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太乙燃藜歷史典故

本文已影響 2.65W人 

典源出處晉·王嘉 《拾遺記》卷六:“劉向於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 (tan) 思。夜有老人,着黃衣,植青藜杖,登閣而進,見向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向,說開闢已前。向因受 《洪範五行》之文,恐辭說繁廣忘之,乃裂裳及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向請問姓名。雲:‘我是太一之精,天帝聞金卯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乃出懷中竹牒,有天文地圖之書,‘餘略授子焉。’”《三輔黃圖》卷六亦載,作“太乙之精”。

太乙燃藜歷史典故

釋義用法據說漢代劉向在朝廷藏典籍的`天祿閣夜中獨坐誦書時,有老人拄青藜杖來,吹杖端出火照明,向劉向傳授 《洪範五行》 等古代典文。老人稱自己是天上太乙 (一作“一”) 之精,聽說下界有姓劉 (劉字繁體爲“劉”,左邊爲“卯金”) 的子弟博學讀書,故而來傳授。後以此典形容夜讀或勤學; 也指受到高人傳授。

用典形式

【照藜】 清·顧炎武:“問字誰供酒,繙書獨照藜。”

【天祿杖】 清·鄭:“爾胡不學天祿杖,劉向閣中伴書幌。”

【太乙藜】 清·吳祖命:“天祿高然太乙藜,玉堂東畔石渠西。”

【青藜火】 宋·蘇軾:“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黃。”

【青藜杖】 金·元好問:“何曾辦作劉更生,下照乃辱青藜杖。”明 ·高啓:“嗟予未識青藜杖,願借舟中臥讀書。”

【青藜照】 清·惠周惕:“直廬夜檢青藜照,講幄朝呈白虎通。”

【植青藜】 宋·韓駒:“不須對此融心神,會植青藜夜相訪。”

【藜頭燼】 清·黃鷟來:“何須更乞藜頭燼,坐看蓬萊海水盈。”

【太乙燃藜】 清·錢謙益:“卯金之子有文章,太乙燃藜下取將。”

【青藜獨照】 宋·王安石:“不知太一遊何處,定把青藜獨照公。”

【然藜太乙】 清·黃景仁:“然藜太乙遊傍誰,吃齏宰相何人哉?”

【燃天祿字】 明 ·徐渭:“多事去燃天祿字,安鳩來過老人眉。”

【藜杖青煙】 明 ·李東陽:“怪底相逢語言別,夜來藜杖有青 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