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2015年誠信手抄報內容

本文已影響 3.76W人 

誠信手抄報

2015年誠信手抄報內容

  誠信手抄報的內容

信,也是中國倫理思想史的範疇。“信”的含義與“誠”、“實”相近。從字形上分析,信字從人從言,原指祭祀時對上天和先祖所說的誠實無欺之語。隋國大夫季樑說:“忠於民而信於神”,“祝史正辭,信也。”後來,由於私有經濟和私有觀念的發展,原有的純樸的社會被逐漸破壞。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得不訂立誓約。但誓約和諾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懾力量維持。春秋時期,經儒家的提倡,“信”始擺脫宗教色彩,成爲純粹的道德規範。孔子認爲, “信”是“仁”的體現,他要求人們“敬事而信”。他說:“信則人任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將“信”作爲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則,強調 “朋友信之”,“朋友有信”。而歷代當權者大都將“信”作爲維護秩序的重要工具。《左傳·文公4年》中說:“棄信而壞其主,在國必亂,在家必亡。”《呂氏春秋·貴信》對社會生活中的信與不信之後果,作了淋漓盡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會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則離散憂怨,不能相親。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僞,丹漆不貞。夫可與爲始,可與爲終,可與尊通,可與卑窮者,其唯信乎!”漢代董仲舒將“信”與仁、義、禮、智並列爲“五常”,視爲最基本的社會行爲規範。並對“信”作了較詳盡的論述:“竭遇寫情,不飾其過,所以爲信也”。他認爲“信” 要求誠實,表裏如一,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現,主要是交友之道。他說:“以實之謂信”,其說與孔子、孟子基本相同。在儒家那裏,誠與信往往是作爲一個概念來使用的。“信,誠也”,“誠”與“信”的意思十分接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