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幸福讀後感合集15篇

本文已影響 1.07W人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幸福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幸福讀後感合集15篇

幸福讀後感1

提醒幸福這篇文章其實在初中課文裏就學過,當時就覺得很好,但是那是的自己還小,讀不出其中的深意。後來陸續又讀過一些畢淑敏老師的文章,覺得很多都説出了自己的心聲,最近重温提醒幸福,心靈再次受到洗禮。

文章開頭説“我們從小就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天氣剛有一絲風吹草動,媽媽就説,別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識了一個朋友,爸爸就説,小心他是個騙子。你取得了一點成功,還沒容得樂出聲來,所有關切着你的人一起説,別驕傲!你沉浸在歡快中的時候,自己不停地對自己説:“千萬不可太高興,苦難也許馬上就要降臨……”文章中的這些描述和現實中的我太相似了,我已經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看得見的恐懼和看不見的恐懼始終像烏鴉盤旋在頭頂,很少有時間去享受生活的'樂趣。

所以,畢淑敏説幸福也需要提醒真的很對,她還説,幸福,就是沒有痛苦的時刻。我覺得這句話説得有些純粹了,作為一個人,不可能事事順心沒有一點痛苦,但是,即使有痛苦,也未必就不幸福。我常常寫日記,把開心,幸福的瑣事記錄下來,那就是一個提醒幸福的過程,因為每次寫着開心,幸福,心裏那種滿滿的知足感,真的會讓你感歎:“我很幸福!”。我也常常把不開心,把痛苦的時刻記錄下來,在那一刻,的確感受不到幸福,但當我回頭去看那些經歷過的痛苦的時候,我知道,我過來了,我成長了,我進步了,每當那時,我還是能感受不一樣的幸福。就算你正經歷着苦難,你也同樣可以感受到幸福,因為幸福不是事情,不是經歷,而是一種心靈的感覺。

幸福就是:在那一刻,你並不是期盼能得到更多,而是慶幸自己已經擁有了這些。所以,我想引用畢老師的話結束我的文章:“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説: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説: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最優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説:我很幸福。因為我曾經生活過。”

幸福讀後感2

《這樣做,教師更幸福》編輯了各個老師的教學案例闡述不同的道理,這本書給我帶來新的啟發。如果早點閲讀,我會在處理個別學生的問題上就會成熟些。我將留在腦海中的感悟結合書本付諸筆端:

1.教師應該走進學生的心靈,班主任的功夫不能停留在表面。

2.教師的作用在於喚醒,觸摸學生的心靈。

3.怎樣和學生談話是有效的?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問題癥結在哪裏,然後對症下藥。思考調查學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可能有來自家庭。

4.家訪讓老師能夠更好地瞭解學生,也能夠更好地建立家校的聯繫,結合學生成長背景就更能理解學生在校表現。再忙再累也要家訪,它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5.怎樣做到讓家訪更能瞭解學生?一定不要錯過帶着尊重地眼光來看孩子成長的小天地。孩子的擺設和孩子的愛好都可以在孩子的起居生活中體現處理。

6.原來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是可以多樣的,可以是週記,文本形式,故事等。平時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採用的溝通方式比較多的是與學生面談,對於內向的同學或者不願説出來的同學而言,這效果並不好。班主任原來是可以通過文本故事與學生對話的。

7.對於青春期的戀愛指導,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可以是歌曲也可以是“能近取譬”,可以是系列主題,學生的初戀或者暗戀這份情感一定要給予疏導,疏導比堵要絕對有效。

8.維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

9.對於思想有偏激的.學生,一定要疏導,他們是可以被改變的。對於思想有偏激的同學,我常常感到束手無策,不知怎樣才好,及至放棄。但是,看了裏面的案例,我明白他們是可以被轉化的。偏激者若存在着自傲的一面,就需要進行“打擊”,讓其看到自己的侷限,而不是錯了還不知道。

10.班主任的工作需要智慧和工作的藝術。簡單地處理問題,往往會沒有徹底地解決問題。

11.教育的目的不能功利化,需要單純化。教師的核心角色是教書育人。

12.幫助困難生,要尊重他,使幫助順理成章地完成,不留痕跡。爭取多幫助學生。

13.對於學生的獎勵,亦需別有用心,不一定在於有多貴重。而是使這個被獎勵的東西賦予內涵。

幸福讀後感3

“你幸福嗎?”這是中央電視台的一檔社會調查節目,十分耐人尋味。幸福是什麼?品讀了道德八書之一《體悟幸福》,我開始對幸福有了一定的理解。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是一段追求幸福的旅程。在出發之前,我們都曾有過關於未來幸福生活的種種暢想,但往往會在旅途中漸行漸遠,而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雖然每個人都是為了追求幸福,但幸福模式卻不一樣。享樂主義型,注重的是眼前的虛榮奢華,是一種不珍惜未來幸福的庸俗主義;忙碌奔波型則與享樂主義型截然相反,他們抱着“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金榜題名”的心態,珍惜未來的`幸福而不珍惜當下的;虛無主義型的覺得人生虛空,現在、未來的幸福皆不珍惜。人生易逝,既珍惜當下的幸福,又珍惜未來的幸福,這才是做佳的幸福模式:幸福人生型。

書中的一則故事讓我感受頗深:一個與母親吵架之後跑出家的小女孩因為陌生的點心攤店主請她吃了一碗餛飩而感動不已,認為陌生人都對自己這麼好,而媽媽卻狠心地將自己趕出來。店主聽後説:“我只不過煮了一碗餛飩,而你媽媽煮了十多年的飯給你吃,你怎麼不感激她?怎麼還要跟她吵架呢?”女孩愣住了……

是啊,“身在福中不知福、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我們經常會對父母們一輩子的恩情“視而不見”,有着不愁吃喝、倍受父母疼愛的幸福生活,還嫌棄這嫌棄那地和父母頂嘴吵架。幸福就像細細的流沙,你不珍惜它、抓住它,它總有流逝的一天。幸福是綠葉對根的情意,我們對父母的愛與孝敬不能等,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時才痛心疾首。正如本書作者李西順所説的:只有珍惜現在才能夠走近幸福並走進幸福,身在福中不知福、今朝有酒今朝醉,則只能揮霍生命,失去幸福的機遇,空悲切、徒傷悲已矣!珍惜現在,實際上就是憧憬未來。

人生的旅程,是“心”的旅程,是“修心”的過程,是用心感悟幸福的心路歷程。幸福來自心靈,來自靈魂,幸福是一種心靈之約,幸福是心靈的一面鏡子,心靈微笑,幸福就微笑。珍惜幸福,且行且珍惜!

幸福讀後感4

最早認識周國平是一次幫同事的女兒買周國平的書,瞭解了他的人和書。然後從圖書館借了周國平的《生命的品質》,有散文,有斷片,文體較多,所以沒有很深的印象;再有老師送我一本精緻小巧的書《風中的紙屑》,裏面的文字和書一樣的精美;但讓我真正瞭解和喜歡周國平的應該是老公買回來的《智慧引領幸福》。

雖然這本書不知道為什麼是毛邊書,給人感覺是用一隻大老粗碗吃現代精緻的小菜,給人有點不搭調的遺憾,但這不影響文字的閲讀,不影響思想的深刻,不影響對作者的崇拜和對這本書的喜愛。

拿到一本好書,我喜歡先跳躍式的翻閲,就象在大海中嬉戲,隨手掬起的就是一朵潔白的浪花,而我知道還有更多的浪花在海里跳躍。而這種片斷式的文字更適合如此的看,看那一段都是浪花的翻躍,珠珠晶瑩,朵朵美麗,讓人不忍掬起,又不捨放下。有時會對某段文字,字字品位,句句感悟,遐思萬千;有時會感覺某段話就好像是寫給自己的,給迷茫的自己指點迷津,給憂傷的自己鼓勵安慰,給膽怯的自己信心和勇氣;有時看着看着就忍不住的驚喜,這就是我想説的話,只是我還沒想明白,他就説明白了;有時看到一句話似曾相識,好像在那看過或者誰曾説起,我又非常的贊同和認可。

這種跳躍式的閲讀直到一本書基本都翻閲完了,我才開始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毯式的閲讀,生怕錯過那句經典。而第二遍的.閲讀又是一番感受,這種經過人生的積澱,又從心靈流淌出的文字,讀多少遍都覺得滋味猶在,依然引起思想的震撼,依然感受到生命的呼喚。

讀這本書感覺如遇智者,他説了你想説卻總也説不明白的話語;他解答了你一直耿耿於懷的疑惑;他化解你了心中時隱時現的糾結。一句話或讓你豁然開朗、或讓你會心一笑、或讓你悵然若失,如此的文字讓你覺得你懂了作者或者説作者讀懂了你。

或許從看《風中的紙屑》開始,我也喜歡上了這種片斷式的文字,開始了自己片斷式的思考和記錄。這種寫作方式讓我感受到了一種自然的抒發,一種隨意的思考,一種細緻入微的發現自我。《智慧引領幸福》讓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這種片斷式的記錄需要一種智慧,一種思想,一種厚積薄發的功底才能引人深思,促人自省。在這樣有着生命的文字中,感受豁達,感悟釋然,體會人生,體味真情。而要擁有這樣的智慧,要寫出這樣的文字,需要的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我無法行萬里路,但幸好我可以讀萬卷書來充實自己,讓讀書來引領智慧,讓智慧來引領幸福。

幸福讀後感5

他們認為別人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不需要感恩,也不需要回報。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成長,他們知道親人把自己養大很不容易,會盡自己的力量去回報養育之恩。北京的呂鑫就是這樣的例子。呂鑫是個棄兒,被一個叫呂書泉的清潔工抱了回來,當時的呂鑫患有佝僂病,呂叔叔家十分困難,親朋好友都勸他不要收養這個孩子,可善良的呂叔叔執意收養了她。

呂鑫從小就知道,爸爸把全部的愛都給了自己:為自己看好了病,為自己省吃儉用,拼命幹活,卻因勞累過度得了重病……呂鑫的事在班裏傳開了,大夥兒都在悄悄地湊錢,同學們捐的錢她一分沒花,她要攢錢幫爸爸治病。呂鑫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千方百計地去回報父親的養育之恩,這份深情打動了所有的.人。那天,當我讀到這個故事時,為之震撼,多麼懂事的孩子呀!與呂鑫相比,我是多麼的幸福,又是那麼的不懂事啊!兒時,父母為我付出的一切,我理所當然地享受着,有時稍有不滿,還發脾氣。上了初中,一週回家一次,很少與父母交流,還喜歡把在學校未消的怒氣帶回家,衝父母發無名之火,父母的溺愛使我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成了一個任性的孩子。

還記得剛上初中時,我哭着打電話回家説想家,爸爸一下班就趕來看我,我知道,他是怕我因為想家而耽誤學習;打電話回家説頭疼得厲害,媽媽立刻大聲吼起來,我知道,她是責怪我不會照顧自己。好幾次晚自習,外面寒風呼嘯,班主任提醒我們多穿些衣服,注意保暖,而她自己卻發燒了,第二天仍拖着虛弱的身子給我們上課。那幾節課,我們聽得格外認真。面對父母、老師的愛,我只有好好學習,不辜負他們的期望。

發燒時,同桌關心的話語讓我難以忘記,同學關掉電風扇的動作被我銘記在心。考砸時,朋友的安慰和鼓勵令我找回自信。面對同學的關愛,我只有幫助他人,與同學和諧相處,做一輩子的好朋友。“感恩”這兩個字,是因感知而感激,但我情願再拆解出一個報恩的意思來,當我們在感激之後,還能因此生出愛,去愛別人,去關懷別人,從而贏得別人的感恩。

如果那樣的話,環環相扣的感恩所聯結的就是生生不息的愛;而被愛所縈繞的世界,將會是一個多麼温暖、多麼美妙的世界!讓我們拋去理所當然,拋去任性,重新撿回感恩的心。請記住,中國人的感恩節是每一天!

幸福讀後感6

張永琛的《幸福還有多遠》以長相漂亮、心底善良的捲煙廠女工李萍追求幸福的經歷做線索,揭示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對於幸福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主人公李萍在內外交困之際,將一條徵婚啟事塞入煙盒,把命運交給了上天,願意給吸到這盒煙,拿到這張紙條的男人做老婆。結果,年過四十,妻子已死的部隊首長吳天亮成了中彩之人。他按圖索驥,找上門來。李萍在反覆思考,猶豫再三之後到了部隊與吳天明成婚,並過上了衣食無憂、備受呵護的官太太生活。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憂無慮,清閒自在的天堂般生活,李萍卻覺得不幸福。她覺得自己成了一個無所事事的寄生蟲,她渴望工作,渴望勞動,她心懷追求和夢想。她覺得一個人靠着自己勞動,那才是幸福。丈夫為了愛妻生活的充實一些,無奈之下派手下王小毛給李萍送些書來看,以打發時間。一來二去,王小毛和李萍產生了姐弟戀情。後來,王小毛專業回到地方上,李萍依然捨棄了養尊處優的優越生活,毅然和吳天亮離婚,追到以承包出租車為生的王小毛跟前,心甘情願與之結合,住着租來的房屋,幹着擺煙攤的生意。直至王小毛死了,她還深深愛他。在她看來,幸福不是物質的富足,不是養尊處優,被人寵愛,而是和自己愛着的人在一起。幸福是一種精神的追求和精神的滿足。

文中的吳天亮是一個好人,他認為自己身邊的人都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他追求的'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幸福。

麗萍的姐姐李嵐,她認為幸福就是物質的富足。所以,她挖空心思要找個有錢有勢的丈夫。她人為幸福是靠強硬的手段巧取豪奪,不擇手段得來。結果,她落下個可悲的下場。

麗萍的好友靳英,則認為只要我愛了,無論他愛不愛我,我為他怎樣付出都是幸福的。

李萍的哥哥則認為和共患難的妻子孩子,一家三口不離不棄就是幸福。

父母輩呢,則認為為人不做虧心事,子女孝順,生活順利就是他們的幸福。

這本書讓人看出,幸福是個人心中的一種感受,每個人追求不同,對幸福的感受也不同。其實幸福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幸福就在你身邊,幸福就在你手中,幸福就在你心裏,幸福無處不在——明媚的陽光讓人幸福,關切的話語讓人幸福,親人團聚讓人幸福,關切的話語讓人幸福,久別重逢讓人幸福,感恩他人也會讓人幸福……如果你感覺不幸福,是因為你還不知道,沒感覺,不珍惜幸福而已。會感受幸福的人才能真正擁有幸福。

幸福讀後感7

最近讀了貝特蘭。羅素的《幸福之路》,他的思想在現在看起來依然是那麼先進,那麼貼近現實,這讓我感覺很震撼。現在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在追求幸福生活,但是幸福的指數卻在不斷下降。每個人都在抱怨生活的壓力過大,讀過此書後,我的內心反而變得充實很多,明白瞭如何才能踏上。

印象最深的是作為封面的插圖:飛機失事,下面是白雪皚皚的高山,飛行員穿着全套滑雪裝備、踩着雪橇,悠然自得的跳傘而下,準備來一次刺激的高山速滑……題注是“一個人感興趣的事情越多,快樂的機會也越多,而受命運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小,因若他失掉一樣,還可以亡羊補牢,轉到另一樣上去。”

幸福其實不那麼困難。不是爬上了山峯,才是成功地幸福。生活的幸福來自平衡。儘量多地拓展你的生活,發展你的能力,關心、幫助、改變更多人的命運,這樣每一天都會洋溢着幸福。

在他的書中,充滿了生活的智慧和實用的道理。論婚姻、論情愛、論競爭、論妒嫉、論工作。每一論都沒有脱離生活的主題。

記得有人説過,我們讀書,其實是在讀自己。看小説的時候尋找着自己的影子,總想從別人的結局裏預知自己的結局,或是,得以知道自己該怎樣選擇。看《幸福之路》,整理這些被自己圈點出來的部分,一字字打出來,發現,其中的許多正是自己認同。太多的共鳴,太多的回味無窮。原來看哲學書,自己沉思,是件如此享受的事情。於是,書架上擺上了更多這類書籍。其實,它們並不枯燥,甚至很有趣,更別提其中給人的啟示。

羅素首先用了半本書講不幸福的原因,其次用餘下篇幅講了人幸福的可能。當孜孜以求“幸福之路”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也許追求的恰恰是相反。“如果方向不正確,再努力又有什麼用呢”。如果多避免些不幸福的原因,幸福就要簡單很多。大致來説,我邊讀邊對照着我自己,確實有道理。但一片混沌的'大腦還無法清晰的總結,只能説出目前殘存的印記。

羅素還講到很多,關於孩子,關於愛情,關於犯罪感的等等。還有一個是,要培養工作的“自尊”。這點很有道理,工作的時候感覺不幸福是為什麼呢?你做着你不喜歡的,你認為沒有價值的事情,你沒有自豪感、自尊心,這就已經進行了自我的否定。羅素甚至建議那些工作感覺不到幸福的人,拋棄一切去一個體力勞動的地方,為基本需求而耕作。不過,如何培養工作的自尊,我還不曾學會。

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很多的衝突,原來已經有前人好好地思考過了。捧着這本書,感覺是人生的一份厚厚的財富。

幸福讀後感8

到底什麼是幸福呢?常聽人説:幸福只是一種感覺。

灰姑娘説:幸福就是每天夜裏和心愛的王子一起跳舞;睡美人説:幸福就是在黑暗中沉睡時得到甜蜜的一吻;海的女兒説:幸福就是要讓自己愛的人幸福,即使自己失去生命。要問我幸福是什麼?我的腦海中一片空白!

但是今天我終於感覺到了“幸福”是什麼?

又是億萬學子新學期的開學,又是央視“開講”的開學第一課。今天全國的“開學第一課”以“幸福”為主題。在節目中,我看到了名人對“幸福”的.感受:

國際巨星成龍:“以前拍戲時一摔,骨頭都摔斷了,導演問能不能行,能行,等到拍戲結束,然後趕緊送我上醫院。從頭髮、肩、指甲頭、腳指頭、指甲、頭,全身我都受過傷,真的,每一寸我都受過傷,我比他們付出更多,我付出,我是用生命努力斷手斷腳、汗、淚、血換回來的今天。”“我要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得到的幸福越多。”

鄧亞萍也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從一個矮個子、不適合打乒乓球的女孩到登上世界冠軍的舞台,然後上清華大學,到哈佛念博士,每一次突破,都是自信拼搏的結果,她的經歷講述幸福的另一條“我要自信,相信並發現自己獨特的價值”。

而最讓我感動的卻是我們普通人對“幸福”的詮釋:

來自臨汾21歲的孟佩傑帶着養母來到現常這位“普通女孩”歷經磨難:5歲時父親不幸因車禍離世,母親便將其轉送給劉芳英撫養。她8歲時,養母半身不遂,養父離家出走。自此,孟佩傑在一邊上學一邊獨自照顧養母的生活起居十多年。上大學後,她也將其帶在身邊。但儘管如此,孟佩傑卻表示,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希望媽媽能健健康康、快樂長壽。懂得感恩而把養母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這無疑是另一種幸福,這就是愛,是因心存感恩,心存人間大愛帶來的幸福!

幸福的感覺是人人想要的,有了釀造才有品嚐。釀造的過程和環節雖然不一樣,或長或短,或複雜或簡單,但總離不開這樣一些東西作為主料:樂觀、真誠、知足、感恩、豁達、坦蕩……等等。

希望將來的時光風和日麗,幸福的味道隨處飄香,在風清月明中飄向你的夢鄉,盈滿城市鄉村的大街小巷。

幸福讀後感9

我知道與生俱來的渺小和孤獨感,將伴隨每個人的一生。為了對抗這種孤獨,人們聚集成羣,發明了語言和文字,分享感受與心得。在茫茫空虛中與另外的心靈對接,以精神之水,相濡以沫。在天的盡頭,人容易憂鬱。在語言的盡頭,人有希望重生。”這是畢淑敏的《破解幸福密碼》一書中自序部分的一段文字。從讀序開始就深深的吸引了我。這段文字使我找到了困惑已久的答案――一直以來,我常常會感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自卑感。原來這種感覺是與生俱來的.,難怪乎曾與幾名我眼中很優秀的老師、校長交流此話題時,他們也會説自己時常會產生一種不如他人的自卑之感。帶着這種共鳴,我認真的走進書中。

幸福是温馨、美麗的字眼,幸福是人人心中的渴望,“幸福有盲點,失去過的人才知其可貴”。“幸福感來源於目標感,有意義的快樂便是幸福。”這是這本書給幸福的註解。書中注重的是心理方面的感知,強調我們如何尋找幸福。書中寫到的學會用荷爾蒙去尋找幸福,是最有趣的一部分,似乎是在談論醫學,但此醫學非彼醫學,它緊緊的與幸福聯繫在一起。“內啡肽這一強大的內分泌系統,就是我們得以感知幸福的物質基礎。”

境由心造,煩惱是自己找的,幸福需要自己尋找,需要自己用心體會。古人云“知足者常樂”。 要學會享受當下,着眼未來,做樂觀的人。要刻苦學習,從學習中收穫成長的幸福;要努力工作,在工作中享受職業幸福;要真誠待人,從交往中感受和諧幸福的人際關係。其實生活中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的温暖,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温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感動,無一不藴藏着幸福的元素。學會“慢慢走,欣賞啊!”因為幸福並不是爬到了山頂的那一刻,而是貫穿在攀登的全過程。

其實教師原本就是是幸福的職業,因為這職業能夠做到像畢淑敏説的“對他人有所幫助”,因此教師是一種距離“幸福”很近的職業。精心認真地備課,反覆磨課的過程是很辛苦的,但是,當我們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生的喜愛與認同的時候,我們就不再感覺到勞累,而會感覺到幸福了。試想,一個單位,如果人人都能體會到工作是一種幸福、忙碌是一種幸福,那麼,它一定是風清氣正,充滿生機和活力,各項工作定會風生水起,高歌猛進。

人常説,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道德高尚的人進行對話。讀畢淑敏的《破解幸福密碼》,如同飲用一道心靈雞湯,字字句句滲入內心,讓人豁然開朗,明瞭今後的生活中、工作中要朝着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幸福!

幸福讀後感10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快樂在手,幸福盈心。

一直很喜歡一個故事——

美國加州有一位6歲的小女孩,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遇到了一個陌生的路人。而那個路人居然給了她4萬美元。

小女孩的鄰居和家人問她,她是否認識那個人,而他又為什麼要給她那麼大金額的饋贈。小女孩露出甜美的微笑,“我不認識他。那天我只是偶爾碰到他,對他笑了笑。”

父親接着問:“那他説什麼了嗎?”

小女孩想了想,答道“他好像説了句‘你天使般的微笑,化解了我多年的苦悶!’爸爸,什麼是苦悶啊?”

如果真誠的微笑,能夠打開一個人塵封多少年的心扉,那麼這個微笑應該是無價的。

我想,幸福最自然的表述,就是——微笑。不要吝嗇自己的微笑,相反,用它把快樂帶給所有的人。人與人之間真正的.距離,是心與心的距離。而微笑,就能縮短這個距離。

每天早晨醒來時,想想今天會發生什麼高興的事;每天晚上臨睡前,想想今天發生了什麼高興的事。這是我快樂的祕訣。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這麼做。

從現在開始吧,對每個人都報以真摯純淨的微笑,如同冬日暖陽,能將人心中堆積的冰雪徹底融化。讓每個人心中都是陽光燦爛的豁然開朗,把微笑傳遞給更多的人。

對,就這麼簡單。幸福就這麼簡單。

微笑→感恩。

學會感恩。

感謝別人的幫助,感謝別人的信任,感謝別人的尊重,感謝別人的關愛。感謝別人給予你的一切,千萬不要以為這是理所應當的。而是要以感恩的心去面對。因為這是我們做人的基本準則。只有對自己擁有的一切都充滿感激,才會真正懂得珍惜,才會真正懂得去把握。

同樣,不但要感激別人,還要把自己的愛帶給別人。在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支持他,鼓勵他,真誠地幫助他。讓他能夠感受到身邊的温暖,從陰影中走出。這樣更會使別人懂得感恩,讓整個社會變成一個和諧的,充滿愛和希望的天堂。

幸福就是如此。

也許你會覺得這有些難度,不要着急。從身邊開始,從一個微笑開始,從一聲親切的問候開始,讓周圍的人都能被你的快樂渲染,都能把握手邊的幸福。

幸福讀後感11

提醒幸福這篇文章其實在初中課文裏就學過,當時就覺得很好,可是那是的自我還小,讀不出其中的深意。之後陸續又讀過一些畢淑敏教師的文章,覺得很多都説出了自我的心聲,最近重温提醒幸福,心靈再次受到洗禮。

文章開頭説“我們從小就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天氣剛有一絲風吹草動,媽媽就説,別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識了一個朋友,爸爸就説,細心他是個騙子。你取得了一點成功,還沒容得樂出聲來,所有關切着你的人一齊説,別驕傲!你沉浸在歡快中的時候,自我不停地對自我説:“千萬不可太高興,苦難也許立刻就要降臨……”文章中的這些描述和現實中的我太相似了,我已經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看得見的`恐懼和看不見的恐懼始終像烏鴉盤旋在頭頂,很少有時間去享受生活的樂趣。

所以,畢淑敏説幸福也需要提醒真的很對,她還説,幸福,就是沒有痛苦的時刻。我覺得這句話説得有些純粹了,作為一個人,不可能事事順心沒有一點痛苦,可是,即使有痛苦,也未必就不幸福。我常常寫日記,把開心,幸福的瑣事記錄下來,那就是一個提醒幸福的過程,因為每次寫着開心,幸福,心裏那種滿滿的知足感,真的會讓你感歎:“我很幸福!”。我也常常把不開心,把痛苦的時刻記錄下來,在那一刻,的確感受不到幸福,但當我回頭去看那些經歷過的痛苦的時候,我明白,我過來了,我成長了,我提高了,每當那時,我還是能感受不一樣的幸福。就算你正經歷着苦難,你也同樣能夠感受到幸福,因為幸福不是事情,不是經歷,而是一種心靈的感覺。

幸福就是:在那一刻,你並不是期盼能得到更多,而是慶幸自我已經擁有了這些。所以,我想引用畢教師的話結束我的文章:“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説: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能夠依然微笑着説: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最優秀的分子仍舊能夠對宇宙大聲説:我很幸福。因為我以往生活過。”

幸福讀後感12

手捧朋友推薦的《幸福的方法》,心中倍感安定。它讓我不知不覺地開始品味生活,反思自我,實現幸福。

幸福是一種心境,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能放下多少。一個人不幸福,主要是妄想太多,追求不停。貪戀很重,總希望擁有一切。明明已經擁有很多,總覺得自己擁有的還不夠,一直不停地追求下去;讓自己不安心,只能越來越不幸福。

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給人一個極為幸福的意像,但寫出如此文字的人幸福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要不然,他也不會走上絕路。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海子想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明天”每天都會來,卻從來都沒有真正地來過。海子把幸福寄託在虛無的“明天”,結果當然是不可能!曾經認為,今天累一點苦一些,放棄現在的幸福,就會換取明天的幸福。然而,最後等待我的只能是花落空折枝的遺憾。捫心自問:今天不幸福嗎?為什麼要等明天?從現在起,只要用積極的心態去對待每一件事情,用喜悦和期待的心情去接受每一項任務,在現實生活中挖掘幸福,那麼你就會感到人生更充實,幸福就伴隨左右。

在工作過程中體驗幸福。泰勒博士指出:對於把工作看成使命感的人來説,工作本身就是目標,他們對工作充滿熱情,在工作中達成自我實現。工作對他們來説是一種恩典,而不是打工。

我非常贊同泰勒博士的觀點。事實上,教師崗位這個大家庭裏的 成員們都在以實際行動詮釋着幸福。教師的幸福源於學生的成功和學生對教師的真情回報,源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成就,源於家長、社會的信任、尊重,源於領導的肯定和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幸福。生活不會特別眷顧某個人,人生總是福禍相依,苦樂參半,但你只要能做到從容處世、看淡得失和感恩生活,享受努力的過程,珍惜幸福的成果,知足長樂,你就會很幸福。放下匆匆的.腳步,關注生活中極為尋常的事物,你就會發現,幸福來的如此簡單。其實人們在瘋狂的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應該稍稍停下來深思一下,在最基本的物質生活得到保障後,幸福感並不因為物質的積累而增加,其實人們的需求並不多,幸福是如此簡單!收集自己一點一滴的幸福, 你會發現原來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海洋裏!

幸福讀後感13

我的一生始終為以下三種激情所支配:對真理的不可遏制的探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對愛情的不可遏制的追求。——羅素《幸福之路》

初讀羅素的《幸福之路》還是高中時期的某個暑假,學生時期對於幸福的追求不外乎家庭幸福,學業有成。如今近十年的光陰過去,從學校這個象牙塔出來,由學生仔逐步發展為社會人的過程,對於幸福的探求亦有了新的變化,比如,學業有成不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取而代之的則是事業有成。

羅素説:“多數工作都會使人得到兩種滿足,一是消磨時光,二是給抱負以一定的出路,而這就足以使一個即使工作乏味的人,也比一個無工作的人快樂得多。但是當工作有趣時,它給人的滿足感將遠遠優於單純的消遣。”這句話套用在社區工作者身上,也是再適合不過了。

曾經,社區工作者在大眾的眼裏是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每天處理的都是家長理短的瑣碎小事。在我的'記憶中,社區工作者多為一羣40歲上下的大叔大媽,每日()一杯茶,一包瓜子,聊聊天,勸勸架,一羣人也是有説有笑,更多的是在打發時間。這在當時一大批因為經濟形勢而下崗的工人眼中,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一晃十多年過去,自己也成為社區工作者中的一員,才發現,當初以為乏味的工作早已變得有趣許多。

初來社區接手的條線工作,其中一條就是文體工作。正是這一場場文體活動,讓社區工作變得有趣鮮活很多。每次活動,我既是組織者,也是參與者,在歡聲笑語中也能學到不少東西。趣味運動會,既鍛鍊了身體,又拉近了與社區居民的聯繫;端午包粽子,冬至包餃子,品嚐到美食的同時,向社區許多生活達人學到了包粽子包餃子的好方法;暑期一系列未成年人活動,豐富的不僅是他們的假期生活,更是人生經歷;開學啟蒙禮,開啟的不僅是對即將步入學堂的孩子們的美好希冀,更是對中國傳統禮儀的繼承與弘揚……這些活動所贏得的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以及他們發出的聲聲感謝和由衷稱讚,都給了我們社區工作者莫大的快樂和滿足,或許這就是工作能造就幸福的原因。

幸福讀後感14

最近就段時間我總是在讀作者陶繼新老師寫的書名叫《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一書,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這本書,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時間去看,或者説自己沒給自己擠出那樣的時間來學習。這個假期,學校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有了這個規定,也就有了一種無形的壓力,有了這樣的壓力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該書有着他的三個講演錄,“讀書與教師生命成長”、“打點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捧着此書,感覺很奇妙,初讀時,興奮無比,感覺到一種心靈的平靜與靈魂的提升,越往下讀心頭越有沉甸甸的感覺,而且揮之不去。沉甸之外,感覺頭腦中一片綠地鋪展開去,綿延無盡。讀後不由思索,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幸福教師?答案模模糊糊,忽近忽遠,若有若無,一驚之下,一直在小範圍內不無自負、自信的我,不知所向。

透過兩千五百年的風雨歲月,審視我們今天的教育,在我看來,現在的教育也曾強調“以人為本”。讀完《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一書,才知自己思想多麼淺薄,大談“以人為本”的時候並不明瞭什麼是人之“本”,怎樣去“以人為本”。是啊,曾經提出的“學生參與度高、時間利用率高、目標達成率高”的課堂三維目標,對人生命質量的.提高、對靈魂幸福指數的幫助能有多少?只不過是把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通過一種近於反覆訓練的方式做了一種規範和評價範式。直接效果自然是提高成績服務於考試。

我從事教育工作已經十個年頭了,我一直以來在思考學生的健康發展靠什麼?成績,顯然不是全部,因為我們成人之後的生存靠的是綜合素質能力;不是成績,顯然也不對,因為成績是敲門磚,沒有優異的成績就不能提升人生的生存起點。讀完《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一書大大提高了我我對我本身工作,對學生教育成績的認識。對學生教育在學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的結果,如此説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既要關注學生的成績也要關注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直奔成績弱化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是片面的,不談成績説是素質教育也是片面的。素質教育的要義就是要關注生命健康、關注生命快樂、關注生命幸福、關注生命習慣、關注學生一生髮展的教育!

幸福讀後感15

信手翻開畢淑敏老師的散文集,是第一篇,《提醒幸福》。開篇就讓人有了感同身受的認同感:我們從小就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仔細想想,確實如此。我們被提醒的,總是那些會讓你猝不及防的災禍,由此不經意間增加了對於危險的後攝抑制。我們開始在惴惴不安中預防,看不見的恐懼像烏鴉盤旋在頭頂。

畢淑敏老師或許同我一樣不願被警告苦難,她握起筆桿,向提醒的習慣發出質問:何不提醒幸福?

幸福也需要提醒。那些認為自己不幸福的人斷然不是真的不幸福,只是他們未曾發現藏匿於身邊,融入在生活裏的小幸福。倘若有人提醒:“喂,你的同學在你來晚的那天幫你做了值日,別忘了感謝他呀!”原來你的慶幸並不是恰巧教室很乾淨,而是別人默默幫助的小幸福。有人幫助你,有人想着你,還不幸福嗎?

當你到達站牌時公車剛好停在你面前;你路過的街道花兒盛放得剛剛好;食堂阿姨多給你加了一勺想吃的飯菜;圖書館恰好空了一個座位給你;出去玩是陽光明媚微風不燥的好天氣;趕時間遇到一路暢通的綠燈……明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卻連想想都能帶來飽滿的幸福感。就算別人給以不好的警誡也沒關係,幸不幸福我説了算。我想要我幸福,所以我提醒自己提高對於幸福的警惕。

當下是晴天,就別去顧慮明天的雨天,我們有一天時間準備一把雨傘;當下是春天,就別去着想尚遠的秋天,我們有半年時間躲避枯榮的秋景;當下是豐年,就別去憂慮可能的災年,我們有一年時間預防不利的氣候;現在是幸福的,就別心患未知的苦難,我們有永遠享受幸福的.權利。

幸福的時間無限長:從前,如今,以後。

是幸福貫穿時間,或是時間承載幸福,亦或是幸福等同時間,都無所謂。因為幸福無關乎時間,你就是幸福的!

無所不有時是幸福的,因為我擁有想要的一切;一無所有也是幸福,我還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疾病纏身也是幸福,我依然懷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的軀體不復存在的時候,我的靈魂仍舊是幸福的。那時,我會停留在我生活過的空間,回憶我在人世存在過的痕跡。然後作為旁觀者,靜看每一個人,在侷限的空間裏完美着自己的世界,幸福着自己的時間。

時間擔當了幸福的鬧鐘,你聽,他在提醒你。

幸福出沒!請注意。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