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集合5篇

本文已影響 9.81K人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集合5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一、 活動目標

1、 在多種形式的感受中,使幼兒知道樂曲的名稱,瞭解樂曲的性質(歡快、抒情、歡快)及三段體的曲式結構。

2、 培養幼兒聽音樂的興趣及聽音樂的良好習慣。

3、 在感受過程中,啟發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音樂,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二、 活動準備

1、 律動《可愛的小精靈》

(1)“今天楊老師請來了一位神祕的客人”(教師穿着魔法師的衣服出場)

(2)“哈哈,親愛的小朋友們,我是一位魔法師,今天,我帶來了有魔力的糖送給你們每一位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張開嘴巴。”(教師分糖)

(3)“現在你們吃下了我的魔糖,就變成了我的精靈,只要聽到我的琴聲,魔糖就會在你們的身體裏滾動起來。聽到低音時,魔糖就滾到了你們的腳上。聽到高音時,魔糖就滾到了你們的手上。聽到中音時,魔糖就會滾到你的全身。聽到‘叮’一聲魔糖就停了下來。我的精靈,我要開始彈琴了!”

(4)“魔糖、魔糖,滾起來,精靈、精靈,變變變!”

(5)教師彈奏高音、低音和中音,幼兒按照不同的音高創編動作。

2、音樂欣賞《鐘錶店》

(1)“可是,有一天,魔法師和精靈們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們來聽聽音樂。”

(2)完整地欣賞音樂,提問:你覺得他們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播放音樂,有感情的講述故事

(4)“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地聽音樂,然後告訴我音樂的前面、中間、後面一樣嗎?啟發幼兒根據音樂的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的表現手段,感知音樂的性質(前面很歡快,有點快;中間的音樂很像在跳舞,有點慢;後面和前面是一樣的。)

(5)分段欣賞

l 第一樂段

A、 小精靈們趁魔法師不在家,偷偷地溜了出去,每一個小精靈走路的樣子都是不一樣的。B、 聽第一樂段幼兒做動作。老師及時評價有創造性的並符合節奏的幼兒的動作。

l 第二樂段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綠色、白色和黑色》適用於大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探索用動作和表情自由表現老狼的焦急、疲勞和失望,進一步感受樂曲ABA的結構。學習感受樂曲A段音樂靜悄悄進行的性質和B段音樂向上、向外擴張的緊張感及A段悄悄的隱沒的性質,學習在有趣的遊戲中按情境剋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按音樂的要求進行、停止、入座位,進行時保持隱蔽的姿態和適當的距離。不發出聲響,不碰撞椅子,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音樂優質課《綠色、白色和黑色》教案吧。

課題生成:

當時選擇此活動,是因為在一系列的體育活動中,發現本班幼兒具有了一定的冒險精神,幼兒能夠表現的勇敢、堅強,敢於和困難作鬥爭。那一階段幼兒喜歡看戰鬥性強的動畫片,如《星球大戰》、《奧特曼》等。因此,根據幼兒的興趣,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來滿足幼兒的慾望。此活動就是其中之一,我選擇了一段情節較豐富的音樂,讓幼兒以通過故事理解、感受音樂的性質,再讓幼兒通過想像及自身的動作來表現自己對音樂感受的程度。故事中的狼是幼兒懼怕和憎恨的動物,小白兔在幼兒的心目中則是可愛、軟弱的小動物。而在活動中,小白兔很聰明、勇敢,它運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黑色的老狼,這一點正是孩子們所喜歡、所期望的。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受樂曲ABA的結構。學習感受樂曲A段音樂靜悄悄進行的性質和B段音樂向上、向外擴張的緊張感及A段悄悄的隱沒的性質。

2、探索用動作和表情自由表現老狼的焦急、疲勞和失望。

3、學習在有趣的遊戲中按情境剋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按音樂的要求進行、停止、入座位,進行時保持隱蔽的姿態和適當的距離。不發出聲響,不碰撞椅子。

4、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5、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1、節奏圖動畫軟件。

2、故事《小白兔與狼》的動畫軟件。

3、狼的頭飾2只。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隨音樂進場。

(2)複習歌曲《拉拉勾》、《表情歌》。

2、基本部分。

(1)欣賞整段音樂,感受音樂節奏。

①教師:現在,教師和小朋友們一起來聽一段音樂,仔細地聽聽,這段音樂,你聽了以後有什麼感覺?幼兒發表不同意見,然後教師小結。

②感受音樂的節奏,出示節奏圖,隨音樂拍打節奏。

③教師:這幅節奏圖上有些什麼顏色?(白色、綠色、黑色)這三種顏色表示什麼呢?教師聽音樂輕聲講一遍故事。

白色的逗號音樂表現的是誰?(小白兔)黑色的句號音樂表現的又是誰?(老狼)這段音樂的名字就叫:綠色、白色和黑色。

(2)結合故事《小白兔與狼》的情節分段欣賞音樂。

①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第一段音樂,聽完後提問:聽了之後有什麼感覺?

小結:這段音樂很快、很跳躍,説的是小白兔採蘑菇和草莓,可黑色的老狼又在綠色的草叢裏等着,小兔子該怎樣去採蘑菇、草莓哦。

②個別小朋友隨着音樂表演(提醒幼兒將靜悄悄行進的表現出來)。

③聽第一段音樂集體表演。

④下面,我們一起來靜靜地聽第二段音樂。

聽後提問:聽了第二段音樂,你感覺怎樣?(沉重)小結:這段音樂説的是黑色的老狼在綠色的草地上等着白色的小兔,它左等右等就是不見小白兔,黑色的老狼會怎樣呢?發揮幼兒想像)⑤聽第二段音樂集體表演。

(3)再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最後一段音樂。

①最後一段音樂的旋律與前面哪一段音樂旋律一樣。

②最後一段與第三段的音樂旋律是一樣的,第二段的音律是不一樣的,這樣的結構,音樂上稱它是什麼結構?(音樂結構)③這段音樂説的是小白兔採到蘑菇、草莓回家的情景,那小白兔是怎樣回家的?(悄悄地、緊張地、快快地回家)小結:這段音樂越來越輕,感覺是小白兔越來越遠,最後到了家。下面我們一起來學學小白兔回家的情景,注意:必須在到最後一拍時,才能坐到椅子上。

3、整體表演。

(1)老師來扮演黑色老狼,幼兒扮演小白兔玩遊戲。

(2)請一個幼兒扮演黑色的老狼,其他的幼兒扮演小白兔的戲。

4、結束部分。

音樂遊戲:《全家樂》,根據幼兒的情緒和需要決定遊戲次;黑色的老狼,它想吃小白兔,黑色的老狼在草叢左等右等,它等得太久太累了,還沒發現小白兔。原來,小白兔想了一個綠色的主意,來到了森林,採了蘑菇和草莓。然後小白兔又穿過森林,跑過草地,回到家。黑色的老狼什麼也沒有得到,氣急敗壞地回家了。

課題評價:

一、效果分析此活動結合採用多媒體軟件進行教學,生動形象,孩子們也十分感興趣。活動中,孩子們積極性較高,與老師之間的關係也較融洽,充分發揮了幼兒的創造力及想像力,孩子們在表現老狼焦急、疲倦、飢餓的神情和動作時栩栩如生。整個活動效果良好。

二、專家點評本活動採用了個別表演和集體表演相結合的方式來欣賞音樂,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表現欲,為孩子創造了充分表現自我的條件和機會,輕鬆地達到了目標。

三、反思與討論什麼樣的教育技能才是21世紀的教師必須具備的新技能?

小百科:黑色基本上定義為沒有任何可見光進入視覺範圍,與白色正相反,白色是所有可見光光譜內的光都同時進入視覺範圍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名稱:

春夏秋冬伴我成長(歌曲)活動要求:

1、初步體驗一年中四季顯着的特點,知道自己在四季中逐漸長大。

2、感受歌曲旋律的變化(歡快與抒情),有跟唱歌曲的願望。

活動準備:

幼兒小時候的照片、磁帶等一、 複習歌曲:我怎樣才能長大1、一個人在爸爸媽媽的關愛下,不怕困難,努力學習,走過春夏秋冬,就會漸漸長大。

重點引導:

用哼鳴的方法、有表情地朗誦歌詞。

初步學習輪唱歌曲後半段二、 歌曲:春夏秋冬伴我長大(一) 熟悉旋律1、介紹音樂的名字,春夏秋冬伴我成長。欣賞旋律在每一個季節,小朋友在幹些什麼?

2、 出示四張小路(四季的小路),請幼兒根據顏色判斷是什麼季節?

你怎麼知道是這個季節?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夏天是火熱的季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冬天是冰冷的季節。

你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

簡單討論:在每個季節可以做些什麼?

3、 在音樂的伴隨下,教師變換順序出示四季的小路,請幼兒來跟隨音樂的節奏,表現四季中孩子們做的事情。

分享交流自己的表現第二遍時,引導幼兒結伴表現4、 音樂的變化:前面是歡快的,後面是抒情的。就好象一年四季不同的.變化。

(二) 瞭解歌曲內容1、 有個孩子歌唱讓他長大的四季,讓我們聽聽他經歷的是怎樣的四季?每個季節是怎樣伴隨他成長?(範唱歌曲)你聽到他看到的四季是怎樣的?(解決四季象什麼)2、 每個季節給他帶來了什麼?(再次聽賞,結合畫面)理解:歡暢(開心)——拓展:春天看到了什麼?

秋天你聞到了什麼?

3、 師生對對碰——教師説季節的特徵,幼兒將帶來的東西(注意兩個節奏:後16分、小附點)(第二遍時相反)4、 跟唱歌曲着重引導:唱清歌詞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運用模式排序的經驗,學習並嘗試自編木偶舞。

2.用動作來表現木偶舞的特點,感受人身體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造型木偶12個,可擺成揮手、鞠躬、走路等造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這幾天你們都在區角玩小木偶玩具,有的還在學小木偶的動作,真有趣。你們知道嗎,小木偶還會跳舞呢!我先來跳跳看,等會兒你們也可以來學一學。

二、欣賞並感受木偶舞的特點

1.教師表演木偶舞,幼兒欣賞。

2.感受木偶舞的特點。

師:小木偶的動作和我們人的動作有什麼不一樣?

幼:小木偶的動作是動一下,停一下,很硬的,速度很慢的;我們人的動作是靈活的,一個一個動作連貫着做,比較柔軟;還可以有快有慢……

三、學跳木偶舞,發現舞蹈動作排列次序的規律

1.再次欣賞木偶舞,要求看清木偶舞中有幾個動作,先後的排列次序是怎樣的。

2.幼兒邊説看到的小木偶動作,邊展示相應的造型木偶,並把幾個造型木偶按動作先後順序進行排列。

3.幼兒看着小木偶排列的造型動作,跟着音樂學跳木偶舞2~3遍。(教師提示幼兒動作要停頓、不連貫。)

4.交流木偶舞整個過程的動作:揮手、走路、揮手、鞠躬,四個動作做完後又重複這個順序再做,直到音樂結束。

師:每一遍木偶舞的四個動作中,哪一個動作是相同的?

5.跟音樂再學跳一遍,並用造型木偶將木偶舞中的動作再一次排列出來:揮手、走路、揮手、鞠躬,揮手、走路、揮手、鞠躬……

6.根據排列的造型木偶,説説它們的動作,回憶舞蹈中動作的排列次序。

師:看看這些動作的排列次序,你會發現什麼規律?我們在區角活動中排的花片和圖形片,與這些動作的排列規律有什麼相同之處嗎?

幼:我們排的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花片,四個一組,可排成紅、黃、紅、綠,紅色重複;我們排的圓、方、三角形的圖形片,四個一組,可排成圓、方、圓、三角,圓形重複。(此處,可視幼兒對已有經驗的回憶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出示如下的模式卡,進行對照。)

四、嘗試自編木偶舞

1.變化木偶舞的動作次序。

師:剛才我表演的木偶舞的動作次序是我編的,現在要把這三個動作排列的次序和方法變一變,編一個與剛才不一樣的木偶舞。

2.幼兒可自由結合,3~4人一組,嘗試自編木偶舞。

●提供每組四個木偶,可商量着擺出不同的動作造型,將這些動作造型排一排次序,或增加一個需要重複的動作。

●嘗試表演自編木偶舞,比較與教師編的木偶舞有何不同。

3.交流自編的木偶舞,引導幼兒注意如何才能通過不同的動作排序,編出與別人不同的舞蹈。

4.邊聽音樂邊選擇幼兒自編的一種木偶舞學跳,同時提醒幼兒跳舞時動作要像小木偶。

五、延伸活動

師:今天我們只用了揮手、走路、鞠躬三個動作編出了不同的木偶舞,以後可換別的動作再來變一變,編出不同的木偶舞。

點評

看了楊雯老師的“木偶之舞”活動設計以及她的教師實踐,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第一,同一種教材由於教師的價值取向不同就會出現不同的活動設計。楊雯老師除了考慮主題目標以外,她還將活動定位在拓展、應用數學中的模式排序經驗。因為幼兒的任何一種學習都是從運用已有經驗開始,所以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益,必須喚起幼兒對已有經驗的回憶和運用。為了體現她的這一定位,通過學跳木偶舞及自編木偶舞這一內容和途徑實施,引導幼兒認識木偶舞中動作的排列次序與模式排序之間的關係,為幼兒順利地學習和自編木偶舞創設了良好的條件,使幼兒運用已有的序列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改變序列的多種思路來自編舞蹈,解決了過去只會單純模仿學習,無從着手在原有的基礎上嘗試變化的問題,提高了幼兒學習的實效,同時也體現了幼兒學習的整合性,反映了執教者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種整合教育思想。

第二,在設計和執行活動中,教師如何“導”是決定全體幼兒發展的關鍵。強調幼兒是學習的主體,這與強調教師的“導”並不矛盾。楊雯老師在“導”的方面,運用了木質的、有關節的、能呈現各種造型的木偶教具,因為教師觀察到這種木偶是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已經玩過、比較感興趣、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的現成材料,結合幼兒直觀及形象思維的特點,讓幼兒根據木偶的造型動作排列舞蹈中的動作次序,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更為重要的是,為了幫助幼兒記憶舞蹈動作及排列次序,楊雯老師還讓幼兒回憶區角活動中用三種顏色的花片、三種形狀的圖形片進行模式排序的經驗,為幼兒在“學”和“編”之間搭建了平台,使幼兒較好地完成了這兩項任務,同時也實現了數學經驗的拓展和應用。

第三,在自編木偶舞的過程中,楊雯老師的這一活動設計突破了過去“音樂是形象思維的一種創造”,大膽嘗試了在音樂活動中運用數學邏輯思維的經驗和方法,讓我們在實施新課程的整合性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啟示。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設計】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新課改形式下的這句話成了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也成了幼教界教育理念的一大主流。幼兒不感興趣的事物,即使我們教師花的心思進行揣摩,那也只能算是灌輸式教育模式,到頭來仍是事倍功半的成效,且有悖於新《綱要》精神。

《孤獨的牧羊人》以其有趣、形象的木偶為素材,通過欣賞木偶劇的形式,融音樂於劇情的發展中,讓幼兒在欣賞木偶劇的同時,主動接受了音樂信息,潛移默化進入音樂氛圍中,為音樂教育開啟了另一種形式的門。

教師通過對教材的處理,如:拎出音樂中詼諧有趣的“襯詞”部分,進行細緻分析,並賦予其角色形象,使音樂教育擺脱以往聽賞式的傳統教育模式,符合大班幼兒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有助於音樂活動的開展。

【活動目標】

1、能用不同的速度、音色表現歌曲中高音區和低音區兩種不同音區的襯詞分。

2、根據音符的高低位置,掌握襯詞旋律,按角色的形象特點用相應的歌聲演唱。

3、在學唱過程中體驗師生合作的協調和快樂。

4、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着節奏律動。

5、初步感受歌曲中親切的情緒,用親切的語調唱歌。

【活動準備】

歌曲圖譜、視頻材料、鋼琴、老山羊、小山羊圖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之聲》插曲《do,re,mi》營造音樂氣氛

播放音樂,教師帶幼兒進入活動室,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動作,調動氣氛;

二、介紹劇情,觀看視頻材料

1、今天老師不僅給你們帶來了好聽的音樂,還有一樣好玩的東西呢!

2、教師出示木偶,提問:這是什麼東西?知道它是怎麼玩的嗎?你們有沒看過木偶劇?

3、教師介紹劇情:老師今天帶來的這個木偶人是有個牧羊人,他個他的羊羣——老山羊和小山羊住在一個高高的山頂上,他沒有朋友,覺得自己很孤單。但是他有一樣愛好,就是喜歡唱歌,他的羊羣們看到主人唱歌,也跟着唱了起來。他們的歌聲非常好聽,吸引了王子,登山的人們,旅店裏的人,酒店裏的人,小姑娘。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歌聲吧。

4、播放視頻,完整欣賞;

三、欣賞木偶劇,感知襯詞旋律

1、完整欣賞後,提問:音樂裏,唱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

2、你們的耳朵真靈,老師送你們兩個大拇指。“來伊噢嘟”在這首音樂裏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襯詞”。這首音樂裏,好多地方都出現“來伊噢嘟”,那它們在每一個地方唱的都是一樣的嗎?

3、幼兒自由討論,並嘗試學一學;

4、播放兩句襯詞,讓幼兒感受襯詞的旋律;

5、幼兒模唱襯詞,教師伴唱;

四、藉助圖譜,學唱襯詞

1、老師還請來了五線譜和音符寶寶來幫助我們學習這些襯詞。這五條線放在一起叫做五線譜,像豆芽一樣的叫做音符。我們來跟它們打聲招呼。

2、教師把這些音符請到了五線譜上,就能變出好聽的音樂來。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音高。現在請你們猜一猜,位置高的音符唱的音樂高還是位置低的音符唱的高?

3、請你們比較這兩張音符的位置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4、音符往上爬的我們叫它高音區,它唱起來就像爬樓梯一樣,一級一級往上爬。音符平過去的我們叫它低音區,唱起來像走路一樣,平平穩穩的。

5、幼兒與教師一起做手勢看圖譜演唱一次。

6、這兩句襯詞分別表示贍養公公和小山羊唱歌的聲音,請你們猜一猜哪句是老山羊唱的,哪句是小山羊唱的?為什麼?

7、教師引導幼兒説出老山羊老了,嗓子會發出怎麼樣的聲音?小山羊呢?

8、用不同的速度、音色來表現襯詞

A、高音區——小山羊

B、低音區——老山羊

9、觀看視頻,並模仿一下老山羊和小山羊的聲音。

10、請孩子們到鋼琴旁邊,分別學習老山羊和小山羊的聲音,男孩子當老山羊,女孩子來當小山羊,並請個別幼兒模倡;

五、師幼合作表現襯詞,體驗師生合作的樂趣。

1、小朋友們剛剛唱得特別棒,老山羊的聲音都表現出沙啞、粗重、慢吞吞的樣子,小山羊也表現出歡快、明朗、悦耳的樣子了。下面老師請你們跟老師來合作,你們唱襯詞的地方,老師來唱牧羊人的聲音。

2、播放視頻,師幼合作演唱歌曲;

3、有些小朋友還不知道地方是牧羊人唱的,哪些地方是羊羣們唱的,不要緊,老師也請來了五線譜和音符寶寶來幫忙,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4、出示音樂圖譜,請幼兒找出老山羊和小山羊演唱的地方,並貼上相應的圖片;

5、教師當牧羊人,男孩子當老山羊,女孩子當小山羊,一起演唱歌曲;

六、結束部分。

1、牧羊人現在還孤單嗎?為什麼?

2、教師小結:牧羊人再也不孤單了,因為他不僅有羊羣們陪他一起唱歌,還有我們小朋友跟呢。現在老師請你們跟牧羊人一起表演吧。

播放音樂,教師擺弄木偶,幼兒邊唱,邊隨意做動作,出活動室。

【課前反思】

歌曲《孤獨的牧羊人》選自堪稱經典之作的影片《音樂之聲》。音樂以木偶為主要線索,貫穿始終,為我們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各種形象,並通過多姿多彩的各種形象來提升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情趣。

這首音樂最有特點的地方就是它的襯詞部分,詼諧、有趣,又朗朗上口,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從幼兒角度出發,木偶劇的欣賞恰好是“投其所好”,木偶劇間接成為一種教學手段。從教師角度出發,要剖析音樂內部結構,找出幼兒的興趣點——襯詞進行模仿、創造,並幫助和引導他們領悟到音樂的深層結構(這首音樂表現的是牧羊人和羊羣們之間的事情),挖掘幼兒的興趣所在,使他們在耳濡目染中主動接受新的知識,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生出新的課題。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和揣摩,《孤獨的牧羊人》向幼兒展示的是一幅富有童趣的畫面:一個孤獨的牧羊人,通過自己那清脆而嘹亮的歌聲吸引了王子、登山人、旅店裏的人、喝酒的人、小姑娘等。為什麼他的歌聲能達到這種效果呢?就是因為他的羊羣們為他的歌聲進行了伴唱,這句是其中的襯詞部分。於是對襯詞的學習便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單單學習襯詞的演唱,形式過於單一,再繼續深入挖掘其教材,我們會發現,原來可以賦予襯詞相應的角色形象——老山羊的歌聲和小山羊的歌聲。從兩種形象其自身的形象特徵出發,以聲音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就是對音樂理解的昇華部分。讓幼兒在學習掌握襯詞演唱的基礎上進一步創生出新的知識點,這就需要教師的“指點迷津”了。

從幼兒的情感體驗來分析,與教師合作完成一樣東西,便是一次愉快的體驗,由此也可以達到師幼互動的良好氛圍。“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是必要的,師幼師幼合作演唱歌曲,也將成為歌唱藝術中不容忽視的一種手段。

以上便是本人對此活動教材的粗淺分析,並在基礎上做的一些藝術處理。可能還有不到位的地方,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小百科:牧羊人所謂牧羊人就是放養羊的人,電影牧羊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