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諺語

形容只看到別人缺點的諺語

本文已影響 1.96W人 

我們不能看自己一朵花,看別人爛茶渣。下面是形容只看到別人缺點的諺語,歡迎閱讀了解。

形容只看到別人缺點的諺語

歇後語

腦勺子後長疙瘩——看不見自己的缺點

目不見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沒有自知之明。

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毛病、缺點,尋找差錯。

烏鴉落在黑豬背上——只看見別人黑,看不見自己黑。

屬手電筒的——照別人,不照自己。

延伸閱讀:“ 老鴰落在豬身上,只看到別人黑”

“老鴰落在豬身上,只看到別人黑”,這句諺語的含義是,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那麼,爲什麼要用老鴰和豬來比呢?從字面上來看,老鴰和豬顯然有着共同的特點——黑。然而這更使得現在的許多人產生了疑惑。

首先,豬爲什麼一定是黑的呢?現在我們見到的豬不恰恰多爲白色的嗎?原來,直到解放初期,蘇北農村中的豬的確基本上都是黑色的,而且又小,一般有百十斤,最大的在二百斤左右,還要養上一年多。那時的豬大概是從古代起就一直未變的品種。解放後,開始改換新品種,什麼“月克牙”、“長白山”等等,一代比一代品種好。直至今天,三四個月就能養成,體重能達三四百斤,而且顏色基本上都是白色的。因而再把黑色說成豬的特點,就叫人無法理解了。古人造字時,把“室內養一頭豬(豕)”作爲“家”,幸而沒包含豬的顏色,如果那時就把黑色的含義加進去,又會給今人帶來多少麻煩啊!

至於老鴰,也叫烏鴉,這是古人給它起名時就帶了顏色的。俗話說,“天下烏鴉一般黑”,這足見黑色是老鴰突出的特點。然而在如今的蘇北農村,起碼在沛縣東南的廣大地區,老鴰已經絕跡幾十年了。在解放初期,老鴰還是成羣結隊的,飛起來,遮天蔽日,像一片烏雲;落在地上,黑壓壓一片,這種現象,人稱“鴉陣”。老鴰很喜歡在大樹上做窩,那時老鴰窩隨處可見,是農村的一道景觀。爬到幾十米高的樹枝上去掏老鴰窩,也曾是青少年的一大樂事,一大壯舉。直到如今,許多姓氏都自稱祖籍在山西洪洞縣,並以老鴰窩作爲祖籍的標誌,給人以親切、溫馨的感覺。可見“老鴰窩”是鄉情的代名詞,在人們的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可是另一方面,人們似乎又不太喜歡烏鴉,也許是它的叫聲有些難聽,也許是它有時也損壞莊稼,蘇北的農民往往把它視爲不祥之物,因而如果聽到它的叫聲,就會“啪、啪”地吐幾口唾沫,以爲這樣就可以消災。可是到了今天,這一切都無從說起了,三四十歲的人都沒見過烏鴉了,無論說它的優點還是缺點,都會沒有多大的感覺了,因而,“老鴰落在豬身上”一類的比喻使用起來也就不那麼得心應手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