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孟母三遷的典故

本文已影響 9.45K人 

孟母三遷的典故1

【注音】mèng mǔ sān qiān

孟母三遷的典故

成語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

一次, 孟母看到孟軻在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孟母覺得這裏的環境不好,於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見鄰居鐵匠家裏支着個大爐子,幾個滿身油污的鐵匠師傅在打鐵。孟軻呢,正在院子的角落裏,用磚塊做鐵砧,用木棍做鐵錘,模仿着鐵匠師傅的動作,玩得正起勁呢!孟母一想,這裏環境還是不好,於是又搬了家。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擡着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夥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堂,有個鬍子花白的老師教着一羣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着學生唸書,那拖腔拖調的聲音就像唱歌,調皮的孟軻也跟着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母以爲兒子喜歡唸書了,高興得很,就把孟軻送去上學。

可是有一天,孟軻逃學了。孟母知道後傷透了心。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把他叫到身邊,說:“你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一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你就永遠成不了人才。”說着,抄起剪刀,“譁”的一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愣住了。這一次,孟軻心裏真正受到了震動。他認真地思考了很久,終於明白了道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由於他天資聰明,後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終於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出處】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漢·趙歧《孟子題詞》

【解釋】孟軻的母親爲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爲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詞】三遷之教

【成語示列】他背熟的的班姬《四誡》從頭學,不要得孟母三遷把氣淘。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十出

【成語造句】

◎ 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說明環境對兒童心理、行爲的影響。

孟母三遷的典故2

典源出處

漢·劉向 《列女傳》卷一:“鄒孟軻之母也,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爲墓間之事,踊躍築埋。孟母曰:‘此 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爲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復徙,舍學宮之傍。其嬉戲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其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

釋義用法

孟母爲教子成才,三次遷徙,擇鄰而居,終使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後用此典表現婦女育子有方,家教嚴明。

用典形式

【卜鄰】 唐 ·杜甫:“卜鄰慚近舍,訓子學誰門。”

【三遷】 清 ·丘逢甲:“機聲古屋三遷夢,燈影寒窗五夜心。”清·秋瑾:“三遷媲孟氏, 折葼授羲之。”

【三徙】 三國 ·曹操:“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唐 ·溫庭筠:“鄰里才三徙,雲霄已九遷。”

【孟鄰】 唐 ·杜甫:“歷下辭姜被,關西得孟鄰。”

【孟母鄰】 唐·杜甫:“奕葉班姑史,芬芳孟母鄰。”宋 ·范成大:“衿悅虞鰥後,詩書孟母鄰。”宋·蘇軾:“杯盤慣作陶家客,弦誦嘗叨孟母鄰。”

【孟家鄰】清·王士禛:“那如山中好泉石,他年真作孟家鄰。”

【三遷孟母】 宋 ·張元幹:“三遷推孟母,一德表商臣。”

【門衰孟母】 清 ·歸莊:“門衰孟母離黌舍,世亂顏生失郭田。”

【慈母擇鄰】 宋·蘇軾:“自言總角歲,慈母爲擇鄰。”

【訓子孟軻賢】 唐·岑參:“從夫 元凱貴,訓子孟軻賢。”

孟母三遷的典故3

母親節手抄報資料:孟母三遷的故事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爲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

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孟子的媽媽就帶着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

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着頭說:“這纔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孟母三遷的典故4

  原文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爲墓間之事,踊躍築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爲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傍。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譯文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纔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爲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孟母簡介

孟母(公元前392~公元前317年),孟子的母親仉(zhǎng)氏,戰國時鄒國人。

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

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爲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爲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黎民百姓傳頌着她的故事,文人學士爲其立傳作贊,達官顯貴、孟氏後裔爲其樹碑修祠,後人把她與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歐母,“盡忠報國”岳飛的母親岳母、晉代名將陶侃的母親陶母列爲母親的典範,號稱中國“四大賢母”,而且位居“賢母”之首。

太谷秧歌《孟母三遷》從編劇、作曲、導演、演出由太谷的文藝創作隊伍、劇團擔當,服裝、道具、舞美、燈光由北京和晉中的專業團隊設計製作,將傳統表演與現代舞美完美結合起來,相映成輝,這是對太谷秧歌的發展和提升,對太谷秧歌的發展有着深遠的意義。

  孟子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爲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爲“孔孟”。

中文名:孟軻 外文名: Mencius 別名:孟子,子輿,子車,子居,亞聖 民族:華夏族 出生地:鄒(今山東鄒城市) 出生日期:公元前372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289年。

職業:學者,思想家 主要成就:孟子被加封爲“亞聖公”,以後就稱爲“亞聖”,其思想與孔子思想合稱爲孔孟之道 代表作品:《孟子》 所處時代:戰國。

  孟母三遷影響

孟母教子的影響特別深遠,早在西漢時期韓嬰的《韓詩外傳》中,就用有關孟母的故事來解釋詩義,劉向的《列女傳》中,首次出現了“孟母”這個專用名詞。 東漢女史學家班昭曾作《孟母頌》,西晉女文學家左芬也作《孟母贊》。

南宋時的啓蒙課本《三字經》引證的第一個典故就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一普及於封建社會後期的啓蒙讀物,雖經明、清學者陸續修訂補充,而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始終冠於篇首。

山東監察御使鍾化民《祭孟母文》讚揚道:“子之聖即母之聖”、“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來,一人而已。”

隨着孟母故事的廣泛流傳,封建統治者也竭力將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對其屢加封諡,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爲“邾國端範宣獻夫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