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草原課文原文

本文已影響 3.68W人 

《草原》是作者第一次訪問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並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想、所感,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下面我們來看看草原課文原文,歡迎閱讀借鑑。

草原課文原文

  草原課文原文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纔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明如玻璃的帶子——!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羣,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爲。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着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裏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總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要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後,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並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草原教後反思

《草原》這篇文章敘述的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的情景,文中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草原上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習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讚頌之情。在這裏,教者主要談談教學草原美部分的反思和感受。

由於真正親眼見到草原的人不多,對草原人們往往都存在一種嚮往之情。一上課,我就利用多媒體將蒐集到的草原美圖一一呈現在學生面前,並配上德德瑪演唱的草原民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從視覺和聽覺上刺激學生的感官,馬上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使學生很快陶醉在草原的美景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舉手發言用詞語或短語描述草原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我順勢要求他們結合剛纔欣賞的圖片完整地說說想象中草原的樣子,這時學生很自然的就或引用、或模仿課文的句子,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優美語言,也爲下一步指導感情朗讀奠定了基礎。

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方式,並注重和珍視學生閱讀時的獨特感受。教學中,我還通過精心準備的範讀,讓學生初步感受文本的語言美,感受內蒙古草原的景色美。再安排自讀感悟、展開想象、品詞析句、交流感悟、感情朗讀等環節,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例如,在品讀“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這句時,學生的理解讓我刮目相看。我問:“爲什麼作者會說這兒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時,本來我的意圖是按照教參上的提示引導學生抓住“那麼……那麼……”來體會就可以了。有學生這樣回答:“作者是初次來到草原,猛然間換了一個環境,他不但看到了明朗的天空,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還看到了羊羣、小丘、駿馬,一切都是那麼新鮮、那麼美麗,所以他的心情格外愉快,看什麼就都覺得可愛了。”也有同學說老舍生活在大城市,就像我們生活的城市一樣,城市的天空自然沒法和草原比,作者這樣說是爲了更加突出草原天空的美……學生的潛能真正被調動起來了。其實只要老師激發的好,學生的表現一定會超乎你的想象,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在學生入情、入境的氛圍中,教者更加註重引導學生展開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通過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等形式,走進文本,理解文本,並帶着理解把本文的“美”字突出出來,也就是讀出來。在讀中,我儘可能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學生之間的互議和交流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對朗讀的把握更全面,同時也調動了全員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欣賞水平。

回首本節課,我做了很好的預設,但有的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特別學生個性化的語言表達還不夠豐富。此外,在教授“渲染”、“勾勒”時,凸顯老師的素養也需加強。另外,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和方式上還要多下功夫。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鑽研教材,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並多向其他教師請教,彌補不足,不斷提升自身素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