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都德的代表作品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 1.42W人 

都德(1840-1897),法國作家。1857年開始文學創作,26歲時發表短篇小說集《磨坊文札》。兩年後,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這部小說是都德的代表作,集中表現了他不帶惡意的諷刺和含蓄的感傷,也就是所謂的“含淚的微笑”。都德因而有了“法國的狄更斯”的譽稱。他一生共寫了13部長篇小說、1部劇本和4部短篇小說集。

都德的代表作品是什麼?

代表作品 《小東西》《達拉斯貢城的達達蘭》《柏林之圍》《最後一課》《磨坊文札》等。

作品主題

他一生共寫了十三部長篇、一個劇本和四個短篇集。長篇中較著名的除《小東西》外,還有諷刺資產階級庸人的《達拉斯貢的戴達倫》(1872)和揭露資產階級生活的《小弟弗羅蒙與長兄黎斯雷》(1874)。都德贊同左拉的自然主義創作論,但並不是無動於衷地描寫現實。

他的創作傾向,總的說來,是對資本主義現實進行批判的。不過他的社會視野不夠寬廣,批判不夠深刻,揭露的鋒芒往往限於社會世態和人情習俗,而對資本主義制度下遭到不幸的普通人的同情則又近乎悲天憫人。他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爲描寫對象,以親切的略帶幽默的眼光觀察他們。他的觀察細緻入微,善於從生活中挖掘某些有獨特意味的東西,又以平易自然的風格加以表現,並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注入字裏行間。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帶有一種柔和的詩意和動人的魅力。

在農業、手工業文明的感傷回憶中與現代的巴黎故事裏,都德也在試圖去擺脫困苦和進行精神療救,並由此而構成了小說中宗教主題的基本內容。普法戰爭之前的作品是從宗教仁愛的人道主義思想出發,強調、突出了宗教的情感功能,虔誠、寬容、慈愛的神父或類似的'人物(像馬丹神父),承擔了上帝的職責,爲困惑、痛苦的人們提供安慰與幫助。儘管在一些作品中作者也曾流露出對宗教徒(如巴拉蓋爾神父)的某些疑惑與不信任,但這並不是主要的。早期的創作以農業文明爲基本人文背景,沐浴着濃郁的宗教文化氛圍而成長的都德,內心的宗教仁愛思想溫暖而懇切。讀者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作品中拯救者的善良、真誠與寬容,像慈父一般,這是一種理想化的人格設想,也是少年都德感傷情緒所需要的精神慰藉。

戰後的作品則淡化了宗教形象,在工業文明面前,物慾的刺激與膨脹帶來了更多的、更復雜的精神疾病,宗教拯救爲各種方式的精神排解所代替。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