靈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沒有放鬆對古文獻的整理和繼續撰寫《春秋》。這需要何等博大的胸懷!何等堅強的意志!他的儒學思想影響巨大,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驚人的意志使孔子最終成了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傑出的人文學者,中庸的思想家,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人。部分諾貝爾獎獲獎者曾在巴黎發表的一個宣言中預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活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可見世人對於孔子思想的重視。

走近孔子,你會發現你所面對的不是一個偶像,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只不過他有着超人的智慧、勇氣和人格魅力。

[簡評] 任何一箇中國人遊孔廟時,都不會不在心海里掀起波瀾。孔子作為東方文化的巨人,整整影響了中國幾千年。面對孔廟如此龐大而又氣勢恢宏的建築羣,我們自然會想得很多很多。作者從內心“震撼”寫起,選取了行程中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幾個點,並由此轉到孔子周遊列國時的落魄和死後的被歷代統治者推崇的敍述和議論,給人們展現一個真實的孔子形象,他有着博大的胸懷、堅強的人格、超人的智慧,同時也引發人們對孔子生前身後的不同境遇作深入的思考。

  三、孟子作文素材

孟子:當我們周圍狼煙四起的時候

手捧戰國典籍,目視諸侯紛爭。硝煙還未散盡,土塵又重重揚起。刀與戟相撞的聲響,王與侯爭霸的號角,合成戰國流動的歷史圖畫。

我站在歷史畫面前,看着你昂着頭挺着胸自信地走來。用你洪鐘般的嗓音,誦讀你傳世的儒經。徹耳清心之音,撥開茫茫歷史霧靄,穿越重重山水阻隔,震撼山川,響徹華史。

多年的戰亂,河山早已滿目瘡痍;俯視中原大地,“民有飢色,野有餓殍”,你心中是怎樣的酸楚。於是你慈悲的心腸,你為民請命的豪舉,便顯現在一次次的苦心遊説中。你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王則勃然大怒:哼,君為輕?君為輕我當什麼王?!你説,“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可樑襄王心裏嘀咕:不殺人?不殺人打什麼戰?又怎奪得了天下?你又説,“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窮”者們於是以“善其身”來自我安慰,而“達”者們誰又能“兼濟天下”?多數是明哲保身,躲得遠遠的罷。

自古才子多孤獨!任你跑破了鞋底,憑你走短了春秋;哪怕你説破了脣舌,還是話斷了歷史,仍然沒有一個君王願意實施你心中的王道。於是你由孤獨變得孤傲了。齊宣王稱病,你也稱病。君王有什麼了不起呢?“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可歷史決定了你只能做思想的傳播者,不能做“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君王。你開始蔑視統治者,見了樑襄王后説,“望之不似人君。”要知道這樣的話可能招致殺身之禍,可你不怕。難怪後來的李大詩人也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激越之語,是受到了你的影響的吧?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周圍煙塵這麼重,你顯然已經“昭”不過來了。你漸漸疲憊了,但仍心存希望,於是向當權者發出最後的“通牒”:“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齊國田氏卻廢姜氏而成為諸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仍然是齊國因“附於秦”得一夕安寢,失去民心失去警惕之心,“終繼五國遷滅”。唉,他們不聽,也只能隨他們去吧!

硝煙仍在不斷地湧起,紛爭還在無奈地繼續。你也只能淚眼朦朧地心痛萬分地看着哀鴻遍野屍骨滿地。硝煙埋沒你的救民之心,亦使你的愛民之情顯得更為真切,使你想“兼善天下”的博大情懷顯得更為高貴!

關上《孟子》,我已被孟子感動得淚流滿面。

  孟子作文素材精選(1)

穿越過時間的河流,你依然被世人敬仰。二千多年亦不曾改變。歷史的漩渦中,閃亮的是你那思想的光芒。

都説亂世出梟雄,不只是所軍事上,你就是思想上、政治上的梟雄。戰國時期,一個混亂的時期,一個無主的時期,一個嗜殺的時期,只有你才提出“人性本善”這一主張,只有你才會説“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只有你才會説人人都可以行“不忍人之政”。該説你太善良呢,還是天真呢?

善良是肯定的,但天真也是有的,不然為什麼會遊歷各國,而且去遊説齊宣王、梁惠王。你明知他們有稱霸的野心,有嗜殺的本能,卻妄想用“人性本善”去感化他們,這不是天真又是什麼?

曹交曾問過你“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你説“然”。當你確切地知道堯舜時代的仁政究竟是什麼樣子嗎?我想你未必清楚,你只不過是虛構一套自己認為的仁政思想.可若説你虛構,卻又有些不實,因為當時確是“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也許是你對這些現實的不滿才構想出一套“不忍人”的仁政來吧!

你留給後人的是一部充滿了你的思想主張的書——《孟子》,雖然並非都是你所作,卻可以代表你的思想和風格。

《孟子》一書中論辯居多,而當公都子問你:“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你卻説:“我豈好辯哉?不得已也。”好一個“不得已”,因為“不得已”而“好辯”,因此也就形成了文章的特點。

顧炎武曾説“邦無定交,士無定主”,一般遊士,都肆無忌憚。是不是也因為你無定主,所以説話較隨便些,在王宮大人面前,也敢抵掌而談呢?大概也是因此,你的文章才會有如此磅礴的氣勢吧!為什麼你會無所忌憚呢?難道單單是因為你是個遊士,無定主嗎?不是的,這其中還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修養,也是因為怎樣的修養,才是你的文章“沛然而不可御”。

孟軻——請允許我叫你全名,這比叫孟子更親切。

你是站在歷史之上的巨人,“亞聖”之名當之無愧。你閃亮的思想會繼續耀眼下去!

  孟子作文素材精選(2)

我很慶幸,在生命發展需要的階段,我讀到了《孟子》,也讀到了《莊子》;我很欣慰,隨着閲歷漸長,涉世愈深,我對兩部著作重讀了一遍又一遍,竟也能悟之愈多,仰之彌高,鑽之彌深。我感覺我的生命裏已離不了二位聖賢已汩汩流淌了兩千多年仍不衰竭的智慧活水的滋養。我只有右手高擎《孟子》,左手緊握《莊子》,才能竭誠盡力坦然泰然走好自己的路。

也曾心懷高遠理想,頭頂鴻鵠之志,跋涉求索於人生之山,無奈總是山重水複、陰霾難盡的苦日居多,也曾思慮憂悒、膽怯畏懼旅途中的迷霧濃雲、惡風苦雨,為一己之追求尚且如此艱辛,遑論為民為國乎?是先生“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也。求之有得,得之有命”、“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等振聾發聵之語如當頭棒喝,讓我猛醒。眼觀世風日下,目睹一個個受物慾浸染愈深的生命個體變得面目全非,是先生“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道在邇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為我及時指點了迷津。當倍覺生命卑微,小我難逞大志,惰性隨之滋長之時,是先生“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讓我了悟了人生進退的法度。當慨歎人際間藩籬高築溝通艱難灰心失望之時,是先生“推己愛人”的精深思想與“信任多數人,不害任何人,愛所有人”(莎士比亞)的博愛理想恰如兩盞高懸的明燈照亮了我的心扉,也使整個人類前行的路不至於昏暗,我深信這燈必將照耀千古!只要能秉承一點先生的“生無所息”精神真諦,屈指可數的人生時日又怎能虛度一日?沐浴着每天都是新的太陽,我會默默提醒自己今天一定要是新的。

白晝易過,黑夜難熬。同樣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輾轉難眠之夜裏,該到那裏去尋找守望月亮的樹,才能讓湮沒紅塵日久難免沾染世俗之氣的心靈得到洗滌、澄徹?從不奢望“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的顯要富貴,但如何使有點蒙塵納垢的心靈得以重新自由呼吸?“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原來先生也有着與我一樣的迷茫和困惑。可是先生遠比我等“有見,口未能言”之輩看得深刻、精闢、透徹。與其“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般遭受“天刑”的折磨,為何不去尋求“乘物以遊心”的順應自然,保持追求心靈的自由之路呢?先生所語“無名”、“無功”、“無己”的“聖人”、“神人”、“至人”境界我或許望塵莫及,但循着先生指點,試着學會超脱坦然面對人生善惡、得失、禍福,我也能感覺到環繞在渺小自我的周圍原是一個無垠的空間,它本就和天際羣星交相輝映,與宇宙融為一體,這真是一片絕妙的“神境”呀!讀點《莊子》,苦了,累了,倦了,濁了,厭了的眼會慢慢變得清亮起來。

即使仍然躊躇歧路,躑躅險要,只要一邊右手高舉《孟子》,揚先生自行自助自足自信自律之風,一邊左手緊握《莊子》,汲先生自愛自覺自衞自由自然之氣,我就能充實、踏實、樸實、真實地度過我唯一的一生。

  四、莊子作文素材

人生沒有彎路(于丹説莊子)

人最難解答的就是:我究竟是誰?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只有清楚地瞭解自己的內心,才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發點,才能夠去善待他人。

其實,我們有多少人在成長過程中,有某種潛能從來沒有被開發出來。比如,你從來沒有遇到過你真正熱愛的職業,可以讓你用心去做。你沒有在這個職業中體會到被激發的樂趣,沒有享受自己得到提升的快樂,所以有一些技能永遠地被遮蔽了。

比如,在這個世界上,你如果沒有遇到真正的愛人,你的愛情的力量一生可能是被遮蔽了。儘管你有家庭,有兒女,過着尋常人眼中正常的生活,但是,你的生命沒有燃燒過,僅僅因為你沒有遇到那個人。

我們需要認真想一想,我們需要不斷地追問:這一生我們曾經多少次錯失過自己?我們真正找到了被開發的那個機會了嗎?怎麼樣才能找到那個機會呢?

自我確認就是心齋,是一種認識自己的方式

莊子在《人間世》篇中教給我們一種認識自己的能力,總結成兩個字,叫做“心齋”,就是用心的齋戒去真正反躬內省,看看你自己。

這個話是莊子假託孔子説的。孔子的學生顏回對孔子説:我想出去做事,我要去衞國阻止暴虐的國君的惡行。他的老師孔子特別不屑地説:你別去了。你去了以後,碰到這麼暴虐的一個人,你勸不好他,反而就被他殺了。

顏回説:我總要出去做事啊。老師説:你現在還太毛躁,還沒有看清自己,你出去做什麼事都會一事無成的。你先自己去齋戒吧。

顏回就問他老師:我們家可窮了,不喝酒不吃肉已經好幾個月了。我一直過着這苦日子,這算不算是齋戒啊?

孔子説:你説的是祭祀上的齋戒,而不是心的齋戒。

顏回問:什麼叫心的齋戒?

孔子告訴他,在這個世界上,你不光用耳朵聽,還要用心來聽,更要用氣來聽。用你的氣息去進行一切的感受,迴歸到心裏,得到自我的確認,這就是心齋。

這段話雖然假託孔子説的,但是卻出自《莊子》。他寫的這段話是告訴我們每個人一種認識自己的方式。

很多人一生一直用於外在的發現,而看不到內心的願望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眼睛都有向外發現和向內觀看的兩種能力。向外可以發現一個無比遼闊的世界,向內可以發現一個無比深邃的內心。

可以説,外在的世界有多大,內心的深度就有多深,這是完全成正比的。

可惜,我們這一生一直用於外在的發現,而從來看不見自己的心到底有什麼願望。

在很多時候,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太多太多被人安排好的事物,比如從小的讀書、長大的職業、以後的家庭,好像所有的事情都被安排好了,沒有自己的追逐,沒有自己的嘗試,甚至沒有自己的挫折,所以,也就無法真正確認內心的願望。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叫做漁王的人,捕魚的技能太強了,甚至被譽是漁神。他有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從小跟從他出海,但是,捕魚的技能卻還在一般人之下,更不用説和父親相比了!所以,漁王特別沮喪。後來,來了一位哲人,問漁王:這三個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跟你捕魚的?漁王説:他們從小就在船上長大的,他們沒離開過漁船。

哲人問:孩子們都是跟你學習捕魚技術嗎?漁王説:從小我就手把手地教給他們,一丁點閃失都沒有。我總是把我最重要的訣竅毫不保留地教給每一個兒子。

哲人問:孩子們自己捕魚的時候都在哪裏?漁王答:當然在我的船上。因為有我給他們把關,他們就不可能有閃失。我總告訴他們,哪種徵兆會有大魚,怎麼樣起網會有收穫。

問完這三個問題,哲人就告訴漁王:你三個兒子的悲哀就在於他們的一切都被你安排好了。他們得到了你的經驗,但他們缺少的是捕魚的教訓。他們沒有離開過你,自己出去實踐,他們不知道坎坷和困難,所以沒有教訓。你一生由教訓總結出來的經驗,對他們來講,就是一些平庸的教條。人生沒有彎路可言,其實,這個故事也適用於我們每個人。我們得到的那些間接經驗是有用的,但僅僅有間接經驗就夠了嗎?

我們今天常常説,人生要少走彎路。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沒有彎路可言。如果你沒有走過那一段路程,怎麼能抵達到現在?如果不站在現在,你怎麼能回頭去看,説那是彎路呢?

人生的每一條路都是你必須要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的。而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發現自己並且得到了確認。

每個人都應該不斷地審視自己,這是我們認識自己的又一個重要條件。

  莊子作文素材(1)

新編高中語文教材中選用了莊子的《秋水》、《逍遙遊》篇,選載了今人寫的評論文章《莊子,當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讀本第五冊還登載了《永恆的鄉愁》和《莊子使我上癮的幾個理由》兩篇激情洋溢的讀後感。一下子接觸了那麼多好文章,使我對莊子及其文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沉浸於其中,咀嚼品味,感受最深三點,因秀色可餐而叫“三味”,寫出來與大家共賞。

一、 讀莊子的那一種魅力

毫無疑問,先秦諸子中,莊子是最有魅力的。莊子的魅力在於其文儀態萬方,

搖曳多姿。它一會兒像個華麗的貴婦,雍容大方;一會兒像個水靈的村姑,清秀脱俗。它幻化無常,使人看不出它的真面目。有人説它美,美得讓人無法適從,有人説它野,野得使人心襟盪漾。有人説,莊子是鄉野文化的代表。在《莊子》的田園裏,生活着揹負青天的大鵬,自得其樂的.斥鴳,奮臂擋車的螳螂,甚至是蛇、蟲、鼠、蟻都有它們的生活天地。這些自然意象構成了作品的獨特魅力。它海闊天空,放縱恣肆,宏偉壯麗,它文思跳躍,開合無端,無影無蹤,令人恍惚迷離,真乃山陰道上,目不暇接,美不勝收。莊子鄉野文化的魅力還在於它瀟灑脱俗,拒絕名利。當楚威王派倆大夫來請莊子就相位,一邊是炙手可熱的權勢,一邊是明澈如鏡的濮水,莊子選擇了什麼?莊子持竿而不顧!好一個不顧,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心如止水。他的這種心境實在是人類心靈的花朵,永遠在鄉野間幽芳獨放,永遠把世俗紅塵拒絕於漆園的蓬門之外。

二、 讀莊子的那一種智慧

在先秦諸子中,莊子與眾不同,可以説得上是個“另類”。他把自己的偉大、孤獨和天才的痛苦轉化為洶湧而出的智慧。莊子生逢亂世,諸侯們為了“統一”而窮兵黷武,天下大亂。莊子是反對戰爭的,但他不像墨子那樣辛苦急切,也不像孟子那樣義憤填膺,面對眾生在亂世中的煩躁不安和無所適從,莊子轉過身來,懇切而真誠地告訴人們應該如何自救和解脱,如何在一片混亂中保持心靈的安寧和清靜,如何在污穢的世界中保持自身的清潔和自尊,以及如何在天地的險惡中“遊刃有餘”地養生,以盡天年。有誰能想像得出這些話是出自一個“槁項黃馘”的漆園小吏之口呢?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説的大智若愚吧!有一個叫曹商的人,為宋王出使到秦,獲得車數乘,到了秦,秦王高興又給增加了百乘,他返回宋國時,在莊子面前炫耀。莊子説:“聽説秦王有病,請人醫治,能破除膿瘡的可以得到一輛車,舔療痔瘡的可以得到五輛車,你為秦王舔療痔瘡了嗎?怎麼得到這麼多車呢?你走開吧!”如此詼諧怪異的諷刺,恐怕只有莊子才能説得出。讀莊子,讓人感到什麼是無所顧忌,淋漓盡致!正如胡文英所評:“莊子眼極冷……,到底是冷眼看穿。”

三、 讀莊子的那一種境界

莊子將要死去,他的弟子想要將它厚葬。莊子説:“我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壁,以星辰為珠璣,萬物是我的陪葬,我取陪葬的物品還不夠完備嗎?哪裏用得上這些?”一個行將就木的人,頭腦還那麼清醒,那麼明智,足以證明他是一位哲人、一個真人。人生在世,最大的事情莫過於生死。莊子在《大宗師》中論述“真人”的境界時説:何時生何時死,這是人的本命。是人就一定有生有死,這就像每天都有白天夜晚一樣的自然,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所以,懂得生活情趣的人,就要懂得死亡的平常,在面對生命終止的時候依然保持情趣,這才是真正懂得情趣的人。

莊子非常向往通過心齋和坐忘(修養的途徑)而達到物我不分、主客合一、天人一體的境界。他有時將這種境界乾脆用“物化”的概念來概括。談到“物化”,我們自然就想起了莊子著名的“蝴蝶夢”——“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莊子以審美鑑賞家的眼光來觀察物我,認為物我可以契合交感,而契合交感的極致便是物我界限的消解。換句話説,也就是我轉化為物,取得物的資格,物也能轉化為我,取得人的資格。“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雖屬疑問口吻,實際暗喻物我相互轉化,契合,交感。同時,蝴蝶之遨遊自如,即表明人在衝破物我的阻隔,與物冥合為一之後所達到純粹的逍遙自由。這種“物化”的境界,就是“逍遙遊”的境界。

對於“逍遙遊”的境界,莊子在《逍遙遊》中是用“無待”的觀點加以説明的。“無待”相對“有待”而言。莊子舉例説明:鯤鵬高飛九霄,至於南冥,有待於“羊角”,舟行江河,有待於“水之厚積”,至於人,則有待於人的德行、才智,像宋榮子這樣的賢人也還“猶未樹也”,而列子雖“御風而行”,“猶有所待也”。那麼,“無待”謂何?回答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無待”就是無己,無功,無名。説到這裏,原來莊子心儀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我、無私、無名利!按照莊子的理論,當生活在塵世間的人一旦擺脱了名利的困擾,掙脱了世俗的束縛時,我們的心靈就會像蝴蝶般遨遊自如,我們就能找到失去的精神家園。

許多人讀了莊子的書成了他的俘虜,重演了壽陵少年邯鄲學步的笑話。如果是這樣,我想莊子在九泉之下肯定不安,因為莊子最不喜歡人們囿於成規。這個兩千多年前的人至今還有着無窮的魅力,這個人的書兩千多年來能使許多人上癮,根本的一點,是他教會了我們許多思辯的道理。

  莊子作文素材(2)

(高考話題作文:感情的親疏遠近對人的影響)

戰國硝煙起,諸賢競相爭。

對着窗口冷月,今夜夢迴戰國。

淥水盪漾,清猿婉啼。青山綠水之間,雲月之下,泛一葉扁舟,煮一爐淡酒,對着明月,與莊子暢談。

“君可曾聞韓非子所著之宋人失竊之事?汝知為何哉?”莊子問。

“宋之富人,空有其財,見事之不明,物之不全,以情論人,是己非人,天下之愚之極也!”我言。

“汝之言,甚切。以親疏之情論人。若葉與泰山,山之巨,葉之細,以葉遮目。語人曰:吾不見泰山,只見葉。然則,人之鹹見泰山。是己之見,與人之見,孰是孰非,一目瞭然。宋人以子之言為是,以翁之言而意之為盜。且愚之極。況復不曾聞室內之盜爾。”莊子曰。

我言:“天下之大,若宋人愚者,又何只其幾。吾經世而來,悉古人之不明者眾矣。後之漢高祖,以同姓親、異姓惡。除異而守同,終至王兵反,釀“七王之亂”幾使大漢江山喪。此之親疏認人而致國亂之謂也。使其能用之忠良,不以異而除韓信蕭何,不以非而走張良,漢之天下,何遭此劫?”

“是矣,是己非人,親己疏人禍國亂民敗社稷而已。又若後世之唐太宗。任人唯賢,不以親而重,不以異而輕。立法度,明政令,皆以人能之,使人盡其賢,物盡其用。得猛士如李靖、李磧守四方,得諫臣魏徵,以之為鏡,太宗知己之失,終而致貞觀之治,下啟開元之篇,大唐王朝盛極一時,四方鹹附,揚名宇內。皆任人唯賢而至矣。”我言。“汝之言,若青山之中一清溪,似雲中鴻雁,後世之事,吾之不明。而今之事,汝之不聰。”莊子曰。

“願聞其詳。”我言。

“秦與六國連戰數年。初久之不下,何也,六國皆用人惟賢。後,秦之以張儀遊四方,以口舌之利、秦國之財,刺六國名臣於影中,使趙無良將,燕失良臣。張儀外人耳,何能破六國之連縱?皆因儀知六國之君皆恐己臣勢強諸己,是以在儀之感下,皆滅良臣。重親戚而離賢良,終使六國破滅。”“歎,六國之破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六國之君是己非人,任人唯親。”如其能納賢才,開諫路,鹿死誰手,尚不可知矣!”我言。

  經典作文寫作素材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説明了閲讀書籍能使人進步;但我認為,不僅僅是書籍可讀,其實,任何一件事物都是可以“讀”的——一切皆可讀!

一切皆可讀! “讀”是一種感悟自然的方式。

魯班從被鋸形葉子劃傷的經歷中,“讀”出了這種葉子的作用,從而發明了鋸子。如果他沒有真正讀透葉子,那麼他也就不能發現其中的奧妙之處。他的讀,已經讀透了葉子的本質,將其發掘出來供人們使用。其實,一切皆可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從無生命的山水之中讀出了山水之樂。靜止的山,流動的水,沒有魂靈,而醉翁將其“讀”活了,使之富有靈氣與生機,從而感到無比的喜悦。“讀”是一種開懷的生活方式,使人身心疏(舒)暢。

在人與人的交流之中,我們要學會“讀心”。在當今社會中,學會“讀心”的人,便能在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從現在到《三國演義》,在其中就運用了許多“讀心術”。

例如諸葛亮的空城計,孔明正是讀透了司馬懿謹慎小心的特點從而逃過了一場鬥爭(劫難)。諸葛之神是因為他可以讀透任何人,包括老天!所以,“讀“是一種應對困難這(最)適合的處理方式!(?)

只有善“讀”之人才能取得成功!

牛頓通過蘋果落地,讀出了萬有引力現象的存在;伽利略通過觀察星星讀出了星體的分佈情況,從而繪製出了一張完整的天體分佈圖;阿基米德通過實驗,讀出了現象的本質,發現了水的浮力……總而言之,善讀者有其成功之處,善讀者必有其可取之處。從這些偉人身上,我們不難看出,“讀”其實是一種成功的祕訣,是成功的萬能**,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事物等着我們去讀,我們可以從中讀出一些道理來,讀出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出來。我們不(一定)能征服自然。但我們可以讀透(懂)自然,讀透一切!

一切皆可讀。讓我們用我們的心,去讀透一切吧。去讀透事物的本質,去讀透有限的生命,去讀透人生的真諦(無限的人生)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