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日誌

有一種愛叫接受的親情日誌

本文已影響 3.54W人 

婆婆要回鄉下了,收拾完行李,從房間出來。拿着3000元現金,遞到她兒子、我愛人的面前,愛人不接,說:“我自己有錢,拿你的錢做什麼。”婆婆又拿給我,我也不要。婆婆拿着“送”不出去的錢,哭哭啼啼地進了自己的房間。

有一種愛叫接受的親情日誌

我聽到哭聲,追進去,問:“哭什麼呀?”婆婆紅着眼眶,抽泣地說:“你們結婚買房的時候,我沒錢,幫不上你們的忙。現在有點錢了,你們卻看不上我這點小錢。”我安慰她說:“不是我們看不上,是我們不缺吃,不缺穿,拿着你的錢也沒什麼用處。你自己留着,買點好吃的,好穿的,別不捨得花。”婆婆不語,我接着說:“村裏,你那個老姐妹,兩個兒子搶着要領老人的退休金。爲了每個月的退休金,已經打了多少次架了,讓全村人看了多大的笑話呀。哭的應該是你那個老姐妹,不是你。”

婆婆聽了我的話,擦乾眼淚,收起錢,跟着兒子出門坐車去了。

大字不識一個的婆婆,從小在華僑農場長大。華僑農場是國有企業,每一個種田的農民都是企業員工,退休後每個月都有企業退休金可領。黨的政策好,企業退休金連漲了十年。婆婆退休,剛開始可以領到400多元錢,漲到現在一個月將近有兩千元可領。她平時很節儉,幾年下來也攢下了些錢。婆婆節儉下來的錢,要給我們用,我們無法坦然地接受,心安理得地花着。所以我們一再拒絕。

看到一篇文章,說一個年老的母親摔傷了。卻沒讓在城裏工作的兒子知道,怕兒子工作忙,怕兒子擔心。等母親痊癒後,兒子才聽他的嫂子說起。兒子悄悄地回了老家,沒有事先電話通知母親。兒子一進門,就往椅子上一坐,“支使”老母親去泡茶。母親責怪兒子:“你多久沒回來了,一回來就支使我爲你泡茶,你知不知道你的母親已經八十多歲了。”兒子笑笑地答:“我知道啊,可我就是喜歡喝你泡的茶。”母親一邊責怪,一邊歡天喜地地去拿茶葉,洗茶杯。文尾交待,兒子“支使”母親泡茶,是爲了觀察母親的手腳是否還跟以往一樣靈活;兒子“索要”母親泡的茶,是想讓母親知道她四十多歲的兒子還需要她的愛。母親會因此而快樂而健康而延緩衰老。

看了那篇文章後,我大受啓發。原來,被需要是一種巨大的精神支柱。那麼,順着老人家的心意,是不是也是一種孝順呢?接受老人家的心意,是不是也是一種愛呢?

婆婆再到城裏和我們一起住的時候,我就“支使”婆婆剝毛豆,擇菜,拖地,煮粥……每次我“支使”她幹活,婆婆都樂呵呵地把事情做好。婆婆在城裏的家裏有事情做,她才呆得住。婆婆看不懂日曆,卻能用農曆很清楚地記得來城裏住了幾天。每次住40多天,50多天,她就想念鄉下的家了。

婆婆每次來,都要把家裏的現金揣在身上。無論多熱的天,她都要多穿一件貼身的、胸前有口袋的衣服在裏面,這樣才能夠揣錢。說是家裏沒人,錢放在老屋裏不安心,怕被盜了。要回去的時候,就想把現金留給我們。但她的錢總是“送”不出去,常常爲此而不開心。

這次婆婆又要回鄉下了,她拿出4000元錢,要給兒子。愛人又不要,還兇她說:“你總拿錢給我幹什麼呀?”臨出門前,婆婆拿錢給我。我馬上伸手去接,說:“好!我把這錢給你孫女存起來,以後她上大學用。”

我收下婆婆的.錢。婆婆覺得自己爲這個家裏做了極大的貢獻,高興得臉上開了花。一邊穿鞋,一邊跟我炫耀說:“我還有四個月的退休金沒去領呢。”我說:“哇,你好有錢啊!”愛人對女兒說:“女兒你的大學學費存摺一下子又進賬了一大筆錢。”女兒親切地跟奶奶道別,家裏的氣氛溫馨得不得了。

每一次要回去,婆婆總是眼淚汪汪。這次要回去,她是高高興興的。

女兒還沒有辦理身份證,沒辦法擁有銀行的開戶存摺。她把過年時的壓歲錢,考高分時得到的獎金,一張張地存進她的存錢筒裏。攢到一定的數額,再存進我的戶頭裏。我手寫了一本銀行存摺給她。某年某月某日存進多少元錢,跟銀行一樣,記得清清楚楚的。女兒平時一元錢都不捨得花,說是要留着上大學的時候交學費。

婆婆留下的錢,用保鮮袋包着,打開有一股淡淡的黴味。一張一張的紅色百元大鈔,十張一疊,四疊剛好四千。我在女兒的面前,一張一張地數給她看。然後寫進了女兒的專用存摺裏,備註寫“奶奶給的錢”。

要再過很多年,女兒才能上大學。當女兒上大學的時候,打開學費存摺本,她會看到,奶奶在某年某月某日已經提前幫她支付了一部分的學費。每翻開一次存摺,女兒都會想到奶奶對她的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