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彭端淑是哪個朝代的

本文已影響 2.03W人 

彭端淑是哪個朝代的?彭端淑的成就並不是靠先天的才氣,而主要是得力於後天的踏實勤學,他寫的著名散文《爲學一首示子侄》,可以說就是他踏實勤學的心得感悟。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他吧。

彭端淑是哪個朝代的

清朝時期的

彭端淑(約1699年-約1779年),字樂齋,號儀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縣)人。約生於清聖祖康熙三十八年,約卒於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員、文學家,與李調元、張問陶一起被後人並稱爲“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十歲能文,十二歲入縣學,與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龍山的紫雲寺讀書。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舉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進士,進入仕途,任吏部主事,遷本部員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順天(今北京)鄉試同考官。

彭端淑出生於一個富庶家庭。其祖父彭萬昆爲明末懷遠將軍,清初爲簡州(今四川簡陽市)判官。以軍功勇著,授四川都督僉事(都督僉事是正二品)。彭端淑的8位叔父,多爲舉人、知縣。他從小聰敏穎異,常受先輩“崇實黜浮,又宜力學,毋自棄”的教誨,與兄端洪、弟肇洙、遵泗等苦讀於翠籠山紫雲寺,五六年不曾下過山,得學識淵博的父親彭珣親授。還得益於其外祖父、進士出身的'夾江名儒王庭詔的教益,長進不小。及入縣學,再得合江進士、蜀中制義(八股文)匠手董新策點撥,學業立就 。

著作:

《爲學一首示子侄》,說四川有一窮一富兩個和尚,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指佛教聖地普陀山,屬浙江舟山羣島)朝聖。”富和尚問:“你憑什麼前去?”窮和尚回答說:“我帶一瓶一鉢就夠了。”富和尚說:“幾年來我想僱船去,還未能實現呢,你憑什麼去得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去告訴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這個故事,生動扼要地論述了做任何事情其難與易、主觀與客觀之間有着辯證的關係,特別強調它們是可以轉化的,轉化的條件就是人們主觀上刻苦努力、頑強奮鬥的精神。彭端淑正是從立志苦行的僧人那裏,敏悟到具有普遍性的道理。從而工苦力學。彭端淑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了他對“聰與敏”、“昏與庸”這些先天條件的看法。他說:“天下事有難易乎?爲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爲,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爲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此文收錄於初中一年級語文課本,簡稱《爲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