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彙編15篇)

本文已影響 2.5W人 

作爲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彙編15篇)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詩六個生字,認識二類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背誦這首古詩。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理解本詩的意思和作者創作意圖。

3.體會詩人對大好河山的`讚美與喜愛之請。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意,體會詩人對大好河山的讚美與喜愛之請。

教學準備:廬山風光資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展示廬山瀑布的圖片資料,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可以聯繫自己積累的有關古詩、名句等。

二、小組學習本詩中的生字。

1.廬:簡陋的房子;姓。(注意裏邊不是盧)。組詞:廬山、廬舍、茅廬。

2.三顧茅廬:1.原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功。2引申爲剛走上社會或工作崗位,經驗不足。

3.瀑:瀑布、飛瀑。爐:火爐、鍋爐、爐子。遙:遙遠、搖不可及、遙控。疑:懷疑、疑問、質問。銀:銀河、銀色、白銀、銀子、銀兩。

三、小組合作,根據預習資料和書中主力理解詩意。

1.廬山:我國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爐:指香爐峯,是廬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峯。它山峯形狀尖而圓,峯上煙雲聚傘繚繞,就像一座香爐,因此得名。

四、配樂朗讀本詩。

五、嘗試背誦古詩

六、古詩大擂臺,背一背,看誰會背的李白的詩多。

七、補充《早發白帝城》。

詩意:黎明,爲我送行;彩雲,籠罩着白帝城。一葉輕快的小舟,會把我帶到千里外的江陵,兩岸的猿猴,不停啼叫。小舟載着我的歡樂,穿過了,重重高山,重重險峻。

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節縣東帝山上。東漢末公孫述據此,據稱殿前井內首有白龍躍出,囚自稱白帝,稱山爲白帝山。城爲白帝城。

八、作業。

1.背誦兩首古詩。

2.寫生字。

九、板書設計。古詩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①朗讀課文,把握主旨。

②積累詞語。

③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三個事例的內容;

2、深刻理解三個事例所引發出的側重點不同的三點思考,以及三點思考分別提出的三個要求。

課前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杏林子的材料,以瞭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悟

①導人新課

張海迪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說《絕頂》,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自1998年開始創作,耗時四年,共計35萬字。

責任編輯胡玉萍第一次與海迪面對面交談時,心中就擔憂——以她這樣的身體狀況,能完成這部長篇創作嗎?後來,她瞭解到,張海迪只要身體稍微好一點,就繼續艱難地創作。張海迪說:“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去年歲末,胡玉萍拿到書稿後,確確實實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彷彿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確乎是沉甸甸的…… 無獨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溼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她忍着極大的痛苦,高聲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她珍視生命、堅強勇敢的`精神,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②配樂範讀: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思考:

a.題目中“生命”一詞,爲什麼連續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爲什麼?

b.作者列舉了哪三個事例,試用一句話概括每個事例的內容。

c.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分別側重哪一方面?對人生的三點思考分別側重哪一方面?

③聽讀之後,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是一種修辭方法——反覆。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爲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b.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着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着——強烈的求生慾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

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小苗——從生命誕生這個角度說明,生命力之強大。

“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

c.三點思考

第一點思考: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回答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將目標、信念付諸於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爲生命奮鬥,“勇敢地活下去”。

[教師小結]

正是由於爲生命而奮鬥,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歲就患了類風溼關節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雖然病情惡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強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二、研讀與賞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們,是因爲它的思想內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的。下面我們再細細研讀文章,看看三個事例分別抓住哪一個關鍵詞,側重哪一個方面,三點思考分別提出了哪三個要求。

1、學生討論明確:

飛蛾 生之慾望 生命意義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價值

心跳 生命 珍視 奮鬥

2、討論加點詞的作用: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躍動”改爲“跳動”行不行?爲什麼?明確:不行。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慾望”。

②“隔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爲什麼不能去掉?竟然表達了一種意想不到,表達出一種驚喜,若去掉就沒有了這種表達效果。

③“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來形容力量巨大,這裏指小瓜苗在沒有生存條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現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肅然起敬”表達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一種崇敬,在這裏是不可隨便調換的。

④“小瓜苗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又說“它僅僅活了幾天”……前後是否矛盾,爲什麼?

小瓜苗在沒有生長的條件下,靠瓜子本身的養分,確實能茁壯生長、昂然挺立,而瓜子的養分僅僅能供養它活幾天。

⑤“我都願意爲它奮鬥,勇敢地活下去。”作者爲什麼要加“勇敢地”來修飾“活下去”?作者那種難以忍受的病痛,活着會比死了還要難受。張海迪也是如此,同樣是生不如死。像她們這種情況,活着比死亡還更需要勇氣,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飾成分。

體驗與反思

3、朗讀課文最後三段,說說你學習了此文的思考。(結合你的生活,從你的周圍舉出一兩個例子,談談你的認識。啓發學生將課文內容內化爲自己的精神感受。)

三、作業

①將自己的認識記下來,作爲小作文練筆。

②比較閱讀:試比較《生命生命》與課文後的選文的異同。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瞭解沙灘上我們所編織的童話故事。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獨立識字。

2、以讀爲主,抓住文中重點詞句理解、體會小夥伴們純真可愛。

1、體會文中小夥伴們在沙灘上編織童話的童真、童趣。

2、聯繫自身感受童年的天真、快樂,激發學生對童年生活的喜愛與懷念。

3、識字讀文,讀懂小夥伴們在沙灘上編織的童話。

4、體會小夥伴們的天真可愛,感受童年的純真美好。

兩課時。

生字詞卡片、相關的多媒體課件或插圖。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一定看過不少課外書,聽過不少童話故事,其中你們最喜歡的是哪個童話故事?學生自由發言,介紹交流。教師小結,板書課題。

質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梳理問題:

1、童話故事都寫在書裏,怎麼會在沙灘上?

2、沙灘上的童話進了一個什麼故事?

師:今天,就讓我們帶着疑問走進課文,去了解這個沙灘上的童話故事。

二、初讀課文,提要求:

1、學生自由讀課文,標出段落序號。

2、找出文中生字詞,讀讀記記。

3、分段指名讀課文。

4、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5、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教師出示以下生詞,學生認讀。

相約 城堡 補充 編織 駕駛 兇狠 裝上火藥

比賽 救出 忘記 魔窟 轟塌 讚賞 挖地道

(2)從詞中抽出本課生字,開火車認讀、擴詞。

(3)說說:學習這些生字要注意什麼。

(4)教師強調識字重難點。

“狠”右上方沒有點,與“狼”區別。

“挖”右下方是“乙”,不是“九”字。

“補”是“衤”做出偏旁“礻”。

“裝”是上下結構,上方是“壯”,下方是“衣”。

(5)學生書空字形難點,鞏固識記。

6、同桌比賽讀課文。比比看,誰讀得更正確、更流利。

三、理解課文:

1、思考:這沙灘上的童話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2、指名反饋,評議補充。

3、教師小結: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我和小夥伴們在沙灘上玩耍,用沙子堆成“城堡”、“圍牆”,並編織着勇士從城堡中救出美麗公主的童話,由於玩得太投入了,把媽媽當成了被救出的公主。

4、學生正確、流利地分段讀課文。

理解:文中的“這裏”指的是什麼地方?

想象:我們在沙灘上都進行哪些有趣的活動?

5、指導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沙灘帶給“我們”的快樂。

6、教師質疑:沙灘是我們的快樂天地,我們是怎樣在沙灘上編織着勇士救公主的童話故事呢?請大家課後繼續認真地讀一讀後面的課文。

第二課時

生字詞卡片、相關的多媒體課件或插圖。

1、認讀詞語。

兇狠 相約 補充 裝上 挖土 比賽 得救 忘記

2、指名說說:哪裏是我和小夥伴們的快樂天地?

3、教師設疑導人課文的學習:我們是怎樣在沙灘上編織童話的?

想象着沙灘上這個童話故事,和同桌一起有感情地把課文2~5段認真讀一讀。

4、指名反饋、評議、引導學生深入讀文。

我們在沙灘上編織着童話。我們用沙子堆起的城堡成了一座魔窟,我們自己成了攻的要魔窟的勇士,我們用挖地道的辦法,炸平了城堡,炸死了魔王,救出了美麗的公主,而親愛的`媽媽就是我們救出的公主。

5、討論:從這個沙灘上的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你覺得文中的“我”和小夥伴們是一羣怎樣的孩子?

(天真、可愛)

6、從文中的哪些詞句寫出了我和小夥伴的天真可愛?

(1)學生自由發言

(2)教師引導體會文中描寫我和小夥伴們動作及對話的詞句,體會“我們”的天真可愛,並進行朗讀指導。

7、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8、品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我”那時的心情。

(1)教師範讀課文最後一段。

(2)學生思考:這段話,表達了“我”當時什麼樣的心情呢?

(3)學生反饋,評議、交流。

(4)教師小結,引導體會“我”那時沉浸在自己所編織的童話故事中的忘情心理。

(5)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9、師:這沙灘上的童話中有城堡、魔窟、魔王、公主、勇士……,多麼吸引人的故事啊!現在就請你加上自己的想象,把這個故事編得更完整、更生動些!

10、小組合作編故事。

11、指名反饋,評議:哪個小組編得好?好在哪裏?

12、拓展體驗。

(1)師:這沙灘上的童話如今又成了同學們口中的童話,多麼有趣!是啊,我們的童年總是生活在這多姿多彩的童話故事裏,你們是否也有像文中小夥伴相類似的經歷,跟大家介紹一下。

(2)學生自由發言,介紹、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純真美好。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4

原有情況分析(雙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習慣等)

本班大部分學生活潑好動,好學上進,接受能力也較強,語文學習興趣比較濃厚。通過一年的學習,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嘗試合作學習,掌握了基礎知識,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技能,並能正確寫字,書寫規範,掌握字的音、形、義,理解常用詞語,並進行簡單的運用。絕大多數學生願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能說會寫一句或幾句話,意思比較完整。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背誦指定的課文。當然,也有一些在學習上暫爲落後的學生,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學習效率不高,做事有頭無尾等。針對這些問題,本學期在教學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所獲得的成功和樂趣。

本冊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點、難點)

全冊教材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3)”與“識字”、“課文”組成。“識字”安排了2個單元,每單元4課,共8課。課文安排了6個單元,每單元3~5課,共23課。1、關於識字。本冊繼續採用“識字分流”的辦法安排生字。全冊共安排生字406個,其中要求會寫的爲276個,另外的130個只要求認識。“識字”課有三種形式:(1)詞串識字。(2)看圖會意識字。(3)形聲字歸類識字。2、關於課文。全冊教材安排課文23篇,其中韻文6篇。有些課文內容與秋季風光有聯繫;有些課文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兒童生活;有些課文讓學生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等。3、關於練習。全冊教材共安排綜合練習8個,每單元后面安排1個。練習以綜合性爲主,內容包括學用字詞句、寫字、讀讀背背、口語交際等。

教學重點爲識字寫字、朗讀背誦、口語交際和寫話。教學難點是學會字詞並運用字詞、口語交際和寫話。順應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語文規律,將採取模仿、遷移等訓練方式,讓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和內化。

本學期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能、情意)

本冊教學內容包括漢語拼音、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等部分,具體要求如下: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並養成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

(2)繼續培養專心傾聽的習慣,養成認真寫鉛筆字的習慣。

(3)培養勤於朗讀背誦,樂於課外閱讀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鞏固漢語拼音,能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

(2)認識大寫字母,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識字寫字

(1)準確認讀406個生字。並掌握課本安排的27個常用偏旁。

(2)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276個;能按字的結構特點把字寫端正、寫勻稱。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或一件簡單的事。

(2)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語句連貫的話。

(3)能就所聽所讀的內容,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做到語句完整。

(4)願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態度大方,有禮貌。

5、閱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複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

(3)能憑藉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知道課文的大意。&6、寫話

(1)能用學過的部分詞語寫通順的句子;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的事物,寫幾句連貫的話。

(3)學會“祝賀”“購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語交際的本領,能用幾句連貫的話把有關內容寫下來。

(4)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和感嘆號。

教學措施

1、讓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分析記憶字形,看圖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發揮創造性,設計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在遊戲中、在活動中、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2、重視朗讀指導,採用多種方法,每篇課文都要給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充分利用插圖,聯繫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並能有感情的朗讀出來。

3、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繫,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學習夥伴”的作用,藉以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積極參與交流、討論和語文實踐活動。將遊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把視聽與思考相結合,使學生的認識從感性階段向理性階段發展,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設計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適時演播,恰當講解。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4、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篇段並複習鞏固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教學時,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主動積累詞句,將積累的詞語運用於口頭和書面語言之中。

5、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充分利用“晨誦”、“午讀”的時間,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增強語文素質。堅持寫小練筆,打好作文基礎。

7、與家長保持聯繫,及時進行教學反饋,減少學生之間的差異。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掌握目標:

(1、充分有感情朗讀這篇課文。

(2、欣賞美文佳句。摘錄自己喜歡的語句。

(3、小組交流自己喜歡的美句,談談自己的感悟。

2、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培養目標:

(1、趵突泉泉水有何特點。

(2、有關趵突泉的歷史故事。

教學重點(即難點):

趵突泉泉水有何特點。

創新點:小組交流自己喜歡的美句,談談自己的感悟。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作爲中國人,我們爲有着古老的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而驕傲。濟南有聞名全國的泉城之美稱。趵突泉又被稱之爲天下第一權。著名的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對趵突泉的`描寫使我們如臨其景。請同學們走進大師筆下的趵突泉,走進我們自己發現的趵突泉吧。

請大家先共同有感情的朗讀文章感悟文章的美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全文朗讀,在讀熟讀通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喜歡的語句抄錄下來。並與小組成員分享自己喜歡的原因。

2。根據自己選擇的任務選擇資源,利用老師給與的資源,或自己蒐集到的資源整理複製有關趵突泉內容的資料。

3。各組合作彙總進行材料整理。注意不要大篇幅的複製,注意語言的修改。

4、小組合作,整理成展示的文稿,從不同角度給大家講一講你對趵突泉的認識。

5、根據全班彙總,小組合作做一份有關趵突泉的綜合小報。

三、總結全文:

學生通過讀、找,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感悟作者通過優美的語言帶給我們的享受。在共同合作中能找到更多的有關趵突泉的知識,探究趵突泉的過去和現在,從而更深的去熱愛自然,享受自然,有自己的筆去描繪自然。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6

一,教材分析:

《添"口"歌》是小學語文S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識字一的最後一篇課文,屬於讀兒歌識字。這首兒歌中,獨體字加上"口字旁"變成合體字,向學生滲透了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特點。兒歌富有韻律,讀起來琅琅上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後列出會認字,會寫字的示例,並學習新部首"口字旁"。課後練習的第二題"編一編",可以讓學生仿照兒歌的形式自己來編一編《識字歌》。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拼讀音節讀課文,掌握生字字音,瞭解兒歌內容,能正確,流利的朗讀兒歌。

2,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初步認識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構字規律。

3,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以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重點難點:

重點:

1,能正確通順的朗讀兒歌。

2,識記生字,瞭解生字的意思,並能運用生字組詞說句。

難點:認識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四,教學準備:

有關課件,生字詞卡等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趣,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禮物。(課件出示:閃光的禮物盒)

2,師: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

課件出示:禮物盒打開(出示謎語帶配音)

東南西北四道牆,圍在一起四方方。

你要問它啥意思,鼻子下面嘴一張。

(畫外音:小朋友,你知道我是什麼字嗎)

課件出示;卡通"口"字自述並配音:

我的名字叫小口,今天我來找朋友,

我的朋友在哪裏請你們幫我來認一認。

(設計意圖:教學開始,通過課件出示禮物進行猜謎語活動,創設了一個能把學生領入意境的學習情景,利用兒童的好奇心,好勝心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師:你的朋友在這裏。我們先和"口"的老朋友打聲招呼。

出示字卡:門下刀上幾(用開火車的方法讓學生邊讀字邊組詞。)

4,師:誰來試着認一認"口"的新朋友

出示字卡:合欠未(學生試讀並組詞,發音不準的老師糾正。學生齊讀。

師:"口"字和獨體字寶寶交朋友,轉身一變成什麼字有的字你們認識,真了不起。有的字你們不認識,怎麼辦沒關係。它們藏在《添"口"歌》內,讓我們來把它們認一認。今天我們來學習《添"口"歌》。板書課題。

(二)組織遊戲認讀詞語

1,師:同學們可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按老師提示來做。

課件出示讀書要求:

(1)用○和△分別畫出本課的會認字和會寫字,反覆拼讀。

(2)同桌之間互相讀,互相糾正讀音。

學生活動,老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憑藉教材中所有文字都有拼音的優勢,藉助學生已掌握的拼音能力進行自主識字,自主學習採用自讀,同桌之間互讀互聽,利用兒童喜歡挑剔和好表現的特點,鼓勵學生積極發現他人在自主學習中的錯誤並及時充當"小老師"正確地讀一讀,提高自主識字效率。)

2,各種遊戲形式檢查學生認讀詞語的情況。

(設計意圖:遊戲的設計把枯燥的識字讀詞變爲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既提高了識字效率,又創設了合作交流學習的情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3,多種方式鞏固生字

指名讀,齊讀,順讀,跳讀,開火車讀等等。

(三)指導朗讀課外延伸

師:這些詞語你們都認識了,你們真行。現在,老師也想聽聽大家讀課文怎麼樣,請大家和我一起來讀《添"口"歌》。

師讀:"門"字添"口"

生齊讀:"問"你早。

……

(1)師生交換讀。

(2)男女對讀。

(3)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的讀書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爲鞏固學生識字提供保障。)

2,師:同學們,生字認準了,課文讀熟了,誰來幫小"口"與黑板上的獨體字手拉手,叫出新字的名字呢。

(讓八位同學上臺在八個獨體字的下面寫出帶"口"的新字,寫完後組詞大聲領讀。

師總結:小小口字本領高,千變萬化真奇妙。

要想把字記得牢,我們邊讀邊拍《添"口"歌》。

(老師示範用《拍手歌》的節奏教學生邊讀邊拍《添"口"歌》,最後一句加動作。)

(1)同桌合作邊讀邊拍《添"口"歌》。

師:還有啥字能添"口",請你們來說說好不好

(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想一想,想好了,可模仿課文的句子說一說。)

(2)學生分別上臺寫出自己想好的字。

(3)學生分別領讀自己編好的句子。

(4)全體學生站起來邊拍手打節奏一起表演新編《添"口"歌》

師總結:同學們表演的真好,還有許許多多的獨體字寶寶也能和"口"交朋友,回到家後,開動腦筋想一想,模仿課文也來編一編新《添"口"歌》,按照老師教你的方法把它說唱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設計意圖:此環節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識字渠道。通過老師將學生說的句子連起來說唱給學生聽,學生的表演激情被老師調動起來。學生模仿老師給極富表現的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臺,爲他們創設了極大的發展空間。)

(四)總結方法識記生字

生字朋友聽到我們叫出它們的名字,可高興了,讓我們趕忙找到它們,記一下它們的模樣吧。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7

教材簡析

《一羣光頭男孩》是本單元的首篇精讀課文。這是一個真實而又感人的故事,講述了一羣男孩兒爲了使得腦瘤的布萊恩不成爲學校裏唯一的光頭男孩兒,紛紛剪去了自己的頭髮,體現了同學間真摯的情感,讓我們看清了美與醜的真正內涵。

設計理念

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從課文的語言文字出發,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想象,充分挖掘課文中語言文字背後的內涵,循序漸進地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昇華,使語言文字的聽、說、讀、寫訓練有文可依,切實地促進學生朗讀能力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發展。

教學目標

1.體會美不只表現在外表上,心靈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本課“印、鎮、恩”等9個生字,學會偏旁“身”和“亠”,會寫“藥、治、漂”等12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體會美不只表現在外表上,心靈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景,質疑導入

1.比較圖片,引出課題。

(1)出示兩幅圖片:“一個光頭男孩兒”和“一羣光頭男孩兒”。

兩幅圖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預設:①第1幅只有一個光頭,第2幅有許多個光頭。

②第2幅有一羣光頭。

③光頭都很嚇人。

④頭都很醜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一羣、一個、醜。

(2)理解“一羣”的意思並運用這個數量詞說話。

(3)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課題。強調“頭”和“孩”的最後一筆是“、”。

2.齊讀課題,引發質疑。

(1)齊讀課題,強調並練習“孩兒”的兒化音讀法。

(2)讀了課題後你最想知道什麼?

預設:①一個光頭已經很醜,爲什麼會出現一羣光頭?

②他們爲什麼要變成光頭?

③他們是怎樣變成光頭的?

他們爲什麼會變成光頭男孩兒?正是本文的主要內容,讓我們通過讀文來了解。

(課堂教學從整體入手,提煉出最能反映文本主線的兩幅極富視覺震撼的圖片,激發學生在自覺觀察和比較中快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認識的字圈出來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3.邊讀邊想:布萊恩和同學們爲什麼會變成光頭男孩兒?

預設:①布萊恩生病了,做了化療,頭髮是掉光的。

②爲了不想讓布萊恩成爲學校裏唯一的光頭男孩兒,同學們就剃光了頭陪他。

③同學們怕布萊恩難過就讓父母幫自己剃了光頭。

④同學們想讓布萊恩回學校上學不感到自卑,所以都剃了光頭。

把布萊恩和同學們爲什麼會變成光頭男孩兒的原因完整地說出來,這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了。

根據學生回答鎖定關鍵動詞“掉”“剃”並板書。

(通過3次有梯度的讀文,引領學生在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整理出文章的主要內容,爲實現有感情朗讀夯實基礎,爲更好的感悟文本作好鋪墊。)

三、細緻研讀,深化認知

(一)體會布萊恩的難過。

1.自由讀第1自然段。

出示並指導朗讀:“由於進行藥物化療,他漂亮的金髮全部掉光了。”

讀的時候要強調哪個詞?讀出布萊恩金髮的“漂亮”。

看到這麼多漂亮的金髮你的心情怎樣呢?(預設:高興、愉快、喜悅、興奮……)

2.當布萊恩美麗的金髮全部掉光,曾經的快樂、愉悅還會有嗎?當布萊恩頂着一個醜陋的光頭,他能承受得了嗎?他的心情已經糟糕到什麼程度,看第2自然段,把你找到的詞句讀一讀?

生:布萊恩難過極了。

生:布萊恩特別自卑,他不願意去上學。

生:布萊恩厭惡自己的光頭,連最好的朋友也不願意見。

你能“難過”地讀一讀第2自然段嗎?

(1)自由練習讀。

(2)指名讀。對在關鍵詞上放重音的學生,語氣較沉重的學生,語速放慢的學生給予表揚,做到讀中指導,以評促讀,使朗讀在於有層次,達到預期的朗讀效果。

(3)競賽讀,比比誰是最難過的布萊恩。

(4)教師機動讀:學生朗讀效果不佳時教師可範讀,羣情振奮時教師可參與到賽讀中。

(因爲學生生活中幾乎沒有機會接觸這樣的病人,所以要想使學生理解布萊恩的內心世界,必須以讀爲主,讀中感悟,讀中理解。爲了讀出實效,用漂亮的金髮掉光後變成醜陋的光頭形成強烈的心裏落差,使學生產生難過的心理體驗,此時抓住時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以布萊恩的身份,在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中,在相機的'評價指導中,滲透朗讀技巧,不斷提升個性化的理解,真正實現讀有所感,以讀促講。)

(二)體會同學們的關愛。

1.你能“着急”地讀一讀嗎?出示:“同學們都很着急”。

2.同學們不光是乾着急,而是用實際行動來幫助布萊恩。同學們都做了什麼?同學們把自己變醜的目的是什麼?請你讀一讀3、4自然段。

生:同學們都剃了光頭。

生:同學們把自己變醜的目的是讓布萊恩不再是學校裏唯一的光頭男孩兒。

3.想象說。

(1)布萊恩不再是學校裏唯一的光頭男孩兒,布萊恩就不會,就會。

預設:①布萊恩就不會不願意上學,就會主動上學。

②布萊恩就不會整天躲在家裏,就會出來玩。

③布萊恩就不會連最好的朋友也不見,就會歡迎好朋友來家裏做客。

(2)正因爲同學們從心裏替布萊恩着想,所以當學校裏多一個光頭男孩兒,又多了一個光頭男孩兒時,同學們會說。

預設:①我也要剃光頭髮,跟布萊恩作伴兒。

②我也要剃光頭髮,讓布萊恩不再孤獨。

③我也要剃光頭髮,讓布萊恩知道我沒有嫌棄他。

④我也要剃光頭髮,讓布萊恩知道我對他還像從前一樣。

正因爲有這麼多充滿愛心的同學讓布萊恩知道:他們依然愛着布萊恩,他們期待布萊恩回到他們中間……因此讓我們激動而堅定的讀(出示並齊讀)“第三天,學校裏出現了一羣光頭男孩兒。”

(3)如果這樣的事就發生在你們身邊,你會想出別的辦法使布萊恩高興起來,恢復自信嗎?

(充分挖掘語言文字背後的因素,在合理想象的同時,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即凸顯了語文的工具性也昇華了語文的人文性,在二者和諧統一的進程中,更好地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促進學生的良性發展。)

(三)體會布萊恩和同學們的高興與激動。

1.大家都發自內心的用實際行動關愛着布萊恩,此時的布萊恩還難過嗎?自由讀第5自然段。

2.帶着高興的語氣讀一讀。

3.當布萊恩透過窗戶看到一羣光頭男孩兒喊着他的名字時,他會激動地說什麼?

預設:①謝謝你們!我愛你們!

②我再也不會把自己關起來了!

③我以後要天天跟你們在一起!……

讓我們帶着這份無比的激動,高興地齊讀這一段。

4.現在你還還覺得這羣光頭男孩兒醜嗎?(板書:美)醜的可以變成美的,難過的可以變成快樂的,到底是什麼東西有這麼神奇的力量呢?(板書:愛)

5.讓我們懷揣一顆愛心,在《愛的奉獻》中再次體會這份激動,這份高興。

教師和學生配樂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通過由表及裏,循序漸進的朗讀指導,使學生不斷增強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不斷提升自我鑑賞的能力,在層次分明的朗讀中,在一次比一次更強烈的聽覺衝擊下,心靈受到震撼,情感得到昇華。)

四、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發揮想象,寫寫布萊恩和同學們在今後的日子裏會發生什麼感人的事兒。

第2課時

一、考察會認字

1.把生字做成心形卡片,開心火車讀並擴詞。

2.同學互讀互評。

3.指名讀,讀得完全正確全班跟讀。

4.評價:獲得愛心超過20顆的同學,評爲一級識字大王。

(考慮到識字的趣味性,將每個會認的字都放在一顆紅色心形的背景中,設計爭奪愛心的遊戲情景既結合了本課的實際,又能激發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以讀句收尾,目的是迴歸到語言環境中,讓識字與具體的語言環境相結合。)

二、學習新偏旁部首,指導寫字

1.方法。

一看:引導學生觀察字形,說說寫字時應該注意什麼。

二寫:先跟老師一起書空,再自己練寫3遍。

三回顧:寫完後,整體確認自己的筆畫和結構書寫是否正確。

2.重點指導“躲、亮、醜”的書寫。

篩選典型字、易錯字重點指導,學習偏旁“身”“亠”。

“躲”:左右結構。“身”作爲偏旁時,最後一筆撇不出頭。左邊寫的要比右邊窄一些。“朵”上的“幾”沒有鉤。

“亮”:上下結構。第1筆的“點”要在豎中線上起筆,口下面的禿寶蓋要寫得稍寬。

“醜”:要注意筆順,第2筆是豎。

(目的是使學生在書寫過程中掌握好的學習方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三、實踐活動

《一羣光頭男孩兒》是發生在美國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在課後蒐集相關的資料,瞭解更多感人的故事,讓愛繼續傳遞,讓心更加溫暖……

板書設計

17一羣光頭男孩兒

掉光一個—→剃光一羣

難過—→高興

醜—→美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8

(一)揭題,引起興趣。

1、師出示火燒雲的圖片,問: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

2、揭示課題:火燒雲

提問:關於火燒雲,你知道一些什麼呢?你想再從課文中知道什麼呢?

(二)初讀,感知內容。

1、自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

2、開火車讀課文。

3、你認爲課文中哪些地方把火燒雲寫得很美,找出來讀讀看。

(三)精讀,積累語言。

A、學習課文第3小節

1、讀第3小節,圈出表示顏色的詞。

2、說說自己見到的某種顏色的事物,加深對顏色的理解。

3、火燒雲有這麼多的顏色,你想用哪些詞來形容呢?(五顏六色、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絢爛多彩、色彩鑌紛……)

4、既然顏色這麼美,我們能把它讀得美嗎?(小組內讀,派代表比賽,誰讀得好)

5、這麼多描寫顏色的詞,誰已經把它記住了嗎?按課文內容填空。

B、我們再來看4、5、6小節,它們是寫火燒雲的什麼呢?

1、分組自學4、5、6節,要求:a、你認爲哪一節寫得好,爲什麼?b、你能把它讀好嗎?

2、交流,小組派代表比賽誰讀得好。

3、這麼多的形狀,你也想用哪個詞來概括?

4、這三小節寫得都好,因爲作者把雲想象成馬、狗、獅等等,把雲寫活了,下面老師要讓大家學着作者的樣子來想象,看誰想得好,看誰想得有趣。

5、學生看圖想象。(先自己說,再小組說,最後比賽誰想得妙。)

(四)熟讀,理清脈絡。

1、課文中除了寫火燒雲的顏色,形狀外,還寫了什麼?

2、火燒雲上來了……火燒雲下來了……

3、反覆誦讀全文。

(五)想象,知識昇華。

把剛纔的想象用一段話寫下來。

另外,我覺得在教學中可以引入下列教學資源,以幫助學生理解:

火燒雲是怎樣形成的

清晨,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或者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天邊的雲彩常常是通紅的一片,像火燒的一樣。人們把這種通紅的雲,叫做火燒雲,又叫早霞和晚霞。有時候,沒有云,天邊也會出現火紅的`顏色,這叫火燒天。

那麼,火燒雲是怎樣形成的呢?

我們已經知道太陽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混合成的。這幾種顏色的光中,紅光穿過空氣層的本領最大,橙、黃、綠光次之,青、藍、紫光最差。天上沒有云的時候,懸在空中的雨滴少;中午空氣層較薄,太陽光裏的紅、橙、黃、綠幾種色光幾乎全部通過,只把青、藍、紫幾種色光攔住,而這幾種光中,又數藍色光反射的最多,所以把整個天空染成了藍色。

清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太陽光射到地面上,穿過的空氣層要比中午太陽當頂的時候厚一些。太陽光中的黃、綠、青、藍、紫幾種光,在空氣層裏行走沒有多遠就已經筋疲力盡,不能穿過空氣層。只有紅、橙色光可以穿過空氣層探出頭來,將天邊染成紅色。

火燒雲可以預測天氣,民間流傳的諺語“早燒不出門,晚燒行千里”,就是說,火燒雲或火燒天如果出現在早晨,天氣可能會變壞;出現在傍晚,第二天準是個好天氣。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9

複習課文

1.朗讀全文。

2.課文中蘭蘭過了哪兩種橋?潛水橋和塑料橋各有什麼特點?

鞏固識記,書寫生字

1.學生識記生字,自讀生字表中的字。

2.互讀、互查。

3.教師檢查讀生字。按序抽讀生字:齊讀,分組讀,個人開火車讀,打亂順序指名讀。

書寫生字

1.教師範寫生字,師生共同突破重難點。

本課要求寫的字以上下結構爲主。提示:

坐:a.兩個“人”要寫小,注意“捺”變爲“點”;b.“豎”要寫長,寫在田字格的豎中線上;c.“下橫”要寫長,以托住整個字。

座:強調把“坐”字寫得小一點,偏右一點。

2.學生書空。

3.學生練習,互相評價。

激發創新思維

以“說說你心目中的橋”爲題,鼓勵學生的奇思妙想。

學習目標

1.認識“樑、程”等12個生字,會寫“蘭、各”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對兩種很有特色的`橋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欲。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要求

1、認識“萬”、“復”等13個生字。

2、能主動積累有關春天的詞語。

3、留心觀察周圍事物,豐富自己的見聞和感受。

教學重難點

1、正確認讀生字,書寫生字。

2、理解詞義,感受春天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入

“過年”又叫“春節”,由此你想到了什麼呢?(指名答)春姑娘邁着輕盈的腳步把春的訊息撒滿大地,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美麗的春天吧!

二、看圖識字讀詞

1、看圖說話:

從這幅圖中你收到了哪些春的訊息?

(指導用“春天來了,__________”的句子表達)

2、師相機出示詞語卡,這些詞語你會讀嗎?藉助拼音讀一讀。

3、看看藏在這些詞語裏的生字有你會讀的嗎?

(小老師教讀,集體跟讀,注意糾正字音)

4、同桌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再全班交流。

(複習歸納記字方法,如:形近字比較“萬”──“方”,形聲字“歌”,根據字形記憶“柳”、“舞”會意字“鳴”等)

5、抽讀生字並組詞。

6、自由讀詞,集體讀詞。

三、複習鞏固生字詞,體會詞義

1、“開火車”輪讀生字。

2、指名讀自己喜歡的詞語,齊讀詞語。

3、小遊戲:

我讀你做。

(請生一人讀詞語,其餘學生用動作或聲音來表示,如:百花齊放,師引導“如果每個人都是一朵花,那百花齊放的景象是怎樣的呢?”)

四、書寫生字

1、生觀察字形和結構。

2、生口述筆畫筆順,師範寫。

3、生描紅並獨立書寫,同桌交流。

五、擴展訓練

1、收集春天的.圖片和詞語交流。

2、你聽到春天的聲音了嗎?你看到春天的色彩了嗎?畫一畫你眼中的春天。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1

[設計思路]

《點點滴滴都是愛》這是根據三年級下冊教材,語文園地五中的作文要求而設計的。教材的編寫者之所以會在讓孩子們在學習了《可貴的沉默》《媽媽的賬單》這樣一組課文後安排學生“寫寫父母對自己的愛”必定有其深意。

因爲現在的孩子整天沉浸在愛的海洋中,已經逐漸成爲了“愛的麻木者”。他們體會不到父母長輩對他們的殷殷深愛,反而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只要一讓孩子們寫自己的父母是怎樣愛自己,學生所舉的事例就是類型化的,語言則是模式化的,內容是驚人的雷同。在情感上呢,總是讓人少了一份真誠和細膩。所以在經過反覆的研讀教材後,我將本次作文教學的重點確定爲:

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透過自己和爸爸媽媽的生活照,回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看似瑣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從細微之處去感受到父母的愛。然後具體地記錄下爸爸媽媽愛自己的事,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實現語言文字和道德情感的雙重昇華。

本次作文的教學思路主要表現爲感知愛、體驗愛和抒寫愛三個大的板塊。這三個大的板塊融合了資料展示、口語交際、習作指導、學生片斷練習和學生課後獨立作文和作文的講評、修改這幾個方面的內容。

學生在課前需要做以下兩個方面的準備工作:

1.收集關於父愛和母愛的資料,包括詩詞、格言警句或者故事。

2.聽爸爸媽媽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然後共同翻閱相冊,尋找幾張最能體現父愛和母愛的照片。

[設計流程]

一、情景創設,感知父母的愛

(一)揭示習作內容。

上課伊始,首先播放音樂《我愛我的家》,屏幕上滾動出現本班學生和自己爸爸媽媽的照片。教師伴隨着音樂,導入:

師:同學們,家是我們成長的樂園,是溫暖的港灣。家裏有疼愛我們的爸爸、媽媽。是他們的愛伴隨着我們成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憶並記錄下父母對我們的愛!

(二)素材交流。

師生共同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父愛、母愛的資料。

1.教師講述自己收集的故事。

我準備的是美國職業演講者、也是多產作家馬克·漢林的《地震中的父與子》。因爲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確實需要我們教師適當補充相關的材料,尤其是關於父愛的材料。因爲學生通過課前收集,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點:關於父愛的名言和故事較母愛的文章來說,顯得比較少。但作爲教師,我們應引導學生認識到這並不意味着父愛就不值得歌頌,父愛同母愛一樣的無私,它是一種默默無聞,寓於無形之中的一種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體會。正如有人這樣讚歎:父愛是深沉凝重的,是放在心中用一生慢慢咂摸品味的。

教師伴隨音樂深情講述《地震中的父與子》這個故事中,父親是如何不顧自己的安危,用手挖泥石,堅持了整整38小時,最後終於救出了兒子和他的同學,譜寫了一首偉大的父愛情深的頌歌。

講述完故事後引導學生交流:

(1)同學們,這個感人的故事是否也感動了你呢?

(2)故事中的那個情節最令你感動?你由這個故事想到了什麼?

意在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父親是怎樣愛自己的。

2.組織學生交流、朗誦課前收集到的歌詠父愛、母愛的詩詞和文章。相機進行指導,讓學生認知父愛、母愛的內容和形式。

因爲正好“語文園地五”中就有唐代詩人孟郊寫

——點點滴滴都是愛——寫寫父母對自己的愛

的《遊子吟》,相信會有學生交流這首詩。

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教師相機引導:母愛是什麼?在這首詩中,母愛就是遊子臨行前,母親在燈下爲兒子密密的縫製衣服。

然後教師追問:這種事情,這種母愛是驚天動地的嗎?但是你能說它不偉大嗎?這一針一線都飽含着母親對兒子的深情祝福與無盡的牽掛。詩人孟郊就選擇了自己臨行前,母親爲自己縫補衣服這樣一件小事,表達了母親對自己的深深愛意。

就這樣,在同學們每交流一則材料後的,教師都要對每一則材料用準確恰當的的語言加以點評。並鼓勵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如果學生收集的材料很貧乏,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一起回憶學過的相關課文,如《媽媽的賬單》中,母愛就是不計回報的爲子女付出;《給予樹》中的母愛就是儘管經濟拮据,也把辛苦攢下的100美元分給五個孩子,讓他們購買禮物相互贈送;《可貴的沉默》中,父母的愛就是每年都會記得爲孩子慶祝生日,送上精美的禮物,而忽略了自己的生日。

學生交流後,教師小結:

師:其實,在很多時候,父母的愛都不是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有時,愛就是一個溫柔的眼神;有時,愛就是一杯暖暖的牛奶;有時,愛就是一個鼓勵的微笑;有時,愛就是雨中高擎的雨傘……

[環節設計意圖]

寫作是情感的外射。激情可以直接引發作文的慾望和衝動。所以在“感知愛”這個板塊中,我利用音樂欣賞、照片展示和資料的分享,讓學生感知父母的愛,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喚醒學生的表達慾望。

二、互動交流,體驗父母的愛

(一)首先以學生的一張旅遊照片爲重點,指導學生主動發現照片後的感人故事。

因爲根據課前的瞭解,我掌握到學生們準備的照片有的是父母給自己過生日的照片,有的和父母一起過六一兒童節,但更多的是旅遊時照的照片。乍看之下,覺得這些照片似乎和父母的愛之間好像沒有太大聯繫。但其實仔細想來,帶孩子去旅遊,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卻本身就是父母愛孩子的一種表現。而且,在旅遊路上一定有許多父母照顧孩子的細節。這些細節看似微不足道,其實卻飽含着父母對子女的一片深情。所以我在說課前提前瞭解了我班幾個學生旅遊路上發生的故事,中從選擇嚴禦寒在哈爾濱的這張照片。因爲據嚴煜寒介紹,她剛到哈爾濱就發燒了。媽媽對她是呵護備至,平時十分嚴厲的爸爸也溫柔了許多,定時喂她吃藥。因爲嚴禦寒覺得頭痛得厲害,她的父母爲了她放棄了一兩個景點,一直守在她身旁。第二天,她好些了,但爸爸還是執意揹她走路。玩兒的時候,爸爸還一直想辦法逗她開心。這個故事很具有典型性,於是我決定以這張照片爲突破口,請嚴煜寒講述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啓發學生主動發現凝聚在照片中父愛和母愛。

在嚴煜寒交流後,教師小結:

師:同學們,其實在每一張看似平常的照片後面,都可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現在,讓我們好好的看看照片,仔細地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父母做了哪些看起來是微不足道,卻又飽含深情、飽含愛的事呢?

給一兩分鐘讓學生靜靜地回憶、思考,然後組織學生進入第二個環節——交流互動。

(二)交流互動。

首先,介紹活動要求:在小組內展示自己帶來的生活照片,用這些照片作爲鑰匙,打開記憶的大門,回憶自己和父母

——點點滴滴都是愛——寫寫父母對自己的愛

之間最溫馨的瞬間,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同學交流。

活動要求是彈性的,學生可自選活動方式。

1.激情解說——如果爸爸媽媽的愛就凝固在你手中的某張照片上,(就象嚴煜寒的這張照片一樣)就請你仔細回憶當時的一切,然後爲這精彩的照片配上生動的解說詞。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

如果帶的照片還不足以表達父母對自己的愛,就可以採用第二種方式。

2.故事派對——也許有些感人的瞬間沒有用影像資料的形式保存下來,但老師相信當時的一幕幕一定時常浮現在你的腦海裏。請你用生動的.語言來描述當時的情景,還可以加上自己的身勢動作,形象地再現這感人的瞬間。

學生在四人小組內相互啓發,充分練說,再選出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在學生交流時,教師相機利用追問的形式指導學生按順序把事情說清楚,尤其是最能體現父愛和母愛的細微之處。

[環節設計意圖]

在“體驗愛”這個板塊中,我利用直觀的照片作爲打開學生回憶之門的鑰匙,通過參與活動的形式,組織學生交流表達父母對自己的愛。讓作文訓練更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有內容可表達,有內容想表達,有內容能表達。幫助學生解決“具體寫什麼”的問題。

三、自由表達,抒寫愛

(一)習作指導。

“作文就是用筆說話。”但怎樣把我們嘴說的話用筆記錄好,就需要掌握一定的表達方法了。所以我採用了讓學生對比兩個片段的方式來學習寫作方法。

1.請學生對比閱讀下面兩個片斷。

(1)我坐在車上,父親說要給我買幾個橘子。他走到那邊月臺,跳下去,穿過鐵道,又爬上來,買到橘子後按原路返回,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然後,轉身消失在人羣中了。

(2)父親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很胖,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選自朱自清的《背影》

2.交流:你認爲哪個片段能更好的表現父親對兒子的愛?(學生肯定會選擇第二段)然後進一步追問:這兩個片段都是寫父親在給我送行時爲我買橘子的事,可是爲什麼第一段讀過之後,總讓人覺得寫得還不夠具體。這是什麼原因呢?

3.請學生勾畫出你認爲寫得比較具體的語句。然後分析這些語句描寫了父親的什麼。

學生通過勾畫,就會發現,寫的具體的地方其實就是在詳細描寫父親的語言、動作、外貌,還有自己的感受。

4.教師作必要講解:我們之所以會覺得第一段寫得不具體。這是因爲它只是簡略地寫出了爸爸爲自己做了什麼,而把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都忽略了。要想把文章寫具體,就必須把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詳細地寫下來。

——點點滴滴都是愛——寫寫父母對自己的愛

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把故事寫“具體”呢?首先我們要明確所謂“寫具體”不是字數多就是寫具體了。而是要寫清楚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特別是最令你感動的地方。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在這個片斷中,就重點抓住了父親爲他買橘子的一系列動作來表現父親對他的愛。這也就是說,我們要注重細小的環節的刻畫。具體該怎麼寫呢?老師教給大家一個方法,就是要“步步追問”加上合理的想象。拿這個片段來說吧。

(出示)一天夜裏,天氣很熱。我怎麼也睡不着。媽媽就爲我扇扇子,汗水溼透了她的衣裳。

我們至少可以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那天天氣到底有多熱?我總也睡不着覺,心裏感覺怎麼樣嗎?媽媽見我睡不着,對我說了些什麼呢?媽媽是怎樣爲我扇扇子的?具體動作如何?我熱,媽媽也熱,看到媽媽這樣照顧我,我的心裏有怎樣的感受?……只要這樣一步一步地追問下去,並能展開合理的想象,自然就能把文章寫具體了。

請學生按這個思路,口頭補充這個片斷。然後出示補充後的範例:

(範例)

媽媽的愛就像是一陣陣清涼的風。一天夜裏,天熱得讓人覺得腦子裏總是“嗡嗡”地叫,哎!怎麼熬得過去呢?這時媽媽好像猜出了我的心思,說:“曉曉,睡着了就覺得清涼了。”我聽了後,乖乖地點點頭。剛睡了幾分鐘,我就被一陣陣扇子扇風的聲音驚醒了,原來是媽媽坐在牀沿上,輕輕地給我打着扇子,汗水溼透了她的衣裳。

[環節設計意圖]

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能大概分辨出哪些文章寫具體了,哪些文章沒有寫具體。但要求他們說怎樣才能把習作寫具體就很難了。所以我利用對比片斷的方式,加上教師必要的講解,幫助學生學習“如何把事情寫具體”的表達方法。習作指導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解決“怎樣寫”的過程。

(二)真情表達。

1.學生進行當堂的片段練習。

要學生利用“步步追問”的方法寫一個片段,來表達媽媽或者爸爸對自己的愛。寫清楚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

2.評說片段。

教師巡視抓典型:將寫得較爲具體的習作進行示範性點評。

3.課後習作。

要求學生把課堂交流的故事寫具體,也可以重新翻閱自己的相冊,聆聽父母講述關於照片的故事,再用一兩件具體的事來表達父母對自己的愛。

(三)習作後的講評修改

1.全方位點評:

(1)教師將學生的習作全部瀏覽後,選出優秀習作進行示範性點評。

(2)在四人小組內,由小組長具體負責,圍繞訓練重點“如何寫具體”進行點評,鼓勵學生多發現別人的優點。

(3)教師參與到小組中進行隨機性點評。

(4)請學生習作帶回家,請家長參與點評。

2.學生二次修改習作。老師根據學生二次修改的情況,給學生一個較好的成績。讓學生意識到好文章是在大家幫助和自己努力下改出來的。

[環節設計意圖]

修改習作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提高作文質量的根本途徑之一。但習作修改的內容很多,不能一味求全,因此,我採取了有所側重的辦法。組織學生圍繞訓練重點“如何把文章寫具體”來進行修改訓練。整個修改評價的過程,既有老師、同學參與,還邀請了家長參與,對修改的好的範文作肯定性、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功感。從而逐步培養學生修

——點點滴滴都是愛——寫寫父母對自己的愛

改習作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2

教材簡析:

《最後的姿勢》是一篇敘事性散文,它是根據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時發生的那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中所涌現出來的可歌可泣的真實事件所寫的。譚千秋老師在災難來臨之際張開雙臂,將四個孩子守護在身下,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對人生的追求。爲了更爲立體地表現人物品質,作者還引用了最具說服性的三位人物的話語,側面烘托譚千秋老師的英雄壯舉,這樣的描寫使得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護住學生”的形象定格在我們心中,成爲了一個永恆的瞬間。

教學目標:

1.能夠體會環境及場景描寫對錶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托的人物形象的方法,並能模仿運用。

2.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說出“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3.通過蒐集、整理與閱讀資料,小組探究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自我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除了理解“最後的姿勢”所蘊含的“愛與責任”的人生意義外,還能學會課文側面烘托的寫作手法,藉助自主閱讀的內容,也能寫上一小段。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能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資料的查詢,並認真閱讀。

教師:製作教學PPT。

教法學法:

在“讀、思、悟”的過程中,採用“課前瞭解——小組探究——交流感悟——教師點撥”與“品讀感悟——掌握學法”相結合引領學生真正認識譚千秋老師。

教學過程:

一、視聽結合,喚回真情。

1.課伊始,老師播放一張張感人至深的畫面,並配以聲情並茂的'解說,將孩子一下子拉回到那個令人痛徹心扉的時刻——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所有的轟然倒塌中,歷史就在這一刻定格,突如其來的災難將所有的歡聲笑語掩埋。裹滿污泥的手拽不住生的希望,張大的雙眼,是在尋求生的權利。生命在此刻脆弱無比。但他,卻用世間最美的姿勢延續了生命。他就是——譚千秋。

2.板書課題:最後的姿勢,請學生帶着真摯的情感朗讀。

【設計意圖:雖然2008年的這場大地震學生經歷過,也曾感動過,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情感會慢慢淡下來。爲了重新喚起學生對那場地震的真實感受,因此,我以此作爲了課的開始。】

二、示範閱讀,初解人物。

1.請一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一小節,其餘的同學邊聽,邊思考“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高中老師,會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2.展開討論:學生可能會從“給女兒洗漱、穿戴”“帶女兒散步”感受到他是個關愛家人的人;還可能從“早早地趕到”體會到他是個熱愛工作的人。

【設計意圖:學生的感悟往往是分散的,更缺少自己總結歸納的能力。因此,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髮現總結,如果要想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就要學會觀察人物的動作、言行,從細微處入手,那樣才能真正讀透一個人。

雖然這一小節不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但我卻願意花上一點時間帶着孩子來學,目的是通過這段內容的學習,教給學生一個方法,讓他們知道如何藉助語言文字去深入解讀人物。】

三、夥伴合作,細品人物。

1.在你眼裏譚千秋老師還是個怎樣的人呢,你是從哪裏讀到的?你是怎樣理解課題“最後的姿勢”的?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讀讀第二到第七小節的課文,也試着從人物的動作言行和環境描寫等細節中去思考、解答。

2.小組合作,相互補充,得出較爲全面的看法。

比如說,當學生從“譚老師立即將它們拉到桌子地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四個孩子”的“拉”“撐”“護”中體會到譚老師是個不顧自己安慰,一心想着學生的老師時,可以引導學生聯繫上文譚老師講課的內容,去體會他是個言行一致的人。還有引導學生從四次的環境描寫品味譚老師的精神。

【設計意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是一個積極的引導者,在學生探究發生偏差時,在相互之間達不到共識時,在不能打開思路時,研究不夠深入時……總之,教師的引領應該是在學生出現問題,需要教師幫助的時候。

這樣的小組合作,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只圖形式與表面的熱鬧的學習方式,它強調每個學生都要在相互交流與傾聽中讓思維開動起來。教師在期間的要務就是點燃每個小組思維的火花,讓課堂中激盪着生命的活力。因爲,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學生有着無限的潛能,作爲教師尊重兒童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就是順應了兒童的自然發展。】

3.小組推派代表,彙報學習成果。彙報分朗讀與研讀結果兩部分,以學生評價爲主,教師評價點撥爲輔。

四、藉助文本,遷移寫法。

1.13日22點12分,當人們從廢墟中搬走壓在譚老師身上的最後一塊水泥板時,那畫面,讓多少人垂淚低泣,讓多少人爲之震撼!教師出示救援人員、獲救學生、一位老師的話,指名學生朗讀,並說說自己讀後的感受。

2.在學生交流後,教師作一個總結與提升,教給學生一個寫作方法。

讀着這三段文字,老師彷彿看到了三幅最感動,最美麗的畫面:展開雙臂,護住孩子的畫面;緊急時刻飛撲向孩子的畫面;指揮學生們逃離現場的畫面。三個不同的人物從不同的側面再一次烘托出了譚老師那高大的形象。這種寫作方法就叫做“側面烘托”

3.在明白了什麼是側面烘托與側面烘托的作用後,請學生回憶自己認真閱讀過的地震中發生的感人的事情,學習這一寫作方法,也來寫上一小段。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是建立在學生認真完成“前置性作業”的基礎上的。所謂“前置性作業”就是在課前佈置學生查閱資料,認真閱讀。閱讀時,要求學生關注人們對這些人物的讚美和評價。這種將第二天學習的內容提前學習、準備,順應了“先學後教”的理念,轉移了教學着力點,改變以前步步爲營的教學狀態,真正做到了“以生爲本”。這樣的教學起於文本,但不止於文本,它順應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五、總結提升,點明題目。

1.針對學生練筆內容,將諸如:

輝兵,用交警放行的姿勢,捨生忘死地指出了逃生的方向。

湯鴻,兩個胳膊下各抓了一個孩子,身子下還護着幾個孩子。

袁文婷,壓在水泥板下,身體下面藏着她的學生。

……

結合小組學習成果,歸納總結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每個人都有着自己最美麗的姿勢,這姿勢是他們在用愛和責任詮釋着生命的意義。

2.最後,用人們讚頌譚千秋的話“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來讚頌所有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們。記住英雄不死的是精神,他們是用生命去捍衛愛與責任。這也是我們所要從這些英雄身上汲取與捍衛的東西。

【設計意圖:由文本走向深入,是對主題的適度挖掘。這對於高段的學生來說並不是難事,何況它們皆出於學生的筆頭。提升需要教師的點撥與引導,哪怕只是簡單的幾句總結語。】

板書設計:

最後的姿勢側面烘托

張開雙臂護住學生

愛與責任

【設計意圖:最後的姿勢有兩層含義,一個是譚老師生命最後的姿勢,另一個是透過這姿勢我們所品味到的“愛與責任”的人生意義。這兩點,在板書裏都能清晰地表達出來,學生能一目瞭然。】

設計意圖:

整堂課的設計沒有瑣碎的問題,主要圍繞三個值得探究的大問題展開的:譚千秋是個怎樣的人?環境描寫對於人物精神的體現有什麼作用?側面烘托的作用是什麼?所有細節的指導與品味都蘊於小組討論與教師點撥中。這樣的設計從整體入手,教師是站在宏觀的角度把握教材的。課堂設計以學生爲主,教師堅信學生本身就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而僅是爲學生創設一定的情景,在引領中啓發學生自主感悟。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在感情誦讀中,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抓住中心句,瞭解草原的遼闊、美麗與歡騰。

3、認識本課11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從字裏行間體會草原的遼闊、美麗與歡騰。

2、讀出自己對課文的感受與理解。

3、學習本課寫作方法,練習寫作。

【教學過程】

一、課件引入,激發情趣。

1、以談話的方式帶領學生輕鬆的走進快樂讀書屋。

同學們,你們喜歡快樂讀書屋嗎?這是一座神奇的小屋,走進它,不僅能豐富我們的讀書內容,還能展示我們的讀書能力。這節課我們共同走進快樂讀書屋七,來欣賞一處馳名中外的天然牧場---錫林郭勒草原,板書齊讀。同學們,你們見過草原嗎?今天,老師就帶領你們去美麗的大草原看看。

2、教師的解說伴隨着課件中優美的景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

(師)在那風光旖旎的草原上,20多條小河潺潺流過,乳汁般滋潤着綠色的大地,300多個大小湖泊幽幽鑲嵌,明鏡般倒映着麗日,藍天,廣袤的草原一望無際,鮮花竟相吐豔,百鳥爭豔,這就是美麗的錫林郭勒草原。

3、從課題入手,學生理解“錫林郭勒”的含義。

(師)錫林郭勒草原位於內蒙古草原上,錫林郭勒是它的名字,錫林郭勒在蒙語中的意思是水草豐美的地方。下面就請同學們走進課文,走進錫林郭勒草原去感受它特有的美吧!

二、採用多種方式讀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組織學生自讀課文,感知全篇內容。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如:大聲讀,同桌合作讀,分自然段讀,比賽讀等,讀的不通順和含有生字的詞語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師)請小組內的同學互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讀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師)同學們讀的非常認真,非常投入,請大家注意字的讀音並思考:錫林郭勒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生)廣闊美麗歡騰的世界

(師)板書

(師)剛纔我們是用這些詞語來概括錫林郭勒草原的特點,你能不能試着有這些關聯詞把這些詞語連成一句話來說一說?

(師)出示小黑板(不但,而且不僅,而且既,又)

三、讀中體會,讀中感受,想象賞讀。

1、瀏覽課文,理清脈絡。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哪個自然段具體寫了錫林郭勒草原的廣闊與美麗。哪個自然段寫出了錫林郭勒草原是歡騰的`世界?

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由讀,教師適當指導讀,引導學生能夠進行個性化朗讀。在讀中體會、想象,感受草原的美。教師可以指導讀、學生試讀、師生評價讀、學生展示讀。讀出自己對美妙的自然風光的感受。

(師)你覺得哪裏寫出了錫林郭勒草原的廣闊與美麗?

(1)(生)讀“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一句

(師)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這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播放藍天圖片

(生)這裏的天真藍呀!這裏的草一眼望不到邊!

(師)那就讓我們帶着對它的讚美的語氣來讀吧。

學生試讀

(2)(生)讀“山嶺上、深谷裏、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裏面捉迷藏。”一句

(師)你們有多大,你們就算是十來歲的孩子,站起來看一看自己有多高。是的錫林郭勒草原是草的世界,在這麼深的草叢中捉迷藏,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多有意思呀!請你讀出其中的情趣吧。

學生試讀、師生評價讀

(師)美麗的錫林郭勒草原綠滿大地,藍逼蒼穹,這裏的一切都被刻上了綠與藍的印記,而就在這綠與藍之中,閃爍着晶瑩的光,那是什麼呢?

(生)湖水

(3)(生)讀“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一句

(師)有多清亮呢?

(生)清亮的可以看見水中的小魚。可以看見水中的石子。

(師)你能用“湖水清亮的可以----”來說一說嗎?

學生練說

(師)難怪書上說這湖水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那就讓我們帶着美好的想象把這美麗的感受讀出來吧。

教師可以指導讀、學生比賽讀。

(師)這麼生動的描寫,這麼優美的句段,你們想不想把他記住。那我們背一背試試。

你們背的這麼快,有什麼好方法?交流一下。

(生)一邊想象一邊背;熟讀成誦;抓住重點詞語。

(師)這些方法我們可以共享。

3、略讀第四自然段。

(師)在湛藍湛藍的天空下,滿眼都是綠綠的青青的野草,清風一吹,那活潑的可愛的草就會翩翩起舞,好似那綠色的海浪,那清亮的湖水就像寶鏡一般。展現着靈動的畫面,這就是美麗迷人的錫林郭勒草原。好似把我們帶入了仙境一般,令人心情舒暢,陶醉其中,這裏不但廣闊而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師)同學們自由朗讀。邊讀邊想:是因爲什麼才使錫林郭勒草原成爲一個歡騰的世界?

學生練說“因爲----所以-----”

(師)居住在草原上的人們幸福嗎?快樂嗎?生活在草原上的動物自在嗎?那就讓我們帶着這愉快的心情讀出他們的幸福吧。

學生練讀。教師指導讀。分組比賽讀。

(師)從你們動情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這片草原。想象你現在就是那個騎在馬背上神氣的小牧民。讓我們用心讀出對草原的讚美之情。

課件出示(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彩蝶紛飛百鳥唱,一灣碧水映晚霞。駿馬好似彩雲朵,牛羊好似珍珠灑,牧羊姑娘放聲唱,愉快的歌聲滿天涯。

四、檢查識字

1、師出示一段文字,變色,加點的字是本課的生字。

草原上覆滿了青草,一直鋪向遠方。草灘上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寶石藍的鈴鐺花散發着清香。小牧民騎在高高的馬背上,揮舞着鞭子,還有偶爾跑過的黃羊、撒歡的小馬駒,讓草原變成了歡騰的世界。

2、同桌互讀要求會認的生字,再指名認讀。

3、整體齊讀這段文字。

五、說寫景色

1、(師)錫林郭勒草原的景色令我們心馳神往,那裏的野草,湖水,野花讓我們感受到了草原景色的特點。那我們的家鄉的景色四季分明,也非常的迷人,你能想作者一樣抓住家鄉景色的特點來寫寫嗎?寫寫秋天的景色,可以寫那些景物呢?

(生)秋天的樹,秋天的花,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天空------

(生)家鄉的景色四季分明,我最愛家鄉的秋天,最愛那一排排挺拔的楊樹。

(師)引導挺拔的楊樹像什麼?你在組織一下語言。讀讀試試。

(生)秋天楊樹的葉子黃了,掛在樹上,好像一朵朵黃色的小花,飄落在空中,像一隻只黃色的蝴蝶。

(師)引導,掛在樹上的,飄在空中的,你描述了不同形態的樹葉,那想象一下落在樹旁小河裏的呢?

(生)秋天到了,菊花開了,有紅的,有黃的,有白的,美麗極了。

(生)秋天的天空蔚藍蔚藍的,一羣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列成一字,一會兒排列成人字,一會兒排列成大字。

(師)你學會了積累,並已經應用的很好了。

(生)秋天到了,稻穀熟了,金黃金黃的好像是誰在地裏鋪上一層厚厚的金子。

(3到5名學生讀自己寫的一句話,師引導,修改,生再讀,師指導讀。生再讀。)

2、教師展示一段秋天景色描寫的文章,讀給學生聽。

秋天一來,落葉紛紛,秋高氣爽,果實累累,真迷人啊!春夏秋冬看田野,最美麗最誘人的是秋天的田野。

低處的田地裏,稻穀熟了,金黃金黃的好像是誰在地裏鋪上一層厚厚的金子。秋波搖晃着稻穀,使沉甸甸的稻穗有節奏地波動着,好像金色的海浪。風聲稻浪,如似一曲動人的樂章。

一段大路兩邊長滿了樹。夏披棉衣冬着短衫的的樹冠,身上已經單薄了許多。一陣風吹過,樹葉紛紛飄蕩下來,紅的、黃的、花的……好像仙女撒花,又猶如千萬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仰望天空,只見有一羣大雁從北方飛來,又向南方遠處飛去。他們排列着整齊隊伍變換着陣容在空中飛翔着,一會兒排列成一字,一會兒排列成人字,一會兒排列成大字。

山坡上,一穗穗的高梁高傲地矗立着。秋風吹來,它們象一把把勝利的火把,高興地晃動着。

啊,秋天的田野真美!我喜歡秋天的田野。

3、學生交流本課收穫。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4

【核心目標】

抓住文中關鍵詞句,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大家一起來讀課題:“和時間賽跑”。

時間是人嗎?人能和時間賽跑嗎?和時間賽跑能贏嗎?但是有個人卻偏偏要和時間賽跑,他就是作家林清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的散文《和時間賽跑》,去體會感受他與時間賽跑的這段經歷。

二、細讀文本,感悟時間不回

1、自由朗讀1、2自然段

從這段中你知道了什麼?說說自己的體會與感受

預設:作者的外祖母去世了,他很悲痛,很長時間都無法排除自己心中的憂傷。爸爸媽媽安慰我,告訴我: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

2、什麼是永遠不會回來了呢?爸爸跟我說了一大段話,讓“我”聽着就像一個謎。我們自己來讀讀這個謎,看看你能不能讀懂。

3、指名讀4段(理解重難點句子“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

(1)這段話的中心句是哪一句?“爸爸”是如何向年幼的林清玄解釋這句話的?

(2)師引導學生理解爸爸的話

昨天是幾月幾號?(4月8日)對於20xx年4月8日這一天,還會再有嗎?僅僅是林清玄爸爸的童年不會再回來了嗎?(當然不是,所有人的童年過去了都不會回來了)那林清玄的外祖母永遠不能回來了,意味着時間還會帶走什麼?(一個人的生命)

小結:時間就是這樣悄無聲息地把人的一天帶走,把人的童年帶走,把人的生命帶走了。相信再讀這段話的時候,你一定會有別樣的感觸。齊讀

(3)爸爸所說的“所有時間裏的事物,永遠不會回來了”,你覺得什麼是“時間裏的事物”?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舉例說說哪些事物是永遠不會回來了?

(“時間裏的事物”,是指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一朵玫瑰花,一棵小草,那些動物,以及人,都是“時間裏的事物”。時間裏的事物,都經歷了萌生、長大、成熟、凋零的過程。這就是生命有限的殘酷現實)

(4)生命的有限,這讓作者感到有一點可怕,有一點着急,就悲傷。這時候,太陽落山,小鳥歸林,在他眼裏就變得不再美麗了。

指名朗讀第六段、第七段

(5)不止林清玄對生活有這樣的感觸,現代散文作家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也這樣寫道: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邊垮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裏閃過了。

(7)時間就這樣在我們不經意間匆匆離開,帶走昨天,帶走童年,有一天也會帶走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時間留不住更慢不下來,因爲“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引讀),時間更是買不到,因爲“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引讀)

3、當林清玄自己領會到“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感受到時間的流逝時,他是怎樣的心情?(着急、悲傷)他是怎麼做的?(和時間賽跑)

三、領悟和時間賽跑意義

(1)默讀課文第8段,找出“我”與時間賽跑做了哪幾件事?(4件:和太陽賽跑、和西北風賽跑、一個暑假完成了所有的作業、三年級時完成五年級的作業)

(1)思考:我爲什麼要和時間賽跑?在與時間賽跑時,“我”的收穫是什麼?(一次次的比賽中,贏得時間,超越昨天的自己,過去的自己。)

(3)小結:人最大的勝利就是戰勝自己,超越自己!一直和時間賽跑的人,就能戰勝自己,就能超越自己,就能贏!於是他的心情高興的無法形容。

(4)林清玄就是這樣,一直和時間賽跑,(簡介林清玄的成就)時間雖然帶走了他的童年、青春,但是他通過寫作,留住了美好的一切。

因此,在於時間賽跑的過程中,他深有感觸地說——(齊讀9、10段)

(5)思考討論:

林清玄是這樣和時間賽跑的,那麼你打算如何與時間賽跑?(指名說)

五、主題昇華

《和時間賽跑》這一課學完了,你是否從林清玄爺爺的文字中開始警覺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是否懂得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的深刻含義呢?

孩子們,種子的意義在於,用時間雕刻一朵玫瑰。現在你們9歲了,人生纔剛剛開始,現在的你們就像一粒種子,蘊含了變成花朵的可能性,或者說,有成爲詩人的可能性,成爲科學家的可能性,成爲藝術家的可能性,或者說,我們大多數人很可能是普通人,但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在時間飛逝的過程中,你願意平庸地度過,還是選擇“與時間賽跑”,用時間雕刻你的生命,使之最大限度地發揮可能性?

希望你們能把握童年、把握現在,緊握手中這把時間雕刻刀:集體朗誦《時間雕刻刀》

【教學反思】

最初選擇《和時間賽跑》是因爲自己喜歡林清玄的散文,樸實無華的語言文字中總能讓感受到一種特別的情懷,如清茶、如美酒,令人回味無窮。一遍又一遍的讀着作者的文字,也覺得自己越來越理解作者的心情,懂得他對時間、對生命的感慨。這樣的文章,不禁勾起我的許多回憶,時光匆匆走過,想想自己參加工作這些年自己又留下了什麼呢?可能就是這樣的相通與共鳴,我決定就這一課,而且一定要上好這一課。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散文教學怎麼教?自己還真做過深入研究。對散文的認知還只是從王榮生老師的《散文教學教什麼》書中獲取的些許認識及散文教學的理論知識。對散文閱讀教學,我有太多的困惑,那就做個探索者,先從這一篇開始研究,從這篇文本細讀開始做起。

《和時間賽跑》一文講述的是作者林清玄在外祖母去世時,因無法排出心中的憂傷之時,爸爸的安慰的話,引發了他對生命、對時間的思考,再看那太陽落山、鳥兒飛過,他真切的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從此,他開始了和時間賽跑。時間這個概念,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講,還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該怎樣帶着孩子跟着作者的步調層層深入地體悟呢?又該怎樣讓孩子能夠從中真正明白時間的一去不復返並懂得珍惜時間呢?這些疑問在教學課文之前便在我的腦海中反覆思量着……

在設計本課的教學環節之前,我先制定了一份預習清單對學生的認知情況進行了初步的瞭解。根據學生完成的預習清單的情況,最後我確定了第二課時的核心目標及教學重難點:“抓住文中關鍵詞句,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因爲本課含義深刻的句子較多,所以在突破重難點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反覆品讀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及瞭解作者的生平介紹;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的方法引導,幫助學生理解文本,領悟珍惜時間的意義。

整節課,比較滿意的是學生的朗讀。上個學期的朗讀是我最憂心的問題,一個學期的朗讀錄音初見成效,大多數孩子可以通過預習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倍感欣慰。

教學中,讓我感覺最費解的句子是“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這句話的理解,首先是根據爸爸的解釋(三個層次:昨天過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長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外租母去世了,永遠不會回來了)緊抓昨天、童年、生命三個關鍵詞理解文中的時間裏的事物。原本是想引導學生通過感受時間裏的事物永遠不會回來,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時間的寶貴、生命的有限。但在聯繫生活實際理解時,孩子們列舉的事例讓“時間裏的事物”重新披上了面紗。學生列舉的事例明顯有兩類,即有生命的事物與無生命的事物,不得已我陷入了區分事物的泥潭。其實面對不恰當的事例,我完全可以借用更多的生活事例帶入,讓孩子們體會感悟到時間的寶貴,過多的分析反而讓孩子們模糊,偏離了作者的情感體驗。

教學中,讓我比較遺憾是最後主題的昇華。從作者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孩子們理解林清玄珍惜時間的意義。那麼,到聯繫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該如何和時間賽跑時,孩子們並沒有我預想中那樣迫不及待、信心百倍。其實,預習清單中我看到了他們的想法,很多孩子都有詳細的目標,具體如何去做都是寫了的。但是,我挺納悶爲什麼很多孩子不願意分享呢。我覺得是前半部分對時間的寶貴、時間的流逝,自己並沒有鋪墊到位。孩子們還僅僅是明白作者和時間賽跑的原因及意義,自己該如何和時間賽跑,內心的動力並沒有激發出來,那種迫切的要抓緊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的願望纔不是那樣強烈。

總言之,這節課的目標我覺得自己完成的不好,我的課堂引導僅僅是帶孩子走近了林清玄,體會到了作者對時間的理解和感觸,而對於孩子們自身來講,要從內心、行動對時間立刻發生感觸,這真是一件難事。但是,我慶幸能給孩子講授這一課,因爲我們對這一課的聚焦,孩子們記住了這位和時間賽跑的勝利者——林清玄;因爲我們對時間的體味和交流,時間這粒種子留駐在了每個孩子的心裏。我希望在接下來我們在一起的日子裏,我能做孩子們的榜樣,帶領着、指引着孩子們,緊握自己手中的這把時間雕刻刀,在有限的學習時間裏,不虛度每一寸光陰,不斷的挑戰自我,超越自我,雕刻出屬於自己的生命之花。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準備:

卡片

教學過程:

教師行爲學生活動

鞏固識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自主學習

初讀感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詩歌的名字是《我們知道》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想象你知道了什麼?1. 學生邊讀邊想

2. 小組交流

深入學文1. 請同2. 學說一說,3. 通過這首是你明白了什麼,4. 自己先想一想再小組說一說

5. 學生彙報自己的.想法,6. 教師適當點評

7. 有感情讀詩歌1. 讀詩歌,2. 思考問題

3. 小組合作學習

4. 自由彙報

5. 有感情誦讀

拓展實踐能仿照這首詩歌的樣子,也來寫一寫“風”嗎?

1. 獨立創作

2. 小組內交流

3. 全班反饋及時評價

實踐作業回家吧自己編寫的詩歌讀給爸爸媽媽聽,然後請他們提意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