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9篇

本文已影響 2.56W人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9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多種多樣的鳥,發展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初步具有愛鳥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我們的鳥類朋友

2、佈置活動室環境

活動過程

一、以參觀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1、這幾天,我們和小鳥交了朋友,老師和小朋友還收集了許多小鳥的圖書、圖片、標本、碟片,

現在請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講一講,你認識的小鳥叫什麼?長得什麼樣子的?

(幼兒自由結伴觀察講述)

2、請小朋友坐下來,把你看見的小鳥和旁邊的小朋友説一説

3、誰來告訴大家,你看見的是什麼鳥?是什麼樣子的。

二、瞭解鳥的異同點

1、小朋友認識的小鳥真多,這些小鳥長得都一樣嗎?不一樣在哪裏呢?

我們再仔細去看看、找找,把你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幼兒自由結伴觀察講述)

2、提問:你發現小鳥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好嗎?

(請個別幼兒回答)

3、小朋友看得真仔細,發現了小鳥有這麼多不同的地方,那麼你有沒有發現小鳥在什麼地方是相同的呢?

(相互交流後,再個別回答)

三、瞭解小鳥的本領

1、小朋友看得真仔細,發現小鳥有這麼多相同的地方,小鳥真可愛。那麼小鳥有些什麼本領呢?

請小朋友先想一想,和旁邊的小朋友説一説。(請個別幼兒回答)

2、一起學學做做動作

3、小鳥除了這些本領以外,還有很多的.本領,現在就讓小鳥表演給我們看。

四、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要保護鳥類

小鳥有這麼多的本領,那麼你們喜歡小鳥嗎?為什麼?你會怎麼做呢?

五、結束

今天我們和很多的小鳥做了朋友,還有很多的小鳥也想和我們交朋友呢,

等會兒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還有哪些我們不認識的小鳥。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目標

讓幼兒感知沙子的特性,比較幹沙與濕沙的不同,學習用沙土造型,充分享受玩沙的樂趣。

準備

小鏟、小桶、篩子、模子、水等。

過程

活動(一) 幹沙遊戲

1、讓幼兒在沙地裏自由自在地玩沙子。可以光着腳在沙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以用手摸一摸、抓一抓;可以用鏟子、小桶、篩子等玩具玩沙子。

教師啟發幼兒:

在沙子上跳一跳,有什麼感覺?

用腳踩過幹沙子後,看看留下的腳印什麼樣?

用手捏一把幹沙子,試試能不能捏成一個球?

用鏟子挖洞、挖井、造房子,試一試能不能成功?

用篩子篩過的.沙子什麼樣?摸一摸這些沙子有什麼感覺?

2、模仿遊戲:讓幼兒在沙池裏或沙灘上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如烏龜、螃蟹爬,小兔跳等。

活動(二) 濕沙遊戲

1、在沙箱或沙池中噴灑適量的水,放上一些玩具和模型。讓幼兒自由地玩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

用腳踩一踩,看看濕沙子上留下的腳印什麼樣?

用手捏一捏,試試濕沙子能捏成球嗎?

用容器、模子扣一扣,看看濕沙子能變成什麼樣?

用篩子篩一篩,仔細觀察會出現什麼現象?

用小棍或手指在沙子上畫畫、按手印、按各種圖型印,比一比,誰的圖案最美?

用濕沙子築長城、建城堡……比一比誰建的最牢固?誰造的最有趣?

2、討論:幹沙子與濕沙子有什麼不同?

活動(三) 小實驗

在玻璃杯中放些幹沙子,然後往杯子裏倒水。讓幼兒觀察杯子裏出現了什麼現象。(沙子裏會冒出小泡泡,説明裏面有空氣。)將杯子放到窗台上,過一會再觀察,看看杯子裏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在漏斗上鋪一塊紗布,將杯子裏的沙子倒入漏斗,觀察出現了什麼現象?

建議

活動(一)和(二)可以分開進行,也可以同時進行,玩沙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教師應創造條件,擴展以上活動內容。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設計:小螞蟻過冬

一、活動目標:

1、進一步瞭解螞蟻的生活習性,知道螞蟻是羣居的,在地下過冬。

2、初步學會觀察、描述、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學會協商解決問題。

3、體驗與同伴共同協作完成任務的成功感和快樂感,激發幼兒親近自然的願望。

二、活動準備:收集的螞蟻過冬資料、看圖講述圖片或小故事等、螞蟻頭飾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一天早晨,小螞蟻跟着媽媽來到樹林裏找東西。樹林裏變了樣,樹上的葉子都掉了下來,只有光禿禿的樹幹,一陣風吹來,它感到很冷。小螞蟻奇怪地問媽媽:“怎麼我的好朋友燕子,大雁,青蛙,烏龜他們都不見了,他們到哪裏去了呢?”

“螞蟻媽媽會什麼説呀?”

媽媽説:“冬天到了,燕子大雁都飛到南方去了,青蛙烏龜到洞裏冬眠了。”

小螞蟻又接着問媽媽:“那我們螞蟻怎麼過冬的呢?”

“誰來告訴小螞蟻呀?”

螞蟻和青蛙都是在洞裏過冬的,他們的過冬方式一樣嗎?

青蛙是冬眠過冬,螞蟻是躲藏過冬。

風越刮越大,螞蟻媽媽馬上帶着小螞蟻到螞蟻奶奶的洞裏去躲藏。

2、觀察討論:

(1)螞蟻奶奶的洞在哪裏?地面上有些什麼呢?

(2)螞蟻的地下通道是寬寬的還是窄窄的?通道象什麼?(四通八達)

(3)那些寬大的'地方是幹什麼用的?有幾個儲藏室?裏面藏些什麼東西?

3、相互交流:

過一會兒風小了,螞蟻媽媽帶着小螞蟻鑽出了洞口,他們也準備挖洞過冬,可是天很冷他們人又少,怎麼辦呢?

幫小螞蟻挖四通八達的螞蟻洞,使螞蟻舒舒服服地在洞裏有吃有玩高高興興地生活。

4、教師小結:

螞蟻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裏都在辛勤地勞動。那麼到了嚴寒的冬天它們又到哪裏去覓食呢?它們是如何過冬的呢?原來聰明的螞蟻在入冬之前早有準備。它們首先搬運雜草種子,準備明年播種用;同時搬運蚜蟲、介殼蟲、角蟬和灰蝶幼蟲等到自己巢內過冬,從這些昆蟲身上吸取排泄物做為食料(奶蜜)。

四、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遊戲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雞蛋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雖然他們每天都要接觸到,但對於外表相似的生蛋熟蛋,如何來區分它們卻沒有經驗,確切地説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因此有必要讓孩子進行一次生熟雞蛋的探究活動,為他們以後的生活提供方便。《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提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活動,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嘗試、分析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建構正確的科學經驗。針對這一現象《生蛋熟蛋》這一中班科學探索活動就誕生了。活動中我結合自己的個人子課題《師幼互動中問題的提出》,注重體現一種新型的師生互動關係,以問題為橋樑,讓幼兒自主探索、自主發現、自己尋找答案,將傳輸知識的過程變為師幼共同探討知識的過程。整個活動,由開始環節的導入問題“你覺得誰轉得快?誰轉的慢”——認識生蛋與熟蛋,利用旋轉區分生蛋與熟蛋過程中的關鍵性問題,如:“為什麼有的蛋寶寶轉的快,有的蛋寶寶轉的慢呢?“生蛋和熟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利用鹽水區分生熟蛋過程中的針對性提問:“猜一猜,生蛋放在鹽水裏會怎樣?”“熟蛋放在水裏又會怎麼樣”以及“誰發現了用鹽水區分生蛋與熟蛋的祕密了?”——結束部分的延伸提問:你還有什麼方法能區分熟蛋和生蛋嗎?層層深入。對生蛋熟蛋的提問是探索和發現的鑰匙,這些問題不斷提示着孩子探究的線索,教師的每一次問題的拋出,孩子都會積極的觀察、操作、探究,同時,教師又將孩子的發現利用記錄的方法反饋給幼兒,在這種師生積極互動的氛圍中孩子的探究逐步走向深入。

【活動目標】

能夠運用一些方法區分生蛋與熟蛋,樂意參與區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動,體驗探究發現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與幼兒人數相等的盤子,盤裏放着一個生雞蛋,一個熟雞蛋,紅蘋果標記、抹布若干

2、籃子四個,在兩個籃子上貼紅蘋果標記,裝好鹽水的透明塑料桶、一次性杯子、大記錄表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的盤子裏有什麼呀?有幾個蛋寶寶?

(評析:開門見山,直接導入,讓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蛋寶寶上了,同時鍛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引導認識生蛋與熟蛋,能利用旋轉區分生蛋與熟蛋。

(1)這倆個蛋寶寶他們特別喜歡玩轉圈圈遊戲,你覺得他們誰會轉得快,誰會轉的慢呢?(幼兒猜測)現在就請小朋友幫他們轉一轉,你一邊轉一邊可要認真仔細的觀察哦,然後在轉的快的蛋寶寶上貼個紅蘋果。轉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弄碎了。

(2)引導幼兒大膽的轉動兩個蛋寶寶,然後在轉得快的蛋上貼個紅蘋果。教師適當的介入,指導。

(3)提問:誰來説説你的轉圈遊戲結果?為什麼有的蛋寶寶轉的快,有的蛋寶寶轉的慢呢?

(4)剛才小朋友説了那麼多,那到底為什麼呢,,我們把蛋寶寶剝開來就知道了。剝蛋你們會嗎?怎麼剝呀?我們把轉得快的雞蛋剝好了放在貼有紅蘋果的杯子裏,轉的慢的蛋寶寶放在盤子裏。殼剝在盤子裏。

(5)剝開來之後你發現了什麼?轉的快的蛋寶寶是什麼蛋?轉的慢的又是什麼蛋呢?生蛋和熟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你可以把熟蛋掰開,然後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説一説。(幼兒討論)

(6)幼兒回答後,教師小結:生蛋的蛋黃和蛋清是流動的,所以轉得慢些,熟蛋的蛋黃和蛋白是凝固在一起的,所以轉得快些。教師邊小結邊在記錄表上記錄畫標記,以後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區分生蛋和熟蛋了。

(評析:利用轉圈圈的遊戲情景,充分調動了幼兒操作的興趣,讓幼兒在猜猜、試試的步驟中經歷探究的過程,發現轉的快慢的結果,驗證快慢的'原因,從而突破了活動的重難點,在此過程中凸顯了師幼互動的成效。)

3、引導運用鹽水分辨熟蛋生蛋。

(1)除了用轉圈的方法,老師這裏還有有一個辦法可以分辨生蛋和熟蛋。看,這是什麼?(鹽水)這是放了鹽的鹽水,這是熟蛋,這是生蛋。請你猜一猜,生蛋放在鹽水裏會怎樣?熟蛋放在水裏又會怎麼樣(幼兒自由猜測)

(2)説了那麼多,接下來就請小朋友選一個生蛋或者熟蛋放在鹽水裏,看看會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幼兒操作,觀察生蛋與熟蛋在鹽水裏的結果)

(3)誰發現了用鹽水區分生蛋與熟蛋的祕密了?(幼兒交流觀察結果)

(4)教師小結:熟雞蛋放在鹽水裏會浮起來,生雞蛋會沉下去。(教師在記錄表上記錄)

(評析:再一次給予幼兒探究發現的機會,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與同伴一起合作,幼幼互動,生動有趣,使孩子真正的做活動的主人,最終他們用過自己的操作、觀察和講述,掌握了用鹽水區分生熟蛋的方法)

4、延伸活動

除了用轉圈和放在鹽水裏的兩種方法區分生蛋熟蛋,你還有什麼方法能區分熟蛋和生蛋嗎?(搖一搖;聽一聽,用手電筒照一照等)。你也可以問問爸爸媽媽有什麼好的方法,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

(評析:激發幼兒持續探究的慾望,將幼兒的探究不斷的引向深入。)

【活動反思】

《生蛋熟蛋》這個科學活動來源於生活,最後又服務於生活。活動中注重體現一種新型的師幼關係,即教師注重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自主發現、自己尋找答案,體現幼兒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將傳輸知識的過程變為師幼共同探討知識的過程。

在一個一個的問題情景中,我放手讓孩子動手操作,讓孩子們運用多種感官來觀察、探索、實踐,如:轉一轉、敲一敲、剝一剝等,這樣幼兒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會因自己的成功發現而增強自信心,也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探索操作,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因此在小結區分生蛋熟蛋時,師幼共同小結,採用了記錄的方法,用形象的標記記錄展現了生熟蛋旋轉的快慢,生熟蛋在鹽水中的沉與浮,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難點。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感官感知柿子的主要特徵。

2.初步學會兒歌,注意正確地發shi的音。

【活動準備】

1.紅、黃柿子各一個。(有條件的每人一個)

2.幼兒每人一把調羹。

【活動過程】

1.觀看PPT,觀察柿子提問:這是什麼樹?樹上結了些什麼?(練習shi的'發音)摘幾個成熟的柿子帶回活動室。

2.感知柿子的基本特徵。

看一看:柿子的形狀有點圓、有點扁,柿子的顏色有點黃、有點紅,柿子頂上有一個小蓋子(柿蒂)。

摸一摸:柿子的皮是光滑的。

捏一捏:成熟的柿子是軟軟的。

嘗一嘗:柿子的味道是甜甜的。(用調羹舀着吃)

3.欣賞兒歌。

柿子紅,柿子黃,柿子長在柿樹上,揭開蓋子嘗一嘗,柿子是柿科植物漿果類水果,成熟季節在十月左右,果實形狀較多,如球形、扁圓、近似錐形方形等,不同的品種顏色從淺桔黃色到深桔紅色不等,大小從2釐米到10釐米,重量從100克到350克。

原產地在中國,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瞭解幾種動物睡覺的方式,對動物產生探究興趣。

2. 嘗試用動作表現不同的動物的睡覺方式。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查閲有關動物睡覺的圖書、錄像等資料。

2. 動物睡覺方式調查表、動物圖片、課件、泡沫墊等。

活動過程:

1. 激發興趣: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或相關的其他歌曲),説説你喜歡哪些小動物,為什麼?你知道它們有什麼祕密嗎?(引出動物的睡覺方式)。

2. 出示幼兒的動物調查表(提前一天發給家長,在家長幫助下完成的調查表)。

昨天和爸爸媽媽瞭解了哪些小動物。能説説它們是怎麼睡覺的嗎?

3.出示教師的動物分類表,引導幼兒對動物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請你選一個你喜歡的動物,想想它是怎麼睡覺的?把它送到自己的`家裏。

4.觀看課件,正確瞭解動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家了嗎?我們來看看電視裏是怎麼説的。

5.提升動物四種不同的睡覺方式。驗證幼兒分類的結果。

6.遊戲:看誰學得像

(1) 請幼兒説己喜歡的動物睡覺的樣子並模仿,看誰學得像。

(2) 請同伴做裁判並説出動物的名字,幼兒模仿,看誰學得像。

(3) 教師做裁判並説出動物的名字,請幼兒模仿,看誰學得像。

7. 遷移活動:我們怎樣睡覺

師:小動物為了保護自己都有不同的睡覺的方式,我們是怎樣睡覺的呢?

師:怎樣睡對我們的身體最好?為什麼?

8. 結束活動:學一學正確的睡姿,對睡覺分不清左右的孩子予以指導。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一、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時間順序排列圖片,學習用“首先……然後……最後……”講述圖意。

2.認識漢字:羊、狗、袋鼠。

二、準備

圖片三組,漢字卡:羊、狗、袋鼠

三、過程

(一)引起興趣

老師: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三封好朋友的來信,我們來看看是哪些好朋友。

(二)排圖講述

1.第一個朋友

(1)猜謎:年紀不算大,鬍子一大把;不論見了誰,開口叫媽媽。(幼兒猜出後出示“羊”,讀準“羊”字的後鼻音)

(2)出示三幅圖。老師:“咦,小羊的信裏沒有字,你們來猜猜小羊信裏説了些什麼?”

(3)引導幼兒按時空順序排圖片,並講出為什麼這樣排?(用“先……然後……最後……”講述小羊先撒種子,然後種子發芽了,最後長成三棵大青菜)

2.第二個朋友

(1)猜謎:從小愛啃肉骨頭,長大能把家門守;看見朋友汪汪叫,你來猜猜它是誰。(出示字卡“狗”,讀準字音,並請幼兒組詞。)

(2)出示圖片:幼兒排圖講述。(引導幼兒排順序時注意太陽的變化)

3.第三個朋友

(1)猜謎:有個媽媽真奇怪,胸口有個大口袋;不裝吃的和用的`,生下寶寶隨身帶。

(2)出示字卡“袋鼠”,讀準“鼠”字的翹舌音。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中小袋鼠身體的變化並進行講述。

(三)強化鞏固

遊戲:“小孩小孩真愛玩”

規則:幼兒按順序摸字,如老師可命令:“請先摸×字,然後摸××字,最後摸××字。”

四、提示與建議

本活動旨在發展幼兒的時空知覺,只有當幼兒理解了各幅圖片的內容,才能正確地按照事情發展先後進行排列,最後用連貫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在本活動中,理解圖意、口語表達、認識漢字三者是層層遞進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種子能生長,初步瞭解植物生所需要的一些自然因素。

2、嘗試記錄幫助種子生長的方法,體驗幫助種子長大的快樂之情。

【活動準備】

1、中(2)班綠色家園責任田的照片。

2、下雨、陽光、蚯蚓ppt、視頻。

3、記錄紙(小苗的形狀)、記號筆、展板。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1、前幾天,我們在責任田裏種了什麼?(花生)它們發芽了嗎?(沒有)

這些小種子啊心裏可着急了,它們好想快點長大!

那種子長大誰會來幫幫他們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種子寶寶在長大。

觀看ppt,瞭解春雨、陽光、蚯蚓是怎樣幫助想長大的種子的。

1、春雨

(1)這是什麼聲音?原來是春雨啊。春天到了,春雨嘩啦啦地下,落到綠色家園裏,落到泥土上。

(2)種子寶寶喜歡它嗎?為什麼?

下了春雨,種子寶寶喝得飽飽的,身體長得胖胖的。

2、太陽

(1)誰來幫忙了?

太陽公公散發着光芒,曬着太陽可真暖和啊,種子寶寶伸了個懶腰,使勁地往上長,長出了小芽芽。

3、蚯蚓

過渡:還有誰也會來幫忙呢?

(1)(我來啦,我來啦,我來幫助你)猜猜是誰呀?

(2)小蚯蚓是怎樣幫助種子長大的呢?

蚯蚓在泥土裏鑽來鑽去,幫助小種子鬆土。

(3)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蚯蚓幫種子寶寶鬆鬆土吧。

現在的泥土又鬆又軟,小種子使勁地頂啊頂,終於鑽出了地面。

總結:原來種子寶寶長大需要雨水的滋潤,陽光的照耀,還有小動物們的幫忙呢。

三、幫助種子生長。

1、引導幼兒大膽想象你會怎樣幫助種子生長:

他們對種子寶寶這麼關心,我們也可以想辦法幫助綠色家園責任田裏的種子快快長大!你有什麼好方法幫助它們,和你旁邊的'朋友説一説。

2、幼兒記錄幫助種子長大的方法:

(1)介紹記錄紙

這是我們的記錄紙,它像小苗苗一樣,有兩片葉子。想到一種方法記在一片葉子上,想到第二種方法記在另一片葉子上。

提問:一張紙上記錄幾種方法?

假如你還有別的方法,就再拿一張記錄紙來記錄。

(2)幼兒記錄

3、交流分享:

(1)説一説你有什麼好方法幫助他們?

(2)做一做幫助種子長大(幼兒結伴表演)

總結:小朋友們有這麼多的好方法幫助種子寶寶長大,相信我們責任田裏的種子寶寶很快就會發芽、長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樂於觀察,發現身邊常見樹木在夏季和冬季裏的不同變化。

2、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

3、關注自然界中樹木的落葉與不落葉(常綠)的現象,併產生好奇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在夏秋季節裏經常帶領幼兒觀察身邊常見樹木的生長情況,並留有照片或錄像資料。

2、教學掛圖《多彩的樹葉》。

【活動過程】

一、利用錄像或圖片幫助幼兒回憶身邊常見的樹木在四季中的生長情況。

引起幼兒觀看興趣。

師:今天我們帶來了一段好看的錄像,看看是什麼時候拍的?這裏面有誰呢?他們在哪裏?又在幹什麼?

引導幼兒邊看邊説説錄像中的內容。

師:你們都認識這裏面的樹嗎?這些樹上的葉子時候什麼樣子的?我們可以用什麼詞來描述這麼多的樹葉?

二、引發幼兒再次尋找、觀察樹葉的興趣。

師:猜猜看在冬天裏我們身邊的樹木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樹上的葉子還像我們夏天看見的那麼多嗎?你還能看見哪些樹的葉子?讓我們再去仔細找找、看看。

三、帶領幼兒實地觀察各種樹木在冬天裏的變化。

師:好朋友一起去院子裏找一找,冬天裏,你看到的樹木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自由結伴尋找並觀察樹木的變化,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師:你們發現什麼了?樹上還有葉子嗎?你能看見哪些樹上還有樹葉,葉子是什麼樣的?哪些樹上已經沒有葉子了,變得怎樣?

四、帶領幼兒返園,藉助錄像進行集體交流。

師:剛才我們出去做什麼了?你和朋友發現了什麼?

幫助幼兒回憶與討論。

五、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活動中的發現。

師:夏天,許多樹的'葉子都長得非常茂盛。冬天到了,樹木的生長髮生變化了,有的樹葉落光了,變得光禿禿的;有的樹上還有許多樹葉,這些樹木可真有趣。

師:各種樹木的葉子有什麼不同?

引導幼兒欣賞教學掛圖《多彩的樹葉》,進一步感受樹葉的種類和變化。

活動反思

本活動的不足之處是在講解樹木過冬的方法時,由於知識點比較多,加上問題過於瑣碎,個別幼兒注意力便於分散,參與性不高,這是值得我深思的。希望自己以後在設計提問時,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同時要注意面向全體,注意個體差異,使每個孩子在不同的發展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