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自相矛盾的教學設計模板

本文已影響 1.51W人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自相矛盾的教學設計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相矛盾的教學設計模板

自相矛盾的教學設計模板1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記敘墨子在楚國即將大舉進攻宋國之際,用巧妙、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藉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

教學重點:

1.曲折有致的故事情節。

2.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找學生講述《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從此故事中引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學習課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節。

1.生速讀課文,概括出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的三個步驟。

2.師生討論,明確: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輸理屈詞窮;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屈詞窮;第三回合是模擬攻守,說明楚國攻打宋國不會有好結果,??促使楚王放棄攻宋。

3.師生分角色朗讀第一回合,討論:

⑴當墨子請公輸殺人時,公輸作何表示?

⑵而墨子分析公輸造雲梯攻宋一事得出的最終結論又是什麼?

⑶這場辯論的結果如何?

⑷公輸真的“服”了嗎?你能揣測他此時的心理活動嗎?

4.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回合,討論:

⑴墨子給楚王講故事,有什麼目的?

⑵楚王是如何評價故事中人的?

⑶墨子又是如何以楚攻宋一事來作類比的?

⑷楚王真的決定不攻打宋國了嗎?揣測楚王此時的心理活動。

5.生自讀第三回合,討論:

⑴在模擬攻守前,楚王怎樣看待楚攻宋的結果?

⑵而模擬攻守的結果又是什麼?

⑶公輸真的就此罷休了嗎?

⑷墨子又是怎樣讓楚王徹底折服的.呢?

6.教師總結: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文章由此而具有曲折有致的情節美。

三.把握墨子的形象。

1.墨子能夠在辯論中取勝,他運用了什麼技巧?--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要求學生結合課文評述此種技巧。

3.這反映了墨子的什麼形象?--擁有過人的辯才。

4.在辯論過程中,墨子面對公輸,面對強國君主,甚至有??殺身之險時,他有什麼反應?--“沉靜”、“從從容容”、“鎮靜”。(以上幾詞出自魯迅先生以此故事改寫的小說《非攻》)

5.這又反映了墨子的什麼形象?--擁有過人的膽識。

6.教師總結:

墨子是一位具有過人辯才與過人膽識的作家、思想家;文章由此而具有生動鮮明的形象美。

自相矛盾的教學設計模板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文,背誦古文。

2.學會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

3.通過古文的內容,說說“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學會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

2.通過古文的內容,說說“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討論探究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都看過哪些寓言故事呢?(守株待兔、望梅止渴、畫龍點睛······)同學們的課外閱讀可真豐富呢!今天,讓我們一起再來學習一篇新的成語故事《自相矛盾》來看一看說的又是什麼故吧。

2.板書課題,你知道“自相矛盾”是什麼意思嗎?你有哪些理解的'方法呢?(查字典)

教師補充:聯繫上下文、看插圖、組詞法、結合註釋。

二.一讀古文,讀通讀順。

1.出示自讀要求:

(1)放聲朗讀古文,讀準字音,自學生字詞。

(2)讀通順,會斷句。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輔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交流生字,重點指導“弗”的讀音,“譽”的寫法。

(2)指名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3)教師範讀,學生練讀。

(4)採用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等形式進行朗讀練習。

三.二讀古文,理解文意。

1.大屏出示自讀要求:

1)默讀古文,用上所學方法理解“堅”“利”“譽”等詞的意思。

2)結合註釋,用自己的話說說文句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輔導。

3.小組交流,取長補短

4.全班交流,引導提升。

前兩句:

1)引導學生理解“鬻”“陷”等詞的意思。

2)楚人誇耀時,語氣和動作會是怎樣的?看插圖想象並讀出洋洋得意。

3)他誇耀的時候,心理會想些什麼呢?(如果讓別人知道我的矛和盾都是世界上最好的,一定能賣個好價錢。)

4)指名說說前兩句的含義,教師相機評價。

預設:楚國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誇讚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盾,任何東西都不會刺破它;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鋒利的矛,能刺破任何東西。

後兩句:

1)指名交流“或”“夫”等詞的意思。

2)引導學生理解後兩句詩的意思。

預設:有的人說,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呢?這個楚人不知道說什麼好。不會被刺破的盾和什麼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3)有人發出這樣的疑問時,這個楚人會是什麼反應?(目瞪口呆、不知所措、面紅耳赤······)

4)那個楚人問什麼“弗能應也”?(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5)不可同世而立的是哪兩種事物?爲什麼?(矛和盾,過分誇大矛和盾的作用,言過其實,所說的話向後相抵。這也就是我們文章的題目:自相矛盾)

5.同桌互說這個故事,加上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看誰說得更有意思。

四.三讀古文,體會道理。

1.同學們,理解了古文的含義,現在請同學們再讀古文,細細體會,思考:這個語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2.學生自讀並體會。

3.同桌交流收穫。

4.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教師相機指導: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做事情要實事求是,前後相應,不能自相矛盾。

5.你身邊是否發生過自相矛盾的事情呢?說一說。

5.再讀古文,採用不同的形式朗讀,熟讀成誦。

6.練習背誦。

五.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自相矛盾》這篇古文,通過看插圖、聯繫上下文、結合註釋等方法,理解了古文的含義,也明白了做事情要實事求是,前後相應,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做事要實事求是,不故弄玄虛,做個誠實的人。

六.作業

1.背誦這篇古文。

2.蒐集你喜歡的其他成語故事,課後交流。

七.板書

自相矛盾

無不陷之盾物莫不能陷也

堅不可同世而立利

自相矛盾的教學設計模板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十一個生字新詞,認讀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瞭解寓言故事內容,感悟語言包含的道理

4、演一演這則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瞭解寓言故事的內容

2、難點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導入: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杆的一端裝有青銅或鐵製的'矛頭;盾,盾牌,用來防護身體、遮擋矛箭。用來比喻語言、行動或想法前後不一,互相牴觸。(自相矛盾)同學們!請你根據這段話的意思用一個詞語概括。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板書:自相矛盾)誰知到什麼是寓言?(生說,如說的不對,可以在學完這則寓言後告訴老師)

一、自讀課文

這則寓言共有五句話,第一句話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在叫賣矛和盾。第二、三句講他誇口的情形,兩個不論都是他的話陷入了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境地。4.5句講的是,當別人問他:他卻啞口無言了

二、進一步理解課文

解釋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杆的一段裝有青銅或鐵質的矛頭:盾,盾牌,用來訪呼聲體、遮擋矛箭。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或想法前後不一,互相牴觸。

三、演一演,加深記憶

四、明道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而不能故意誇大,言過其實,否則,就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來相容諷喻說話、做事相互牴觸,互不相容的現象。

自相矛盾的教學設計模板4

一、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誇口”、“啞口無言”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瞭解古代寓言的特點,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4、通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瞭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猜畫謎,激發學生學寓言的興趣。

2、引導學生通過發現,瞭解什麼叫“寓言”,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1、請學生自身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

2、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3、指名讀文,進行反饋。

4、學習生字詞。

(1)讀詞:矛、盾、銳利、堅固、拿、賣、啞口無言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變過程,協助學生記憶生字,讓學生感到學漢字非常有趣,並指導書寫這個字。

②讓學生把“矛、盾”兩個字和“銳利、堅固”連起來說說,進行詞語搭配的訓練,鼓勵學生求異表達。

③用上“矛、盾、銳利、堅固、拿、賣”這些生字詞,圍繞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進行連詞成句的句子訓練。

④通過選擇,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啞口無言”的含義。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容。

1、請一個人讀故事,其他同學說說他是用什麼語氣來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誇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並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3、分角色讀故事,然後說說自身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讀課文,說說自身爲什麼這樣看這個人。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圖示協助學生理解、分析,通過文本對話,揭示寓意。

一個人拿矛和盾的圖

自相矛盾

我的矛我的盾

銳利堅固

什麼盾什麼矛

戳得穿戳不穿

(五)通過扮演,深化對寓意的理解。

1、創設情景,指導學生分角色全員參與扮演。

2、有層次的協助學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讓學生在協助他人的時候,自身受到教育。

(六)延伸練習。

1、鼓勵學生根據本課內容提出問題,用“寓言百寶箱”激發學生學習古代寓言的興趣。

2、根據學生的興趣,老師做重點知識的講解。同時,把知識卡送給學生鼓勵學生課後自學。

課後研討:

在崇文區教研室老師的支持協助下,這節課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着實動了一番腦筋,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們在課上收穫頗豐,課堂上,許多教學環節都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

(一)充沛尊重學生主體,在教與學方式的轉變上有所嘗試。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正確處置好主導與主體的關係,是每個老師都在研究研討的問題。在本節課公開課教案中的以下幾個環節體現得很充沛:

在這套教材中,“寓言”是第一次出現在課題中。什麼是“寓言”,老師沒有生硬的灌輸給學生,而是藉助電腦的協助,讓學生自身去發現“寓”裏藏着道理,“言”是用言語講述的故事。

在朗讀指導中,老師充沛尊重學生的自主感悟,鼓勵小朋友進行個性化朗讀。不論他突出強調哪一個詞語來體現誇口,老師都給予肯定。同時,充沛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評價,在評價中加深對句子內容的理解,在評價中增加小朋友的自信。

爲了協助學生深化對寓意的理解,教師設計了扮演這一環節。扮演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自選角色。而老師呢,與學生是平等的,也參與到學生的扮演當中順勢而導,導在點子上,導在關鍵處,使扮演不是對課文內容的機械重複,而是有延伸、有昇華。

(二)充沛開發、利用教材,注重語文三維目標的訓練。

語文課就要上出語文課的味道來。訓練的味道要弄,育人的意識要強,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也要體現。

例如:在導入環節,老師不光是告訴學生什麼是寓言,還交待了學習寓言的方法,並把這一方法滲透在整節課的教學之中。

在生字學習中,儘可能的`擴大學生學習的信息量。“盾”字的演變過程,展示了漢字造字的魅力,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趣味性。“把詞語連起來說一說,連詞成句,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這些設計滲透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爲了突破難點,老師將這個人誇口叫賣的兩句話以結構圖的方式出現,引導小朋友抓住這兩句話中的質問點進行文本對話。師生合作的學習方式降低了學生表達的難度,有效的協助學生將零散的思維進行梳理,爲寓意的理解搭設了橋樑。

寓言百寶箱,更是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的同時,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品質,讓學生感受祖國文化的源遠流長。

(三)充沛發揮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爲教與學服務。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都得到了體現。猜謎導入、課文動畫、“盾”字的演變過程,都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文本對話和寓言百寶箱兩個環節,媒體的交互功能又爲學生的學習搭設了平臺。

在理解“啞口無言”的含義和“寓言百寶箱”兩個教學環節,老師充沛利用學易這套設備的反饋功能,使學生能夠全員參與教學。同時,它的統計功能又可以使教師掌握每個小朋友的學習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總之,上述公開課教案體現了教育新理念,較好的達到了教學目標,使課堂真正成爲了小朋友自主學習的天地。

自相矛盾的教學設計模板5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默讀和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態度,防止逐字逐句地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本案主要通過學生自由讀,教師範讀、領讀、配樂朗誦等不同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讀通、讀順文言文,讀出適當的停頓和節奏,在讀的過程中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引導學生藉助註釋和聯繫上下文等多種方法,在理解字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故事內容,明白道理;知道“自相矛盾”這一成語來自寓言故事,體現學習的延展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字卡、詞卡。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完成預學案作業。收集矛和盾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圖導入,走近古文

1.激趣:老師知道同學們讀了很多的寓言故事,現在,我來考考你們,敢接受挑戰嗎?

2.課件出示寓言故事對應的圖片。(依次出現《掩耳盜鈴》《揠苗助長》《守株待兔》《亡羊補牢》的故事中的圖片)

3.引導學生回顧這幾則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

4.出示圖片《自相矛盾》。

(1)你們知道這個故事的名字嗎?

(2)這個人手裏分別拿的是什麼?

(3)觀看矛和盾的圖片及視頻資料,介紹矛和盾。

通過直觀演示,幫助學生認識矛和盾,爲學文做好鋪墊。

5.導入:這節課我們就走進文言文《自相矛盾》,感受古文語言的韻味。(相機板書:自相矛盾)

設計意圖:由學生喜歡的寓言故事導入,複習故事的同時明白寓言故事都會告訴我們一個小道理,爲學習課文埋下伏筆。

二、初讀古文,識字讀文

1.引導學生交流識字、讀文的方法。

2.根據學生交流,出示學習方法。

課件出示:

3.集體檢測。

(1)開火車朗讀詞語,相機強調“吾”讀二聲,不讀“wǔ”;“譽”不要誤讀成“yì”。

吾盾之堅其人弗能應也自相矛盾譽之曰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

(2)朗讀詞語中的生字。

吾弗矛盾譽

(3)小組賽讀生字。

吾弗矛盾譽

(4)學習多音字“夫”。

(5)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重點區別形近字識記:曰——日。

4.學生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正音。

5.教讀難讀的句子。師配樂範讀,生注意傾聽。教師領讀兩遍。

6.指導讀文,學會停頓,讀出節奏。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藉助停頓,使學生在練讀中學會讀好文言文。

(1)自由練習。

(2)多種形式賽讀。

(3)齊讀。

設計意圖:因爲文言文的結構與現代文不同,所以由教師進行範讀,讓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而賽讀既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又能在潛移默化中收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

三、鞏固字詞,練習寫字

1.指生開火車朗讀生字和詞語。

2.課件出示“寫字小助手”,組織學生展開同桌互助學習活動。

3.教師利用投影儀展示同學圈畫的生字,重點指導:

“矛”字在書寫時最後一筆是“丿”。(學生書空“矛”字,重點強調點的寫法)

“盾”裏面是“目”,不要寫成“日”。(學生書空)

4.課件利用動畫演示這兩個字的筆順和書寫要點,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筆畫特點,嘗試完成寫字表中的練寫內容,寫好後再對照範字改一改。

5.學生自由練寫,教師巡視,予以面對面指導。

6.投影儀展示學生的書寫成果,集體進行評議:哪個地方寫得好?你又有什麼好的建議?

設計意圖:注重寫字指導,在交流評議中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注意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培養。

四、佈置作業,鞏固成果

1.自由讀課文,結合註釋理解故事內容。

2.把《自相矛盾》讀給家長聽。

設計意圖:帶着問題走出課堂,將課內、課外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夯實基礎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開火車認讀,並口頭組詞。

2.指生朗讀課文。

3.導入:《自相矛盾》到底寫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我們這節課繼續學習《自相矛盾》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加強複習,夯實所學,爲進一步學習、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二、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1.再讀課文,藉助註釋或根據語境聯想,在小組裏逐句說說故事的意思,可以適當地加上一些詞語使句子更通順。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2.學生藉助註釋,默讀思考後小組交流。

3.在剛纔學習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麼?覺得有哪個詞或哪句話不理解呢?

4.課件出示: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1)誰來說說看,這兩句話你讀懂了哪個字,哪個詞語,哪句話?

(2)學生讀句子彙報交流。相機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猜測“譽”的意思。

(3)融情練讀:楚國的集市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瞧,這個楚人在幹什麼?指名讓學生接龍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

引導學生感知融情想象也是一種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分別當楚人,誇誇堅固無比的.盾和鋒利無比的矛。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5.教師引導質疑。

(1)楚人的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圍觀者,聽了楚人的吆喝,有沒有人買呢?你是從文中哪個句子知道的?

(2)出示句子: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①學生讀句子彙報交流。相機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猜測“弗”的意思。

②教師相機導學:這裏的“或”你是怎麼理解的?

(3)想一想,填一填。

假如你是一個孩子,你會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你是一箇中年人,你會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你是一位老人,你會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個人的反應是怎樣的?大家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此時的楚人嗎?

6.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寓言的含義。

(1)你知道那個人爲什麼不能應嗎?

(2)出示句子引讀:不能被刺破的盾和什麼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相機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立”的意思。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字義。

(3)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7.同桌輪流逐句講譯文和古文。

8.指名互講。

9.小結: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理解文言文並不難,可以藉助註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融情展開聯想。

設計意圖:“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中通過先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在學生自主學習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知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拓展延伸,指導書寫

1.引導學生思考後組內彙報。

(1)“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麼?

(2)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3)生活中有類似的事情嗎?

2.出示填空,引導背誦。

3.指導書寫生字。

(1)出示剩餘的生字:譽、吾。

(2)讀生字並組詞。

(3)重點指導這兩個字的書寫。

(4)課件利用動畫演示會寫字的書寫筆順,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筆畫特點,嘗試完成寫字表中的練寫內容,寫好後再對照範字改一改。

(5)學生自由練寫,教師巡視,予以面對面地指導。

(6)投影儀展示學生的書寫成果,集體進行評議:哪個地方寫得好?你又有什麼好的建議?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加深學生的閱讀感悟。同時選擇重點字進行寫法指導,同時加強學生間的評議,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

教學反思

1.本課是一篇文言文,所以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紮紮實實地讀書。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輕聲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讀等,使學生逐步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對課文的理解教師要逐步推進。先借助註釋在組內自學討論,再由學生質疑,解決難點,緊接着理解其他句子的意思,同桌間輪流逐句講譯文和原文,最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說這個故事。這樣層層推進,以點帶面,保證每個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了課文,複述了課文。

3.學生帶着“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麼”的問題充分地讀書,深入地思考,積極地表達,既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又發展了辯證思維能力,提高了對作品的理解、欣賞能力。

自相矛盾的教學設計模板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吾,弗”等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夫”,會寫矛、盾等4個字。

2.能力目標: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②能聯繫上下文,猜測“譽”“弗”“立”的意思,並用自己的話講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③能說出“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說話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說出“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

難點:用自己的話講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寓言故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凝聚了中華民族最寶貴的人文化精髓。你都積累了哪些寓言故事?請同學們根據圖片猜寓言故事。你能告訴我,寓言故事有哪些特點嗎?

生:篇幅短小,通過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像這樣富含哲理,充滿思辨的寓言故事還有很多,我們今天就要來一起學習寓言故事《自相矛盾》,去感受古人充滿智慧的思辨哲學。

你們認識這兩種兵器嗎?它們分別有什麼特點和作用呢?

生:矛鋒利,用以攻擊;盾堅固,用以防禦。

師:矛的作用是攻擊,盾的作用是防禦,它們的作用完全相反。請同學們互相交流對課文題目的理解,並用自己的話說說:“自相矛盾”的意思。

生:比喻一個人說話、行動前後牴觸,不一致

師:這篇文言文選自哪裏?

生:《韓非子·難一》

師:你是從哪裏知道的?

生:藉助註釋。

師:看來藉助註釋有利於我們學懂文言文,你還能想到什麼方法?

聯繫上下文,藉助插圖,反覆朗讀…現在就讓我們先來讀讀這篇文言文,大家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請你來讀一讀,這幾句怎麼讀呢?

閱讀古詩文最具風雅,且文言文語言精煉,朗讀很注重韻味和節奏,請婷老師範讀,同學們邊聽邊劃分節奏。

師:你們劃分正確嗎?現在我請同學們互相讀給同桌聽,請同桌注意聽,看他讀得對不對。來,請你讀一讀。除了讀通句子外,我們還要學會把握文意現在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課文,並說說對課文大意的理解。

讓我們穿越時空,來到楚國的集市。話說這楚國集市可謂人來人往,只見那商人吆喝聲聲高,行人熙攘好物挑,好一番熱鬧景象。同學們,讓我們聚焦這邊,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你怎麼理解這句話?商販是怎麼誇耀自己的矛和盾的?爲什麼商販要這樣誇耀自己的矛和盾呢?誰願意扮演這位商販,嘗試把自己的矛和盾推銷出去?楚人的這番吆喝吸引了你們的圍觀,見其稱盾之堅無敵,又聞其誇矛之利第一,你們中最善於思考,最具智慧的誰不禁問道?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我們班善於思考的孩子有這麼多!聽了楚人的誇讚,你有什麼疑惑?:“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思考了楚人的這一番話,經過推敲,你會問道:“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此情此景,你的眼神告訴我你有話要說,可見你一定是個思維縝密的孩子,所以你不禁問道:“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來,你來理解。假如盾被矛刺破,那麼…,如果盾沒被矛刺破,那麼…這一問,讓這位賣矛和盾的楚人作何反應呢?:其人弗能應也。

好一個弗能應也,再看看文中插圖,我們彷彿看到了這位叫賣者此時此刻大的尷尬和窘態,你最想用哪個成語來形容他呢??啞口無言、目瞪口呆、無言以對、無地自容、面紅耳赤、張口結舌……現在,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嗎?所以這篇文言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相信同學們的生活中也遇到過這樣自相矛盾的事,請同學們看屏幕:上課鈴響了,全班同學基本上全部到齊了…自相矛盾在哪兒?所以,我們說話做事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否則就不能自圓其說。面對此情此景,作者也和我們一樣,不禁發出這樣的議論,: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看來作者也認爲:我們說話做事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

請你也試着講述這個故事。想象當時叫賣的場景,楚人與圍觀者的神態語言,動作。把故事講得更吸引人。

學習了文言文,我們還要嘗試背誦,來,同學們,我們試着通過圖片提示挑戰背誦。這樣的寓言故事還有很多,比如:韓非子裏記載的濫竽充數,鄭人買履等,課下一定要多看看,學故事,明道理哦!

教學反思:本課教學設計連貫,學生回答問題積極,安排講故事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能力。不過,上課時還應落實字詞教學,提高效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