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2017年迎接雞年春節手抄報精美圖片

本文已影響 2.2W人 

導語: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爲慶祝春節,我們都有很多慶祝方式。其中手抄報也是我們的慶祝方式之一,下面分享關於2017年春節的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年迎接雞年春節手抄報精美圖片

  【2017年春節的手抄報設計內容】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爲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裏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春節的習俗

掃塵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舉行過祭竈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據典籍記載,上古就有年終掃除的習慣。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清嘉錄》卷十二記載:“臘將殘,擇憲書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塵埃’”。臘月二十四“掃房”,對庭院內外進行徹底的大清理。可見,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也是中華民族在漫長曆史中積累的在冬季講究衛生,預防疾病的傳統美德。

臘月二十五做豆腐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民間傳說竈王上天彙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竈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傳說歸傳說,其實吃豆腐渣實則是古代生產力低下,沒有那麼多好吃的,(但有時人們也會買一大筐豆腐以吃其來充飢等)。

接玉皇

舊俗、新俗都認爲竈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爲“接玉皇”[2]。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趕亂歲

送竈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爲“趕亂歲”。亂歲是民衆爲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閒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閒暇娛樂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

照田蠶

照田蠶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舉行這一活動。

千燈節

千燈節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蒙語稱“明幹卓拉”,意即千盞燈節。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幹卓拉”去廟裏點燃,認爲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爲盛行。當地羣衆

在這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遊藝等活動。

更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