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豪門恩怨》觀後感範文650字

本文已影響 2.79W人 

真可謂“新潮”年年有,花樣有翻新。經過這兩年多來的治理整頓,文藝上的種種謬説有所“退潮”,這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問題尚未全部解決,有些甚至並不是真退,只不過外表上有所裝點罷了。例如日前在報刊上讀到一種理論,就覺得“新潮”得離譜了一些。據理論家説,《豪門恩怨》這部電視連續劇“主要的”好處在於它可以給觀眾這樣一種’‘滿足”:觀眾會暫時忘記身邊的瑣事而步入石油大亨的豪華別墅,一起融進富貴的氣氛並攪進他們的感情漩渦,做一回石油巨頭。評論家聲稱這是廣大電視觀眾的一種基木需要,可以使觀眾看到一個擴大了的自我,一個擺脱了凡俗的自我。這種“新論”不新,其實,近一點説是“主體”理論家理論的具體化,如此而己。“主體”理論家劉再復説。人在讀作品過程中“重新發現自我”,享受了人應當過的生活。獲得人應當有的一切。當今這位理論家只是把劉再復的“理論”運用到分析《豪門恩怨》中去就是了。讀到這些理

《豪門恩怨》觀後感範文650字

論頗感驚詫莫名。若能如此,文學之為用可謂大矣哉!想做一回石油大亨就看《豪門恩怨》,想當偵探就看《神探亨特》,想當總統就看《里根傳》,那麼想當皇帝呢?就看《末代皇帝》、《彼得大帝》……都可以得到滿足。不過,這樣一來文學創作也簡便多了,既然想當各色人物是觀眾的“基木需要”,那麼,把三十六行的行行人物都寫到了就可以完全滿足觀眾讀者的需要,文藝就完成“歷史使命”,就可以堰旗息鼓了。

這種“理論”自然是從西方“販”過來的。或曰“倒”過來的。“文化倒爺”的事業會時時有的。但像這樣,把西方的“補償”説運用到如此“極致”,用來指導我們的觀眾,倒應該引起我們注意了。做一回石油大亨,或做一回皇帝之類的念頭,是“廣大電視觀眾的一種基木需要”嗎?這種説法不符合文藝的木質。文藝,就其社會作用來説當然是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而不應該是讓觀眾讀者去做一回石油大亨、做一回亨特、做一回總統、做一回皇帝。讓觀眾讀者去做做這樣的白日夢,過過做石油大亨之類的癮。這完全是違背了文藝本質的謬説。而把這種謬説當做什麼新理論鄭重地推而廣之,那就頗有點嗜痴成癖的嫌疑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