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關於初中語文閱讀訓練

本文已影響 2.19W人 

題記

關於初中語文閱讀訓練

你如果一半時間讓學生在活動,你是個合格的老師;如果2/3的時間讓學生活動,你是一個好老師;如果3/4的時間都給學生,你是個優秀老師;你要是把全部時間都給學生,老師只是幾句點到而已,最多1/10,你就是特級教師了。

關鍵詞:閱讀

閱讀習慣

四遍讀

閱讀規範

一、

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對話的過程——閱讀,是藉助文本和作者心靈對話;寫作,是藉助筆墨和自己心靈對話;上課,是藉助教師和文本對話;交際,是自己和同學以及其他人的直接對話。通過各種卓有成效的對話,讓學生樂學語文,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接受真善美的薰陶和教育,打好精神底子。

在當今信息膨脹的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閱讀是不可替代的。看電影、電視時,你可能較少思考,更少想象,聲音、圖像……一切都是設定好的,你只是一個相對被動的接受者。而閱讀的過程卻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語言文字可以爲你提供無限的想象空間,你能夠與遙隔千載的先人們進行超越時空的精神對話,你的心靈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另一個想象的世界裏翱翔……閱讀能夠激發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美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有這樣一句名言“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它把書對人的影響力,對人的心靈塑造說得形象而深刻。的確,對於一個審美觀、道德觀、人生觀都正處在形成時期的中學生,閱讀的作用尤其重要。“腹有詩書氣自華”、“知書達禮”就是說:通過閱讀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從而使自己成爲修養良好的人。

此外,從提高寫作能力來看,閱讀是根本,是前提。抱怨寫作沒材料的人,很大程度上是書讀得少。因爲閱讀是吸收,是積累;寫作是抒發,是表達。自古便有“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警言在告誡我們。要廣泛閱讀。畢竟一個人的直接經驗相對來說較少,需要間接經驗來補充、豐富、激發自己的想象力,而閱讀便是間接經驗。古語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個“讀”需要一定量的積累,長期地,持之以恆地,這樣定能收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效果。

二、

閱讀教學現狀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對閱讀能力訓練有如下規定:

1、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

2、感受課文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4、從課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

5、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關鍵性的語句。

6、看出課文各部分之間的聯繫,大體瞭解課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

7、根據不同的表達方式和體裁特點閱讀課文。

8、從課文的內容中體會作者的態度或觀點。

9、就課文的內容、語言、寫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

10、體會課文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層含義。

11、欣賞課文中優美精闢的語句。

12、初步欣賞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寫。

13、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4、集中注意力默讀課文,不動脣、不指讀。

15、用一定的速度(每分鐘500字左右) 閱讀淺顯的文章,把握大意。

16、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精讀課文。

17、用摘錄或制卡片等方法積累閱讀的材料。

18、寫讀書心得筆記。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令人擔憂。“實用性”、“應用性”說到底就是“應試性”,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具體體現,初中語文教學的根本弊端表現爲教師是“考什麼就教什麼,不考就不教”;學生是“考什麼就學什麼,不考就不學”。這必然導致我們有一些教師把語文學科的任務侷限於語文工具的掌握而置其它語文素質的培養不顧,熱衷於大量的字、詞、句、篇所謂的“基礎訓練”,上課過程可概括爲:一注音,二解詞,三分段,四主旨,五特色,六練習這種僵化的模式,。迫使學生無奈地沉浮於茫茫題海的無助與恐懼之中。這樣做的結果必然導致學生閱讀能力的停滯不前,導致學生語文整體素質的下降,導致初中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的目標相去甚遠。

三、

閱讀指導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所謂閱讀習慣,指的是學生在閱讀行爲中針對閱讀對象(即文本)所表現來的一種行爲特徵。它是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培養起來的,並且也是不易在短時間內發生改變的。閱讀習慣的指向是作品本身。閱讀習慣的.表徵是閱讀行爲中的思維方式,以及適應這種思維方式的行爲。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目的是“不待人教,自能讀書”(葉聖陶語)。

首先要培養好的預習閱讀習慣:速讀課文直至熟讀課文,提出自己對文章的看法,提出難以理解之問題。我認爲,讀一遍文章,比讀十遍提示有好處。

我們看到,有相當一部分的課前閱讀提示是按啓發性的原則來寫的,學生在預習中讀了這樣的閱讀提示,的確能收到迷途指津之功效。但是,即使這樣的啓發、點撥、指引,也應當是在學生對文章作了充分的閱讀之後的事情,不應當在學生還沒有閱讀課文的時候,就告訴他應該注意什麼,他在閱讀中能學到什麼。所有這一切都應當是由學生在自己的閱讀實踐中自主的去探索,甚至只能是摸索。子曰:“不憤不悱,不啓不發。”在學生還沒有閱讀課文,還不知道課文寫的是什麼,還沒有形成自己對作品的態度觀點和看法,即還沒有進入憤悱之境的時候,爲什麼要急着啓發他呢?或者說,尚未迷途,何需指津!

習慣經反覆訓練可以成爲天性中的一部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a) 培養查閱的習慣。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於難以認識、理解的字、詞、句及時查閱工具書,直到弄明白爲止。有輔助資料儘量參照、查閱,以加強理解。

b) 培養下批註的習慣,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對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討的地方用不同顏色的筆勾劃出來,以便過後再思考。同時,要求學生對領悟之處也作下特定的標識,以備忘卻,必要時還可用幾個簡單的字進行旁註。

c) 培養作讀書卡片的習慣。將文章的內容濃縮在小小的卡片上,將書讀薄;將優美的語句或新瞭解的知識摘抄下來,建立自己的資料庫。

d) 培養思考質疑的習慣。“學者先要會疑”(程頤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語)要善於思考,勤于思考,從而提出新的問題並盡力去解答。

e) 培養與他人交流閱讀心得的習慣。“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交流心得可以領悟整體、體味局部,並充分體驗到讀書的樂趣。

f)培養速讀習慣。即集中注意力默讀課文,不動脣、不指讀 (每分鐘500字左右)。

學生要養成好的習慣絕非一日之功。習慣要靠培養和訓練,才能知其要領,明其方法。教師必須注意科學地把握訓練的環節,解決如何把零散的內容實行有效的組合,使之成爲一個嚴密的整體,形成比較完善的知識網絡的問題。(待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