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集合6篇

本文已影響 9.82K人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集合6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目標:

1、知道在玩完玩具後能將玩具分類放回到櫃子裏。

2、初步學習檢查遺漏,養成做事縝密細緻的好習慣。

3、養成不將玩具塞進嘴巴、耳朵或鼻孔裏的自我保護意識。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1、各類玩具。

2、幼兒用書。

3、課件。

活動過程:

1、故事引題:

2、教師講完故事的上半段,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瞭解玩過的玩具要將其放回原處。

3、教師繼續講故事的下半段,讓幼兒感受股市的美好結局。

4、聯繫將玩具送回自己的家,並學會將玩具歸類。

5、讓幼兒養成收拾玩具時檢查的好習慣(1)教師:現在我們都知道玩具的家在哪裏了,那麼我自己的家呢?

反思:

讓幼兒能根據提示,觀察圖一,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象要回家的心情,樂意把好玩的玩具送回家,並懂得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玩的,不能自己拿回家。這次活動通過寶寶在回家的時候把原本屬於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了,導致在幼兒園的小象媽媽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寶寶兒傷心難過,最後寶寶知道自己做錯了,然後把玩具送回家的故事讓幼兒來了解、討論小朋友是否應該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本班幼兒最近出現了一個由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引發的問題:有些幼兒不肯吃魚,因為小時候被魚刺卡過,現在一看到魚就説不會吃、不要吃。有些幼兒雖然沒被魚刺卡過,但聽多了家長的唸叨,也對吃魚充滿了恐懼。為此,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小貓吃魚”的遊戲情境,以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我們還自制了大魚學具,誇張、突出的大魚骨能幫助幼兒直觀地瞭解魚骨的結構和生長部位,從而有效地解決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目標:

1.通過觀察、觸摸,瞭解魚骨的結構和生長部位。

2.瞭解魚肉的營養價值,初步學習剔除魚刺的方法。

準備:

1.自制大魚學具兩個,製作方法是:用捲紙芯做魚骨架,用吸管做魚刺,用海綿紙做魚肉。魚肉鋪在魚骨架兩邊蓋住魚刺。

2.自制圖書《美味的魚肉》。

3.根據一週食譜選擇午餐有紅燒帶魚的那一天開展活動。

過程:

一、進入遊戲情境

師:小貓們,今天媽媽燒了你們最愛吃的紅燒魚,快來吃吧!

二、瞭解魚骨的基本結構和魚肉的吃法

1.以談話喚起幼兒的經驗,知道魚骨頭不能吃。

師:(將自制大魚學具鋪在地上)魚身上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

師:魚刺是細長的、尖尖的魚骨頭,摸摸看,你能找到魚刺嗎?它藏在魚的哪裏?

2.引導幼兒觀察自制大魚學具,瞭解魚骨頭分佈的位置。

師:你們找找看哪裏還有魚骨頭,摸起來感覺是怎麼樣的。(幼兒面朝大魚學具,尋找魚骨頭,觀察、比較魚骨架與細長的.魚刺的不同。)

3.引導幼兒學會又方便又安全地拿魚塊。

師:魚肉裏有這麼多魚骨頭,應該怎麼吃呢?現在媽媽把魚分給你們,你們試一試怎麼拿又方便又安全。(幼兒嘗試用手捏住魚骨架的兩端。)

4.幼兒每人拿一塊“魚塊”,從兩邊把魚刺抽出,模仿小貓“吃”美味的“魚肉”。

三、梳理吃魚的方法和步驟

師:小貓們想不想再吃點魚?

(幼兒反覆操作大魚學具,進一步瞭解吃魚的方法和步驟。)

四、積累吃魚的實踐經驗

1.組織幼兒洗手,做好餐前準備。

2.介紹《美味的魚肉》大書,引導幼兒理解書上所介紹的吃魚步驟。

3.引導幼兒耐心、細緻地剔除魚刺,體驗獨立吃魚的自豪感。

延伸活動:

1.將大魚學具放到健康區域中,供幼兒繼續操作和交流,以促使幼兒進一步瞭解魚骨的結構。同時,自制圖書《美味的魚肉》,內容包括魚肉的營養、吃魚的方法、安全吃魚須知等。幼兒通過閲讀和貼貼、畫畫,鞏固相應的知識,掌握吃魚的方法。

2.利用家校通等交流平台及時向家長介紹相關的教育內容和目的,並在班級頁上發佈幼兒吃魚的照片,以進一步引導家長關注孩子獨立吃魚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家園共育。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音樂旋律,學習按節奏看龍舟、划龍舟等動作。

2、通過用情節(看龍舟、划龍舟、賽龍舟)來幫助幼兒記憶相應的動作。

3、引導幼兒體驗划龍舟時相互配合的快樂。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幼兒對端午節“划龍舟”有初步的瞭解。

2、船槳、船號標記、標記花各人手一份。

3、音樂、PPT。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感知音樂旋律,學習按節奏看龍舟、划龍舟等動作。

活動難點:

在雙行隊列舞蹈中學會相互合作和記憶相應的'動作。

活動過程:

一、看龍舟

1、進入場地,幼兒按四組排好隊。

2、出示PPT圖片,師:“划龍舟比賽就要開始啦!瞧!他們在幹什麼?”(吹喇叭、打鼓)

3、感受音樂旋律,學習“看龍舟”動作。

(1)鼓勵幼兒按自己意願創編吹喇叭、打鼓動作。

(2)教師將幼兒編的動作與教師編的動作串起來,隨音樂與幼兒共同表演。

二、划龍舟

1、幼兒學習按節奏上龍舟、拿船槳。

2、幼兒創編在單行龍舟時所使用的划龍舟方式。

3、教師指導動作要領:船槳向前時身體前傾、手臂伸直、臉朝前;船槳向後時身體後仰、船槳靠胸、臉朝前,引導幼兒按節奏動作和用歡快的表情表現出來。

4、隨音樂做看龍舟、划龍舟動作。

三、賽龍舟

1、師:“剛才四艘龍舟都劃得不錯,都可以去參加龍舟了!可是龍舟大賽有一個要求,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出示PPT圖片,引導幼兒由單行龍舟走成雙行龍舟。

3、出示PPT,引導幼兒學習側面划槳動作。

(1)幼兒模仿學做動作,教師指導:在標記花的一側,下上、往下拉。

(2)隨音樂反覆兩次做賽龍舟的動作,引導幼兒按節奏喊口號感受熱鬧的氣氛。

四、完整舞蹈

1、邀請老師扮演觀眾,分組為參賽選手加油助威,幼兒隨音樂完整舞蹈。

2、進行賽後頒獎,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反思:

《划龍舟》音樂節奏鮮明,歌詞簡單易懂,音樂表現方式以四分音符節奏為主,為孩子廣泛熟悉,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地做出划船的動作。使之與具有情境的“賽龍舟”遊戲相結合,通過視、聽、想、動多方面讓幼兒在遊戲中感受音樂,體驗民間活動,以此促進幼兒節奏、認知、想象、合作等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使之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良好道德品格。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目標 使幼兒認識到吸吮手指對身體的不良影響,幫助有吸吮手指習慣的幼兒逐步克服這種習慣。

準備 製作一個指偶(帶有痛苦的表情),一些顏料。

過程

1、教師把指偶套在大拇指上,假裝自己就是指偶,痛苦地説:由於小朋友總是吸吮我,給我帶來很多痛苦,我變得很難看,“駝了背”什麼事也做不了。

2、組織幼兒討論,吸吮手指會造成哪些不良後果,如:髒東西被吸進了肚子,手指和指甲都變了形。

3、通過遊戲,使幼兒知道,要注意保護手指,並經常洗手,保護手的乾淨,做一個愛清潔的好孩子。

建議 瞭解有吸吮手指習慣的幼兒情況,進行個別輔導。不能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評的方式糾正幼兒的習慣。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高高興興迎新年

活動名稱:高高興興迎新年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2、能大膽的對新年慶祝活動提出設想和建議。

活動準備:

1、絹花、小玩具、玩具水果、玩具糖若干。

2、貼有2-6數卡的毛絨繩若干,貼有2-6數卡的禮物帶若干,貼有2-6數卡的小籃子若干,貼有2-6數卡的透明小糖盒若干。

3、四份已包裝好的禮物。

4、貼有4、5、6數卡的禮物展示台,幾隻大簍子。

活動過程:

一、包裝禮物。

1、新年快到了,很多小朋友想送禮物給好朋友。

2、出示貼有4、5、6數卡的展示台,引導幼兒觀察各種禮物包裝的方法,如用毛線繩扎出花形、用禮物袋裝小玩具、用小籃子裝水果、用透明小盒裝糖果等。

3、幼兒自選材料操作,按數取物,進行包裝,然後將包裝好的禮物放到幾隻大簍子中。

二、給禮物分類。

1、引導幼兒按包裝上的數卡給禮物分類。

2、提醒每個幼兒自己檢查禮物上的數卡和展示台上的數字是否一致。

3、簍子中為什麼有一些禮物沒放到展示台上?

三、送禮物。

引導幼兒與好朋友互贈禮物,並説一些祝福的話。

建議:

1、一年一度的迎新年活動能增添快樂的氣氛。讓幼兒共同參與一些活動更能增加欣喜的程度。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自己投入的程度愈大,愈能獲得成功、滿足、自信的體驗使自己更加快樂。

2、在尊重幼兒提出的方案的前提下與幼兒園同年級組的教師商量新年慶祝形式。

3、在區域活動中佈置活動的拉花、燈籠、窗花等。

小班社會教案:小蜜蜂

一、活動名稱:小蜜蜂

二、生成背景:

春暖花開,在尋找中、遠足中、遊戲中,我們曾先後兩次帶孩子來到“延中綠地”尋找春天的足跡。由此,我們與孩子、家長、一同進入了以學習教參中的主題“小花園”為主線的一系列關於春天的活動。

孩子們最感興趣的話題:

好奇、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百花園中的`小精靈讓他們產生了好多的疑問:

老師飛來飛去的是蝴蝶對嗎?

老師我知道蝴蝶正在採蜜呢?

老師昨天我家飛進了一隻小蜜蜂,我好怕。媽媽説它要咬我的。

對於孩子們的疑問和相互間的談話,老師並沒有馬上給出答案或是否定孩子,而是根據孩子們生成的問題,捕捉到最有價值的熱點話題預設活動――“小蜜蜂”。對於小班孩子來説如何習得知識,如何激發他們的情感,是教師思考活動設計的關鍵。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以音樂活動和情景式環境創設為切入口,通過親身扮演小蜜蜂來了解蜜蜂的外形特徵,在遊戲中知道蜜蜂的勤勞和喜歡採蜜的特質。

三、內容與要求:運用各種手段,幫助孩子認識春天裏小蜜蜂的特徵。

四、材料提供:

音樂素材:鈴兒響叮噹、小熊走、蜜蜂飛、蜜蜂做工

扮演道具:服裝、頭飾、鏡子、黃色小桶

環境支持:“春娃娃”、桃花若干朵、PPT、花香噴霧

五、活動與指導:

1、欣賞音樂故事“蜜蜂與小熊”。

提問:聽了故事你喜歡小蜜蜂還是小熊?為什麼你喜歡小蜜蜂呢?

2、遊戲:勤勞的小蜜蜂。

重點:扮演小蜜蜂,瞭解小蜜蜂的外形特徵和勤勞、喜歡採蜜的特質。

3、音樂遊戲:“蜜蜂和小熊”

4、分享品嚐蜂蜜。

六、活動反思:

1、教學活動的設計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的生活,教師運用多種手段讓孩子通過直接體驗幫助他們認識小蜜蜂的明顯特徵,在組織學習活動時教師改變了以往學科式的教學,充分考慮孩子學習的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活動的整合性,讓幼兒人人無拘無束地投入到活動中,使他們的情緒和行為始終保持積極的狀態,幫助了孩子更有效地學習。

2、教學活動的設計有遞進性,層次清晰,有淺入深、有目的地選用不同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貫穿始終,並有效地整合了數、思想品德、運動等多方面的知識與情感。

3、教師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還應不斷提高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對孩子反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

老師的點評:

1、教師在活動中有效地整合了數、運動、品德、兒歌、音樂等多種因素,尤其將品德教育藴涵於這樣的活動中對孩子進行教育效果就很好。

2、整體是由細節組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注重細節的設計,決定了此教學活動的成功。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寶貝玩具

活動目標:

懂得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學習收拾玩具的方法。

活動準備:

1.一個會哭、會笑的娃娃。

2.一些散放在各處的玩具。

3.根據玩具的特徵,製作玩具標記貼在玩具架上,幫助幼兒建立常規意識。

活動過程:

1.送娃娃回家。

尋找哭聲:將玩具娃娃丟棄在一角,使其發出哭聲,帶領幼兒尋找哭聲是從哪裏來的。

找到娃娃後抱一抱、親一親,引導幼兒關心娃娃。

請幼兒將娃娃送回家,使其發出笑聲,啟發幼兒想像自己找不到媽媽時會怎麼樣,使幼兒懂得玩完玩具後要送玩具回家。

2.幫玩具找家。

找一找還有什麼玩具沒有在自己家裏,請幼兒幫助它們回家。(即按玩具標記擺放)

3.遊戲“誰走錯了家”(先請幼兒閉上眼睛)。

先將部分玩具拿出玩具櫃,散放各處或調換位置。

?請幼兒睜開眼睛觀察什麼玩具走錯了“家”,幫助玩具回家。

4.欣賞兒歌:寶貝玩具

寶貝玩具真有趣,

天天和我做遊戲,

輕輕拿,輕輕放,

收拾整齊要牢記。

建議:

在遊戲時經常提醒、鼓勵,幫助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習慣。

評價:

1.能夠關注娃娃的哭聲同情找不到家的娃娃。

2.能認真仔細地尋找散落在地上的玩具並把它們送回各自的“家”。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大家來抱抱

活動目標:

體會與老師、同伴擁抱的親切感。

活動準備:

1.故事《想要抱抱的小豬》。

2.曲調温馨的錄音帶。

活動過程:

1.體會與老師抱一抱的親切感。

提問:誰願意和老師抱一抱?(如果幼兒不想抱抱,不可以勉強)

2.欣賞故事《想要抱抱的小豬》。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提問:小動物為什麼不願意和小豬抱一抱?

3.討論:抱抱的感覺。

你喜歡跟什麼人抱抱,不喜歡跟什麼人抱抱。

抱抱需要運用身體哪些部位。

4.遊戲:大家來抱抱。

幼兒聽背景音樂,自由地與自己喜歡的同伴親親、抱抱。

建議:

幼兒念兒歌“我叫X X,我叫XX,點點頭,笑一笑,親一親,抱一抱,大家樂陶陶,樂陶陶。”唸完最後一句找個好朋友擁抱在一起。

1.離園時可跟老師或小朋友互相擁抱,説再見。

2.提供故事《想要抱抱的小豬》。

評價:

樂意和老師、同伴擁抱。

(附) 故事

想要抱抱的小豬

有一隻小豬,它長着圓圓的腦袋,大大的耳朵,小小的眼睛,翹翹的鼻子,就在泥坑裏滾來滾去,滾得身上都是泥漿。

一天,小豬想去找朋友玩。他走着,走着,看見前面有隻小白兔,長着長長的耳朵,短短的尾巴,紅紅的眼睛,白白的毛。真好看! 小豬高興地叫:“小白兔,我和你抱一抱好嗎?”小白兔回頭一看是小豬,全身髒兮兮的,轉身就跑。小豬走着,走着,走到草地上,碰到一隻小白鵝。小白鵝,真美麗,紅紅的帽子,白白的羽毛。小豬高興地説:“小白鵝,我想和你抱一抱好嗎?”小白鵝一看是小豬,全身髒兮兮的。連忙説:“走,我帶你到河邊去洗個澡吧!”小豬用清清的水洗呀洗,洗得乾乾淨淨的。小白鵝高興地説:“小豬變乾淨了,我們一起抱一抱吧!”小白兔看見小豬變乾淨了,也來和他抱一抱。小豬和朋友們玩得可高興啦!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逛逛幼兒園

活動目標:

1.能説出自己是X X幼兒園的小朋友。

2.初步感受幼兒園景物、房舍的美,產生熱愛幼兒園的情感。

3.能用簡單的語句描述幼兒園,如:很大、很美等。

活動準備:

事先選擇好帶幼兒參觀幼兒園哪些有代表性的地點。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認識幼兒園的興趣。

提問:我們是哪個幼兒園的小朋友?我們的幼兒園是什麼樣子的?

2.尋找幼兒園的園牌,認園名和園徽。

參觀幼兒園大門,看着園牌告訴幼兒幼兒園的名字,幼兒跟念幾遍“X X幼兒園”。

欣賞園徽。

引導幼兒觀察園徽是什麼樣子的,教師用生動的語言講述園徽所代表的意義。

3.參觀幼兒園全貌。

走進大門觀賞幼兒園的全貌,知道幼兒園很大、很美。

找找幼兒園最漂亮的地方。

讓幼兒自由地在喜愛的地方坐坐、玩玩。

玩大型運動器械。

建議:

散步時還可以帶幼兒去參觀幼兒園的美工、電腦等各個活動室,參觀幼兒園中、大班。

評價:

1.能説出幼兒園的名稱。

2.有喜歡幼兒園的情感。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小班社會課教案《紅綠燈》含反思適用於小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較靈敏地根據信號做動作,讓幼兒知道汽車、行人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聽從紅綠燈的指揮,體驗模仿遊戲的快樂,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社會課教案《紅綠燈》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汽車、行人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聽從紅綠燈的指揮。

2、能較靈敏地根據信號做動作。

3、體驗模仿遊戲的快樂。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玩具小汽車、擬人化的紅燈、綠燈、黃燈各一個,電視機、DVD各一。

【活動過程】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幾張好看的圖片,想不想看?(想)

1、播放圖片(紅燈、綠燈)幼兒觀察提問:(1)看到了什麼?(幼兒自由回答)(2)在哪裏見過紅綠燈?(幼兒自由回答)

2、播放(等紅燈)圖片幼兒繼續觀察圖片師:紅燈亮了停一停

3、播放(綠燈行人走)圖片幼兒觀察師小結:紅、綠燈是指揮交通的,告訴我們紅燈亮了停,綠燈亮了行,是讓我們遵守交通規則,如果沒有紅綠燈,汽車通過十字路口時就很亂,容易發生危險,我們按交通規則行走才會安全的。(引出自制紅綠黃燈教具)師;老師這裏也有紅、綠、黃燈,小朋友想不想看?(想)

4、出示(自制教具)找個別幼兒説出紅、綠燈的作用

師:我的還有一盞黃燈呢,誰知道黃燈是告訴我們什麼呀?師引導説出黃燈的`作用。

1、小遊戲:“開汽車”

找個別幼兒模仿“開車”,師分別出示紅、綠、黃燈。(分組進行)引出玩具小汽車,師唱出:小汽車呀,真漂亮,真呀真漂亮,嘟嘟……師:是誰在唱歌?假裝找一找6、出示玩具小汽車、十字路口背景圖師:滴滴,滴滴,什麼聲音啊?我來找一找(1、)師邊演示邊表演:(出示玩具小汽車)有輛小汽車剛從汽車製造廠裏出來,對一切都覺得奇怪。它看到馬路上、大街上這麼熱鬧,開心得“嘀嘀”直叫。它一會開到東,一會開到西,可自由了!忽然,它看到大街上有樣東西總是不停地眨眼睛,覺得非常奇怪。你們能告訴小汽車這是什麼嗎?

2、提問個別幼兒:

(1)紅燈眨眼睛是告訴我們什麼?綠燈眨眼睛又是告訴我們什麼呢?

(2)如果沒有紅綠燈會怎麼樣?

(3)小汽車不認識紅綠燈這樣在馬路上開行不行啊?

3、遊戲:紅綠燈聽口令請幼兒做開車狀,教師交替出示“紅燈”、“綠燈”“行人”的信號牌,幼兒據此做出相應的動作。

4、小結小汽車開了一天它累了要回家了。小朋友們我們開車也累了,我們也休息一會吧?(好)

教學反思:

1、大部分幼兒都能明白紅綠燈的意義。

2、下次再上這堂活動時,應注意樹立榜樣,利用榜樣引導幼兒遵守秩序。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2、體驗自我服務帶來的快樂。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繪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拉鍊馬甲一人一件。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做遊戲,引入主題説説自己能做那些事情。

提問:你們自己都能做些什麼事情?

小結:原來寶寶們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分享交流,哪些事情我們可以自己做。

播放課件説説哪些事情小熊是自己做。

提問: 哪些事情小熊是自己做?

小結: 搭積木、收玩具、洗手、吃飯、刷牙、鋪被子、脱褲子。

3、體驗表達,進一步昇華:

遊戲--穿衣小能手。

比賽規則:聽到口哨聲開始穿衣服,不能穿反,拉好拉鍊,先完成者為勝。

如有小朋友不會穿,教師進行教授: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鑽洞子,左鑽鑽,右鑽鑽,吱吱吱吱上房子。

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太棒了,自己的事情都會自己做。今天又學了穿馬甲的.新本領,我們回班上把這個本領告訴沒有學過的小朋友吧。

教學反思

從那以後,我不再幫幼兒穿衣服,而是限制時間讓他們自己穿,並告訴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的,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幼兒缺乏自理能力,依賴性很強。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找機會鍛鍊他們,讓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才能讓他們經受住挫折,也有益於今後的成長。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