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肖川《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有感範文大綱

本文已影響 3.24W人 

“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摘自肖川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

讀肖川《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有感範文

讀着這樣的語句,確實能給人以心智的啟迪,“教育”需要“智慧與真情”,也只有擁有了“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教育”才能如陽光般照遍大地,使荒漠變成綠洲。讀着這樣的語句,也讓我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心中忐忑,不知自己能否勝任“教育”的工作?

一、教師的責任:

1、引領學生的成長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決定的,也不是由課程標準決定的,更不是由教科書和學生決定的,而是由教師決定的。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是一個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門課程的教師。”(肖川)讀着這些話,恍若在懵懂中被人狠狠地敲了一下:教師可不能隨意而為!教師責任重大!

事實上教師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確實影響着學生的言行舉止。“模仿”在小學生身上是最容易發生的事,特別是剛入學的孩子,他們(或她們)對教師的崇拜程度簡直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老師説的話是“聖旨”,老師寫的字是“版本”,老師的待人態度和原則是“榜樣”,教師猶如一面明晃晃的鏡子,映射出孩子們的影子,所以“教育”出怎樣的孩子全在於教師的一念之間,教師在一定意義上引領着學生的成長。

這就對教師的人格魅力提出了要求,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要慎重再慎重,因為你的一切就是學生學習的藍本,不僅是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更是生活中的言行舉止。正如肖川教授説的那樣:是用輕蔑、無情打擊和嚴厲懲罰摧毀他的自尊心、泯滅他的自信心,還是帶給他們更多的成功的體驗和發現的快樂?

而作為“基礎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要為學生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礎。”(肖川)所以,教師的責任之一就是如何引領好學生的健康成長。

2、讓學生享受幸福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人與生俱來的生命體驗,幸福和悲傷、痛苦、失落一樣,只是我們諸多生命體驗的一種。有的幸福來源於別人給予你的;有的幸福是你給予自己的;有的幸福來源於你給予別人的。那麼,學生的幸福又是什麼呢?

學生的幸福有來自同伴的幫助,有來自自身的.成功,也有來自助人的快樂,但最大的幸福還是來自老師的讚譽。一聲輕輕地問候,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愛,那聲音將揮之不去;一下温柔的撫摸,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温情,那餘温將久久停留;一次真心的握手,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力量,那熱力將傳遍全身;一片熱烈的掌聲,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讚賞,那笑臉將溢滿心間;一次促膝的長談,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真情,那話語將永留心底……這一切都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

當學生覺得幸福時,就會覺得快樂,而“快樂是心靈的陽光。”(肖川)假如學生的心中充滿了陽光,他們就會形成快樂、開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一個不快樂的人,就有可能內心變得陰暗,就可能對人不信任,甚至充滿敵意,就有可能成為害羣之馬,甚至是窮兇極惡之徒。”(肖川)所以,教師的責任之二就是如何給予學生幸福,讓學生享受這份幸福。這就要求我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做到‘寬鬆、寬厚、寬容;温情、温暖、温馨;自主、自由、自信;成長、成功、成人。’學校不同於軍營,更不同於監獄,也不同於醫院,要讓學生在這裏感受到最美好的東西,給他們欣賞與鼓勵、寬容與信任。”(肖川)

3、為家校溝通盡力

“在造就自主發展的人的努力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期許——既不過高,從而構成對孩子的壓力,也不過低,從而致使孩子的成長動力不足;如何帶給孩子高品質的日常生活經驗;家長如何以身作則,等等,對於孩子的成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強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就極其必要。”(肖川的《造就自主發展的人》)

從教授的話中不難看出,學校教育的成功與否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聯繫,其實我們也知道孩子很多習慣需要長期的堅持才能形成,而在學校我們可以讓他(或她)明理,但真正落實還需要校內外的協調一致。其實一直以來,我都很注重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家長對孩子的關心程度(學習或行為),也得到了大部分家長的認同和支持,為培育孩子共同承擔起責任。當然,也碰到過一些不合作的家長,他們認為“教育孩子就是老師的事”, “我把孩子交給你,就應該由你來教育他”,“我們大人都很忙的,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假如在幾經努力下還是不能扭轉他的看法的話,我也就只能儘自己的本分了。

當我讀完《造就自主發展的人》後,最後一句話“培養學生學業求助的能力,使學生對自己的學業成敗切實地負起責任,這不僅是學校教育的責任,也是家庭的責任。”(肖川)讓我再次領悟到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所以説教師的責任之三是如何讓所有家長都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忽視。

二、教師的素質:

1、三個層面的素質

“一個好的教師必須具備三個層面的素質:一是深厚的文化底藴;二是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三是教育的智慧,包括批判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教學機智等。其中文化底藴是最重要、最難做到的,也是教師最為缺乏的。因為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藴,教師才能內源性地生長出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換言之,才能有教育的理想與信念生長的土壤,否則只是簡單地從外界接受的一些東西,就會成為外在的、皮毛的東西。”(肖川)

我們經常説“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想就是這個道理吧。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接受新鮮血液,才能跟上這日新月異的變化,才能跟上學生的需求,才不至於落伍,不至於被學生所淘汰。

2、關注每一個學生

“教育無疑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肖川)在我們的家長中間流傳着這樣的話“老師總是喜歡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原本人都有喜好,偏愛好學生也很正常啊,誰不喜歡好的事物呢?又如肖川教授所言:“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着另一個(或另一羣)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這説明我們教師並不完美,也不是完人,只是在追求完美而已。

但是,儘管如此,教師還是應該關注每一個學生,給每個學生機會或成功的機會,特別是那些學習困難生(後進生),更應給予機會讓他們享受學習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老師的關愛之情。我想這也是老師的素質之一。

在肖川教授《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的第一篇章《教育的方向》中,我讀到了教師這一職業所賦予我們的責任,讀到了教師該擁有的素質,同時也讀出教授對教師的理解,比如:“對教師作為一個生命個體卻關注不夠。”“更多關注教師的生命質量,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待遇,使他們有職業的穩定感、安全感,建立良好的學校人際關係。”“我們的教師長期忙於事務性的工作,被大量的瑣事遮蔽了眼光,被俗物消磨了高遠的追求。”“只有教師本身有幸福感、有內在的尊嚴、能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樂趣時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潛力,更好地投入工作。”(肖川)是啊,教師也是一個自然人,也有着常人一樣的心理,但理解是最大的內驅力,我想這也能成為教師的又一素質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