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合集六篇

本文已影響 2.3W人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合集六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繼續鞏固幼兒對側面人的畫法,使幼兒合理佈局畫面。

2. 教育幼兒愛護自己的作品。

3. 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 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5. 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活動準備:

範畫一幅

活動過程:

1. 由歌曲《滿天星》引出課題。讓幼兒將整首歌曲完整的唱一次。

2. 老師讓幼兒閉着眼睛想一想天上的星星、月亮是怎樣的?

3. 啟發幼兒思考應該如何把自己看星星的場面畫出來。

4. 老師出示範畫,讓幼兒自己總結繪畫的方法和畫面佈局。

5. 老師示範繪畫步驟:先在作業紙的一端畫側面的娃娃,再在天空上畫出許多的星星和一個月亮,最後塗上顏色。

6. 指導幼兒作畫,要求幼兒合理佈局畫面。

7. 同幼兒一起評價自己的作品。

8. 幼兒進行遊戲《摘星星》

活動反思:

從幼兒最後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教學效果相當的好,基本上達到了家學目標。首先幼兒的作品中體現了數星星的情境,體現了幼兒對夜晚的天空,大地等事物的想象。

其次,從幼兒的作品中可以體現他們對側面人的理解,側面人和正面人是有區別的,側面人有些部分是看不到的,如只能看到一隻眼睛,一隻耳朵等。此外,也體現了幼兒想象力的發揮。數星星的小孩是一個人,很孤單,小朋友給他找個朋友。從幼兒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朋友是很多的,可以是爸爸,可以是媽媽,也可以是花草樹木,也可以是其他的小動物等。此次美術活動中不僅達到了教學目標,同時也體現了幼兒想象力的開發。

對自我成長的反思。

1.對幼兒美術活動的理解方面。幼兒美術活動的概念很簡單,但要想很深入的瞭解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理解,每個人也有自己的理解。不管怎樣理解,幼兒美術活動的價值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幼兒為什麼要參加美術活動,美術活動有什麼意義。可能在上課的時候沒有過多的去想這個問題,但是我們無意中卻重視了這個問題,如,幼兒通過美術活動學到了什麼,通過了美術活動提高了什麼能力等。我通過此次活動對幼兒美術活動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2.對於幼兒美術活動的設計方面。幼兒美術活動要達到那些目標,整個過程要包括哪些環節,要設計那些問題,要使用哪些媒體等。一節美術活動只有三十分鐘,要想開展好卻不是一個容易的問題。因此從中我得到了很多。那就是要不斷的努力。

小百科:星星,是漢語詞語,拼音xīngxing,基本解釋為夜晚天空中閃爍發光的天體。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風箏的基本結構和不同種類,感受風箏的對稱美。

2、願意設計製作簡易風箏,感受創作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教學準備:

1、集各種造型和顏色的風箏,佈置"風箏王國"。

2、有關風箏的課件1份,風箏卡片若干。

3、紙張、水彩筆、竹籤、線、膠帶等風箏製作工具。

教學過程:

一、參觀"風箏王國"瞭解風箏的基本結構和不同種類,感受風箏的對稱美。

1、欣賞各種不同類型的風箏,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①這些風箏真漂亮!還有什麼詞語可以誇風箏漂亮?

②你看到有什麼風箏?

③在其他地方還見過、放過什麼風箏?

④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2、瞭解風箏的基本結構,感受它的對稱美。

①討論風箏是有哪些部分組成的。

②認識風箏的各個部分及作用。(風箏的畫面、骨架、線)

④引導幼兒發現風箏左右對稱,感受風箏對稱美。觀察一個風箏左右兩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圖案、骨架、尾巴)

⑤小結:風箏是對稱的,只有對稱才能放到天上去。

3、觀察、比較、討論,瞭解風箏的不同種類。

①組織幼兒討論各式各樣的風箏除了大小、圖案、顏色不同外,還有什麼不一樣?

②瞭解風箏的種類:平面、立體、串式。

③練習分類。

二、設計製作簡易風箏,感受藝術創作的樂趣。

1、教師示範製作簡易風箏,提醒創作要注意的地方。

2、幼兒自己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3、製作好的風箏放到展板上,互相欣賞、交流。

三、組織幼兒拿着自制的風箏到院子裏放風箏。

四、活動總結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後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着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小百科: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的產物,至今已20xx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對水墨畫的興趣

2。通過畫柳樹,學習運用毛筆的中鋒、側峯以及濃墨、淡墨的運用。

活動準備

1。柳樹圖片;《詠柳》語言CD。

2。水墨畫用品:宣紙、毛筆、墨汁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詠柳》,出示柳樹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柳樹的特點

提問:柳樹樹幹是什麼樣子的?(有的樹杆是在底下分叉成兩大枝,每枝上再有分叉,這樣的樹杆比較粗而且形狀比較彎曲。有的樹杆是在上部分叉,這樣的樹杆比較細而直。)枝條看起來怎樣? 你能數出有幾條柳條嗎?柳葉是什麼樣子的?

二、欣賞水墨畫,認識畫畫工具

(一)教師出示一幅水墨畫,引發幼兒對新的繪畫方式的興趣。

提問:這幅畫與我們平時畫的畫有什麼不同?

(二)出示繪畫工具,引導幼兒瞭解。

理解宣紙與白紙的不同,請幼兒進行比較。

瞭解墨汁的深淺變化(水稀釋)。

如何正確的使用毛筆。

(三)教師示範畫柳樹,幫助幼兒分析柳樹的繪畫步驟和方法。

三、幼兒作畫

(一)教師指導幼兒運用毛筆的側峯,並蘸濃墨畫枝幹、柳葉;運用毛筆的中鋒,蘸淡墨畫柳條,注意畫面的佈局,及繪畫時的先後順序。

(二)播放語音故事《詠柳》,幼兒邊聽邊作畫,體驗其中的樂趣。

四、組織幼兒互相欣賞同伴的作品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改變泥片造型、聯想與創作活動,引導幼兒體驗製陶的樂趣。

2、學習運用捏壓、團圓、盤繞等方法,大膽表現構想。

活動準備

1、泥若干。

2、工具:竹籤刀、葫蘆錐、魚鱗刀、泥工板、濕抹布。

活動過程

一、操作、探索

1、玩泥片

2、教師:這裏有許多泥片,請你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玩一玩,泥片可以怎麼玩?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泥片,或卷或圍攏或切,感受泥性,注意泥片造型的變化。)

二、引導、聯想

1、泥片暢想

2、教師小結:你們真棒!把泥片一會兒變成卷,一會兒切成條;一會兒豎起來;

一會兒躺下來,真像變魔術!你們會把這些泥片,變成小動物、小植物和其它有趣的小東西嗎?

3、幼兒討論:你想把泥片變成什麼?

4、邊看泥片造型,邊引導幼兒聯想

(1)整片泥平着放,可以做成什麼?

(2)泥片豎起來,像什麼?可以變成什麼?怎麼變?

(3)卷卷的泥片像什麼?添上些什麼更像呢?

三、創作、表現

1、泥片造型

介紹工具,引導幼兒説出工具用途。

竹籤刀切泥、鱗刀刻花,葫蘆錐按孔。

2、提出要求:大膽做、試着做與別人不同的小東西。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使用不同的製陶方法。

四、展示、體驗

1、泥片展覽

展覽幼兒的作品。

2、不同形式的評價與展示

(1)幼兒分散相互交流。

(2)取一兩件作品,讓幼兒猜猜製作的是什麼。

(3)在集體中,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幼兒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就象紅黃藍綠這些顏色一樣,鮮豔、美麗的顏色讓幼兒喜歡,顏色的變化更讓他們驚歎不已。五彩繽紛的顏色能夠最直接的刺激孩子的感官,孩子的衣食住行都與顏色有着最直接的聯繫。大班幼兒對於顏色的變化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平時的活動中發現幼兒對於顏色的變化很感興趣,他們對顏色特別好奇、喜歡,為此我們設計了《奇妙的顏色》這一活動,其中藴涵了顏色中紅、黃、藍三原色兩兩相配,從而產生綠、橙、紫這三種顏色(三間色)的科學原理,其探索性與操作性教強,比較適合大班幼兒的操作水平,本次活動主要讓孩子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調出多種色彩,使其在寬鬆氛圍中感受三原色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大膽嘗試探索塗色操作活動,激發幼兒探索、發現顏色變化的渴望,豐富有關顏色變化的經驗,體驗變化的樂趣。

二、活動目標:

1、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調出多種色彩。

2、通過看圖形推理顏色的方式,大膽嘗試探索塗色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色彩的組成。

3、感受三原色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激發幼兒對色彩認知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調出多種色彩。

活動難點:通過看圖形推理顏色的方式,大膽嘗試探索塗色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色彩的組成。

三、活動準備:

PPT課件一份,調色盤人手一份,顏料若干(紅、黃、藍),城堡圖一份。

四、教學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在這一活動中,我為了讓幼兒更形象、更直觀的瞭解顏色的變化,我將在活動中採用觀察法、講解法、示範法、操作法的形式進行,使整個過程環環緊扣,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中獲得有關顏色變化的知識經驗。本次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教師為支持者和合作者,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使他們懂得遇到問題時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説一説、做一做,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在操作探索中發現顏色變化的神祕,感受顏色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教師:你們知道嗎?紅黃藍三種顏色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三原色)

評析:導入比較自然,提問比較自然輕鬆,孩子沒有壓力。

(二)、活動過程

1、出示彩色城堡圖,如果想進城堡必須打開城門。

今天,三個顏色寶寶想要去“彩色城”玩,可是,想要進去,必須要打開城門才行,怎麼才能打開城門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彩色城的主人是怎麼説的:“歡迎你們來彩色城,如果要打開這扇門,必須要6種顏色填滿鎖上的6個扇形才行。紅娃娃説:“我有紅顏色我先來”,“來看我的,我有黃顏色”,“還有我,我有藍顏色”。

評析:以PPT課件的形式展示了“彩色城主人”與三位顏色寶寶之間的對話,生動形象的交代了此次活動的目標:找到6種顏色填滿鎖上的6個扇形,幼兒對此十分感興趣,必定會好好思考,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一些。

2、教師提問:

(1)現在有幾種顏色啦?(3種)

(2)城門能打開嗎?為什麼呀?

(3)請你猜猜看,剩下的3個地方,有可能是什麼顏色呢?

3、幼兒回答:綠色、粉色、紫色。。。

4、到底是什麼顏色,我們來聽聽彩色城的主人是怎麼説的,好不好?(彩色城主人:“剩下的這3個地方,可不是隨便什麼顏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相加後出現的顏色才行,小朋友們,快點幫幫顏色娃娃吧。”)

師:你們願意幫助他們嗎?每個小朋友的前面都有一個調色盤,桌子的中間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顏料,根據彩色城主人的要求,你們一定要兩種顏色的顏料調在一起才行。

(1)那請小朋友動動腦筋看,比如説黃色可以和什麼顏色調在一起呢?它們會變出什麼顏色呢?

(2)紅色還可以跟什麼顏色調在一起啊?

(3)那最後還有哪兩種顏色沒調在一起啊?

(4)那麼我們等一會在操作的時候,每次取顏料時都要取的一樣多,不然調出來的顏色會有偏差的,現在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做的又快又準確,好嗎?那我們開始吧!

5、播放音樂,讓幼兒進行調色並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評析:教師不用太多的要求,可放開手腳讓幼兒盡興操作,使平時擔小、不太愛動手的幼兒也全身心地投入到調色中去了,真正體現以幼兒為主的原則。

6、、講解:

師:“哪個小朋友先來説一説,你選的是哪兩種顏色,調在一起後變出了什麼顏色,好嗎?”

(1)紅+藍=紫,你們的紅色加藍色也是這樣的嗎?那我們來問一問彩色城的主人,紅色加上藍色是不是紫色,好不好?

(彩色城主人:“紅色加藍色是紫色。”)

(2)紅+黃=橙,你們的紅色加黃色也是橙色嗎?問彩色城的主人,紅色加黃色也是橙色嗎?

(彩色城主人:“紅色加黃色是橙色。)

(3)誰來介紹一下最後兩種顏色?黃+藍=綠色,你們同意嗎?

(彩色城主人:“黃色加藍色是綠色。)

(4)當幼兒發現顏色量多或少,配出來的顏色也會盡然不同時,教師應支持鼓勵幼兒的新發現,同時做進一步的規律。如:“紅色+藍色”,當藍色配多時,會變成紫紅色等。

評析:引導幼兒積極思考積極猜測,教師不作答,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尋求答案,既增強幼兒的探索意識,又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幼兒在嘗試過程中表現得非常大膽,自由認真,對變出來的'顏色發出感歎,原來兩種顏色合在一起是那麼奇妙,説變就變,幼兒又興奮又驚奇。

7、介紹“三間色”。

師:太厲害了,我們三種顏色全都找到了,你們知道嗎?橙色、綠色,還有紫色,這三種顏色他們也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三間色”。原來,這些三原色(紅黃藍)兩兩相加後還可以變出綠橙紫這些三間色呢,真神奇呀!

8、現在,6種顏色全都找到了,那我們可以進去了嗎?問問彩色城的主人。

(彩色城主人:“你們可真厲害,6種顏色全找齊了,請進來吧。”)

師:彩色城裏好漂亮啊,今天,彩色城裏大豐收了,裏面收穫了許許多多的蔬菜水果,我們分別來看下有什麼?(西瓜、葡萄、橙子、黃瓜、茄子。。。。。。)它們是什麼顏色的?(綠色、橙色、紫色)

9、幼兒作畫,並要求幼兒用三間色來畫蔬菜水果。

(1)師:你剛剛調出的是什麼顏色的? 與你的顏色相對應的蔬菜水果有哪些呢?現在,就用你調出的顏色來畫畫它們,好嗎?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三)、活動結束

介紹,講評。

師:“現在,請你們把畫好的蔬菜水果送到彩色城裏來吧,讓我們來共同欣賞一下,誰畫的最漂亮。”

(四)、活動延伸:瞭解其他顏色的變化。

師:“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結合在一起會變成綠、橙、紫的三間色,那麼,其他顏色組合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呢?讓我們來試一試吧!”

六、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寬鬆自如的環境,使幼兒在心理上減輕壓力,他們很自然的就融入到了活動中,幼兒在實驗過程中,表現出了積極、主動,並且具有極強的興趣。教師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教師為主導,積極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説一説、做一做等各種體驗,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在操作探索中發現顏色變化的神祕,感受顏色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

2、我設計的“彩色城PPT”非常吸引幼兒,孩子對我投放的這些操作材料也非常感興趣,雖然最後他們的操作結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把顏料全部混在一起,而有的由於不能把握顏料的用量而影響到調出的色彩的明暗效果,過程也比較忙亂,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最本能的反應: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活動積極性被完全挖掘了出來,他們從活動中學到了自己需要的本領,他們知道了:紅+黃=橙;紅+藍=紫;黃+藍=綠色。當然,在活動過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處理的比較粗超的細節都需要我反思的地方,今後還需更加努力學習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魚是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動物,不光通過電視、圖片或者去動物園,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吃的食物中也有魚類,所以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各種各樣的魚》。收集大量的廢舊材料,也讓他們瞭解到廢物利用,不浪費。平時都是以畫畫為主,今天讓孩子動作操作這些廢舊材料,使得它們變成一條條美麗的魚,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目標:

1.利用各種廢舊材料,設計製作自己喜歡的小魚,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2.樂於大膽嘗試,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廢舊材料、魚的圖片、操作工具。

2.幼兒在活動前觀看魚的視頻和魚的實物。

活動過程:

環節一,出示圖片,讓幼兒欣賞,在欣賞的過程中並讓幼兒着重觀察魚的外形特徵,每條魚都是不一樣的,要仔細觀察,從魚的頭部、身體、身體兩側、尾巴等來觀察魚。

反思:幼兒看到魚後都很興奮,在講解時也表達的很清楚,正對自己喜歡的魚在那不停的説,我在看的過程中也加以講解魚的不同點,和他們的形狀,讓幼兒更好的記住自己喜歡的魚。

環節二,觀看好圖片後,出示廢舊材料,直接主題,用廢舊材料製作各種各樣的魚,教師用兩個不同形狀的盒子問小朋友可以做什麼魚,幼兒説出了很多種類,根據盒子的形狀差異,教師做出了兩條不一樣的魚,再請幼兒説一説自己手上的材料是什麼形狀的,能做什麼魚,瞭解後再請幼兒動手做。

反思:這一環節,我在製作上還是講解的比較仔細的,但在讓幼兒發言時,請的幼兒不是很多,而且幼兒説出來的種類並不是很多,我就這樣一帶而過了。

環節三,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完成自己的作品。

反思:此環節,幼兒操作很認真,教師在一旁自己觀察,讓孩子做的更好。

最後的環節是幫幼兒的作品進行修改,使得作品更美觀,最後上牆進行展示。

反思:幼兒對於自己的作品展示表示的非常興奮,也更努力的讓自己的作品製作的更好。

活動反思:

幼兒對於美工活動都是比較感興趣的,在操作中每個孩子都很認真,沒有以往的吵鬧,在操作中,部分幼兒的能力很強,製作的很漂亮,個別幼兒要繼續努力。我在操作講解上還是比較仔細的,也讓幼兒和我一樣來説一説自己的材料根據形狀可以做什麼魚,通過欣賞,誇大幼兒的知識面,做出更多漂亮的魚,在作品展示的時候,幼兒更是興奮,它們也時不時的改動自己的作品,希望自己製作出更漂亮的魚。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