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日誌

遊記日記模板集合5篇

本文已影響 3.15W人 

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請好好地記錄下在日記裏。日記怎麼寫纔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遊記日記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遊記日記模板集合5篇

遊記日記 篇1

今天,是我們來到草原玩的第一天。我和媽媽早早的起了牀,一起跟着團隊坐車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

草原上藍天白雲,陽光明媚,空氣也很新鮮。導遊阿姨說,這裏的空氣都開始罐裝拍賣了呢,55元一罐!哇,我趕緊深深地吸口氣,我要洗洗肺。我們在草原上看見了牛羣和羊羣,我本以爲可以看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可是這裏的草太短了。導遊阿姨笑着說:“如果把牛羊趕到山下去,應該可以看到了,因爲敕勒川,陰山下”。

我和媽媽在欣賞草原美景的同時,還騎了馬,看了馬術表演。馬術表演是這樣的:遊客們拿出錢,放到草地前方,幾位叔叔騎在馬上,朝着錢飛奔過去,當馬跑到離錢很近的'時候,誰先彎腰撿到了錢,誰就贏了。有一個“打醬油”的叔叔,每次都撿不到錢。

草原上還有許多玩耍的項目,例如:滑草、騎越野車……等,我和媽媽玩的很興奮。

這真是開心快樂的一天啊!

遊記日記 篇2

今天,導遊帶我們來到亞龍灣。

剛下車,一道強烈的陽光射下來,給我們都鑲了一條金邊,大海也金光閃閃了。金色的沙灘上很溫暖,在遠處水天相接的地方隱隱約約有輪船經過。一次次的海浪衝沒了遊人的腳印,一次次的海浪衝沒了生活的痕跡,一次次的海浪衝沒了貝殼的生命。海浪由遠而近地向海灘奔過來,連氣勢洶涌的海風也阻止不了它,只會幫助把海浪的力量吹大,“譁”“譁”“譁”一聲接着一聲,一聲比一聲大。海浪不知疲倦地衝向海灘,就像飢腸轆轆的`野狼奔向人羣。

有時它高高地摔打在岩石上,頓時,灑下千萬顆“珍珠”,但不一會兒就化爲烏有。海灘上滿是五顏六色的貝殼,可沒有人理睬它們,因爲在海南人的眼裏已沒有了價值,只有海螺纔有一些小孩撿。天空真是晴空萬里,一朵朵白雲慢慢地移動着,幾乎用肉眼可以看出來。藍天上還有燕子和大雁飛過。金色的沙灘上有許多小洞,那是一種小蟹留下來的。只要用海水把洞灌滿,在用沙填滿,不過20秒,它就會自動爬出,你一抓就抓住了。

亞龍灣啊,你可真美呀!

遊記日記 篇3

歐耶!終於可以去大銅像玩了!太好了,我收拾收拾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出發了。

做了半小時的出租車,終於到了大銅像景區的門口,我看到了一雙參天巨手,它的一個小指都比我人還高,我猜

這就是按照大銅像的手的尺寸做出來的手,我大聲驚呼:既然它的小指都有1米5幾,那它的整個身體肯定有99米高。媽媽和爸爸幫我拍了幾張帥氣的照片,便進去了。

剛進大門,我就被裏面各式各樣的事物給怔住了:圓心的巨大蓮花、一個裝滿魚和烏龜的大水池,更引人注目的是有一個巨大的棕紅色大鼎,我一看到鼎就跑了過去,我想試試這鼎的重量,我提了一下大鼎,根本提不動。後來才發現這是一個設備。底下有一個水龍頭,應該是放掉雨水的。

我們走到售票處買了三張票就進入真正的風景區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水池,裏面有不計其數的金魚和金錢龜,我又發現水池上有好幾塊石頭,那些烏龜全部趴在上面曬太陽,我想喂點蛋糕給它們吃,但我忘記了我們並沒有買吃的(因爲來的時候太匆忙,沒買,準備在這裏買)所以我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我們又繼續往前走,走了一會兒,肚子也餓了,我們便打算先吃一點東西再玩,可是我們找了半天也還是沒有看到餐廳,我們只好餓着肚子爬山,“哎呀!餓死我了!餐廳在哪裏啊?”突然,我看見了一個指示牌,上面寫着餐廳兩個字,我向指示牌的方向走去,並沒有發現所謂的'餐廳。我和媽媽實在餓極了,走了一會兒,媽媽看到了一個洗照片的小車子,媽媽以爲那個是餐車,這使我哭笑不得,而我更好笑,竟然把香看作成了羊肉串!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和媽媽的努力下,我們終於快要走到大銅像了,這時眼前出現了一個小店,我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難道真的是小店嗎?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這下終於可以飽餐一頓了,可是現實卻令我大爲失望。

我走進小店一看,額,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小店,只是一個有一些火腿腸、方便麪和豆腐乾的房子而已。唉,管那麼多呢,只要可以填飽肚子就可以了,爸爸想買三包方便麪,加一包豆腐乾,可是營業員卻給出了35元這個天文數字:什麼?纔買了三包方便麪和一袋豆腐乾唉!就35元?真是太黑心了吧!唉,可是,爲了填飽肚子,這次也就認了吧,我迫不及待地打開方便麪才泡了一分鐘不到就打開來吃,眨眼間就吃光了,看來這次我真的餓壞了。吃完方便麪後我精神爆滿,一口氣就跑上了上百節的樓梯,我登上高頂,轉身一看,嚇死寶寶了!!這麼高!我都不知道我是怎麼上來的!我再轉身擡頭一看,媽呀!這麼高,這個大銅像果然名副其實啊!我們買了一條祈福帶,便上了“蓮花臺”在蓮花臺上可以看到整個青陽的景色!爸爸把祈福帶上寫了我們全家6口人的名字,掛到了柱子上。

後來我們還碰巧看到了難得的飛天表演,就戀戀不捨地回家了。

遊記日記 篇4

今天是星期六,爸爸媽媽帶着我一起去瑞安高樓玩。吃過早飯,我們就帶着興奮的心情出發了,目的地是高樓的綠道。到了高樓綠道,多人自行車自然是必選的項目。我們一家人騎着一輛自行車,一邊觀賞四周的美景,那美麗的油菜花最是讓我流連忘返。當然,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是騎車比賽了。參賽的還有跟我們一起來玩的兩家人。騎車比賽快要開始了,“選手”都準備好了,只聽“號令”一響,三輛自行車你追我趕,競爭非常激烈。我坐在三人自行車的中間,剛開始,騎得最爲賣力。我張開手臂,大聲喊着:“我來啦!”可是不久之後,我就感到非常疲勞。

再看看前面的爸爸、後面的媽媽,他們也同樣是滿頭大汗,但大家都玩得很嗨。我知道爲什麼會這麼累了,因爲平時我們鍛鍊的太少了。在“小選手們”的強烈要求下,三隊選手一致同意休息一下。在補充了食物與水之後,我們恢復了體力,比賽又開始了。經過我們全家的努力,終於勝利到達了終點。努力與汗水就是會有回報的。你肯定好奇冠軍是誰呢?其實啊我們是一起到達終點的。那獎品是什麼呢?一頓農家樂大餐啊,現在想起來都流口水。多麼美麗的綠道、多麼燦爛的陽光、多麼環保的比賽、多麼健康的運動、多麼美味的農家樂……真希望以後的週末都能這樣度過!

遊記日記 篇5

初九日 寫十二詩付崑即昆石上人,已上午矣。即從草塘左循崖南下,路甚微削,伏深草中,或隱或現。直下三裏,則溪自簫曲之後直從東南,與外層巨山夾而成者。蓋此山即閩界,其東北度而爲簫曲,西北度而爲應感峯、會仙峯,兩腋溪流夾而西去,猶屬新城也。簫曲南溪之上,有居民數家,燕通“藝”,種植山種姜芋茶竹爲業,地名阪鋪。由此溪渡,東南上嶺一里,則平轉山腰。又南二里,復直上山頂。又二里,南下而東上,至應感巖。其巖西向,巨壑矗峭,環成一窩,置室於中,自下望之,真憑虛綴壁也。石崖之頂尚高一里,崖僧留飯後,即從崖側躡蹬而登,以爲諸峯莫高於此;既登而後知會仙之更高於衆也。應感二峯連起,東屬於大山,其屬處過脊甚峭。北流之水出於阪鋪,南流之水即從會仙峯北向而去,自應感、會仙西流之水止此。餘蓋從應感南下三裏,過此一水復南上,則會仙北屬大山之脊也。脊東之水西出會仙之南,其南又有大山,東北而屬於應感後之大山,夾此水西去,其中塢落爲九坊,乃新城之五十一都也。對會仙之山名迷陽洞,南即爲邵武之建寧,其大山東南爲泰寧,其西南爲建昌之廣昌,則會仙南之大山,乃南龍北來東轉之處也。自過脊至會仙,〔望之甚近,而連逾四峯皆峭刻。〕其下亂壑縱橫,匯水成潭,疑所云金龜湖即此水也。〔四下四上,又四里而登會仙絕頂,則東界大山俱出其下,無論簫曲、應感矣。自會仙西至南豐百里,東南抵建寧縣亦百里。其側有數家斜界迷陽洞南,爲大山寥絕處。〕

初十日 由會仙峯西下,十里過溪,即應感西南來溪也。又五里爲官公坳。又五里,下埔。應感溪自東而西,會仙南溪自南而北,俱會於下埔而北去。〔自下埔而上,懸崖瀑布,隨處而是,亦俱會於下埔。〕路由下埔南而西,逾一嶺,五里爲黃舍。又西南逾二嶺,五里至章村,山始大開,始有聚落闤闠kuán kuì街市。〔有水自南而北,源自建寧縣邱家嶺,去章村南十五里,又五十五里始抵建寧雲。〕西五里至容田,又西三裏過長江嶺。又三裏,烏石。有卷石橋。又二里,上坪。隨溪西南四里,有大溪自西南向東北,復溯之。西三裏,過木橋,溯北來小溪,渡小石橋,北上嶺。三裏,爲茶塢坳。又西三裏,爲何木嶺。越嶺,西南二里,宿梅源。

十一日 東方乍白,自梅源溯小流西上一嶺。路應度谷梅源至黃婆三十里,黃婆至縣三十里。而西,因歇店主人言,竟從北直上嶺。三裏,逾嶺北,天漸明,問之途人,始知其誤。乃從嶺側徑道轉而南,越嶺兩重,共四里得一村塢,詢之,曰:“此嶺即南豐界也。嶺北水下新城,嶺南下永豐此處‘永豐’恐爲‘南豐’之誤,因爲永豐離此地甚遠,但隨小水南行一里,可得大道。”從之,至漈jì指水邊,閩方言稱瀑布亦爲漈上塢始與梅源大道合。其處平疇一環,四山繞壑,以爲下土矣。已而流忽下墜,搗級而下,最下遂成一瀑,乃知五泄、麻姑之名,以幸而獨著也。是名漈山竈,去梅源始五里,餘迂作十里行矣。水上人家爲“漈上”,水下人家爲“漈下”。又五里,夏家橋,又五里,尼姑坳,途中有兩小水自北來合。又五里,乾昌橋,已勝筏。又五里,滄浪橋。又五里,黃婆橋。有一溪自北來,橋樑北溪上,水自橋南出,與漈上之水合,共下南山去;而陸路由北嶺入山,迂迴嶺上。北行五里,曰藏石嶺。又三裏,又過一小溪,亦自北而南。越而西,二里,爲思久鋪。鋪有小橋,橋下細流始西向行,路復隨之。五里,西至來陂橋。又一溪頗大,自北來會,同過橋下;而漈上大溪亦自南來會,遂同注而北。又一里,溪之東有獅山,西有象山,獅山石獨突兀,而象山半爲斧斤所鑿。二山緊束水口,架石樑其中,曰石家橋,溪自橋下俱北去,路自橋上西向府。渡橋一里,又有小溪自南而北,亦有石樑跨其上。又三裏,上艾家嶺。又十里至南豐,入城東門。三裏,出西門,則盱江自西南抵西門,繞南門而北轉,經東門而北下,想與漈上之水會於城北之下流也。西門外瀕溪岸,則石突溪崖,鑿道其間,架佛閣於上。瀕江帶城,甚可眺望,以行急不及登。又西五里,一溪自北來,渡其橋;又一溪自西來,即溯之行。有數家在溪上,曰三江口,想即二溪與盱江合,故名也。

十二日 東方甫白,從三江西渡溪,循左路行,路漸微。六七裏,日出,入山口,居舍一二家,去路頗遙。先是,有言三江再進十里,有山口可宿者,餘既訝其近,又疑其居者之寡。連逾二嶺,三裏,遇來人詢之,曰:“錯矣!正道在南,從三江渡溪已誤也。”指餘南循小路轉。蓋其嶺西北爲吳坑,東南爲東坑,去三江已十里矣。乃從南轉下一坑,得居民復指上嶺,共五里,至後阿大山。從其西北小路直上二里,則一小廟當路岐。從廟西北平循山半陰崖而行,又二里而至一山過脊處,南北俱有路,而西向登嶺一路獨仄,遂躡之行。既登一峯,即轉入山峽。其峽有溪在下,自西而東,東口破壁而下;綰wǎn口一峯,西南半壁,直傾至底,石骨如削鐵;路在其對崖。循峽陰西人,〔自過脊登嶺至此,〕共三裏。一石飛突南崖,瞰溪撐日,日光溪影,俱爲浮動。溪中大石矗立,其西兩崖逼豎如門,水從崖中墜壁而下,〔瀠回大石而出,蓋軍峯東溪源也。〕崖下新架一橋。渡而北,又登嶺半里,山回水聚,得岐路入一庵,名龍塘庵。有道人曰:“西有龍潭,路棘不可入。”得茗mǐng茶,食點數枚。出庵,從左渡小溪,遂復直上嶺。二里,復循山北陰崖而行,屢有飛澗從山巔墜下,路橫越澗上〔流者五、六次,〕下覆成溪。又三裏,得橫木棧崖。又二里,直轉軍峯之北,仰望峯頂猶刺天也,有石澗自峯頂懸凹而下,蓋北溪之源矣。

渡溪〔二百步,〕覆上一嶺,始與北來大路合,遂高南向峯頂,而上無重峯之隔矣。自東北路口西上一里,至北嶺度脊處,有空屋三間,中有繩牀土竈而無人居,其西下〔爲〕宜黃之道,東即所從來大道也。自此南上,鑿蹬疊級,次第間出,蹈空而上,道甚修廣,則進賢金父母所助而成者。金名廷璧,自此愈上愈高,風氣寒厲,與會仙異矣。〔自分道處至絕頂,悉直上無曲墜,共四千三百步,抵軍峯巔。〕登頂下望,五六尖峯自西南片片成隊而來,乃閩中來脈也。至絕頂之南,圓亙爲着棋峯,亭亭峭削,非他峯所及。〔蓋自南豐來,從車盤嶺南面上,不及北道之闢;然經着棋峯棧石轉崖,度西峽中,躡蹬攀隙,路甚奇險。餘從北道望見之,恨不親歷。〕北起爲絕頂,則石屋中浮,丘、王、郭三仙像共列焉。其北度之脈,則空室處。其北又起一峯,直走而爲王仙峯,東下而爲麻姑,東北下而爲雲蓋,以結建昌者也。自着棋峯夾中望,下有洞穹然,攀箐掛石而下,日尚下午,至洞已漸落虞淵天色黃昏,亟仍攀躡而上,觀落日焉。

註釋

翻譯

初九日給昆石上人寫了十二首詩,便已經到上午了。於是從草塘左面順山崖往南朝下走,路很細小而且陡直,隱沒在深草叢中,或隱或現。直往下三裏,有條溪從簫曲峯後面一直自東南方流過來,這是簫曲峯與它外層的大山夾峙而形成的。大概這大山就是福建省省界,它往東北延伸而形成簫曲峯,往西北延伸而形成應感峯、會仙峯,兩條溪夾在山的兩側而向西流去,溪流仍屬於新城縣。簫曲峯南面的溪岸上,有幾家居民,他們以在山上種植姜、芋、茶、竹等爲業,地名叫阪鋪。從阪鋪渡過溪,往東南朝嶺上走一里,就平平地繞到了山腰。再往南二里,又直往上爬到山頂。‘又走二里,往南面下了山而往東上,到應感巖。巖洞朝向西邊,下面是長而寬的深谷,崖壁高聳峻峭,壁上形成個圓狀洞穴,洞穴中建有室屋,從下面望上去,真像懸空補綴在崖壁上似的。石崖的頂端還高在巖洞一里以上,居住在崖間的僧人留我們吃飯後,我們便從崖側踩着石瞪往上登,當時以爲周圍其它山峯都沒有此峯高;登上峯頂後才知道會仙峯更高於衆峯。應感峯的兩個山峯接連聳起,東面和福建省界的那座大山連着,連接處山脊越過來的地方很陡峭。山脊北面的水流往阪鋪,南面的水就從會仙峯向北流去,從應感、會仙兩峯流往西面的水到山脊爲止。我大約從應感峯南面朝下走了三裏,渡過那一條水後又往南向上爬,就到了會仙峯北面和福建省界的那座大山相連的山脊處。山脊東面的水往西面繞流出會仙峯的南邊,此水的南面又有一座大山,它往東北延伸而與應感峯後面的大山連接,又與會仙峯夾在此水的兩邊,水流向西流去。兩山間的山塢中坐落着的村子爲九坊,屬於新城縣的五十一都地。對着會仙峯的山叫迷陽洞山,山的南面就是邵武府的建寧縣,東南面爲泰寧縣,西南面爲建昌府的廣昌縣,會仙峯南面的這座大山,是南面的主山脈往北延伸過來而折往東去的地方。從作爲福建省界的那座大山的山脊越過來的地方到會仙峯之間,望過去很近,卻要接連翻越四座山峯,峯峯都峻峭陡直。山脊下面亂壑縱橫,水流彙集成潭,我懷疑所說的金龜湖就是這潭水。四下四上,又走四里便登上會仙峯最高頂,東面的大山都低伏在它下面,更不用說簫曲峯、應感峯了。從會仙峯往西到南豐縣有一百里,往東南抵達建寧縣也是一百里。分界處有幾戶人家呈斜向坐落在迷陽洞南邊,偏僻荒涼,是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初十日從會仙峯往西朝下走,十里後渡過一條溪水,它就是從應感峯西南面流來的那條。又走五里,爲官公坳。又走五里,到下埔。從應感峯西南面流來的溪水自東而西,從會仙峯南面流來的溪水自南而北,都匯合在下埔而往北流去。從下埔以上,懸崖間的瀑布到處可見,也都匯合在下埔。路從下埔南面往西走,翻過一座嶺,行五里爲黃舍。又往西南翻越兩座嶺,走五里到章村,山才遠離開,纔有村落街市。有條水從南向北流,它發源於建寧縣邱家嶺,流經章村南面十五里的地方,又流五十五里到達建寧縣。往西走五里到容田,又往西三裏經過長江嶺。又走三裏,到烏石。〔那裏有座卷石橋名〕又走二里,到上坪。順一條溪往西南走四里、有條大溪自西南向東北流,又溯流而行。往西三裏,過一木橋,溯從北面來的一條小溪走,跨過一座小石橋,往北上了嶺。走三裏,爲茶塢坳。又往西三裏,爲何木嶺。越過嶺,往西南走二里,投宿在梅源。

十一日東方剛白,就從梅源溯一條小水流往西上了一座嶺。路本應越過山谷〔從梅源到黃婆有三十里,從黃婆到縣城有三十里。〕往西走,因聽了歇店主人的話,竟然從北面直往嶺上走。三裏後翻到嶺北,天逐漸亮開,向過路的人打聽,才知道路走錯了。於是從嶺側的小路折往南,越過兩重嶺,共走四里見到一個有村子坐落在的山塢,向村人詢問,回答說:“這座嶺就是南豐縣界。嶺北的水流下新城縣,嶺南的水流下南豐縣,只須順着小水往南行一里,就可以見到大路。”我們按那人所說的'走,到滌上塢才與從梅源來的大路相合。那地方是片圓形而平坦的田地,四周山環溝繞,我以爲是地勢低下的地方了。隨後見水流忽然向下墜落,從一層層石臺坎上衝瀉而下,最下面便形成一條瀑布,這才知道五泄、麻姑的名字,是因爲幸運才獨自聞名。此地名叫潦山竈,距離梅源才五里,我們卻繞了十里。水流上面居住的人家稱爲“潦上”,水流下面居住的人家稱爲“滌下”。順水流又走五里,到夏家橋,又走五里,到尼姑坳,途中有兩條小水從北面來匯合。又走五里,到乾昌橋,溪中已能夠行船。又走五里,到搶浪橋。又走五里,到黃婆橋。有條溪流從北面流來,溪上架有橋,水從橋南面出來便與滌上塢流來的水匯合,共同流下南山中去,而陸路由北面山嶺進入山中,在嶺上曲折盤繞。往北行五里,叫藏石嶺。再走三裏,又渡過一條小溪,它也是自北向南流。越過溪水後往西走二里,爲思久鋪。那裏有座小橋,橋下的細流才往西流,路又傍溪而去。走五里,往西到了來阪橋。又有一條溪水比較大,從北面流來相匯,一同流過橋下;而滌上塢流來的大溪也從南面流來,匯合後一同流往北去。又走一里,溪水的東面有座獅山,西面有座象山,獅山上的石頭分立突兀,而象山的一半已被刀斧鑿削過。兩山緊夾着水口,一座石橋橫架在兩端,它叫石家橋,溪水從橋下向北流,路從橋上往西朝府城去。越過橋一里,又有條小溪自南往北流,也有石橋架在溪上。又走三裏上了艾家嶺。又走十里,到南豐縣,進入城東門內。三裏,出子城西門,便見籲江自西南面流到西門外,又繞流到南門外而後向北折,經東門外而往北流去,我猜想它與潦上塢來的溪水在城北面的下游處匯合。西門外溪岸邊的山崖上,怪石突兀,崖壁間鑿出道路,上面建有佛閣。那山崖瀕臨溪流,屏繞城池,遠望上去景色十分美好,但因爲行程急而來不及攀登。又往西走五里,有條溪水從北面流來,我們越過溪上的橋;軍峯溪從西面流來,於是溯溪走。有幾戶人家住在溪岸邊,地名叫三江口,我猜想就是兩條溪水與籲江在此匯合,所以叫這個名。

十二日東方剛白,就從三江口往西渡過溪流,順左邊的道路前行,越走路越小。走了六七裏,太陽升起,進入一個山口,有一兩戶人家住在離路較遠的山上。原先,有人說從三江口往前走十里,有個叫山口的地方可以投宿,我既因爲這裏離三江口路近而感到詫異,又懷疑居民太少。接連越過兩座山嶺,走三裏遇到對面來的一個人,向他詢問,他說:“路走錯了!正路在南面,從三江口渡溪就已經錯了。”他指給我往南邊順小路轉往正道。大概那嶺的西北面爲吳坑,東南面爲東坑,距離三江口已經有十里遠了。於是從南面轉下一個深谷中,遇到當地居民,他又指給我們上嶺的路,共走五里,到後阿。從後阿西北面的小路直往上走二里,有一小座廟立在岔路邊。從廟西北面平平地順着山半腰的北側山崖而行,又走二里到達一座山的山脊穿越過來的地方,山脊的南北邊都有路,而往西攀登山嶺的一條路最狹窄,於是便沿着那條路走。剛登上一座山峯,就轉進山峽中。那山峽下面有一條溪水,自西向東流,到東面峽口處破壁而下;峽口盤結着一座山峯,它的西南半壁直向下斜插到底,崖壁上尖峭如骨的石頭如削鐵一般;道路在山峯對面的崖壁間。我們順着山峽北面往西進去,從山脊穿越過來的地方登上山嶺到這裏,共三里路。有一塊石頭從山峽南面的崖壁上飛突出來,下臨溪流,上撐天日舊光溪影都同時在它的上下飄浮晃動。溪中有塊大石頭矗立着.它的西面兩座山崖緊相迫近而向上直立起,如同一道門,水流從中間的石壁上墜落下去,瀟繞那大石頭周圍而後流出去。這水大概是軍峯山東面溪流的源頭。山崖下新架着一座橋。越過橋到了北面,又登上嶺半里,山巒迴環水流匯聚。見到一條岔路通到一座庵中,那庵叫龍塘庵。有個道人說:“庵西面有個龍潭,但路中荊棘叢生,不可能進去。”我們得到庵中道人給的一些茶水,於是吃了些點心。出了庵,從左面渡過一條小溪,便又直往上攀登山嶺。爬了二里,又順山北面的北側山崖而行,不時有飛灑的山澗水從山頂墜落下來,道路五六次從山澗水上橫越過,到了下面澗水又匯流成溪。又走三裏,見到一根橫木架在山崖間。又走二里,直轉到軍峯山的北面,仰望峯頂猶如刺穿了青天一般,有一條山澗水從峯頂順着凹陷處懸流下來,它大概是軍峯山北面的溪流的源頭。渡過溪走二百步,又上了一嶺,道路才與北面來的大路交合,於是往南向着高高的軍峯山頂爬去,而上面不再有層層峯巒的阻隔了。從軍峯山東北路口處往西朝上走一里,到達軍峯山北面山嶺等的山脊越過來的地方,有三間空屋子,屋中有繩牀土竈但無人居住,從空屋西面下去是到宜黃縣的路,東面就是上來時所走的路。從此處往南朝上走,人工修鑿出的級級石瞪,次第涌出,從半空中攀越而上,石階路很長很寬,它是進賢縣一個姓金的人的父母資助而修成的。〔那姓金的名西金廷璧。〕從石階路上越往上走地勢越高,並且氣流寒冷,與會仙峯不一樣。從分路處到軍峯山的最高頂端,盡是一直往上,沒有彎曲和向下折的地方,共走四千三百步,抵達軍峯山山頂。登上山頂往下望,五六座尖聳的山峯從西南方向連綿不斷成隊地奔涌過來,那是從福建省內延伸來的山脈。它們到了軍峯山最高頂端的南面,形成圓形橫貫的着棋峯,它高峻陡削,不是別的山峯所能比得上的。大略從南豐縣來,自車盤嶺南面上軍峯山,不如北面的道路那樣通暢;然而經過着棋峯上山,則必須走石棧,繞崖壁,穿越山峯西面的峽谷,踩着石瞪攀着石頭間的縫隙而上,道路非常奇險。我從北面道路中望見着棋峯上那條路,後悔沒能親歷。軍峯山頂的北部聳起爲最高峯,石屋中列置着浮丘、王、郭三個仙人的像。最高頂往北越過去的山脈,就是有三間空屋子的地方。那裏往北又聳起一峯,它一直向北綿延而成爲王仙峯,向東延伸下去而成爲麻姑山,向東北延伸下去而成爲雲蓋山,從而與建昌府城的山交錯盤結在一起。從着棋峯的山峽中望過去,峯下有個洞高高隆起,攀着竹木抓着石塊往下行時,還是下午,到那洞時天色已經黃昏,於是趕忙仍舊攀着草木踩着崖石上到山頂,觀看落日景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