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腹誹詩詞典故解析

本文已影響 2.22W人 

即在肚子裏fei謗。意思是口裏雖不說出來,但心裏在反對。有時也可寫成“腹非”。出自《史記·平準書》:“湯奏: (顏異)當九卿見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誹,論死。”

腹誹詩詞典故解析

漢武帝時,大農令顏異爲人正直、廉潔。有一年,漢武帝與御史大夫張湯造好了一種新的錢幣叫白鹿皮幣。顏異對這貨幣直率地提出了意見,他說:“王侯們朝賀時用的是青色的'璧玉,價值不過四千,而他們用來託璧玉的白鹿皮墊,現在一躍成爲貨幣,且價值四十萬,這樣也太不相稱了吧!”武帝聞言,心中不快。

張湯是有名的酷吏,與顏異早有積怨,就想趁此機會來尋找顏異的過錯。一位趨炎附勢的門客在一次與顏異交談中,刻意談起了朝廷新頒佈的白鹿皮幣的法令,說法令中有不夠恰當的地方,然後有意地觀察顏異的反應。顏異並沒有接話茬兒,只是嘴脣微微一撇,實際上一句話也沒有講。然而張湯卻根據這一密報,給顏異定了罪。他上奏皇上說:“顏異作爲九卿看到新的政令有不合適的地方,不直接進言,卻在肚子裏fei謗,應當判處死罪。”結果顏異真被張湯處死。

“腹誹”一詞就是從張湯的上奏中留下來的。現運用時並不一定是誣陷、fei謗之意,而是表示心裏是反對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