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雲南過年風俗

本文已影響 2W人 

雲南過年風俗1

雲南過年風俗

貼年畫、寫春聯、裱窗花,在家門口掛兩個紅燈籠,吃年夜飯、放鞭炮,這就是中國人過年的基本風俗。以下是“雲南過年風俗”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年夜飯不僅代表過年,更是一個團聚的符號,更是幸福的象徵。年夜飯,是中國人關於家的所有想象的具象化,是各種美好的祝福的開始。只有這個時刻品嚐這種味道,嘴才舒服,心才踏實。

年味,每個人的記憶不盡相同,然而對年味的那一份情結都是一樣的。小時候,過年最大的期盼就是穿新衣穿新鞋。穿新衣過新年,在那個買不到成衣的年代,人們都是找裁縫店爲自己縫製過年的新衣,也有手巧能幹的媽媽親自動手爲一家老小縫製或編織。孩子在年三十這天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漂漂亮亮地辭舊迎新,這是父母一年的得意。情侶之間互贈的禮物也正是一條自己編織的圍巾,或者是一封手書而已。

隨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一切都變得更加便利。微信成了過節的重要道具,微信拜年、搶紅包、發紅包,以前用雙手從長輩接過紅包,如今是大人小孩一起用手機搶紅包;以前過年要串親戚相互祝福、聯絡感情,現在是一條微信就節約了許多辛苦的快樂,春節漸漸失去了儀式感。

雲南過年風俗2

年貨備得齊

昆明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年俗是,要在房樑上掛一個大大的米花團,上面畫上各種花紋,最常見的是寫一個“福”字,倒掛起來,如彩燈一樣,寓意喜慶。說起米花團的味道,周家驊搖了搖頭:“這米花團特別硬,吃的時候很費力,要用刀子將其剁開才能吃。現在一些老街子還見得到。

米花團

年三十團圓飯 苦菜不上桌

大年三十這天晚上,要在祖宗牌位前供奉香櫞和佛手這兩種水果,有拜祭祖宗之意,也有敬佛禮佛、期待結下良緣這樣的心願。拜祭了祖宗之後,才能吃團圓飯。

說到年三十的團圓飯,就不得不提“豬八碗”。農村裏殺了年豬的往往都會按傳統做出琳琅滿目的佳餚,有千張肉、炸黃條、煮白肉、宮爆肉、回鍋肉、小炒肉、紅燒肉等,統稱“豬八碗”。雖同爲豬肉,但是因爲做法不同,因此吃起來也不會生膩。

年夜飯

除了“豬八碗”以外,魚、長白菜和青蒜都是必不可少的。年夜飯的餐桌上必須有魚,並且最好是一條完整的魚,寓意年年有餘。長白菜可以和蘿蔔一起煮,蘿蔔切成圓片,類似銅錢形狀,若是誰吃到蘿蔔就相當於吃到了銅錢,那是一個好兆頭,而長白菜則意味着“長命百歲,常吃常有”。青蒜炒肉則意味着要對過去的一年進行“清算”和整理。但是,這天晚上唯獨不吃的就是苦菜。這些菜餚,皆是取其諧音,並非迷信,不過是討一個好彩頭之意。

年終守歲 徹夜不眠

年三十晚上是全家大團圓的好日子,這種團圓比中秋節更加隆重,因此全家人(除了小孩)是不睡覺的,這也叫守歲。守歲其實是“守祟”,傳說是因爲有一種叫“祟”的'怪物專吃小孩子的心肝,大人們爲了守護小孩,不得不徹夜不眠。

“從下午五六點到子夜12點,人們就開始不停地放鞭炮,氣氛十分歡騰熱鬧。放鞭炮的習俗也是源自對‘祟’的驅趕,不過鞭炮裏的硫磺對驅趕鼠害蟲疫也有一定的作用。”周家驊說出了自己對於鞭炮的看法。

另外,在守歲的這一晚,街頭會有舞龍耍獅的表演供市民們欣賞。據周家驊回憶,舞龍最多的地方是桃源街和青雲街,龍燈隊愛在這些人多熱鬧的地方表演。“當年耍得最好的龍獅隊要數‘兩廣消防隊’了,那些大獅頭憨態可掬,搖頭晃腦地十分招人喜愛,幾乎每一家門口他們都要去舞一下。”周家驊說起來還是神采飛揚,彷彿還置身於小時候龍飛獅斗的歡天喜地裏。不過,他似乎也有幾分遺憾:“不過,因爲小時候家境不好,爲了免去給龍獅隊放鞭炮和發紅包,我們只能關起門來,從門縫裏偷看錶演。等到人家走遠了以後,我們纔敢開門觀望。”舊時因爲沒有其他娛樂條件,看龍獅大賽幾乎是老昆明人最愉快的事情了。

大年初一 不能花錢

大年初一一大早,首件事就是“翻梢”,昆明人在備置年貨的時候會挑一根長長的甘蔗,帶回家倒置在門後,進行“封門”,待到大年初一一早將其翻梢,取“在新年收入翻梢”的意義,這也是昆明這邊最爲特別的一個年俗之一。而家裏婦女一般會早起蒸米糕,米糕最表層是紅糖,吃米糕寓意年年高。而大部分人早起會到圓通山看日出,周家驊說:“過去站在圓通山上一望無垠,能看到天邊,很多人都是去迎接新年的第一縷光。”

甘蔗翻梢

初一當天會吃得比較節省,老風俗規定那一天不能動火、不能動刀、不串門、不走親戚、不惹是非、不能說不吉利的話,特別忌諱“死”字。而在飲食上,午飯吃糖煮餌塊,有的家庭還會放上白酒或者蛋花,意思就是甜甜蜜蜜,幾十年過去了,周家驊老人至今依舊保留着這個傳統。除了年糕和糖煮餌塊,這一天都是吃現成的食物,也就是大年三十剩餘的飯菜。另外,初一不能花錢,老的說法是初一花錢,一年都在花錢。總體說來,大年初一給人一種很儉樸的感覺。“初一是一年中最節省的一天。”周家驊說。

大年初二 走親訪友

昆明人從初二開始就走親訪友,互相拜年,飲食上則吃得更爲豐富,主婦們把年前備的年貨能用的都拿出來大顯身手,有兔子、鵝,甚至海鮮。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炒餌塊。炒餌塊,也就是“大救駕”,需要有雞蛋、木耳、韭菜、番茄和火腿等配料。

走訪親戚

而這樣的狀態,要一直延續到大年初七,當然,經濟拮据的家庭一般就過3天,而按農村的說法則是要到正月十五年過完纔出去幹活。

正月十五 吃包心湯圓

在正月十五這天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做包心湯圓,吃完湯圓這個年過得也就圓滿了。過去,昆明最著名的就是四喜湯圓,餡裏有花生、豆沙、芝麻等。

吃湯圓

另外,趕街燈也是一個傳統習俗,在文明街、景星街一帶可以看到張燈結綵,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白兔燈,能得到白兔燈,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最高的獎賞。而在農村,則是請劇團的人到村裏唱傳統的滇劇花燈、京劇等,那時候的表演有點像現在的“文化三下鄉”。

過完正月十五,整個年也就結束了,大家恢復正常生活。

雲南過年風俗3

一、貼門神、貼春聯少不了

門神是刻桃木爲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傳說中的神荼、鬱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爲害。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爲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如今,貼門神的人少了,貼春聯的卻還是比比皆是呢!

二、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如今,已經演變爲繁忙的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起的寶貴時間了,小孩則拿着壓歲錢的玩在一起。

三、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裏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

如今,爆竹燃放都有固定的點了,小孩子大多數時候都是看爆竹而不是放爆竹了。

四、掛甘蔗

春節的前幾天就會有人開始搶購堆成小山似的甘蔗。這種甘蔗尾部帶一點根鬚,頂上留着長長的綠葉,都是成雙成對的賣。到除夕夜十二點的那一刻,要把甘蔗根衝上葉朝下地放在門後,表示“翻梢”,預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兩根甘蔗則代表好事成雙,甘蔗象徵着步步高昇和一年從頭甜到尾。

五、吃長菜

昆明年飯中一定會有一碗菜,是年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長菜是將大年三十吃不完的菜煮一大鍋,一直吃到正月十五過小年。長菜要一根根完整的煮,通常有蒜苗、青菜等等。寓意長吃常有,長長久久。

六、炒餌塊

過年的這碗餌塊是用老臘肉、醃冬菜、青豌豆、甜醬油一起炒,油漉漉香噴噴,既是下酒菜又是主食,現在更是許多滇味餐廳老少咸宜的暢銷菜品。

七、逛年貨街、廟會

過年前,老人就會帶着小孩子去年貨街上面購置過年的用品了,吃的有雞鴨魚肉、蔬菜水果、糕點糖果,最有地方特色的是餌塊紅糖以及米花團;用的有鞭炮香燭、春聯門神等,最特別的是還要大量的青松毛(即松針),紅火火的年貨街與廟會再配上大人小孩都穿着的火紅新衣服,好一派新年好兆頭。

雲南過年風俗4

和漢族地區一樣,白族春節的序曲在臘月底就已開始,主要活動是殺年豬,醃製臘肉、火腿和白族風味食品“豬肝鮓”。大年二十九合家打掃衛生,清除當年的年畫、對聯等。

白族人民早上寫對聯,家家戶戶的人都以貼上自編、自寫的對聯爲榮。中午,白族主婦到村寨中的本主廟裏祭祀本主。本主意爲“本境之主”,是村寨的保護神,也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

到了晚上,全家人團團圓圓地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席上一定要有白族特色菜“酸辣洱海魚”,表示年年有餘;用糯米餈粑蘸糖吃,表示來年生活甜蜜。白族婦女要準備好第二天的菜餚,並將家裏的水缸挑滿水———按白族習俗,初一全天不能再動菜刀、挑水和掃地。

初一當天,按習俗是不能去別人家,但可以去外面玩。早上起來,白族主婦先在院子中祭拜天地,再到堂屋中祭拜祖先,最後到大門口拜祭,之後方可出門。

到處鞭炮齊鳴,響起了歡快的白族嗩吶,在村寨中心的大青樹下且歌且舞。羣衆組織引領舞龍隊伍和財神走街串巷,各家各戶爭着把龍和財神請進家中歌舞一番,以討吉利。每當財神唱出吉利的祝詞,人羣中就爆發出“謝金口”的歡呼,一時鼓樂齊鳴,村寨中處處洋溢着歡樂和喜慶。

初二這天的白族習俗活動豐富多彩。臘月裏結婚的新人要去拜望男女雙方的親戚,俗稱“請新娘客”,各家親戚要送給新娘子各種禮物。

洱海東岸的青山村觀看古老的白族宗教祭祀活動“上刀梯”。在十幾米高的梯子上,綁着數十把鋒利的鋼刀。巫師手抱公雞,赤腳上刀梯,向四方祭拜,祈禱四時清吉。海東各村則盛行賽龍舟。

白族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朝山會。大理雞足山是佛教名山,全山共36寺,72庵,與峨眉、五臺、普陀、九華齊名,爲迦葉尊者道場。佛教傳說,釋迦牟尼涅盤後,其大弟子迦葉尊者來到雞足山守衣入定,等待彌勒佛下界成佛。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爲朝山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