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古代名人介紹

本文已影響 2.94W人 

  爲了學習而刺股的人——蘇秦

古代名人介紹

蘇秦(前?—前317年),字季子,戰國時期的洛陽(周王室直屬)人,是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蘇秦最爲輝煌的時候是勸說六國國君聯合,堪稱辭令之精彩者。

他出身農家,素有大志,曾隨鬼谷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提倡合縱(聯合其他國家對付秦國)。

蘇秦從鬼谷子學成之後,出遊數載,一無所成,搞得“妻不下紝,嫂不爲炊,父母不與言。”蘇秦感嘆說:“妻不以我爲夫,嫂不以我爲叔,父母不以我爲子,是皆秦之罪也!”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蘇秦苦讀太公《陰符》之時,每逢睏乏欲睡,便用錐自刺其股。這是成語“懸樑刺股”中之“刺股”的由來。寫成兩部書,一部爲《揣》,一部爲《摩》,戰國策中有所記載。蘇秦最爲輝煌的時候是勸說六國國君聯合,堪稱辭令之精彩者。於是身佩五國(當時楚國並未加入合縱)相印,進軍秦國,奈何形勢逆轉,加之聯盟內部分歧,還未交戰便散逃而去。

與趙秦陽君共謀,發動韓、趙、燕、魏、齊諸國合縱,迫使秦國廢帝退地,至樂毅破齊前夕,遭車裂而死。《漢書·藝文志》著錄有《蘇子》三十一篇,今使。帛書《戰國策》殘卷中,存有其遊說辭及書信十六篇,與《史記》所載有出入。

  明朝內閣首輔、著名學者——解縉

  解縉

解縉(1369-1415),明朝內閣首輔、著名學者。字大紳,縉紳,號春雨、喜易,諡文毅,漢族,江西吉水人,解綸之弟。洪武十二年進士。與楊慎、徐渭並稱“明代三大解縉彩圖才子”(也有人稱他“大明第一才子”)、對聯大師、《永樂大典》總纂修。

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 解縉出生在吉水鑑湖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進士,授安福州判宮,遷太史院校書郎,除承務部、東莞縣尹,在元末戰亂中死於亂兵;父親解開,二魁胃監,五知貢舉,以父死節贈官參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從事著述、辦學,培養人才;母親高妙瑩,不但賢良淑慧,而且通書史、善小楷、曉音律。解縉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傳說他自幼穎敏絕倫,有“神童”之稱。其母畫地爲字,於腿蓋中教之,一見不忘。5歲時,父教之書,應口成誦;7歲能述文,賦詩有老成語;10歲,日數誦千言,終身不忘;12歲,盡讀《四書》、《五經》,貫穿其義理。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參加江西鄉試,名列榜首(解元);次年,會試第七,廷試與兄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選爲庶吉士,讀中祕書。解縉有治國安邦之才。初入仕時,深受朱元璋寵愛,常侍奉左右。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對縉說:“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日上萬言書,剖切陳詞。他建議:政令要穩定,刑罰要簡省,要整理經史,制定禮樂,表彰賢士,崇祀先哲,禁絕娼優,易置寺閹,薄賦斂,減德役,焚經咒,絕鬼巫,裁冗員,節流開源,以蘇民困。他又指出朝廷用人當擇賢者,授職當最德才;應改革時弊,鼓勵農耕,實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義倉之舉,免去苛捐雜稅,使民休養生息;要尚武以固邊防,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連妻子,捶楚不加於屬官。奏疏呈上,太祖連連稱讚解縉有安邦濟世之奇才,治國平天下之大略。不久,縉又獻《太平十策》,再次陳述自己的政治見解,亦得太祖讚許。洪武二十一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建文四年十一月至永樂五年二月任內閣首輔(1402年-1407年)。

明成祖時,解縉與黃淮、楊士奇等人入直文淵閣,進翰林學士,參與機務,奉詔主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1407)告成,晉翰林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一時詔令製作,皆出其手。因立太子事,爲漢王高煦所惡讒,永樂五年(1407)以“洩禁中語”,“廷試讀卷不公”,貶爲廣西布政使司參議,又爲李至剛所構陷,改貶交趾。解縉之所以被貶廣西,有這樣的說法;明成祖有三個兒子,都是皇后所生,但立誰爲太子,一直定不下來。次子高煦,爲人專橫,因打仗有功,暗中運動爭立爲太子。成祖寵愛高煦,徵求解縉的意見,解縉說:“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成祖默然不語。解縉又加一句“好聖孫!”成祖若有所悟。原來皇長子高熾之子深得成祖喜愛。事隔不久,成祖出示一張虎彪圖,命廷臣應制作詩。解縉見圖,立即寫了一首呈上。詩寫道:“虎爲百獸尊,誰敢觸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成祖見詩,知解縉藉端諷諫,心中感悟,羣臣也主張立皇長子高熾爲太子,此事終於定了下來。太子雖立,仍不爲成祖所喜。解縉進諫說:“這樣做會引起爭端,不好。”成祖不悅,認爲他是有意離間,加以高煦挑撥,成祖一怒之下,便將解縉貶到廣西。

永樂八年(1410年)他奔赴京城,私下謁見太子。事被高煦發覺,說他私覲東宮,必有隱謀。明成祖非常生氣,以“無人臣禮”罪下詔獄,下獄五年。永樂十三年(1415)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上囚籍,帝見到解縉姓名問:“縉猶在耶?”稍露憐惜之意。朱高煦得知此事,害怕成祖重新起用解縉,於是買通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密令用酒將其灌醉,而後拖到積雪中活活凍死。時爲永樂十三年冬,年僅四十七歲。

解縉妻子宗族徙遼東。仁宗即位後詔歸其妻子宗族。後諡文毅。憲宗成化元年(1465年)復其官贈朝議大夫。

解縉善書法,尤善狂草,墨跡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明吳寬《匏翁家藏集》稱:“永樂時,人多能書,當以學士解公爲首,下筆圓滑純熟。”著有《文毅集》。

  北宋文學家——範鎮

範鎮(1007年—1088年),字景仁,華陽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翰林學士。範鎮著述甚豐,曾參與修編《新唐書》,中國史學界有“三範修史”的佳話。三範指範鎮、範祖禹、範衝,均爲成都華陽縣(今雙流縣)人。

生於宋真宗景德四年,卒於哲宗元祐二年,年八十一歲。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舉進士第一。仁宗時,知諫院,以直言敢諫聞名,生平不信佛事。嘗請立太子,面陳懇切,至泣下。前後上章十九次,待命百餘日,鬚髮爲白。後爲翰林學士,與歐陽修、宋祁共修《新唐書》。在政治上,範鎮支持司馬光論新法,與王安石不合,劾青苗法擾民,直言變法是殘民之術,後職官致仕。哲宗即位,起爲端明殿學士,固辭不拜。累封蜀郡公。鎮少時嘗賦長嘯卻胡騎;晚使遼,遼人目爲長嘯公。卒,諡忠文,贈右金紫光祿大夫。鎮著有文集及《東齋記事》,凡百餘卷,《宋史本傳》及《四庫總目》傳於世。同鄉好友蘇軾在《範景仁墓誌銘》一文說:“其文清麗簡遠,學者以爲師法。”、“臨大節,決大議,色和而語壯,常欲繼之以死,雖在萬乘前,無所屈……”。

《東齋記事》是範鎮寫的有關時事見聞的筆記,所記內容涉及北宋典章制度、士人逸事,以及蜀地風土人情等。參與編修的有:《新唐書》、《仁宗實錄》、《玉牒》、《日曆》、《類篇》。

自撰:《文集》一百卷、《諫垣集》十卷、《內製集》三十卷、《外製集》十卷、《正言》三卷、 《樂書》三卷、《國朝韻對》三卷、《國朝事始》一卷、《東齋記事》十卷、《刀筆》八卷。

  西域使者——張騫

張騫(約前164—前114年),漢族,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等。

漢武帝建元年(前140年)爲郎。漢武帝想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前138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餘,單于讓張騫娶妻生子,但張騫始終不忘出使西域的使命。後逃脫,西行至大宛,大宛王盛情款待張騫一行人,經康居,抵達大月氏,聯合計劃遭到拒絕,大月氏已不想與匈奴抵抗。後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爲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歷時13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於公元前119年。張騫在大夏時,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勸武帝開西南夷道,但爲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張騫隨衛青徵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與李廣出右北平(今河北東北部)擊匈奴;張騫因遲誤軍期,當斬,用侯爵贖罪,得免爲庶人。後張騫復勸武帝聯合烏孫(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騫爲中郎將,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萬數,出使烏孫。張騫到烏孫,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國,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國也派使節回訪長安.烏孫遣使送張騫歸漢,並獻馬報謝。元鼎二年(前115),張騫還。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後相繼引西域諸國使者來漢;烏孫後來終於與漢通婚,共擊破匈奴。漢能通西域,由張騫創立首功。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西域諸國當時無史籍記載,張騫所報道,備載於《史記》、《漢書》中,是研究中亞史所根據的原始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精忠報國名將——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裏(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他精通韜略,也精於騎射,並長於詩詞、書法。他率領的軍隊被稱爲“岳家軍”,流傳着“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讚譽。

公元1103年(北宋崇寧二年),岳飛誕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的一個普通農戶家庭。傳說岳飛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故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

少年岳飛,爲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喜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之書,常手不釋卷。拜周同(《說岳全傳》等改爲“周侗”)爲師,學習騎射,不逾月盡悉其術,能左右射。之後又拜陳廣爲師,學習刀槍之法,“一縣無敵”。岳飛生有神力,能挽弓三百宋斤,腰弩八石,“時人奇之”。

1122年(宣和四年),童貫、蔡攸兵敗於契丹,河北宣撫司官員劉韐於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縣)招募“敢戰士”以御遼(一說是爲徵遼)。岳飛應募,經過選拔,被任命爲“敢戰士”中的一名分隊長。20歲的岳飛自此開始了他的軍戎生活。賊寇陶俊、賈進在相州作亂,飛請命前去除害。飛表現突出,帶領百騎騎兵,用伏兵之計,生擒二賊以歸。

這年岳飛的父親嶽和病故,飛辭別劉韐,離開軍隊,趕回湯陰爲父親守孝。宣和六年,河北等路發生水災,岳家生計艱難,飛爲了謀生,又到河東路平定軍投戎,被擢爲偏校。

1125年(宣和七年),金滅遼之後,便大舉南侵攻宋。宋徽宗禪位於長子趙桓,即欽宗,次年改元靖康。東路金軍渡過黃河包圍開封,欽宗用李綱守衛京城,但最終還是答應議和,供奉了大批金銀,許割太原等三鎮與金。

1126年(靖康元年),欽宗反悔割地,兩路金軍於攻破太原後會合,二次南下圍困開封。欽宗在求和的同時使人送蠟書命康王趙構爲河北兵馬大元帥,徵召各路兵馬以備勤王。

在相州城裏,武翼大夫劉浩負責招募義士,收編潰兵。從平定軍突圍回到家鄉的岳飛目睹了金人入侵後人民慘遭殺戮、奴役的情狀,心中憤慨,意欲投軍,又擔憂老母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義的婦女,她決不願意拖累兒子,而是積極勉勵岳飛“從戎報國”,還爲飛後背刺上“盡忠報國(後世演義爲‘精忠報國’)”四字爲訓(刺字者是否岳母尚存疑)。飛牢記母親教誨,忍痛別過親人,投身抗金前線。

他堅主抗金,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他揮師北伐,先後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爲朝廷殺害。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

  北宋文學家——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子京,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後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天聖二年進士,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祁著有文集一百卷,大樂圖二卷,均《宋史本傳》及益部方物略、筆記等,並行於世。

宋祁幼年與兄隨父在外地讀書,日子艱辛,稍長離父還鄉,與兄宋庠於天聖二年(1024)參加科考。宋祁本是殿試時的狀元,宋庠爲探花,但章獻太后劉娥不同意,謂弟不可以先兄,將宋庠定爲狀元,而置宋祁爲第十名。世人稱譽兄弟倆爲“雙狀元”,分別稱爲“大宋”、“小宋”。

宋祁初任復州軍事推官。經皇帝召試,授直史館。歷官龍圖閣學士、史館修撰、知制誥。曾上疏認爲國用不足在於“三冗三費”,三冗即冗官、冗兵、冗僧,三費是道場齋醮、多建寺觀、靡費公用,主張裁減官員,節省經費。並與歐陽修同修《唐書》,《新唐書》大部份爲宋祁所作,前後長達十餘年。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嘉祐六年卒,年六十四,諡景文。與兄宋庠並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