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盧溝橋烽火》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2.91W人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盧溝橋烽火》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盧溝橋烽火》教學設計

《盧溝橋烽火》教學設計1

 學習重難點:瞭解“盧溝橋事變”之前的背景。

學習準備:先學後教流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件發生在抗戰時期非常重要的事件——盧溝橋烽火(板題)。

二、出示目標。

師:請大家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爲什麼“盧溝橋”會成爲咽喉要道。

師:有信心達到目標嗎?

生:……

師:接下來的學習有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讀準課文,掌握生字。

三、第一次“先學後教”(學習生字把課文讀準確)

(一)、自學提示:給你們3分鐘,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劃出生字組成的詞和第一次見到的.新詞,多讀幾遍。(發現不會讀的字詞可以問同桌。)

(二)、先學

學生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

(三)、後教

1、出示生字新詞:烽、妄、僞、凌、殲

1)、你能給生字註上拼音並組詞嗎?

2)、你如何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咽喉要道”、“蓄謀已久”、“衆寡懸殊”、“同仇敵愾”

2、指名讀課文,其他人注意聽,有錯的及時停下來,及時糾正。

3、還有誰想讀?(多給學生機會)

四、第二次“先學後教”(瞭解“盧溝橋事變”之前的背景。)

(一)、自學提示:給你們5分鐘,輕聲讀課文,重點讀第1自然段,能否結合你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說一說爲什麼“盧溝橋”會成爲咽喉要道?

(二)、先學

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相關語句,整理收集的資料。

(三)、後教

1、師:“盧溝橋”會成爲咽喉要道,你覺得應該先從哪說起?(“九一八”事變)

2、師:“九一八”事變是怎麼回事?(學生髮言)

3、師:還有什麼原因讓“盧溝橋”成爲咽喉要道?(老師可以適時指導)

五、當堂訓練

(一)、讀拼音寫詞語:

nà、hǎn、wànɡ、tú、zhèn、ěr、yù、lónɡ、fēnɡ、huǒ、jiān、miè、línɡ、chén

(二)、把詞語補充完整。

抱頭鼠()、同仇敵()、惱羞成()、哭()喊()

奮不()()、人()馬()、()以繼()、衆志成()

《盧溝橋烽火》教學設計2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常常感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學習的熱情不高,把學習當作一種負擔,甚至產生厭學心理。對這種情況,除了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之外,還應改革教學方法,將教學的着眼點從傳授知識轉移到激發學生情感和興趣上來,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情感是人們內心對外界事物所抱的肯定或否定態度的體現,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力,是學生學習的動因。教學活動一旦觸及兒童的情感領域,必然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創造使學生情緒高漲的樂學環境,引起學生的積極情緒,在學習過程中生情、人情、動情、移情。筆者以《盧溝橋烽火》爲例具體來談。

一、導入新課,在具體情境中生情

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身,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要讓兒童的情感伴隨着學習活動,就應有一個過程,其間包含着兒童的心理進程。首先需要啓動情感。如果把兒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就需要外力的推動。就是要放飛一羣“蜻蜓”,也要送過一陣微風,讓孩子情感的小河盪漾起來,對新課的學習,生髮一種期盼的慾望、關注的心理。

《盧溝橋的烽火》一文再現了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懷的抗日曆史,揭露了日寇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略的滔天罪行,謳歌我國軍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的頑強抗日精神。在導入新課時,我這樣設計:

1.觀看盧溝橋圖片。

過渡:這就是盧溝橋,它歷盡風雨滄桑,見證了一段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戰歷史。

2.板書課題:盧溝橋烽火。

釋題:“烽火”是什麼意思?這裏比喻什麼?

3.簡介《盧溝橋烽火》背景

(1)播放著名歌唱家殷秀梅的一首歌《松花江上》。

(2)聽完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3)補充小結:“九一八事變後,在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短短4個多月,中國128萬平方千米(相當於日本本國領土的3.5倍)的錦繡河山和無盡寶藏被斷送得乾乾淨淨。從那時起,東北三省300多萬父老鄉親淪爲了亡國奴。然而,這僅僅是日寇狼子野心的一小半部分,大家知道他們真正的侵略目標嗎?”“侵略全中國!”孩子們憤憤回答,“對!侵佔全中國,實現所謂的‘大東亞共榮’!於是他們又故技重施,蓄意製造了‘盧溝橋事變’……”

這一段新課的導入,有力地渲染了課堂氣氛,將學生帶入到持定的情境,觸動了學生的情感。他們的內心升騰起對日寇侵略行徑的憎恨,學習動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探究的慾望也被喚起。於是,他們帶着憎恨的情感去初讀課文。

二、初讀感知。在自主建構中入情

學生萌生了探求的慾望後,我趁熱打鐵,組織學生初讀感知,讓他們在自主構建中披文人情。何爲“自主建構”?肖川在《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中指出:即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動地生成、建構的,而不是外部力量模塑而成的,因爲任何學習都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動地根據先前認知結構注意和有選擇性地知覺外在信息,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在自主建構中人情,即是指閱讀主體根據自己知識背景、生活閱歷和主觀意志主動地構建知識,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邁進文本情感的門檻,初步感知作者、文本的情感。《盧溝橋烽火》教學如下:

1.出示初讀要求:

(1)通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字詞,多讀幾遍。

(2)運用適當的方法識記生詞、理解詞義。

(3)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練習分段、概括段意,在此基礎上,試着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2.學生根據要求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自主學習效果。

(1)從字音、字形、字義三方面交流生字詞學習。

(2)從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主要內容三方面交流脈絡梳理。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寫道:“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見,在一定意義上情感是文章的靈魂。這一環節,學生從生詞的學習到文章主要內容的把握,是一個由局部到整體的自主建構的過程,這一過程實現了學生真正意義上的`披文以人情。

三、研讀文本,在品詞析句中動情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是有情之物。中國的文學創作歷來講究一個“情”字。“情者文之經”“情動而辭發”“爲情造文”等闡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脈。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感悟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瀾會漸漸地涌動起來。如果說教師充滿感情的語言對學生的情感是一種激發、引導,是一種薰陶感染,如果說學生在初讀感知中的自我建構是邁進文本情感的門檻,那麼促使學生對課文人情入境,對課文的語言品賞玩味則是引導學生親自去體驗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腦去思言之妙。如教學《盧溝橋烽火》2-5小節:

1.出示要求:

(1)讀一讀課文2-5自然段,圈畫出描寫敵我雙方表現的詞句,思考從中讀懂了什麼。

(2)合作完成表格(提示:抓住最能體現日寇本質和我軍精神的關鍵詞)

(3)各組選擇感受最深的時間段,就所圈畫的具體詞句說說各自的感受,並讀出這種感受。

2.交流研讀感受。

生。:從“全副武裝”“偷偷地”“氣勢洶洶”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事變發生完全是日寇早有預謀、精心策劃的。

生::從“同仇敵愾”“奮起還擊”“舉起大刀”“冒着炮火”“衝出”“砍去”等詞語中,我體會我國軍民英勇頑強。(板書:英勇頑強)

生:從“人仰馬翻”“瘋狂吼叫”“狼狽而逃”“哭爹喊娘”“猝不及防”“抱頭鼠竄”等詞,我體會到日軍蠻橫狼狽。

3.引導感情朗讀。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部分教學,我先讓學生充分與文本交流,讓學生在讀書中獲得個人的閱讀感受。“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一邊讀,一邊在文中勾勾畫畫,讀到動情之處可以寫下自己的感受。沒有“牽引”和“指導”,而是讓學生以“哪些地方你感受最深”的彙報方式,使學生有自己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感知於文字,受知於心悟,學生在讀中想象、體會。在讀後交流感受,伴着對文本的步步詮釋,學生們情感涌動。此時此刻,引導學生以各種形式的感情朗讀,抒深切真摯之情,使學生情感的脈搏與歷史文化的脈搏、與文本語言的脈搏形成強烈的共振,愛國情感油然而生。

四、拓展延伸,在實踐活動中移情

拓展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時間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所需要做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體驗不應隨課文學習的結束而結束,應引領學生的情感向課後發展延伸,併產生移情活動。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課後訓練:

1.把“盧溝橋事變”經過講給父母聽。

2.進行社會調查實踐,以小組爲單位提交一份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①周圍有多少人知道“盧溝橋事變”?

②他們如何看待日本侵華戰爭?

③從你的調查結果看,這些調查說明了什麼問題,你有什麼認識?

3.收集日軍侵華資料,在校內辦一個日軍侵華罪行資料展。

這一訓練不僅架起了課內通向課外的橋樑,也培養了學生用語文的能力。如此,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學生在活動中將課堂上形成的情感體驗帶到課外活動中,並使之進一步昇華。

至此,本課以“情”爲切入口,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變被學習爲自學習,學生在濃烈的情感氛圍中感悟了課文、品味了課文,提升了審美能力和思想境界。

《盧溝橋烽火》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準確體會文中詞語的感情色彩。

3、能按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擬清文章結構思路。

4、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爲的崇敬之情。

教學方法:

1、利用互聯網搜索查閱的方法,通過一些圖片和視頻,再現實歷史,幫助加深學生理解。

2、自主探究,抓住關鍵詞語,進一步領會理解文章內容。

3、合作交流,深化學生的情感認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新課

1、觀看盧溝橋圖

【網絡搜索】

過渡:這就是盧溝橋,它歷盡風雨滄桑,見證了一段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戰歷史。

2、板書課題:盧溝橋烽火

釋題:烽火是什麼意思呢?這裏比喻什麼?

【網絡搜索】

3、簡介《盧溝橋烽火》背景:

【網絡搜索】“九一八事變”:

圖文:

配樂:《松花江上》(片段)

過渡:“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不斷蠶食、擴張,把魔爪伸向全中國,妄圖以瀘定橋爲突破口,繼續擴張勢力,將禍及全國……

二、初讀指導

1、學生自學課文

要求:讀通句子,讀順課文,自學生字詞,圈劃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點。

2、檢查學生自學效果

a)出示本課生字詞和多音字:

烽火妄圖僞軍凌晨吶喊

殲滅震耳欲聾蠶食挑釁

哭爹喊娘狼狽而逃抱頭鼠竄

萬籟俱寂衆寡懸殊同仇敵愾

猝不及防鬼哭狼嚎如火如荼

魔爪(zhuǎzhǎo)咽(yānyàn)喉

b)指名讀,集體幫助糾正讀音

c)再讀,讀出韻味,讀出情感

d)齊讀詞語

3、質疑:說一說在預習中有沒有遇到的疑難問題?

4、學生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歷史事件?

5、學生讀課文後議一議,然後指名概括文章大意。

6、根據下列小標題,試一試給課文劃分段落:

戰略要地激戰守橋發出號召拉開序幕

《盧溝橋烽火》教學設計4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一起穿越歷史的風雨滄桑,翻開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盧溝橋事變。通過學習,你知道了這次事變真正的原因了嗎?

2.用上“侵佔、吞食、妄圖、咽喉要道”說說事變的原因。

過渡:所以,敵人對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舉拿下,好掃平他們侵略全中國的障礙。美麗祥和的盧溝橋再也阻擋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二、自主學習,感悟文本。

學習第二段:

1.過渡: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個不平靜的夜晚,去親眼目睹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

2.默讀課文第二-五自然段,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邊讀邊畫出表示時間關係的詞句,並思考每個時間段都發生了什麼事?用小標題概括。

3.交流並相機板書:1937年7月7日深夜 黑夜偷襲

第二天凌晨 城中血戰

當天晚上 橋頭激戰

4、讓我們首先把目光聚焦到那個深夜,對於日軍的偷襲,文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這顯然是蓄謀已久的挑釁行爲。”

指名讀,結合理解:挑釁、蓄謀已久。這指的是什麼?爲什麼這樣說?

5、默讀2——3自然段,畫出關鍵詞來說明。

(1)交流:並指導朗讀

生:“一支全副武裝的日本軍隊,偷偷地向盧溝橋摸來。 ”你知道了什麼?(企圖趁中國守橋士兵不備侵佔盧溝橋,入侵宛平城。)爲什麼要偷偷地摸來?

(2)師:可見日本侵略者乾的是見不得人的勾當。如果他們還有一絲良知的話,面對“我軍的大聲喝問,應該有怎樣的表現?(做賊心虛、渾身發抖、無地自容等)

(3)師:令人極爲憤慨的是,他們居然不知羞恥,課文中是怎麼描寫的?

可見日本侵略者?(蠻橫無理、恬不知恥、心狠手辣、、、、、、)課文中有哪些關鍵詞?從這些詞語中你知道了什麼?

(4)師:守橋的中國士兵是怎樣做的呢?從哪些詞語可看出?

師:請同學們展開合理的想象,說說守橋的中國士兵是怎樣“嚴詞拒絕”的?

讓我們體會到中國守軍怎樣的精神?把我軍的形象通過讀來表現出來(誓死衛國)

過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橋部隊傷亡較大,只得暫時退守大橋東頭的宛平縣城。誰知日本侵略者竟然認爲我軍膽小懦弱,不堪一擊,再次向我軍發動進攻。

三、學習四—五小節,體會日寇的瘋狂,我軍的'英勇與足智多謀。

過渡:面對敵人的再次進攻,我軍是如何應戰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頑抗的呢?

1、自由讀4、5兩小節,用“--”劃出寫日寇瘋狂、狼狽的詞句,用 “~”劃出寫我軍英勇戰鬥的詞句,從中又感受到什麼,簡要寫寫你的體會。

2、學生按要求自學,寫體會。

3、交流:

要點:(1)日寇的瘋狂:“日寇吃了虧,…………撲來”抓“撲”體會:想像,用詞語描述日寇的“撲”: 地撲。體會讀。

(2)日寇的狼狽:“在硝煙和火光中……狼狽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屍橫橋頭”,“打得日寇……”。體會讀。

(3)在體會讀的基礎上出示描寫日寇的詞語:人仰馬翻、哭爹喊娘、狼狽而逃、猝不及防、人頭落地、屍橫橋頭、鬼哭狼嚎、抱頭鼠竄

師:日本侵略者曾經是那樣惡如瘋狗,不可一世,但結果是落得哭爹喊娘、狼狽而逃的可恥下場的,實在好笑。

師:事實證明:中國守軍不是軟弱可欺的!

(4)請同學們看文中插圖,說說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麼?彷彿聽到了什麼?又感覺到了什麼?

(5)課文中哪些詞語突出地表現了中國守軍的英勇無畏呢?:

a、“早有防備……同仇敵愾、奮起還擊”(說明了什麼?)

b、“舉起” “冒着” “衝出” “砍去”從四個連續動作中,我們彷彿看到了什麼?你的耳邊好像又聽到了什麼?

(6)在體會讀的基礎上歸納描寫我軍的詞語:同仇敵愾、奮起還擊、兩面夾擊

4、引讀體會: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激烈的奪橋之戰,好好地讀一讀中國守軍英勇拼殺的語句:老師引讀:

英勇的中國守軍:

大刀:

頃刻間:

在硝煙和火光中:

過渡:雖然盧溝橋重又回到了中國軍隊的手裏,但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