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語錄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格言大全

本文已影響 1.39W人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格言吧,格言是指導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寶,時刻激勵人生取得進步。那什麼樣的格言才具有啓發意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格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格言大全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格言 篇1

1、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2、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3、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4、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5、不爲窮變節,不爲賤易志。——桓寬《鹽鐵論·地廣》

6、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7、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10、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1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2、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1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14、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15、記己有恥。——《論語·子路》

16、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19、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20、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21、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22、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于謙《無題》

23、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24、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25、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26、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2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28、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29、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30、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爲政》

31、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3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3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34、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李清照《烏江》

35、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36、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37、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38、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3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40、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格言 篇2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

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

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第64章

5、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形勢解》

6、三思而後行。——《論語·公冶長》

7、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如果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後句)

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9、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10、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

11、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戰國策·楚策》

12、差若毫釐,謬以千里。——《禮記·經解》

1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凡事如果能預先充分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14、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遠見的人才能夠在禍患沒有形成的時候就預防它。

15、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16、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17、前車覆,後車誡。——《漢書·賈誼傳》

18、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驕傲不可滋長,慾望不可以放縱,不能讓自己志得意滿,不應該使自己樂到極端。

19、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賈誼《新書·審微》

20、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21、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三國志·蜀書·先住傳》

22、樂不可極,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慾成災。——吳兢《貞觀政要·刑法》

23、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格言 篇3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4、君子以儉德闢難。《周易否》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6、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7、士雖有學,而行爲本焉。――《墨子修身》

8、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戰國策楚策》

9、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1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11、記己有恥。《論語子路》

12、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論語爲政》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格言 篇4

1、輕諾必寡信。——《老子》

2、仁者壽。——《論語·雍也》

3、百聞不如一見。——《後漢書》

4、記己有恥。——《論語·子路》

5、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6、見善則遷,見過則改。——《周易》

7、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8、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9、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10、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11、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1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之誥》

13、君子以儉德闢難。——《周易·否》

1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15、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1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7、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18、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19、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後漢書》

20、禮之用,和爲貴。——《論語·學而》

21、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繫辭上》

22、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23、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24、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25、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26、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27、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28、見義不爲,無勇也。——《論語·爲政》

29、率義之爲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30、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31、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32、業精於勤,荒於嬉。——韓愈《進學解》

33、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增廣賢文》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36、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37、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38、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39、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論語·衛靈公》

40、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格言 篇5

1、裝飾也與美德相對立,因爲美德是靈魂和憤怒的力量。

2、人而不仁,如禮?如果一個人不友善,快樂是什麼?——《論語》

3、爲我的父母哀慟,求你們領我出來。——《詩經》

4、精神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力,豎起了它的旗幟,使我們的愛國熱情和現實的正義感得以發揮它的力量和作用。

5、壞脾氣是人性中比較卑劣的一種,如果人們失去了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6、天將落在大漢身上也,要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身膚,空其身,行刷亂其行爲。——《孟子曰》

7、不這樣做的人不會有智慧。

8、喜歡別人就是喜歡自己;別人擔心的事,別人也會擔心。白居易的《字林》

9、禮貌往往代替了最高尚的'感情。

10、一個好的學者,一個笨蛋的力量彌補了他的弱點。魯氏的春秋使用

11、在哪裏建立成就,就在哪裏開始生產產品。凡是有學問的人,凡是有能力做大事的人,必須先立身於行。

12、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增強良性散文

13、母親手牽線,衣冠楚楚。臨行前密縫,意恐晚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流浪的孩子》

14、希望是依附於存在的,有希望,就有希望,就有光明。

15、拿學位和學位段來說,經常是足夠的。“歷史是一面鏡子”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格言 篇6

1、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3、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4、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記-中庸》

5、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6、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7、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8、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蘇軾

10、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11、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13、君子義以爲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由義爲榮,背義爲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14、士雖有學,而行爲本焉。——《墨子-修身》

15、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16、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17、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孟子-騰公天下》

18、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19、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20、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21、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鑑》

22、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望嶽》

2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2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25、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論語-衛靈公》

26、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27、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28、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鑑》

29、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30、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31、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32、和以處衆,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34、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論語-學而》

3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36、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勸孝歌》

37、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38、記己有恥。——《論語·子路》

39、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40、以家爲家,以鄉爲鄉,以國爲國,以天下爲天下。——《管子·牧民》

4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42、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43、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44、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45、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46、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

47、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榮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