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精選17篇)

本文已影響 1.22W人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精選17篇)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1

黃山奇石以“奇”見長,在教學“猴子觀海”時,組織學生看圖學文後,請他們說說對這塊石頭的印象,然後着手進行朗讀指導。本以爲學生說的除了“奇怪”、“特別”以外,沒有其他不同的感覺。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想不到有許多學生道出“可愛”之感。心理學家盧梭說過“兒童有他們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的體驗。於是,我就讓他們懷着這塊石頭的“可愛”之情,指導學生讀出它們的神奇。學生朗讀水到渠成,真真切切。

語文學習,最終是學以致用。在原先的備課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課文的朗讀指導上,想讓琅琅的書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可仔細一想琅琅書聲給學生留下什麼?40分鐘學生學到了什麼?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有一顆慧心,做寫作資源的開發者。於是乎,略改教案,在前後學習和兩組不同奇石環節中,增加“看圖聯想,寫‘奇’”這一環節,想不到學生在先前的朗讀語言積累後,通過兒童特有的思維,現學現賣,寫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話語。

我想這樣,每個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生命之花得以綻放。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2

前天,學習《黃山奇石》一課,這篇文章對於學生來講比較單調。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使出了渾身招數,談話激趣,自讀自悟,比賽朗讀等形式。

當“小導遊”們介紹完“金雞叫天都”後,就要比賽讀出黃山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來,當讀到“有座山峯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雄雞。他伸着脖子,對着天都峯不住的啼叫…”這句時,只聽我班最調皮的張成用課本擋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聲叫個不停,一時間,教室裏聽到的小朋友都在竊喜,好不容易營造的氛圍被這隻“大公雞”輕鬆的破壞了。

我心裏生氣極了,本想劈頭蓋腦的批評一頓,可轉念一想,他這個小傢伙,不僅理解了課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詞,而且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只不過,他用的方式不好。於是我就對他說:“你真是一個細心讀書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經看到了那隻金光閃閃的大公雞?我們讀書的時候也要像張成一樣,眼中有物!”

幾句簡單的話語,不僅傳遞給學生新的讀書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勵了他,此後,他讀書更認真了,發言也更積極了,我深感欣慰。試想,假如,當時我沒有控制自己,只是從擾亂課堂單方面去批評他,那一定會大大打擊他學習的積極性。教學中,我們應該善待學生的錯誤,多點讚賞,少點指責,多點肯定,少點否定,學生一定會懂得了自律,也能讓他們在成長的旅途中變得快樂而自信。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3

《黃山奇石》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散文,課文描繪了黃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麗,具體地描寫了四種奇石,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文章構思清晰,意境優美,想象豐富,情趣橫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薰陶。因此,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前讓學生觀看了有關黃山的一些圖片,重點欣賞了黃山四絕,使學生感受到了黃山奇石所具有的獨特的美,明白了黃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遊客的原因,同時也產生了進一步瞭解與欣賞奇石的強烈願望,於是帶着濃厚的興趣步入了對新知識的探索。

在品讀文章時, 我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奇石讀一讀,然後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家介紹。在這節課中,學生用感情朗讀、抓重點詞、動作表演、小導遊介紹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很濃,熱情很高,效果也非常好。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4

這篇課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寫--那裏景色秀麗神奇,又有具體形象的描寫--仙桃石, 猴子觀海等4種奇石。作者形象生動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就在校的學生來講,很少有人到過黃山,沒見過黃山那種變化多端,形態各異的奇石,大多數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驗。我在教學本課時,充分利用電化教學,使學生從中瞭解到黃山的奇石多而有趣、神奇。電教手段的運用不僅解決了學生沒有的生活經驗,而且更進一步的學習到了祖國黃山的美麗。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電化教學的運用是針對學生的無意注意,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興趣、自覺地去學習,就象看電影一樣,不知不覺地記住情節那樣。這種課堂電化教學中教師對信息的加工與學生腦中內部的信息加工的"裏應外合" ,使課堂教學由量的遞增達於質的飛躍,最後完成。

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又對桃、猴、雞、等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這樣,我在教學中,便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藉助電化教學手段,聲情並茂,生動形象地強化學生感知,努力學懂這篇課文.語文學習,目的是爲了學以至用。在原先備課時,我把朗讀指導放在第一位,想讓學生在朗讀中體驗並感悟。但在課堂實施時我又臨時改變了策略,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有一顆慧心,做寫作資源的開發者。於是,我在指導學生學習並列段式的基礎上,增加看圖聯想,給怪石起名字,寫“奇石”這一環節,學生在與小組討論交流之後,加上先前的語言積累,通過兒童特有的思維,寫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話語。這一環節也使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嚐到了合作的快樂。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注重對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我如果能在課堂上創設好一定的活動情境,就能使課堂教學更加和諧、融洽,使學生始終處在興趣盎然的氣氛中。還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這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5

這是一篇寫景的課文,本課圖文並茂,生動地介紹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有趣的奇石、怪石,課文語言生動、描寫形象,富有情趣。

在設計本課教學過程中,首先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準備了課件讓學生能夠比較直觀的領略到黃山的美、讓他們身處黃山的奇石之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從中感受黃山奇石的奇特之處。

教學中,播放黃山風光片,讓學生感受於黃山之中,感受黃山的美、石頭的奇,同時不脫離課本,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介紹“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都”、 “仙人指路”這些石頭課本是怎樣描寫的,自由選讀,請你當小導遊給大家介紹這些石頭,孩子們興趣盎然,爭着來當小導遊,課堂氣氛活躍。後面的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學習另外兩段,這樣學生自己找到了學習方法,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非常有成就感。本課教學結尾時,我讓學生把“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三塊奇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給大家聽,讓學生展開想象、學生很喜歡說,在老師的引導下,把話說完整、通順。這樣的教學環節。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抓住時機,訓練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了想象力。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6

上課伊始,我便吊起學生的胃口,先請去過黃山的學生介紹他對黃山的印象,我又補充介紹了著名的“黃山四絕”,使學生們一下子就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望,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本節課我以朗讀作爲重點,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注意保持了對話雙方的平等意識。比如,師生共同探討怎樣有感情地讀,怎樣背得快,都是老師與學生共同商討,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纔會成爲學習的主人。我讓學生通過模擬“仙桃”飛來的情境,突出“飛”字和“落”字,學生做着動作便很容易理解了課文。還請小朋友上臺表演“猴子觀海”,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突出“猴子觀海”的幾個動詞“抱”、“蹲”、“望”,這正是理解文章的重點。只有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學生纔會真正領會其中的意境。

在學生有了一些語言積累後,我進行了想象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通過提問來激發他們的思維。比如:什麼樣的獅子?怎麼搶?搶什麼樣的球?又通過自選題材,獨立發揮想象,對課文內容進行續編。比如:仙女彈琴,讓學生根據這個題目,自己展開想象,仿照課文編成一段話。經過這樣層層深入的反覆強化訓練。學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與步驟,並且有了充分展開想象的條件,一段段充滿想象的描述應運而生。有的學生寫道:“兩隻生龍活虎的大獅子,正在玩着雜技呢!”再比如: “一位漂亮的仙女,來到了凡間,正坐在平臺上,聚精會神地彈奏優美的歌曲。”學生們在輕鬆愉悅的學習中引發了情感的共鳴,思維得到了提升,也完成了語言的積累。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7

新課程理念提倡開發語文資源。語文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因此,當上完《黃山奇石》這課時,我決定在今天的語文活動課上,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畫一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來體會文章的情感,驚歎黃山的神奇,也驚歎大自然的偉大。體會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不是神話,是大自然的創造。但我細想一下,學生會不會就只畫狗、獅子,完全沒有石頭的橫跡。那樣不是一點效果都沒有嗎?學生是最好的潛在資源,嗨,試一下吧!

於是,我說道:“同學們,你們畫之前好好看看書,好好看看圖。”我帶着幾分不安,等待着結果。沒想到畫一出來,雖有學生果真就只畫只狗,或畫只獅子,但卻有不少的學生畫的卻是幾塊石頭拼成的,那“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也很逼真。我故意問:“你這怎麼是一塊一塊拼的呀?”“因爲它是石頭呀!”孩子的回答讓我欣慰。是呀,語文課堂是學生的想象與聯想自由縱橫馳騁的天地。語文課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傳授,語文教學要善於挖掘課本的潛在資源,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努力開發語文資源,這樣的課堂沒有終結,語文課堂便不斷豐富、延伸。語文課堂實現着與生活的通聯,可以說,語文課堂因生活而豐富,學生的生活因語文課堂而精彩!而我們則要不但地應用開發語文資源。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8

《黃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介紹了我國黃山風景區的許多奇形怪狀的岩石。課文用親切、自然、極富想象力的語言描繪了各種岩石的特點,再配以插圖,生動的再現了黃山奇石的奇妙之處。作者形象生動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

一、欣賞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年齡小,大多數學生沒有到過黃山,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驗。上課伊始,我通過自己製作的課件,讓學生伴隨着優美的音樂和老師一起去領略黃山的神奇風光,學生的興趣極其濃厚,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非常想看黃山的奇石,學生帶着好奇心,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

二、細心朗讀,尋找著名的黃山奇石。

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很快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並暗暗驚歎,原來,黃山的“奇石”連名字那麼有趣。那神話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雞”、“天狗”都在黃山聚會了,那童話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觀海”、“獅子搶球”也出現在黃山的山峯了。學生由此對黃山奇石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慾望。

三、抓住重點,從優美的文字體會黃山奇石的“奇”。

在本課教學中,我力求使媒體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處。如在品讀“猴子觀海”這塊奇石時,有的學生雖然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雲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峯上看到的雲霧,但“翻滾的雲海”到底是一幅怎樣令人心醉的畫面呢?學生很難體會的到,這時,若單靠我的講解,無論講得多麼精彩,學生也很難體會、理解,爲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感悟,我適時地發揮多媒體特有的功能,及時地播放了“翻滾雲海”的動態畫面,學生看着如此美妙的“雲海”,都紛紛發表自己對“雲海”的獨特見解。有的說“雲海”真是波濤洶涌,有的說“雲海”波濤滾滾,還有的說“雲海”真是人間仙境,怪不得猴子在這麼高的山崖一動不動,它是看得着迷了!

多麼精彩的發言啊!學生對“翻滾的雲海”有了深層次的感悟。這樣,不但能使課堂教學的難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學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生的思維活動向獨立、主動、深刻、全面發展,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注重對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還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9

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緻觀察能力也處於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基於以上情況,我對本課的教學做了以下反思:

課件的使用恰當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根據課文內容,在情景導入、奇石探究、課文朗讀等方面適時使用了課件,效果較好。如在欣賞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塊奇石後,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課件,再現了黃山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調整好準備上課聽講的愉悅的情緒背景,更重要的是爲整堂課做好主題鋪墊,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定向於授課內容上。另外,調動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着想看黃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很快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產生了對黃山“奇石”的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慾望,使學生產生深入學習課文內容的熱情,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10

今天找校長幫我評了一下我講的黃山奇石這節課,我從中又學習到很多東西。優點肯定有,繼續保持,最主要的就是得反思自己的缺點。首先是教學目標是否達到。這點稍微有點欠缺。每個教學環節的設置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每出示一張ppt,每講幾句話,學生能達到怎樣的效果這都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而我在講課過程中,有些地方需要學生觀察思考的地方一帶而過,這樣不僅沒有達到教學目標,也不能真實的體現教學預期效果。其次是在課程設置上。

課程設置的時候要有一定的關聯,做到環環相扣,前後銜接。而學生在第一次朗讀的時候,我讓學生標自然段,並且標完段落後就不管不顧,直接出示生字,這點銜接的不夠合理。應該在第一遍讀的時候讓學生圈出不認識的生字詞,講完生字詞後再次朗讀課文,這時候可以要求學生標上段落,緊接着講課文內容。還有一點就是語調上要抑揚頓挫。作爲一名語文老師,精彩的朗讀是必備的語文素養,而我在課堂上沒有展示自己的朗讀功底,並且在語調上比較平穩,沒有起伏,這樣學生很容易感到睏乏。波瀾起伏的語調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總的來說,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以後我也會經常反思自己的課堂,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強大!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11

教學不僅要設計合理還要能完成課堂實踐,黃山奇石我採用隨文識字。課文第1自然段包含本課9個要求會認的字,教學中我給學生欣賞圖片“黃山四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黃山之美”“奇石之奇”後,相機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隨文識記這些生字:“聞、名、景、區、省、部、秀、尤、其”等,先在文中圈出這些生字,再出示詞語如“聞名中外、風景區”等,把字放在詞中誦讀,最後迴歸句子中再讀生字,充分體現了“隨文識字”“集中認讀”“詞不離句、句不離詞”的教學方法。在幫助學生學習字詞、梳理課文脈絡的同時,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梳理方法。“聯繫上下文,瞭解詞語的意思”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和教學重點,在《黃山奇石》這篇課文中要求理解“陡峭”這個詞語,教學中我採用了“藉助上下文和生活經驗推測意思”,還運用了“看課文插圖猜猜詞語的意思”的方法理解“陡峭”的意思,最後再查字典驗證猜想的詞義是否正確。讓學生習得理解詞語的方法。在導入環節,我以欣賞視頻圖片“黃山奇石”切入,在孩子們還未觸碰文字之前,先帶入情感,引起學生對黃山奇石的好奇,讀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接着整體感知課文,抓住課文中“奇石”名稱,探究“奇石”名字之“奇”。通過對比閱讀,梳理作者描寫每塊奇石的行文方式:“猴子觀海”先介紹奇石的位置,再介紹奇石的樣子,最後介紹奇石的名稱。這樣寫很有條理!“仙人指路”先介紹奇石的名字,再介紹奇石的樣子,這樣寫,讓文章有了變化。

遷移運用,“學習課文的語言表達,積累語言”是本單元的另一個語文要素。教學中我結合課後第二題設計讀寫結合:用“像”寫一句話,向同學介紹你喜歡的奇石。引導學生想象,進而在語句表達中,能準確地使用“像”說比喻句;接着,結合課後第三題,選幾個詞語說某處景物;最後給喜歡的奇石製作“名片”,當小導遊介紹。這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地讀寫訓練。但是第一次講過程中會有許多拖沓和引導的不夠細緻,希望下一次在講的時候能按照如此思路更清晰簡潔的完成。讓孩子真正體會學習趣味性。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12

《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課文,以圖文結合的方式介紹了黃山石的神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難點是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黃山石的奇妙,並能把黃山石介紹給更多的人。學習本課時,配圖的三個自然段,我準備採取看圖學文的方法,第五自然段引導學生髮揮想象,自畫“金雞叫天都”。最後在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當“小導遊”介紹黃山的奇石。

一、圖片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黃山風景秀麗神奇,中外聞名,被稱爲“天下第一奇山”。但很多學生沒有去過黃山,對黃山的風景沒有形象的認識。因此,上課伊始,我用黃山優美的圖片、“四絕”的神奇把學生帶入黃山,領略黃山的神奇風光,學生的興趣極其濃厚,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二、突出重點,品賞奇石。

課文中介紹了七塊黃山奇石,其中詳細介紹了四塊,三塊配圖。在學完第一段後,我引導學生“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你從課文中找一找,文中介紹了幾塊怪石?學生饒有興味地很快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並知道“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寫得詳細。我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猴子觀海”,通過看圖、做動作等理解“猴子觀海”的有趣,但效果並不是很好。

課後,我聽了張莉老師的課,我覺得如果這樣引導,會不會更好一些?爲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感悟,我可以適時地發揮多媒體特有的功能,播放了“翻滾的雲海”的美麗畫面,學生看着如此美妙的“雲海”,肯定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此時再讓學生說說這是什麼樣的雲海?學生對“翻滾的雲海”有了深層次的感悟,在理解猴子爲什麼“一動不動”就容易多了,怪不得猴子在這麼高的山崖一動不動,原來它是看得着迷了!這樣,不但能使課堂教學的難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學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生的思維活動向獨立、主動、深刻、全面發展,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但在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如下:

1、學生個體的朗讀效果得不到保證,語文課堂上,琅琅的讀書聲最美。讓學生在與文本一次次的朗讀中不斷加深體會,只有多讀才能使靜止的文字表現他的情感,讓文字成爲一幅幅鮮活的圖畫。所以,教師在課堂中的示範是非常必要的。由於學生之前未接觸此類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讀的陋習。所以,造成了班級中學生朗讀水平下降。

2、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味,相當多的學生能讀通順,但讀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讓學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讀,不考慮,學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體的引導,點撥,也是徒勞。這裏就要求教師掌握豐富有趣的教學手段,如:讓學生們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現的景觀。使文中的客觀文字,變的豐富真實,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必要的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讓學生對“景”瞭然於心。否則,很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13

1、在講《黃山奇石》這篇文章時,我抓住“那裏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這句話,反覆地在課文中點題,無論是--仙桃石,還是--猴子觀海,或者--仙人指路,抑或是-金雞叫天都,還有“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它們都“有趣極了”,這是文章的中心句。

2、此外,我還設計了兩個活動環節:

①你來當導遊,根據圖片,向大家介紹其中的一塊石頭。(導遊詞,不是背誦課文,語言要活潑,爲了吸引遊客的注意力,可以多用對話、問答的形式,引導遊客自己去說,自己去發現,導遊總結、明確)

②仿照課文第三自然段的寫法,介紹課後的三幅圖。

第一個環節不知道是不是有拔高的嫌疑,第二個環節,我覺得設計本身沒有問題,但是老師的語言表述不夠準確凝練,導致很多內容沒有講清楚,引導不出來。我要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14

今天學習《黃山奇石》。我受名師課堂啓發,在朗讀上下功夫。對“仙桃石”和“猴子觀海”兩塊石頭的描寫,請孩子們反覆讀。第一次讓他們想着石頭像什麼來讀。第二次,找出描寫的關鍵詞來讀。第三次,帶着喜愛的感情讀。第四次,去掉部分文字,填空式地朗讀。第五次,只留下圖片和四個關鍵字來讀。指名讀,請他再推薦另一個同學讀。沒有刻意說背誦,但是看圖描述圖中石頭,用“在……有……它……這就是”的句型來說的時候,已經能完整背誦。並且幾個程度好的學生會用這個句型改寫另外兩個自然段。練筆題是看圖用“好像、真像”等詞說說圖中的石頭,並寫下來。都能動筆寫,大部分觀察仔細,能用較流暢的語句表達。但回家後的練習,用“好像”寫句子,劉錦琦等幾個同學卻寫成了“我好像我的媽媽”這樣的句子。我在下面評論了“要寫成比喻句,你這句不是比喻句。”怎樣才能將課堂內容遷移,讓孩子們在平時生活中能運用課堂上積累學到的,學會表達,這是一個努力的方向。

今天還聽了竇桂梅老師的一堂課。她強調了語文課的目標是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交際的課堂,這三點要細細體會,並努力實踐。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15

《黃山奇石》共分爲兩個課時,一般第一課時都是關於識字寫字,第二課時是課文品讀賞析,就本次公開課,我選擇的是第二課時。這是一篇寫景的散文,共分爲6個自然段,其中,2-5段重點介紹了一些奇石。這也是本節課教學重點。那麼根據我的教學設計,我現在來就本節課說一說優點和不足之處:

1、首先我自認爲本堂課的環節銜接比較流暢,但教師的過渡語不恰當,如,我常用的一些句子就是“那接下來我們看看下一塊石頭”,教師語言太過匱乏;

2、沒有聽出來學生讀題目和讀課文時的拖音,更不用說糾正他們的讀音了,然而這在語文課上其實是特別低級的錯誤。

3、在講到“猴子觀海”這一自然段時,有一個不錯的亮點,就是讓孩子來扮演“猴子觀海”,通過表演讓孩子來感知“蹲、抱、望”這三個動詞。但除了讓學生表演之外,讓學生讀課文的形式太少了,而且在這段裏,有一個詞,“一動不動”這個含義我沒有教出來。

4、關於識字寫字,由於自己之前並沒有對寫字特別深入的備課和練習,所以導致課上教生字的時候,出現三處書寫錯誤還都是被學生提醒出來的。說實話,關於書寫習慣,我的確沒有過多地深入練習,我只是憑感覺寫,感覺寫的可以,沒有注意每一筆順在田字格里的佔格之類的,所以在範寫“每”這個字的時候,我沒有把兩個豎點寫到豎中線上,最後一筆橫折鉤的“鉤”沒有挨着豎中線等等的錯誤,特別細節性的錯誤,自己不光沒有察覺,還被學生指出來,我的臉瞬間就紅了,這也給了我一個警醒——只要語文課上要教到的,不管是課文還是寫字或者是拓展,老師都要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16

《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描繪了黃山奇石的神奇,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黃山奇石很有趣,一塊塊石頭被作者描繪得活靈活現,給人以美的享受和薰陶。讀了這篇課文,便油然產生了對黃山的喜愛之情,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識字是本課的學習重點之一,在這個教學環節,我先讓學生自主識字,再在小組內認讀,相互糾正字音,之後全班認讀,交流識字方法,比如“當”可編字謎:橫山上面三根草。“仙”:一個人,住山邊。生字“形”“胳”“著”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生字“狀”可以和“壯”比較識記,加深印象。在指導寫字時,“區”“巨”的筆順要特別強調,“尤”和“龍”要區分清楚。“尤”字不加撇。識字、寫字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因此,作爲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紮紮實實地開展識字、寫字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掌握漢字的正確用法和寫法。

本課圖文並茂,在教學時,我把看圖、讀文與想象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黃山石的“奇”。我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出石頭的奇妙之處。仙桃石抓住“飛”“大”“落”這三個字來讀,猴子觀海:抱、蹲、望。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畫、抓重點詞、動作表演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很濃,在背誦環節,學生看着板書很快地就把課文背下來了,學習的效果非常好。

在課文最後一段,想象並編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幾塊石頭的樣子,學生的語言顯得蒼白無力,想象不夠豐富,以後還應多加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

沒有缺憾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沒有遺憾的課堂也是沒有的,所以,我們就要去認真對待這些缺憾,不斷提高教,不斷超越。

二年級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篇17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寫——那裏景色秀麗神奇,又有具體形象的描寫——仙桃石、猴子觀海等4種奇石。作者形象生動的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對農村小學生來講,很少有人到過黃山,沒見過黃山那種變化多端,形態各異的奇石,大多數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驗,我在教學中,便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上的圖片,生動形象地強化學生感知。

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通過看圖和模擬表演來創設想像思維的情境,引導學生掌握想象思維的方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石頭,去讀,去想。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發現學習,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創造性問題情境中,學生個體主動地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權利追求個性化,人性化,儘可能使教師的“指令性”爲學生的“選擇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多讀讀,然後根據學生的愛好,喜歡怎麼讀,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向同桌彙報。在朗讀過程中,我還利用了適當演示動作幫助學生理解詞意,文意,這種方式,學生興趣濃厚,產生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想像是模糊的,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從詞句的比較入手,讓學生理解想象的內涵。比如講“仙桃石”時,怎樣讓學生體會想象的含義呢?我問學生:“這塊石頭的樣子像桃子,可以稱它爲‘桃石’,爲什麼前邊還要加一個‘仙’字呢?”這一問,學生們開始動腦筋了,有的說:“加了一個‘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有的說:“加里一個‘仙’字,表明它有靈氣。”還有的說:“加一個‘仙’字說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裏的吧!”這就是想象。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體會到:要讓學生注重對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我如果能在課堂上創設好一定的活動情境,就能使課堂教學更加和諧,融洽,使學生始終處在興趣盎然的氣氛中,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這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