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本文已影響 9.62K人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

(自設話題)

教學目標

1.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樂,能進一步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願意將秋天中自己覺得最快樂、印象最深的事講給大家聽,在講述中培養表達、傾聽和與別人溝通的能力。

設計理念

本設計注重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交際慾望;注重多向互動,提高交際實效;注重習慣培養,提高學生的表達、傾聽和與別人溝通的能力。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學生走進自然,回憶過去的生活,感受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爲課上的交際作準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憑藉課本插圖,引入交際話題

1.課件出示課本插圖,學生讀圖,說說畫面所展現的內容,知道這節課要說的是秋天的事情。

2.講一講家鄉的秋天、印象中的秋天是什麼樣的?引導學生從畫面的內容說開去。

3.師談話:同學們說得真好!是的,秋天是個五彩斑斕的季節,它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帶來豐收的喜悅,帶來無盡的快樂。在這美好的金秋季節,讓我們一起來講述秋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好嗎?(板書交際話題:秋天的快樂)

[設計意圖:教學伊始,憑藉教材中的插圖,讓學生說畫面內容,交流家鄉的秋天、印象中的秋天,把學生帶入具體的交際情境。]

二、播放活動情景,明確交際重點

師過渡:同學們請看錄像片段,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況,說說讓你感受到快樂的是什麼?

1.情境一:班級學生秋遊情景(課件播放錄像片段)

學生觀看錄像片段後,師生互動示例:

師:同學們,看了剛纔的秋遊錄像片段,你想到了些什麼?

生:我想到了秋遊那一天,我看到了美麗的楓葉,它們有黃色的、紅色的,在那鬱鬱蔥蔥的松林中顯得十分耀眼。我還揀了幾片楓葉,用它們來做書籤。

師:很好!你不僅欣賞到秋天的美景,還享受到用楓葉做書籤的樂趣。

生:看了錄像,我想起了秋遊時和林林同學一起採集野白菊花送給王老師的情景,王老師可高興了。

師:王老師很高興,爲什麼高興能說一說嗎?

生:王老師說野白菊花能明目清火,可以泡菊花茶喝。

生:……

2.情境二:學生到果園參觀,和果農一起採摘果子(課件播放錄像片段)

學生觀看錄像片段後,師生互動示例:

師:看了剛纔的錄像片段,你想說些什麼?

生:果園裏的果子種類很多,有火紅的柿子,金黃的橘子……看着它們我可高興啦!

師:看到豐收的果園很高興,從中你感受到什麼?

生:從農民伯伯的笑容中,我感受到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農民的口袋裏一定又多了不少錢。

生:看着錄像,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可愛的果子,想起它們給我帶來的快樂。

師:能說說哪些果子可愛在哪裏嗎?

生:柿子像一個個紅燈籠掛在樹梢多麼惹人喜愛,水靈靈的葡萄像珍珠一樣真好看,小石榴還張開嘴巴向我微笑呢!

師:你說得太棒了!是啊,看到豐收的景色怎能不高興呢!

生:……

(在學生講述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明確本次交際的重點在於把秋天的快樂說具體,老師的指導語言要流露出高興的心情,以便爲學生作出示範。)

[設計意圖:選擇播放學生自身參與過的、感興趣的活動錄像片段,師生互動,有利於幫助學生明確本次交際的重點,爲下一環節學生講述秋天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作鋪墊。]

三、回憶生活經歷,說出秋天的快樂

師過渡:秋天裏,讓我們感到快樂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想想說說美好的秋天都給自己帶來了哪些快樂的事情?

1.回憶生活說話題

(1)學生回憶過去的生活經歷,回味秋天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2)指名說說自己所回憶的事情,激活學生的記憶表象。(在學生說話題時,老師要提示學生說清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的事情,是做什麼事情感受到的快樂,以觸發學生的思維。)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秋天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最大限度地拓展交際話題。]

師過渡:從剛纔同學們說話題的發言中,老師發現同學們對秋天的瞭解還真不少,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認爲能讓人感到快樂的事情說給大家聽。(課件出示講述要求:要把秋天讓人感到快樂的地方講清楚,要說出自己的快樂,要讓人聽了受到感染。)

2.自主準備,自己說給自己聽

在學生自主準備時,可提示學生先想一想自己要說哪幾個方面,然後再說一說。

3.小組合作,說給組內的同學聽

(1)學生分組。(學生的分組要注意不同地區學生的合理搭配,做到組內質異,組間質同。)

(2)學生小組互動交流,教師要參與到小組的交流中去,並依據交際要求作相應的指導,物色在班上交流的`人選。

[設計意圖:以上兩個環節的教學,先是學生個體自主梳理、試說,讓學生在自主的語言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再是小組合作、互動交流,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交際活動中,最大限度地擴大學生交流、表達的範圍。]

4.多向互動,讓全班同學分享“我”的快樂

師過渡:剛纔,同學們就自己所感受到的秋天的快樂與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從大家的表情中老師可以感受到你們的交流一定非常精彩,現在請各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讓我們一起分享秋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我們來比一比、評一評,看看誰的介紹最能吸引大家。

全班的交流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發言代表的代表性。如農村的、城鎮的、山區的、平原的、產稻區的、產茶區的……

(2)要注意讓沒有經歷過體驗某種秋天快樂的同學,在聽後提出自己不明白、想知道的內容。

(3)同學的補充要根據實際進行合理的調控,教師要憑藉自己的童年經驗參與交際。

[設計意圖:班級交流,既爲全體學生提供示範,又是落實多向互動的憑藉,是提升交際質量的重要保證。]

四、拓展訓練時空,爲習作作準備

1.師總結談話:這節課,同學們個個都能說會道,在交際中,我們感受到秋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感受到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的快樂,讓我們走向自然、親近自然,去發現大自然更多的奧妙吧!

2.拓展訓練:開展留住秋天的快樂的活動,憑藉我們靈巧的小手,把自己感受到的秋天的快樂畫下來,並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或者鄰居家的小朋友介紹自己的圖畫。

[設計意圖:該環節的教學,通過教師的總結談話,把交際活動從課內引向課外,激發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拓展訓練的安排,注重與語文實踐活動的整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2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張迎善那雙寬大、粗糙、有力、勤勞,創造了綠色寶庫的手,投射出這位普通勞動者質樸美好的心靈及其高尚的情懷,讚美了普通勞動者堅忍、敬業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敬意。

教學目標:

1.學習專注關鍵詞,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文章的閱讀方法。

2.瞭解張迎善一雙手的特點,探討這雙手形成的原因,從而感受張迎善甘願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願。

教學重點:

1. 體會林業工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2. 學習抓住特徵表現人物寫作的方法。

教學難點:

品味課文的語言風格,揣摩句子的深刻含義,感悟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三疑三探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1.圖片導入:人人都有一雙手,可由於人的年齡和社會經歷不同,它們絕不會是一模一樣的,每雙手都有它的特點,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張關於手的圖片,請大家猜猜它是屬於誰的手?

生:

媽媽的手(溫柔細膩的撫摸着嬰兒,藏着濃濃的母愛)

農民的手(手上佈滿老繭和泥土,藏着農民的辛勞)

醫生的手(帶着手術用的手套,藏着救死扶傷)

……

2.引導質疑:每雙手都有它的特點今天我們也來認識一雙特殊的手。(板書課題:一雙手)通過上節課的初步瞭解,這節課你還有哪些疑問?

生:

張迎善的手是什麼樣的?

他的手有什麼特點?

他的手做了什麼?

……

3. 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自探提示: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盡情讀課文,邊讀邊用筆把描寫這雙手的句子用直線劃下來,抓住關鍵詞把你感受到的手的特點批註在旁邊。

2.思考:爲什麼這雙手會是這個樣子?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細細品味。

二、解疑合探

(一)1.小組合作,彙報自學成果。分小組展示自學時找到的關於手的樣子的句子,並簡單談一談在讀這句話時的感悟。

2.轉關鍵詞,深入分析張迎善手的特點。

A. 出示句子“ 在兩隻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間,我驚訝了:我握的是手嗎?活像半截老松木!我本能地想抽回手來,可是沒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緊緊地裹住了。”

方法指導:從哪些地方看出張迎善手的特點?

粗糙(“活像半截老松木”聯繫實際生活中老松木的樣子進一步理解手的粗糙)

有力(“想抽回手沒得逞”、“緊緊裹住”說明張迎善得手有力)

讀書指導:出示“我驚訝了:我握的是手嗎?活像半截老松木!”讀出驚訝的感覺。(差生讀,中等生評價後再讀,優生再評價再讀。比一比誰讀的更好)

並且多次閱讀後讓學生觀察句子特點:前面是問句,後面是對問句的回答,這樣的句子叫做設問句,出示設問句的作用,讓學生進行句子練習。)

結合圖片認真觀察感受手的粗糙

B.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樣硬,老繭佈滿每個角落,手指肥圓。一個手指似三節老幹蘑。”

方法指導:這裏運用打比方的手法,把______比作 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_.

生活中你見過鼓皮和幹蘑吧,是怎樣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手的粗和硬)

C. 出示“左手大拇指沒有指甲,長過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條形成上下兩個“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紋,手指各個關節纏着線,線染成了泥色。”

閱讀感知:從文段中抓關鍵詞瞭解手的.特點,從“沒有指甲”、“刻”、“黑且深的裂紋”等知道這雙手是傷痕累累的。

D. 出示: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來:長24釐米,寬10釐米,厚2.5釐米,這是我今生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

方法指導:抓住具體數字,感知手大的特點,總結列數字說明方法。

展示按照這個尺寸畫的一隻手,組織學生比一比,在直觀形象對比中是學生對張迎善手大的特點有直接、真切的感受。總結張迎善手的特點,讓學生看一看自己的手,再對比張迎善的手,想一想他到底做了什麼?爲什麼和我們的手千差萬別?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答案。

(二)從文中找出這雙手形成原因的句子,進行朗讀。

A. 出示:栽樹是手活。穴裏的草根根、石塊塊得用手揀出來。保證苗苗不窩根,得用手把苗根送進土裏。栽一根苗,手得往土裏插三四次,貼膠布塗手油不管用。

(讓學生邊讀,邊做出動作,體會張迎善對樹苗的愛惜,再帶着愛惜之情讀一讀,明白張迎善必須親自用手種樹,因此纔會傷痕累累,手上佈滿老繭。)

B.計算器請:

我們爲張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樹手往土裏插三四次,一天栽一千棵,這雙手往土裏插多少次?張迎善一共種了多少棵樹?這雙手又往土裏插了多少次?(780000次)

組織交流:看呀,就是這雙手,和土壤接觸了幾十萬次,這一串數字多令人驚訝,作者在得知這一數字後驚訝的說道: 這雙手虧得是肉長的,若是鐵鑄造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請盡情地用驚訝的語氣讀出這句話來。學到這裏,讓我們想一想這雙手的付出,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這雙手。

生:勤勞的手,堅硬的手,比鋼鐵還硬的手,無私奉獻的手,默默無聞的手,創建綠色寶庫的手……

(三)林業局負責人說:這是一雙創建綠色金庫的手。綠色金庫指的是什麼?植樹造林還有哪些好處?小結:這大森林的的確確是綠色的金庫,而這金庫的創造者就是張迎善這雙手,讓我們再重溫一下張迎善的手。

三、質疑再探

課前的問題大家都弄明白了嗎?誰還有那些疑問?

預設:看着雙手老師看到了翠綠的森林,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麼?

四.運用拓展

一雙手一個動人的故事,一雙手一個奇蹟的見證,一雙手一個美好心靈的展現!張迎善用他普通的雙手爲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學們我們人人都有一雙手,你願意用你的手爲社會做哪些好事呢?

(拾金不昧,助人爲樂,扶老愛幼……)

五、佈置作業: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風寒清潔工人的手,傳遞知識老師的手,勤勞能幹爸爸的手,溫暖細膩媽媽的手,還有你們,稚嫩靈巧的手等等,課後請你仔細觀察,試着把它寫一寫。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3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繫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3.能從作者的字裏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1.掌握組織材料的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襯等表現手法爲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

2.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得井井有條。

教學準備:蒐集天山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跟隨葉聖陶先生到金華的雙龍洞走了一轉,今節課,我們將來到西部,新疆的天山。

指名讀課文前面的過度語。用波浪線劃出今節課的學習內容。

2、默讀課文,理清課文的結構,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在文中找出有關地點變換的句子,用“——”劃出來。

3、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詞。

二、新授

(一)、第1自然段總寫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 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主要寫了什麼景物?

2、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讀了後,你覺得天山怎麼樣?

3、指名讀。

師: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景物?

師:雪峯、雪水和溪流有什麼特點呢?作者用什麼修辭手法把這些景物描寫出來的?

師:你們覺得哪些比喻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劃出比喻句

師出示比喻句。說說把什麼比作什麼,指句讀,齊讀。

師:的確,生動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見的景物變得栩栩如生,讓讀者有親臨其境的感覺。除了比喻,這一段話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去欣賞?

(三)、這篇課文其餘各段中都有很多寫得生動的地方值得我們探究。現在小組合作探究。等一下與大家交流。(出示學習方法,1、作者在第3、4自然段中主要寫了哪些景物?2、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3、劃出好詞好句。

1、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主要寫了哪些景物?2、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你覺得這裏的天山又怎樣?

師:作者怎樣把景物寫具體的?(比喻)

2、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主要寫了哪些景物?2、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3、天山的水給天山增添了無限生機,樹是那麼的密,花是那樣的綿延,要是讓你用一個字來概括七月天山的特點,你會用哪個字呢?(美)所以作者不由得發出讚歎?

1、這句話是什麼句?怎樣改成陳述句?這句話強調節了什麼。

(四)、概括課文內容及中心思想。

三、總結寫作方法:這單元裏我們跟隨作者們來到了相看兩不厭的----敬亭山,白銀一般的----洞庭湖,風景舊曾諳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着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聲異的石鐘乳和石筍的-----雙龍洞,有着奇異風光的——天山,我們發現,我們的祖國可真是----美!”有空跟爸爸、媽媽一起去暢遊大自然,並學課文的作者把看到的景物寫來。要注意:⑴ 講究寫景的順序。 ⑵ 抓住景物的特徵,展開細膩的描寫。(3)運用比喻、誇張、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描繪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

四、作業:

1、填空。

2、請把你喜歡的優美語句找出來,並抄寫在摘抄部上。

板書:

進入天山:雪峯、雪水、溪流

七月的天山 再往裏走:密林

走進天山深處:野花

教學反思: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寫景記敘文,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的寫作思路是: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遊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峯、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後作者抒發了對天山美景的讚美之情。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圍繞“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用優美的語言表情達意的”進行自主研讀和交流。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了詞彙的豐富,風景的優美和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講課時,我着重引導學生欣賞句子“在輕輕盪漾着的溪流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麼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麼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麼絢爛。”要求學生合理運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對身邊熟悉的景物進行仿寫練筆。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

(2)能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關鍵句段讀懂魚爲什麼會游到了紙上。

(2)以讀促思,以讀代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啓發。

難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兩者的關係。

3、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4、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輔助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聽寫:

花港 玉泉 清澈見底 聾啞人 一絲不苟 工筆細描 揮筆速寫

2.你能用上部分詞語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嗎?

3. 讀課題,引入新課

二、研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品質

1、抽生接續讀課文。思考:作者認識了一位怎樣的青年?請用文中的詞概括。(課件出示)

2、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青年舉止特別的?默讀課文。用筆畫出這些句子,並把自己的體會簡要寫在旁邊。(課件出示)

3、同桌交流,讀讀畫好的句子,並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同桌聽。

4、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體會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從中感受他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並把自己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重點引導學生從下面句子中去體會:

(1)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課件出示)

(2)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課件出示)

(3)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爲一體了。

(4)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爲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在理解句子時相機指導學生抓住重點的詞語,聯繫上下文來體會句子所蘊含的意思,並引導學生感情朗讀。)

5、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

6、小結

三、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1、聾啞青年那勤奮專注的形象,一定會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中。那麼作者是 怎樣觀察和描寫,才使這個人物如此生動的呢?請同學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自己的發現。

2、小結:

四、小練筆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讚歎着、議論着,那麼人們是怎樣讚歎和議論着呢?想象當時的情景並把它寫下來。

五、作業設計

留心觀察自己的同學,抓住特點,多看、多聽、多問,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

六、板書設計

27 魚游到了紙上

一絲不苟 堅持不懈

魚游到了心裏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5

設計意圖:

本教學設計抓住關鍵詞“驕傲”,力求以情動人,激發學生入情入境,在語言環境裏品味、內化,讀懂驕傲,生成驕傲。併力求實現各種資源在整合中融合,在融合中內化,在內化中昇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有一定內涵句子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使故事裏的每個驕傲人物在每個學生心中留下永恆的記憶。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感悟生命的美好,體會人性的真善美,樹立對器官捐獻的正確觀念。

知識目標:

1、學習作者通過對人物的語言生動細緻的描寫,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的寫作方法。

能力目標:

1、按課文前的“連接語”中的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後捐獻角膜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體會人物所要表現的崇高品質。

3、學生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器官捐獻的意義,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

教學時間:1課時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一、課前調查,蒐集信息

1、調查採訪:你周圍的人對捐獻角膜等器官有什麼看法?

2、通過讀書、上網等途徑瞭解有關捐獻角膜的知識、史料。

二、課前談話,昨天我們蒐集了哪些資料,同學們同桌或上下桌交流,教師巡視。看來同學們對器官捐獻已經有了很深的理解

三、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眼角膜捐獻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學們學習之後一定會對器官移植產生新的看法。

1、齊讀課題。 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預設:什麼叫永生?)好,等我們學完課文後相信同學們就會明白這個問題了。

三、導語鋪墊,引入“驕傲”

同學們,請快速默讀課文,劃出含有“驕傲”一詞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再聯繫上下文,想一想,他們爲什麼彼此感到驕傲,並在旁邊批註你讀後的感想。

(二)學生默讀課文,自學。

三、彙報交流,讀懂“驕傲”

(一)交流A——出示句子:媽媽,我真爲你、爲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爲外公的無私奉獻而“驕傲”

1、溫迪爲什麼爲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聯繫上下文想一想,“這一切”包括了什麼?(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句子)

課件出示課文第5自然段句子:

“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1)你平時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如果我們的器官捐獻給別人了,就拿不回來了,怪不得父親會這樣說,引讀父親的話

(2)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麼?

帶着你的理解誰再來讀一讀,同學們,琳達的父親說這句話時,心情是怎樣的?(平靜的)讓我們來齊讀。

(3)同學們,琳達的父親心中真的平靜嗎?

小結:是的,誰不爲失去親人而悲痛呢,但作爲父親,他只能壓抑內心的悲痛,以平靜的心態面對,只有這樣,才能安慰14歲的女兒,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感受來讀一讀。

父親的另外一句話也告訴我們,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找出來讀讀。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爲我自豪。

想象:一個盲童重見光明會是怎樣的情景?

他的父母是怎樣的心情?讀出美妙。

作爲捐贈者的`家人,有怎樣的想法?讀出自豪。

能讀出你的感受來嗎?

想象說話:

如果你就是那個接受眼結膜的盲童,在琳達父親的幫助下,恢復了光明,見到了陽光,見到了夢中的一切,你最想跟那個讓你從黑暗走向光明的人說些什麼?(評價:我聽懂了一個盲童的決心,我明白了一個盲童有一顆感恩的心)

誰來讀讀這句話。(評價:我從你的朗讀中聽到了一個美妙的感覺。聽到了自豪的感覺。)讓我們全班齊讀。

爲媽媽的態度轉變而“驕傲”返回課件

1、溫迪爲什麼爲媽媽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學情預設:因爲媽媽能改變自己對捐贈器官的看法,也很了不起。) 開始琳達對母親眼角膜捐獻的態度是怎樣的(極力反對),她無法理解父親的行爲,你從課文哪些句子中能感受到?

生:學生找出“我驚呆了——完整的離去”(出示課件)朗讀

2、 師:當世界上你最摯愛的親人媽媽離你而去,你再也不能吃到她親手做的飯菜,再也聽不到那親切地叮嚀,你會是一種什麼樣地心情?(悲痛,傷心欲絕),這時有人要取走你母親身上的一部分時你會怎麼樣?(氣憤)那麼,你就來氣憤的讀讀這一部分

3、琳達是如此強烈的反對把媽媽的眼睛角膜捐贈給別人,而父親呢?再讀父親的話。你又讀懂了什麼?

4、琳達如此強烈的反對把媽媽的眼睛角膜捐贈給別人,那溫迪爲什麼還爲琳達而驕傲呢?(因爲媽媽後來遵從了外公的遺願)是啊,琳達最終明白了父親的話,再讀父親的話,你有明白了什麼?

小結:這樣的媽媽同樣值得溫迪爲她而驕傲。就在溫迪爲外公和媽媽感動着,驕傲着時,琳達也爲14歲的溫迪感動着,驕傲着。這又是爲什麼呢?

爲女兒的美好心願而“驕傲”

1、出示第8自然段中溫迪說的話。

當然,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

① 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盲童,當你只能用手觸摸、用耳朵聆聽、用心去感受一切的時候,你最想說的是什麼?

④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師:什麼也看不見會是一種怎樣的痛苦啊,請把自己的感受帶進去讀一讀。

自由練讀——指名讀

② 換位思考:

同學們,此時你就是溫迪,你一閉上眼睛就能想象得出——(出示句子,想像說話)

那些盲人是多麼的痛苦,因爲他們看不見五顏六色的鮮花,看不見_________________,看不見 ____________________,也看不見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誰再來讀讀溫迪的話(師可做適當評價:如從你的朗讀,我感受到溫迪對盲人有着深深的同情;我聽出了溫迪堅定的決心;捐獻眼睛角膜的志願在溫迪心中紮下了根;溫迪像外公一樣能感受捐獻角膜的快樂……)

讀到這,你們是否對一開始父親說的這句話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呢?

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學生講。

讀到這,你們對這種有意義的死,是否又有了一種新的看法,你們覺得這種死的意義何在?(評價:自己死後身體還能讓他人恢復健康,這就是一種有意義的死。)是啊,死亡對於一個人來說就是走向終極,但自己的身體能夠在另一個人身上得到延續,使他們獲得新生,爲這個社會做出貢獻,這種死就是有意義的。

再齊讀這句話。

2、回讀父親的話: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再來聽聽父親說過的話(課件播放《愛的奉獻》並出示父親的話)

師:父親曾平靜地對我說──“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師: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師:父親愉快地說──“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

師:父親驕傲地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爲我自豪!”

四、小練筆:

是的,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那麼,父親留下的還有什麼?(想象說話)

小結:隨機板書:關愛生命 無私奉獻

父親的所爲,不僅僅是一副角膜,更多的是一種關愛生命,無私奉獻的精神。

五、鏈接原文,生成“驕傲”

1、課文到這裏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並沒能結束,下面請同學們聽老師讀一讀故事原文的結尾,聽後相信大家一定有話想說。(配樂小提琴《愛的禮讚》) 那天我緊緊摟着溫迪,沒能想到,僅僅兩週之後,我再一次爲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身了……

當我簽字時,她的話仍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有多麼痛苦嗎?……”

失去溫迪三週後,我收到一封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重見天日,他們成爲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此刻,我彷彿感覺女兒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這樣活潑地揮動着,她的眼睛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想象說話:

這是文章真正的結尾,此時,你又想說些什麼?

六、迴歸課題,昇華理解:

師:同學們,課文學到這裏,你對大家一開始課題中“永生”的含義有什麼進一步的理解呢?

小結:是的,我想永生的不僅僅是眼睛,永生的是一種關愛生命,無私奉獻的精神,難怪琳達一家人會彼此感動着,彼此驕傲着。(板書:爲此驕傲)讓我們再一次讀讀這個課題。

七、配樂朗誦(無私的愛 或愛的奉獻)

師:最後讓我們來欣賞其中一位受捐獻者寫給溫迪的詩。結束今天的課。

【出示】:

你的眼睛,如遠方的大海

淺深都涌着奔騰的愛;

你的眼睛,像山澗的清泉,

點滴都流着希望的光;

那是你的眼睛,也是我的眼睛,

她點着生命的光輝。

是的,最美的詩也無法表達我心,

當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的時候,

我多麼想看看身邊的親人,

多麼想看看關心我的朋友,

那怕給我短暫的一天,那也滿足了……

然而今天,這一切真得就像夢一樣實現了,

因爲我接受了眼角膜中心的手術,

接受了一位名叫溫迪小女孩的饋(kuì)贈,

是她給了我第二次光明,

不!是生命,是永恆的生命!

課外作業:

(一)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像琳達一家這樣的人,請同學們下課後,蒐集更多的有關捐獻器官的感人的故事,講給親人、同學聽。

板書設計: 永生的眼睛

關愛生命 無私奉獻

爲此驕傲

教學反思:

在小學一線教學十載的我,雖說是個老教師了,可對於新課程來說,我還是一個剛出爐的幼苗,一直都教老教材,接觸新教材應該是前不久在縣領雁工程培訓中的事,當時吳雯嵐老師叫我們有意向參加“長篇短教”的老師報名時,我猶豫了,我沒有及時地報名,因爲我害怕,吳老師對人總是那麼的親切,那麼的溫柔,以致於我害怕上不好課,讓她傷心,可回家想了一個晚上後,我還是覺得試試,反正讓她失望已經不止一次了,在每次讓她失望後我都有進步,還是自私點,讓她傷心,讓我進步。

備這節課,上這節課,我自己學到了很多。

收穫之一是解讀教材有了新的路徑。以往解讀教材多是借鑑別人的思想成果,綜合別人對這一課的認識,形成自己的解讀,再形成教學預案。備這一課,自我感覺超越了網絡上所能找到的其他解讀路徑所能達到的解讀深度和廣度:拿到教材,我沒有急着去翻教參,也沒有急着去網絡上找資料,而是一遍一遍讀,讀到動情處我會流眼淚,哭着哭着,我也發現了文中哭喊和平靜的對比,哭喊和驕傲的對比,這是我自己的見解;在反覆解讀中確定以“驕傲”爲抓手從而使全文教學呈塊狀推進,這是我自己的見解……

收穫之二是理解了正確把握課文的教學內容是首要的。從教學內容入手,不是不注重教學方法,是因爲教學方法最終是爲更有效地實現教學內容而服務的。目前情況下,關注“教什麼”我以爲很重要。主要原因就是目今語文教學內容存在着不少問題。教學方法再靈活,再有藝術性,再有表演性,如果教學內容不正確,其最終的價值是很有限的。教學內容除了文本外,還應該有承擔“語文”的東西在裏面,比如語文知識。而單純的教授語文知識顯然是不適合小學的實際的,所以,最理想的狀態是做到“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融合。在這節課上,我是把知識掰碎然後整合儘量融進整個課堂的情感線中去。從效果上來看,這一點還是成功的。

收穫之三是親身體味到磨課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磨課的過程是痛苦而又幸福的。一個好的設計思路會讓自己有一種脫胎換骨的快感,一個思路被推翻陷入困境時又讓人食不知味。但是往往是“困境——解困——困境——解困”這樣的一個循環。但是後面的困境是對前面困境的超越,後面的解困和前面的解困相比更是一種認識上的新的提升,而提升的過程本身是讓人流連忘返的。尤其當磨課進入到雕琢細節的階段時,那種苦思多時而突然完善好了一個細節的興奮之情我是深有體會的。就這節課我試教了三遍,第一遍在自己學校試教,那課簡直不是課了,一個問題拋出去,沒有了迴音,學生怎麼也達不到我設計的問題中,鈴聲響了,我的教學內容還沒上一半,雖然也叫了幾個老師來聽,可他們也說不出什麼原因來,晚上我緊張的想哭了,第二個星期就要上了,可自己的教學思路還是一團糟,結果打了個電話給指導師,她叫我到鬆源鎮小去試試,第二天,我匆匆地到了鬆源鎮小,第一次試教下來,內容是順利地上完了,可指導師說我是在滿堂灌,沒有讓學生自己去品讀,學生是在我的牽引下悟的,回家後我有對教案進行了修改,第二天我又開始再一次的試教,結果指導師說我這堂課好多了,至少自己是引領者,把時間還給了學生,給學生讀書的時間多了,讓學生說的也多了。在一次次的修改中,我欣喜地看到,原來教材解讀是這麼一件有意思的事。磨課是這麼一件有意思的事。

收穫之處還有很多。如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自然流露;如掌握學情對課堂的根本影響,如朗讀指導應該像於永正老師那樣完全放開,使課堂出彩出在學生身上,而不是出彩在教師身上等等。但是,課堂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

這次的遺憾也常常回旋於自己的心頭。

最大的遺憾就是教學順序不科學。

父親說的話應該是全文的重點,文中的驕傲也是從這句話中引開的,可我的課堂上起來有點亂,給聽課的老師一個印象就是亂,沒有把這個驕傲凸現出來,學生對父親的話理解的不深,都說品讀要有層次地讀,要讓學生有所感,才能讀出感情來,可我卻沒有做到有層次的分析重點句。

遺憾之二是固守既定的教學預案,較少變通。

當預設的學生情況跟實際情況有較大不同時,應該做的是沉穩的調整教學過程。這樣的老師可以稱做名師。可惜,我沒有做到——可惜!

要是我肯拿出10分鐘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把整體感知的部分做好。儘管後面的內容來不及展示,但是,前面的內容我依舊有信心能做的很到位。也許聽課的老師會認爲再花那麼長時間進行讀書指導不值得。可是學生需要!他們需要停下來再讀——可惜,我沒有這樣做——我只按照既定的預設方案走下去了——可惜!

遺憾之三是自己的教學基本功還不到位。

我自認爲課堂機智還是可以的,也就是說處理一些生成性的東西會好一點。可是,自己的粉筆字,還遠遠不行。粉筆字總是沒有力量,教態還不夠自然。這些,哪裏是紙上能得來的?唯有實踐!不過經過多次的鍛鍊,我的心裏素質已經好了很多了。

當然,遺憾還有很多。比如,這個教案的設計還是過於拘謹,沒有太放開,還不夠大氣。比如,我調控課堂的節奏還不夠到位,在一些該精彩的地方沒有達到更滿意的效果。比如,對學生全體的關注不夠等等。

在蔡金華老師的點評後,我再次修改了教案,回校後我又在五年級試教了一次,發現遺憾少了很多,自我感覺通過這一課,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有了一個紮實的提高。感謝吳雯嵐老師,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老師。

我會把此課當作一個起點——從這裏出發,一路堅定的走下去。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個生字,能準確認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村孩子純樸自然、歡快的童年生活。

3.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感悟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問題:

教學準備:掛圖或課件、麥哨實物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介紹作用

1.板書課題,質疑。

2.解釋課題: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麥哨》,麥就是--(麥子),哨呢--(口哨),

3.介紹作用:用麥秸做的哨子。把麥秸削孔,然後放在口中吹,能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

二、初讀課文,學習詞語

1.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通、讀順,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次。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出示詞語,生讀

湖畔 肚兜 嫩莢 麥穗兒 麥芒 擎起 包裹 嚼嚼 吮吮 直沁肺腑 撩起 你呼我應

此起彼落 茅茅針 麥稈似的 結出 黑白相間 樂譜 剝開 和着

多音字:和、應、結、剝

形近字的比較:“俯”和“腑”

三、品讀課文,初步感悟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課文幾次寫到“麥哨”?是怎樣描寫的?

2.組內交流。

(首尾兩次寫到“麥哨”。你呼我應,此起彼伏,歡快柔美;鄉村孩子在田野中無拘無束地快樂遊戲)

3.師:變化豐富的麥哨聲就像一曲曲風格不同的田園牧歌,我們聽着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麥哨聲是一曲歡快的樂曲,悠長的麥哨聲是一曲柔美的樂曲,而相互應和着的麥哨聲)

4.學習寫法:

師:麥哨聲一呼一應,你呼我應,此起彼伏,歡快柔美。你還發現什麼也前後呼應着?

(小結:課文首尾兩次寫到“麥哨”。你呼我應,讓我們一直沉浸在麥哨所吹響的田園牧歌裏。)就像一曲合奏曲。)

5.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四、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1.過渡:爲什麼孩子們的麥哨聲吹得那麼歡快、那麼柔美?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賞鄉野生活裏的“歡快”與“柔美”的畫面。

2.請大家自讀自悟,邊讀邊把“歡快”與“柔美”標註在相關的句子邊。

3.隨機交流所欣賞到的“樂”與“美”和畫面,邊交流邊指導朗讀,讀出相應的感受。

A、孩子們衣服美、外貌美。

“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

“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看圖品味:碧藍的湖水邊,茵茵綠草地上,孩子們玩耍割草,就像是綠草地上盛開了無數美麗的花兒,好一幅色彩豔麗的畫。

B、田野裏花果美:

“前幾天,田野裏還是鵝黃嫩綠……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哪些顏色映入你的眼簾?把描寫顏色的詞語圈劃出來:

鵝黃嫩綠、濃陰、金黃、黑白相間、雪白、淺黃色

這些顏色是一起出現的嗎?(圈劃:前幾天、轉眼間)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好一幅變幻無窮五彩紛呈的畫。)

4、仿寫練習:(出示圖片,看圖,用“謝了……結出”說一個排比句。)

這段不但寫出了田野裏花果美,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田園裏豐收樂。

C、田園裏豐收樂:

“前幾天,田野裏還是鵝黃嫩綠……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哪些詞語讓你看到了豐收的景象?(圈劃:到處、密密的、一蓬蓬、豐滿、齊刷刷。)

重點品味“擎”。(與舉、託相比,“擎”字更顯出果實的豐滿,突出麥子的自豪與獻禮般的鄭重。)

看到這麼美的麥田,你想說什麼呢?跳動的音符奏出的是什麼樂曲?(整個田野就好象是一篇完整的,優美的豐收樂章。)

D、小夥伴遊戲樂:

“男孩子跑到鋪滿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頭……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

如果你在這個運動場上玩耍,心情會怎樣?讀到這裏,你有什麼話想對孩子們說?(讀!)

難怪“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E、茅茅針滋味美:“……一股甘甜清涼的滋味很快從舌尖直沁肺腑!”

草地是天然的墊子,那茅茅針呢?(是天然的綠色飲料)

那種滋味會象什麼呢?想象着這種滋味,我們也來好好嚐嚐吧!(讀!)

五、學生自讀,交流美句

1.同學們,剛纔我們品味着課文,彷彿看到了鄉間田野裏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玩耍嬉戲的情形,那快樂美好的田園生活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細讀讀課文,一定會發現課文中的好多詞句也像麥芒一樣齊刷刷的,也是那樣的美。

2.學生自讀,尋找有規律的詞句,交流美的語句,誦讀積累喜歡的詞句。(通過師生對讀、同桌對讀等形式讀出句的節奏美,積累詞句)

一聲呼,一聲應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

你呼我應,此起彼落一張張一朵朵

一蓬蓬那麼歡快,那麼柔美

3.你還有不會的嗎?那麼,課文爲什麼以“麥哨”爲題?

總結:文章以麥哨爲線索,以首尾呼應的音律,呈現了一派豐收在即的田園風光,從而隱喻出生活在田園裏的孩子們,童年的生活就像麥哨的聲音,這哨聲是那麼歡快、柔美,悠遠,綿長。這節課,我們跟隨作者領略了美好的田園風光和孩子們的歡樂,瞭解了作者的一些寫文章的方法,希望你們也能像作者這樣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準確而恰當地表達出來。

四、拓展延伸。

1.鄉村的生活是如此的歡快、柔美,讓人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但是這僅僅是因爲鄉村景色怡人嗎?同學們可以想想你們身邊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鄰居,他們之間與“歡快、柔美”有關係嗎?老人們健康長壽;孩子們聰明可愛;夫妻們恩愛美滿;鄰居們和睦相處。是呀,鄉村的景色是怡人的,鄉村的人們更是美,美在:樸實、熱情、善良、純真,美麗的景色和這些可愛的鄉親們構成了一副歡快、柔美、和諧的畫面

2.有一位讀者讀了《麥哨》這篇課文後,激動不已,將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用28個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詩:

碧湖,綠田,孩子;清風,炊煙,農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陽西下,幸福人,樂開花。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7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第四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番茄太陽”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情“明明”美好的童心對“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讀好課文中的人物語言。

【教學重難點】

感悟三個“番茄太陽”的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聯繫生活,激疑導入

1、提問,在生活中你有沒有見到過殘疾人,他們是怎樣生活的,你有沒有想過幫助他們?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與殘疾人的生活有關(板書:“番茄太陽”)

見了課題,你想問什麼?

二、 整體把握,理清線索

1、輕讀課文,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明確課文中的人物,練習用幾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交流。

第二課時

一、 導入新課

1、讀題。讀出溫暖而美好的感覺。

2、過渡:番茄,太陽,太陽,番茄,這是一個怎樣的奇妙組合呢?讓我們打開書本一起去感悟。

二、 精讀感悟三個“番茄太陽”

1、找找“番茄太陽”這個奇妙的組合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在哪裏?找出句子,用線畫出。

2、交流:

(1) 根據學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嗎?太陽像番茄嗎?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陽。”

看着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

紅紅的“番茄太陽”一直掛在我的心中,溫暖着我的心。

(2) 自讀出示的三句話,談談你對三個“番茄太陽”的理解。

(一指明明心中的太陽 ,二指明明的笑臉 )

3、過渡:看看這一直掛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陽”到底是什麼?

三、精讀感悟“我心中的番茄太陽”

1、快速地讀課文,畫出描寫明明容貌和言行的句子。

讀一讀,想一想,你覺得明明是個怎樣的孩子?

2、學生自學,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3、交流:

明明是樂觀開朗,嚮往光明的人;明明熱愛生活的人;明明關愛他人的人。

4、那麼明明給我帶來的是什麼呢?請畫出描寫“我”的心情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我”心情的變化。

灰暗——溫暖——喜歡——快樂——感動

5、你覺得第三個“番茄太陽”是什麼?

歸納:是明明真誠的愛心,美好,即熱愛生活,關愛他人

6、學了這篇課文,你還想說什麼?問什麼嗎?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8

一、聽寫導入,引發閱讀期待。

1、師:同學們,請看着提示寫出幾個詞語,請兩個同學上黑板書寫。(糾正書寫)

2、師:(出示一段內容)選擇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

師小結:我們不僅可以用歸併段落大意的方法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還可以像這樣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概括出主要內容。

二、換位思考,把書放進心裏。

(一)學生自主學習

1、師:在這一段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話中,有一個詞語是“愚不可及”。

(1)理解“愚不可及”的意思。

(2)如果我們就是那一行遊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覺得哪些行爲已經是愚不可及了呢?

2、師:現在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你們如果就是那一行遊客,回想當時的情景,哪些行爲讓你們覺得愚不可及?

從這句話裏我們看出幼龜的猶豫,其實它正在偵查情況,而我們卻不知道。

師:請你們再仔細讀一讀這段話,你還能讀懂什麼?

(1)從“欲出又止、躊躇不前、探出”這些詞語體會到幼龜的機警、小心、謹慎。

A、幼龜出的是爲了什麼?“止”呢?

B、詞語辨析:“探出”和“伸出”

C、學生表演幼龜的'動作

師小結:看來幼龜是多麼會保護自己,多麼神奇啊!

(2)從“啄、拉”感受到嘲鶇的兇狠。

(3)朗讀體驗。

3、師:你們還找到了哪些句子看出我們這些遊客是愚不可及的。

(1)理解若無其事的意思 。爲什麼會若無其事?

(2)指導朗讀:讀出嚮導的漠然

(3)劃出文中我們和嚮導的態度的詞語。

(4)指導朗讀。

4、師:愚不可及的事還有呢!當我們瞭解了事情的真相後更是認爲自己愚不可及了。我們看到了什麼?

(出示圖片)孩子們,你們看到了怎樣的一幅景象?請大家發揮想象,寫一寫你看到的場景吧!最好能用上積累的四字詞語。

師小結:的確慘不忍睹啊!

5、嚮導和我們又是怎麼做的?怎麼說的?把描寫嚮導和我們的動作的詞語劃出來

A、(摘下、放進、抓起、奔跑。)

B、你體會到了什麼?(我們心情十分焦急)

C、指導朗讀。

6、(1) 出示句子:

“不一會兒,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

“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頹喪”。由這兩個詞你想到什麼?(若不是因爲我們的錯誤決策,幼龜們就不會白白送死了。)

(2)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那樣的傷害。”

比較句子: 師:你讀出了什麼不同?嚮導的心裏會是怎樣的自責?

(沒有抵住輿論壓力,沒有堅持到底,沒有膽量與錯誤的觀點相對抗。)

三、迴歸“道”,提升文本理解。

1、師: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祕。這“道”不是我們第一節理解的簡單的“規律”概念化的兩字,而是——。(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願望相反的結果。)

2、你們接觸過這樣違背自然之道的事嗎?你認爲怎樣纔會不違背“自然之道”?

3、出示美國作者伯羅蒙塞爾創作的《自然之道》原文的結尾

四、佈置作業。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理解“森林爲什麼實在是太重要了。”

3、會用“可以……也可以”說話。

教學內容:

《雲雀的心願》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理解小云雀爲什麼許下“植樹造林”這個心願。

教學難點: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森林的重要。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今天這堂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20課。同學們齊讀課題:雲雀的心願

2. 上節課我們初了這篇課文,你們知道雲雀的心願是什麼嗎?從課文中找出句子並讀一讀。

3. 多媒體出示雲雀的心願:讓我們一齊把雲雀的心聲讀出來吧。

4. 小云雀爲什麼有這樣的心願?原來是因爲它跟媽媽到外面轉了一圈,認識到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在書中找到用雙線畫出來)

二.精讀

1.過渡:那麼,小云雀.到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麼?才認識到“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請同學們先自由地、大聲地讀課文,讀後再用“——”畫出有關語句。

2.小云雀來到了哪裏?看到了什麼?

出示第二自然段。(你讀得真好,你的朗讀讓我感受到黃沙鋪天蓋地地席捲而來。)

3.出示沙漠圖:讓我們也走進沙漠去看看吧。“這裏沒有——,沒有——,沒有——”填空。你能用幾個詞來形容一下嗎?

4.讓我們再來讀段話,感受沙漠的荒涼。

5. 它們還飛過哪裏?看到了什麼?(你的聲音真好聽,老師想請你再讀一讀。其他同學要仔細聽了,邊聽邊思考,從這段文字裏你感受到了什麼?)試着讀出你的感受。聽了你的朗讀,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洪水氾濫的情景,你們想去親眼目睹一下嗎?(出示洪水氾濫的圖片)

6.如果你被洪水圍困,你又會想到什麼?

三.森林的作用

1.出示漫天飛舞的沙漠、渾黃的河水的圖片。問:“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同學們從課文中找一找、讀一讀,並用“~~~~~”畫出有關的語句。

2.指名回答。看到茂密的森林逐漸變成貧瘠的沙漠你有什麼感受?(試着讀出自己的感受)

3.看到此情此景,我們真是心疼呀,讓我們一起讀好這段話。

4.小結:沒有了森林,土地變成貧瘠的沙漠,小云雀感受到(同學們齊讀)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

5.“森林就是森林,怎麼能說是‘森林水庫’呢?”老師也感到很奇怪,你們能幫助老師嗎?

6.爲什麼會出現洪水氾濫呢?(用“因爲————所以————”說說。)你們的心情怎麼樣?

7.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也想和你們合作來讀一讀,好嗎?

8.小結:有了森林,可以蓄水保土,小云雀再次意識到——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

9.過渡:森林真的是非常重要,雲雀媽媽和小云雀飛累了回到了森林——它們的家。問:爲什麼小云雀的家這麼涼快呢?我們一起讀讀雲雀媽媽的話吧。

10.聽了媽媽的`一席話,你們明白了什麼?你們說森林像不像空調器?可見,森林還有什麼作用呢?

11.小結:有了森林還可以調節氣溫,這回小云雀真真切切地體會到——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

四.拓展

過渡:小云雀一邊聽媽媽的話,一邊不住地點頭,這時它也有了自己的心願。讓我們再次齊讀雲雀的心願。

1.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它能擋住風沙、保護土壤等作用,其實森林還有其它的作用,你們知道嗎?

2.學了這篇課文,如果你在看見有人在亂砍濫伐森林,你會怎樣勸阻他們?

3.“森林需要人類的呵護,我們要珍惜她、撫育她健康生長。”同學們想不想也設計這樣的廣告語呢?請各小組分工合作設計一份綠化的廣告與,比一比哪組作品最有新意。

板書設計:

20.雲雀的心願

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0

一、 談話導入新課,明確要求。

1. 從六一兒童節談話揭示話題。

2. 板書話題:學做節目主持人。

3. 指名讀本詞說話要求。

4. 師小結歸納要求:

① 要了解當節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項。

② 想想擔任班級慶“六一”聯歡會的.主持人該怎麼說。

③ 當衆演一演。

二、 指導。

1. 聯繫生活經驗,想想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表情、動作、語言。談談你認爲當主持人要注意些什麼。

2. 指名讀。

3. 師小結,板書:一要有表情地說普通話;

二要學會主持人常用語;

三要說好應變的話。

4. 討論主持人的常用語。

5. 指名說。

6. 師小結,板書:節目開始前要用敬語;

節目之間要有銜接語;

節目結束要說祝賀的話。

三、 練習。

1. 根據書上的節目單,分組討論如果你擔任這次聯歡會的主持人,你會怎麼說。教師巡迴指導。

2. 指名上臺表演。

3. 學生評價,指出不足。

4. 針對不足,再次表演。

5. 小結:鼓勵學生今後積極爭當班隊主持人。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1

學習目標:

1.認識“檐”、“飾”等五個生字。會寫“棚”“飾”“冠”等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裝飾”“和諧”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4.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5.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

課前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課文插圖的掛圖及投影片。

3.蒐集有關農村生活的資料。

問題: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你去過鄉下嗎?說說你對鄉下的瞭解。

我們基本生活在城市裏,還是挺喜歡鄉下的生活的。作家陳醉雲用非常細膩、優美的筆觸爲我們具體的描述了鄉下人家的生活,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1課,一起走進鄉村生活,一起感受鄉下生活的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大聲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同桌互讀,交流新字生詞的讀音。

三、再通讀課文,找找中心句,談談鄉下人家給你的印象。

全班交流:“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你是怎樣理解“獨特”和“迷人”的?

小結:鄉下人家,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季節都有着自己獨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這樣嗎?同學們,我們趕快來讀一讀課文,從作者的語言描述中去發現鄉下人家“迷人”、“獨特”的美吧。

四、練習書寫,鞏固生字詞。

五、佈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出示生字詞,指名讀。

二、品讀課文,想象畫面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鄉村生活是多麼淳樸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將你最喜歡的語句讀給大家聽,讓我們一同來感受美、品味美。

三、組內品讀,交流感受。

全班交流,指導朗讀。a.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擬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覺生動、自然)

b.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對比的手法使人感覺別緻生動、親切可愛)

c.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羣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着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運用擬人化的手法,體現了寧靜、和諧的農家生活畫面)

四、默讀課文,對照插圖,想想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小組交流: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隨學生回答,出示圖片)(出示畫面)瓜藤滿架、花紅竹綠、雨後春筍、雞鴨覓食、院落晚餐、花香月夜。

同桌一起細細品讀課文,找出你喜歡的風景,劃出有關的段落,美美地的讀一讀。(指導朗讀)

句式訓練:出示句式:鄉下人家,不論 ,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請用上這個句式來說說你現在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小結就是這樣的鄉下人家,門前花果香,屋後竹成行,真真切切的讓我們感受到了--生齊讀: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五、拓展練習:

除了課文中描繪到的畫面,你能結合自己看到的,想像到的也來描繪一道獨特、迷人的鄉村風景嗎? 出示句式“鄉下人家,______ 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交流:鄉下生活留給你什麼感受?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邊讀邊想畫面。

仔細讀一讀你喜歡的部分,並把它們背誦下來。

六、閱讀鏈接

1.自由朗讀《在天晴了的時候》。

2.想一想作者描寫了哪幾種景物,是怎樣描寫的,說說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讀,並試着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七、佈置綜合實踐活動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2

教材簡析

《海的女兒》是一篇童話故事。主人公小人魚是一個捨棄了安適的海底生活,在海上大風暴中,義無反顧地拯救他人,不惜犧牲自己,追求愛情的形象。她美好的心靈打動着每一個讀者。課文用詩一樣的語言講述着小人魚嚮往人類世界、渴望得到王子愛情的動人故事。小人魚善良、執著、勇敢的精神品質,可以啓迪孩子的心靈。本課形象生動,故事性強,有很高的情感教育價值。

設計理念

語文課本不是教本,而是讀本。教學中突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讀書,自行發現,自主感悟,體會文本的深刻含義。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複述課文,通過朗讀和複述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深入體會小人魚的內心活動,感受她執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質。

3.認識生字“娶”,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教學重、難點

體會小人魚的內心活動,感受她執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質。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激發興趣

1. (課件出示美人魚的銅像)師: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入口處的海面上,有一座銅像冒出水面——它告訴人們這就是丹麥。但銅像既不是丹麥的開國元勳,也不是丹麥某一個王朝的傑出英雄,而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塊石頭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麼呢?誰也猜不出來。她沒有腿,只有一條魚尾。原來她是人魚 ——“海的女兒”,是丹麥作家安徒生所寫的一篇童話中的主人公。丹麥人民就是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安徒生的.崇敬。

過渡語:說起安徒生,同學們並不陌生,說說你對他有哪些瞭解?

2.生交流蒐集到的有關安徒生的資料。(出示課件指兩名學生分別讀課件作者簡介及有哪些主要作品)

3.過渡語:安徒生一生中共寫了170多篇童話故事,讀過的每個作品都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他的童話世界——《海的女兒》(板書課題:“海的女兒” 師同時播放課題課件)

二、彙報預習情況

師:同學們已經回家預習了,下面就來彙報下預習情況吧。

出示課件:師讀問題指學生回答後再出示答案

(1、“風暴”的含義

2、什麼是人魚?

3、童話的定義:)

【學生交流查閱的資料,豐富、共享資源。同時,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爲下面的閱讀做準備。】

過渡語:通過同學們的預習,我們對課文裏相關知識已經有了簡單瞭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篇童話故事。

三、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一)讀課文要求:(出示課件)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瀏覽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思路。

讀書後彙報交流,教師相機與學生共同梳理:

(二)彙報字詞(出示課件)

我會認“娶”(注音、組詞(娶親)(迎娶)、解意:把女子接過來成親或男子結婚)

詞語卡片:近義詞辨析“忍受”、“忍耐”

(三)與學生共同梳理課文

師: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全文可以分成哪幾部分?(指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故事梗概)

(1)小人魚憧憬人間——序幕

(2)小人魚救了王子愛上王子——開端

(3)小人魚忍痛變成人形——發展

(4)小人魚愛情失敗沒有加害王子——高潮

(5)小人魚化成泡沫——結局

(6)小人魚犧牲了自己——尾聲

(四)概括童話的主要內容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3

一、教學要求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熟讀成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2、掌握課文中的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提心吊膽、嘗試造句。

3、在朗讀中感受黃河風浪的險惡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進而體會人類在征服自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本質力量。

4、模仿最後一段的構段和表達的方式寫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讚頌的人。

二、教學重難點

瞭解羊皮筏子的特點和功能。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合作討論去感受、去發現、去體會艄公的形象內涵。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四、教學準備

1、預習

(1)讀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朗讀要正確,通順。

(2)通過結合上下文和理解生詞,無法自己理解的詞語或句子請做上記號。讀不懂或有疑問的地方可通過問題的.形式記下來,準備課上討論。

(3)收集課文中和課外書中描寫黃河的詞語和句子,準備課上交流。

(4)從課外書或網上去尋找黃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瞭解它的製作、特徵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圖片。

(5)在人與外界的各類挑戰中,除了課文中介紹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種人,請你收集一些介紹他們的有關資料。

(6)理解詞語(帶點的字先理解)

筏子 竹篙 膽戰心驚 驚濤駭浪 如履平地 提心吊膽

2、課件製作

3、其它準備工作

(1)課前教師提供一些關於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資料,分發給學生。

(2)課上準備好電腦,實物顯示頻、投影儀器等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解題質疑

1、談話引入,師: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與黃河有關的課文,(板書:黃河)同學們,在你腦海中,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麼,請誰來說一說。

2、課文寫到了黃河,作者面對黃河時,他的所見所感也是通過豐富的語言傳達出來的,出示:黃河滾滾 萬馬奔騰 濁浪排空 波浪滔滔驚濤駭浪 激流 湍急 洶涌 膽戰心驚 提心吊膽 如履平地。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本課是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的一篇散文詩。作者採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寫出了花兒的心聲:“我是一句話”、“我是一顆星星”、“我是大地的女兒”……“我永遠仰目朝天,不爲看到我的幻想,而是爲了看到光明。”文章文辭優美、意味深長,表面是關於花的描寫,實際上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此時,詩人與花已融爲一體,文章字裏行間都洋溢着作者對花的欣賞和讚美,潛藏着作者對美麗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學生分析:

花是我們身邊十分常見,也是大家喜歡的事物。學生對它比較瞭解。《花之詠》是本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借花喻人的寫作手法有了基本的瞭解。本文作者在抒發自己對花的讚美與喜愛的同時,表達了自己對美好光明的追求。有了前面的學習基礎,所以本文對學生來說不難理解,作爲教師應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過程中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多種方法獨立識字,學會本課8個生字。

2、引導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學習第一人稱和擬人化的寫作手法,並能運用這種寫法仿寫一段。

4、通過誦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美對光明的渴望與追求。

教學重點:對“我永遠仰目朝天,不爲看到我的幻想,而是爲了看到光明”這句話的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花兒嗎?誰來用最美的語言讚美自己所喜歡的花兒呀。

2、板書課題:花之詠

查字典,說說“詠”是什麼意思?

結合預習,想一想“花之詠”是什麼意思?(花之詠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對我們唱了些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吧!

[由孩子們詠花引入課題,學生通過對比自然而然地理解花之詠就是花兒的歌唱。]

二、自讀自悟

1、學生自主朗讀課文,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2、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什麼?把自己在課文中遇到的難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3、同學之間互讀,檢查字句讀得是否正確。

4、互相交流讀完課文的感受。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其自讀自悟,自己質疑問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學習課文時會更積極。]

三、全班交流

1、誰願意代替花兒“唱”出自己的心聲?(指名讀)

2、你覺得他們讀得怎麼樣?(生生互評)

3、說說花兒表達了自己什麼心聲?(生答)

4、提出不理解的問題,爲進一步學習課文做準備。

四、詞句摘抄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互相交流。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聆聽花兒的心聲。

二、品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對喜歡的段落可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說喜歡的理由。

3、選自己喜歡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讀後的感受。可以用語言交流,也可以畫一幅畫,唱一首歌,吟誦一首詩詞。

(1)談到第4段時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感受,體會花兒的美好寓意。

(2)第7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談到第7段時教師可以相機向學生介紹作者的資料,使學生明白“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讓學生感悟課文借花喻人的'特點。

[學生性格不同,經歷不同,對課文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讀後的感受即可,教師適時點撥,其他學生可適當補充,但教師一定要求學生先有感情地朗讀原文,再結合原文的詞句談自己的理解,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和思維習慣。]

三、感情朗讀

1、配樂朗讀課文。

2、朗讀比賽。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學生充分交流對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後,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誦讀加深對文章的感悟。]

四、小練筆

1、根據前四自然段的結構特點,試着仿寫一段。

2、互相交流。

五、總結全文

學習了紀伯倫的《花之詠》,我們從花兒的自我歌唱中,不但感受到花兒的美麗,而且體會到作者的崇高理想與追求。

教學後記: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文筆清新、想象瑰麗、比喻新奇,作者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寫出了花的心聲,表達了作者對美對光明的追求。由於課文內容較簡單,而且學生已經有了前兩課的學習經驗,因此教學時我以讀爲主,通過多個層次、多種方式的朗讀,讓學生自讀自悟,引導學生讀後談出自己的感受,使他們在讀中理解,讀中積累,讀中感悟。

第一人稱、擬人化的寫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學完課文之後,學生對這種寫法已經有所瞭解,這時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前四段的結構特點,試着仿寫一段,大部分學生的仿寫都比較成功,能夠做到基本相似,個別人的語言還相當精彩,博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成爲本課的一個亮點。

孩子在談自己讀完課文的感受時,雖然老師告訴學生形式可以靈活多樣,但絕大部分孩子都選擇用語言來表述,而且表述缺乏個性,這很值得我思考。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瞭解文言文的語言特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寓言所蘊含的寓意。

教學準備

生字卡、硬紙折成的小船、寶劍和線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1.同學們,我們過去學習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學課外一定還閱讀了不少寓言故事。什麼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文章。)

2.誰能給大家講一個寓言故事?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麼道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則寓言,看看它們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哪些同學看過或聽過《刻舟求劍》這個故事?誰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2.範讀課文。

3.讓學生將課文與以前學習的課文進行比較,看看有哪些不同?

師述: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今天我們學習的《刻舟求劍》這篇文言文僅53個字,是一個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着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讀課文。

5.指名讀,正音。涉(shè)、墜(zhuì)、遽(jù)、契(qì)。

三、深入理解課文。

1.根據譯文自己試着理解課文意思。

2.討論交流:你讀懂了什麼?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點撥理解以下詞語:

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

契:用刀雕刻。

惑:迷惑,這裏是對事物感到迷惑不理解的意思。

3.教師用簡筆畫畫出“江面”,然後指名上臺利用“硬紙折成的小船”“寶劍”和“線”教具演示故事,邊演示邊講故事。

四、總結全文,明白寓意。

1.解題。

(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話說出“刻舟求劍”的意思。(照船上刻的記號去尋找航行中丟失的寶劍。)

2.討論:

(1)這個人準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爲什麼?(寶劍是從正在行駛的船上掉到江裏的。船不斷向前移動,船上的記號就隨着船移動,這個記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後,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撈到劍的。)

(2)想一想這個人錯在哪裏?

(3)學習了課文,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了,處理的辦法也跟着變化。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才能成功。)

(4)你能舉出根據情況變化處理事情獲得成功的例子嗎?

五、熟讀課文。

1.指導朗讀。

2.自由讀。

3.背誦課文。

六、學習生字詞。

1.自由識記字形。

2.討論交流。

3.給“糊塗”找反義詞,並用“糊塗”說一句話。

七、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並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憶。

1.檢查背誦《刻舟求劍》。

2.從《刻舟求劍》這個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麼?

二、學習《狐假虎威》。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流利。

2.再讀課文,試着理解句子意思。

(1)自讀自悟。藉助譯文,一句一句地讀,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

(2)練習把語句讀正確、流利。

3.檢查試讀課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況。

4.參照譯文,練習講課文故事。

(1)自己把句子的意思連起來,練習講課文故事。

(2)啓發想象:森林裏有哪些動物看到了老虎跟在狐狸的後面,會出現怎樣的情景?

(3)指名講故事,相機幫助理解重點句和難句。

三、拓展延伸,理解含義。

(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的“假”是?“假借”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了。現在人們用它來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2)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狐狸藉着的老虎的威風把小動物們嚇跑了,老虎也相信了狐狸的話,沒敢吃他。那你們喜歡狐狸嗎?

(3)延伸:出示下面一段話: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個日本軍官問:“小孩,你什麼的幹活?”一個漢*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說:“皇軍問你是幹什麼的,快說!”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說:“放牛的!”

大家讀一讀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麼意思?

四、學習生字詞。

1.讀準字音。“逆”的聲母是鼻音“n”,不是邊音“l”。

2.自由識記字形。

3.指導書寫。“曰”要注意與“日”區別,“狐、狸”兩個字的反犬旁不要寫得太寬,整個字要寫得左窄右寬。“逆”和“違”是半包圍結構,書寫時從內到外,“畏”字下面不要寫成“”。

五、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掌握“掩耳盜鐘”這則寓言中的生字、新詞。

2.結合插圖、動畫理解本文意思,懂得這則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並用這個詞造一個句子。

4.誦讀這則寓言。

教學重點

理解這則寓言的內容和寓意。

教學難點

能用“掩耳盜鈴”造句。

教學準備

圖片、小黑板、投影儀、動畫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略)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放動畫,聽故事

猜猜故事的結尾,來給這個故事取個名字:掩耳盜鐘(板書),讀題。說說“掩”“盜”的意思,做做“掩”的動作——捂。連起來說一下這個詞的意思。

2.過渡:我們的課本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完整講述出來了,我們來走進這個故事。

三、明確學習目標

投影出示學習目標。

四、課堂自學,整體感知課文

1.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1)藉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把本課的.生字、新詞在課文中畫出來讀幾遍。

(3)再讀課文,畫出不明白的詞語、句子。

(4)熟練地誦讀課文。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帶生字的詞語卡片,糾正讀音。

(2)指名試讀課文。

4.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五、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

2.分小組討論:故事的起因是什麼?經過和結果怎樣?指名說一說,討論結果。

3.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義:掩——捂,盜——偷、竊,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兒,聞——聽。

(2)在書上畫出“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怳然有音”,齊讀。

(3)那個人明明知道用槌兒打鐘的後果,沒有就此打消念頭,而是想出了一個辦法。

①投影出示思考題: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兒砸鐘的人是怎麼想的?他的想法對嗎?爲什麼?

②那個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聽不見聲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別人的耳朵嗎?

(4)他認爲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聰明,於是就按這個想法去做了,結果怎樣?

(5)那個人一開始就“明明知道”砸鐘的後果,爲了達到目的,他想出了一個自認爲很好的辦法。可事實證明,他只是“自作聰明”,他的做法在別人看來是“十分愚蠢”的。(板書:自作聰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無法把別人的耳朵也捂住)

(6)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小故事。

(7)指導朗讀。

①指名讀課文,注意讀出自作聰明的語氣。

②齊讀全文,注意誦讀時要把盜鐘人自作聰明的愚蠢表現出來。

六、揭示寓意,總結擴展

1.投影出示思考題:

(1)掩耳盜鐘的人愚蠢可笑在什麼地方?

(2)你應該從他身上吸取什麼教訓?

(3)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分組討論後,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盜鐘》與成語“掩耳盜鈴”的關係。同桌總結,用自己的話說說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

3.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掩耳盜鐘》。

4.總結擴展。

同學們想象一下後來會怎樣呢?我們把大家想的演出來好不好?

(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真正自主學習,充分體現閱讀中閱讀主體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給盜鐘人的想法下判斷,而把所設計問題留給學生,給他們較大的思考、感悟空間。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學生在回答“偷鍾人的想法對不對”這一問題時,能從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插圖、生活經驗多方參與課堂活動)

想一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掩耳盜鐘”的事?聯繫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感想,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言。

七、拓展延伸

1.小黑板:選擇成語填空

掩耳盜鈴亡羊補牢揠苗助長

現在許多家長望子成龍,不顧孩子實際,讓孩子學這學那,這真是()!

我發現了自己的錯誤,趕緊改正,還算()吧!

有的同學做練習冊上的題目,照抄後面的答案,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學生的認知必須與實踐結合,纔會有體驗與感悟,才能迴歸生活)

2.你喜歡讀寓言嗎?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從哪兒知道的?

3.選擇作業:①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②找幾個小夥伴,把這個故事演給別人看;③把你課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講給同學們聽;④用“掩耳盜鈴”說一句話並背誦這則寓言。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生字,會寫本課的生字。

2.懂得生字、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畫蛇添足”的意思。並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4.誦讀這則寓言。

教學重點

理解這則寓言的內容和寓意。

教學難點

能用“畫蛇添足”說一句話。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本劇、小黑板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掩耳盜鐘》,它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我國古代有不少流傳很廣的寓言故事,它們往往藉助淺顯易懂的故事來說明深刻的道理。這些寓言故事見於各類文獻之中,如《戰國策》《淮南子》《韓非子》等,後來成爲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一則寓言。

二、學習目標

1.會認本課的2個生字,會寫本課的3個生字。

2.懂得字、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畫蛇添足”的意思。並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4.有感情地誦讀這則寓言。

三、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2.幻燈顯示:

(1)讀準

祠賜謂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引酒且飲之()②丁壯者引弦而戰()

(3)說說句子大意:

蛇固無足,子安能爲之足?

3.活動安排:複述故事比賽,以小組爲單位,任選一則寓言故事派代表參賽。

最後師生評議,評出優勝者,頒發小獎品。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指名誦讀“畫蛇添足”。

2.串講課文:同學串講,老師適時指點。

3.學生分小組討論問題: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然後交流。

明確:“畫蛇添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情反而不恰當。

4.能力訓練:這則寓言已成爲常見的成語,請造一個句子。教師可先示範造句。學生造句後,組織大家評價是否恰當。

5.全班齊讀“畫蛇添足”一文。

6.請舉出生活中與之同類的事例,並談談你從文中所獲得的啓示。

五、總結

畫蛇添足:事情已經完成了,再做多餘的事,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畫蛇添足》是諷刺寓言,有生動的喜劇情節,活潑風趣,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忍俊不禁,並從中體會其蘊含的道理。

六、佈置作業

1.複習字詞,熟讀課文。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並寫出句子的大意。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奪卮酒,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爲之足?”遂飲其酒。爲蛇足者,終亡其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