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伏生遺經的典故及用典形式

本文已影響 3.71W人 

典源出處

伏生遺經的典故及用典形式

《史記·儒林列傳》:“伏生者,濟南人也。故爲秦博士。孝文帝時,欲求能治 《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朝 (晁) 錯往受之。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其後兵大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於齊魯之間。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 以教矣。《漢書 ·儒林傳》亦載。

釋義用法

漢代伏生名勝,秦時爲博士,秦始皇焚書時他將書藏於壁中,後尚存二十九篇,漢文帝派晁錯去向他學習 《尚書》,使《尚書》得以不致湮滅。後以此典指傳授經書。

用典形式

【逸書】 宋·蘇軾:“跪履數從圯下老,逸書閒問濟南生。”

【訪遺經】 金·元好問:“鄭圃亦能知有道,漢庭久欲訪遺經。”

【濟南書】 金·賈益謙:“鄭圃道尊何敢望,濟南書在子當傳。”

【濟南生】 唐·李白:“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唐 ·皇甫冉:“上古金經皆在口,秦人如見濟南生。”

【口傳伏生】 清·湯斌:“魯國遺經火,口傳賴伏生。”

【伏生藏壁】 清·吳偉業:“伏生藏壁遭書禁,中郎祕惜矜談進。”

【秦暴有傳經】 清·王夫之:“執戟漢亡誰載酒,尚書秦暴有傳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