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在考試中如何做說明文閱讀?

本文已影響 3.65W人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說明文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各門學科教科書、科普讀物、知識小品、解說詞(廣告詞)、說明書等都是說明文。從近年來我省的考題看,試題都有對說明文的考查,絕大多數的說明文的閱讀材料都來自課外,而且說明文在整個試卷中所佔的比例也逐年增大,其難度也在逐年提高。那麼如何做好中考說明文閱讀理解題呢?一、必須掌握說明文的定義、特徵(一)、什麼叫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對事物、事理、程序進行介紹、解說的一種文體。(二)說明文的特徵。說明文一般有三個特點:第一,內容上的科學性。即能準確的反映客觀事物的實際及其規律性,給讀者以科學的認識。第二,結構上的條理性。爲了給讀者明確的認識,說明其特徵時必須有一定的條理和順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程序順序也是時間順序的一種)、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第三,語言的準確性。說明文語言要準確無誤,給讀者以科學的認識。二、必須把握新教材對說明文閱讀考查的要求、常見的考點(一)、新教材對說明文閱讀考查的要求《語文課程標準》對新教材中說明文閱讀和考查有明確的要求,綜合表現爲以下幾個方面:1、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理清說明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作用。2、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3、重點評價學生對讀物的綜合理解能力,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具體考查學生在詞句理解、文章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 4、考查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考查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等。(二)、常見考點:1、對說明對象及說明特徵理解。 2、對說明方法辨識與理解。 3、對說明順序的分析與理解。 4、對文章段落結構特點的分析。 5、對文意、層意、段意的概括。 6、對關鍵詞語、重點句子含義及其表達作用的評析。 7、對說明語言準確性的體會。三、如何做好中考說明文閱讀理解題呢(一)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把握說明的對象,區別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說明對象即文章說明的話題,主要分爲兩個方面:一是具體事物,包括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和特徵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質,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閱讀說明文首先要準確地把握說明的對象,從而正確區分事理說明文和事物說明文。大多數的說明文的題目就是說明對象,如2009年雲南中考題——《 漫話溜索》,2008年雲南中考題——《哈欠聲聲》題目本身就是說明對象。大多數的事物說明文都在開篇使用中心句點明瞭事物的說明對象。有的時候,題目沒有反映說明對象,那就得認真閱讀材料,逐段逐句排隊、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說明的對象。尤其要注意揣摩關鍵性的語句,如各段的中心句、過渡句以及文章中反覆出現的句子等,這樣就可以找到說明對象。無論是事物說明文或者是事理說明文,準確地把握說明對象對整篇文章的閱讀和理解是至關重要的。(二)分析文章內容,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一篇說明文僅僅明確了說明對象是不夠的,要進一步理解說明文的內容,還要重點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這是分析一篇說明文的關鍵所在。只有準確地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才能深入地理解說明對象,以此爲突破口,進而理解文章的結構層次、中心內容等。要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內在的本質。具體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1、從分析標題入手。有的標題在指出文章說明對象的同時,也指出其特徵,如《死海不死》;有的標題用陳述句的形式,引導讀者有針對性地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如《看雲識天氣》;有的標題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如《豬鏈球菌又到人間作孽》。2、從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紹了有關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徵,然後歸納小結。有的事物的本質特徵,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確地指出來了,閱讀時要找出這些關鍵句。有的說明文沒有明顯的關鍵句,閱讀時須細心琢磨,從中加以提煉。(三)理清文章結構,劃分段落和層次。說明文的結構(重點是段落和層次)比較清楚,通常分爲三部分:開頭引出說明對象,中間進行詳細的說明,結尾作總結說明。說明文的結構並不複雜。常見的結構形式有“總(概括) ——分(具體)”式、“總(概括)——分(具體)——總(概括)”式、“分(具體)——總(概括)”式、並列式、遞進式等。例如,《蘇州園林》一文采用了“總——分”式結構。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四)分析說明順序,找出標明順序的關鍵詞句。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程序順序是時間順序的一種)、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分析說明順序的方法有三種:1 認清說明的對象,分析說明順序。2 把握語言標誌,“讀”出說明順序。3 分清主次,綜合歸納。掌握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XXX 的說明順序對XXX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於讀者理解。(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裏到外,總到分,外到內,前到後,左到右,整體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詞如介紹建築物或實體),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現象到本質,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淺入深,個別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順序的詞,如"因爲、所以""首先、其次")。時間順序則是說明事物發展、演變,例如介紹工作程序的文章。(五)分析文章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1、分析說明方法爲了清楚地說明事物的特徵,須採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下定義、作詮釋、列圖表等。2、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考查題型掌握了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後,我們還要掌握每種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考查考查題型:(1)說明方法的作用①舉例子:即舉出實物來說明事物。其作用是可達到形象地說明事物的作用。②分類別:這是一種把說明對象按類分項(根據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逐一說明的方法。其作用是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複交叉的現象。③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事物作形象的說明。其作用是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文章的`趣味性。④作比較:即選用具體的或人們熟知的並且和要說明的事物有着某種外部的或內在聯繫的事物與所要說明的事物作比較,或用數字等作比較,從而突出被說明事物的特徵的一種方法。其作用是更加強調被說明對象的特徵。⑤列數字:即用列舉數字來體現說明特點的一種說明方法。其作用是能把說明對象的特點說得更準確無誤,令讀者信服。⑥下定義:即用簡明扼要的話對被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做周全、周密地規定地說明。它用一種基本固定的判斷句式,揭示出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本質屬性。作用是使讀者對概念有確切的瞭解,使說明對象更加嚴密。⑦作詮釋:能通俗地介紹或解說事物或事理的特點或特性。其作用使人們更加清晰地認識被說明的事物。⑧畫圖表:這是一種運用直觀的示意圖和表格等形式,說明事物和事理的一種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地理解被說明的事物。⑨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⑩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2)常出現的考查題類型。①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②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複交叉的現象。③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④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⑤列數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⑥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⑦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而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顛倒。⑧畫圖表: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形象地說明的事物的××特點。(六)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準確性和多樣性、靈活性並不矛盾,說明文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由於說明對象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前提。要揣摩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重點在於瞭解遣詞造句是怎樣說明事物的特點的。從而理解其作用,領會其妙處。可從以下五種類型中找到相應的對策: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 對策:抓住說明文語文準確這一特點答題,格式:準確/生動形象/ 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類型2、能否替換爲另一個詞語?並說明理由。對策:(1)不可以。(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4)換了後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1)表態(刪還是不刪)。(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 “左右”等表估計,“多” “有餘”等表數量。(3)若刪去,原來什麼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麼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4)xx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 性、周密性、科學性。類型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特點的詞句,並體會。類型5:指代——"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麼。對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七)準確把握說明文中的關鍵詞句,分析它們在文中的作用。能否把握閱讀材料中的關鍵詞句,直接關係到對材料整體的理解和分析。把握關鍵詞句可從三個方面考慮:抓住中心句,分析過渡句,認清指代成分。1、中心句有首括、中領、尾聯三種形式,又以首括居多。分析中心句,有利於把握文章(語段)的主要內容。判斷,多爲概括性較強的句子。敘述句、描寫句、闡釋句、疑問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對策:(1)思考該段說明的內容,不僅要注意主要的,還要注意次要的。(2)緊扣表秩序的詞語,如"首先""其次""還有"等詞語,參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進行概括。2、過渡句在文章結構上起承上啓下的作用,同時也是上下文內容銜接的標誌,分析過渡句,有利於把握文章內容的層次和重點。3、在中考試題中,經常考查對指代成分的分析,分析時要從語義和語法結構兩個方面綜合考慮。(八)創新意識,答好開放性試題。開放性試題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種重要形式,在考試中所佔的比例也越來越大。綜合各地開放型試題我們可以看出,這類試題大概從以下方面考查:1、對說明內容進行創新性的表述。2、對某種現象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3、結合實際對某個問題談自己的認識。4、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合理性的推斷和大膽想象。5、由文章內容延伸到現實生活,對現實生活中相關現象進行解釋。6、對人類關注的環境問題等提出解決的方法,擬寫警示性標語、建議、廣告等。這種題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查的是學生對生活的關注情況。做好這類題首先要讓學生對所給材料有準確地把握,然後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再遷移到文段中來。開放性試題,雖然沒有規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已見,但在答題時要從三個角度作答:一是就材料回答問題,不一定按標準答案作答,意思答對就給滿分;總之,這類試題在訓練理解能力的同時,訓練表達能力,對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個符號或一個詞語來完成,要寫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話。

在考試中如何做說明文閱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