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日誌

暑假支教日記精選1篇

本文已影響 1.15W人 

  敲木魚的孩子

暑假支教日記精選1篇

大山村的孩子從來沒上過音樂課,也不會唱歌。

第一次上音樂課,他把唱歌與詩歌的概念弄混了,唱歌說成“讀歌”。

他叫伍賢佳,出生卑微,生長在一個組合家庭,爺爺、母親、繼父之間全沒有血緣關係,都因爲他這一點血脈組合在一起生活。他自小跟爺爺長大,親父去世,媽媽有輕微的精神問題,繼父屬於倒插門。生活對於他們,是一件簡單但並不容易的事情。這個困難家庭是在政府的幫助下組建起來的,雖然不太和諧,但每個孤獨者都有了一個家。他還有一個哥哥,在長豐中心小學讀四年級。兄弟兩都受到新化縣民間組織“梅山助學社”的資助,纔有了上學機會。

剛開學的時候,我們帶來了很多玩具、體育用品和一些簡單的樂器,他一眼就選中了塗着紅油漆的小木魚,一個人笑嘻嘻地敲了起來……

他是個很帥的小傢伙,學習對於他並不困難,只需稍微聽聽課,就能跟上,反應很快。但他身上充滿野性,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坐不到兩分鐘就開始動,一會兒爬到桌上,一會兒跑下座位,總是無法安靜下來。

每節課,我只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完成應試教育教學大綱的計劃,三分之一的時間教《弟子規》,三分之一的時間拓展遊戲和講故事。當《弟子規》中“入則孝”教到一半的時候,他突然開口說:“老師,我今天回家要把《弟子規》背給我爸爸聽!”他的表情一臉正氣。我有些震動,明白了他的內心是有所感悟的,只是暫時還不知道怎麼表達,但什麼是“道”開始在這個幼小的心靈紮根。

我來到這裏的時候正是春天,漫山遍野正開着粉色的鳳仙花。於是,我問孩子們:“春天來了,你們看見了什麼?”

“我看見小草綠了!”“我家的桃樹、梨樹開花了!”

我問:“你們聽見了什麼?”

“聽見小鳥的叫聲了!”

我再問:“那你們感覺到了什麼?”

孩子們在思考……

他說:“我感覺到了溫暖!”

於是我教孩子們唱了第一首歌曲,《春天在哪裏》:

“春天在哪裏呀春天在哪裏?

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裏。

看見紅的花呀看見綠的草,

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他出奇地安靜,黑黝黝的雙眼一直目不轉睛地看着我,就是不開口。這首歌我教得很吃力,一節課下來,還有幾個孩子沒學會,其中包括他。

第二天一上學,他興奮地告訴我:“老師,我會‘讀’歌了!我會讀《春天在哪裏》了!”

我忍不住笑了,告訴他,“歌”叫“唱”,“書”才叫“讀”。

他改口說:“老師,我會唱歌了。

但在後來的很多次音樂課上,他仍然說“我會讀歌了”。

五月下旬的一個週末,我聽說小傢伙跟爺爺在去親戚家的路上被蛇咬傷,半條腿腫得烏黑,嚇了一跳,就和廣明老師去探望。他半躺在爺爺懷裏,一動不動,瘦瘦的手背上插着吊針頭,見我們到來,他轉動眼珠看了我們一眼,又垂下眼皮。

我問:“痛嗎?”

他說:“不痛。”

廣明老師問:“你看見咬你的蛇嗎?”

他擡起眼,說:“看見了,這麼長,紅色的。”他伸出雙手在胸前比劃着蛇的長度,大約兩尺。

坐了一會,我們四處看看他家的房子。木房挺大,與本地的兩層式結構完全一致,客廳的木牆上懸掛着當地政府資助建房的扶貧標誌牌匾。雖然木樓是新的,但真可謂“家徒四壁”,除了廚房用品和兩張凌亂的牀,什麼傢俱也沒有。全家人的四季衣服全部懸掛在南邊父母的房間裏,鞋子全部撒在進門的客廳裏,正門的大房間是不住人的,對門擺放着君師親的牌位,地上攤着滿地的“灰蘿蔔”,那是豬的糧食。

回到他打針的房間,我得知他一星期內不能上學,主要是不宜走動,防止血液流動太快。

我遺憾地對他說:“你不能參加慶六一文藝演出了。”我知道,有些事情必須捨棄,而有些事情必須要承擔。因爲在這個孩子身上,肩負着自身和家庭的救贖重擔,沒有人會永遠扶着他上路,他必須堅強地面對一切,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方面。

他瞪着眼睛看着我,一言不發,眼神愈加地黝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