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崑崙仙山的詩詞典故

本文已影響 3.01W人 

典源出處

崑崙仙山的詩詞典故

漢 ·東方朔 《十洲記》:“昆崚丘,崑崙山也。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東去岸三萬裏,又有弱水周匝繞之。東南接積石之圃,西北據北戶之室,東北臨大活之井,西南近承淵之谷。此四角大山,實崑崙之支輔也。積石圃南頭,昔王母告穆王去咸陽三十六萬裏,山高平地三萬六千里,上三角,方長萬里,形如偃盆,下狹上廣,故名崑崙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幹辰星之輝,名曰閬風巔; 其二角正西,名曰玄輔臺; 其三角正東,名曰崑崙宮。其一處有積金爲天墉城,四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史記 ·封禪書》:“其明年,東巡海上,考神仙之屬,未有驗者。方士有言:‘黃帝時爲五城十二樓,以侯神人於執期,命曰迎年。’” 《漢書·郊祀志》亦載。後魏·酈道元 《水經注 ·河水注》:“崑崙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 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爲太帝所居。”《淮南子 ·墜形訓》:“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

釋義用法

崑崙,山名,在我國西部,巍峨聳立,雄峙天半。古代神話傳說那裏是仙人居住之地。後用此典泛指神仙的居處或仙 境。

用典形式

【五城】 元 ·薩都拉:“瑤花琪樹間霓旌,十二朱樓接五城。”

【玉樓】 宋·秦觀:“永夜嬋娟未滿,嘆玉樓,幾時重上。”

【玄圃】 南朝梁·江淹:“年歇玄圃璧,歲減天津波。”唐·李商隱:“山連玄圃近,水接絳河遙。”唐 ·杜牧:“至道思玄圃,平居厭未央。”唐·杜甫:“得非玄圃裂,無乃瀟湘翻。”

【層城】 唐·皮日休:“池上低摧病不行,誰教仙魄反層城。”宋·周邦彥:“向層城苑路,鈿車似水,時時花徑相遇。”清 ·鄭文焯:“但幾點隨風珠唾,鶴怨猿猜,望斷層城,玉梯十二。”

【崑山】 南朝宋·謝靈運:“想象崑山姿,緬邈區中緣。”

【昆閬】 唐 ·皮日休:“願升君子堂,不必思昆閬。”宋·韓琦:“嘗聞昆閬間,別有神仙宇。”

【金臺】 清 ·王夫之:“瑞靄金臺,瓊枝光射龍樓雪。”

【閬風】 唐 ·皮日休:“五山高與閬風齊,玉水清流不貯泥。”宋·蘇軾:“閬風安在哉,要君相指似。”清·趙執信:“閬風縹渺弱水深,想象飆車引前路。”

【閬苑】 唐·李商隱:“十二層城閬苑西,平時避署拂虹霓。”宋 ·蘇軾:“問羊他日到金華,應許相將遊閬苑。”宋·解昉:“閬苑仙遙,蠻箋縱寫,何計傳深訴。”金·元好問:“閬苑仙人白錦袍,海山宮闕醉蟠桃。”

【增城】 魏 ·阮籍:“垂影臨增城,餘光照九阿。”

【十二樓】 唐·杜甫:“自天銜瑞圖,飛下十二樓。”唐 ·李商隱:“十二樓前再拜辭,靈風正滿碧桃枝。”宋·范成大:“不須擊水三千里,已壓中天十二樓。”

【玄圃殿】 北周 ·庾信:“聊登玄圃殿,更上增城山。”

【閬風觀】 宋 ·陳與義:“被襟閬風觀,濯發扶桑池。”

【閬風苑】 宋·范成大:“閬風苑裏司花女,肯作山腰水尾來。”

【十二玉樓】 唐·李商隱:“離鸞別鳳今何在? 十二玉樓空更空。”

【十二層城】 唐 ·李商隱:“十二層城閬苑西,平時避署拂虹霓。”

【玉樓十二】 宋·范成大:“王樓十二倚清空,一片寶光中。”

【瓊樓十二】 宋·楊億:“瓊樓十二玉梯斜,乾鵲南飛轉斗車。”

【五城十二樓】 宋·范成大:“丈人峯前山四周,中有五城十二樓。”

【玉京十二樓】 唐·孟郊:“玉京十二樓,峨峨倚青翠。”

【層城十二闕】 唐·劉禹錫:“層城十二闕,相對玉梯斜。”

【崑崙十二樓】 明 ·陳子龍:“沃焦三萬裏,崑崙十二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