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本文已影響 3.29W人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1

身邊的自然風光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份資料。在前幾天,我們學習了《荷花》這篇課文,文筆極美,故以此爲契機,在課堂教學之後,做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嘗試着讓孩子瞭解荷花,走進荷花,並且學習一些關於荷花的名詩名篇,進一步感受祖國厚實的文化底蘊。這樣在活動中鍛鍊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身邊語文的樂趣。。

1、學生在學習課文《荷花》時,就會主動上網收集資料,並且收集的資料五花八門。在這堂綜合時間活動課上,我先讓學生彙報小組合作收集的資料,通過不同小組的不同彙報形式,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認識荷花。在彙報的過程中,有的小組準備比較充分,彙報比較流暢;但有的小組對收集的資料沒能進行有效、合理的加工,呈現給同學們的資料比較枯燥,教師應加強學生對資料整理和使用的培養。

2、在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課文的喜愛時,學生活動的方式比較多。有的同學繪畫,有的同學寫詩,有的同學讀詩,還有的同學制演示文稿。在這一環節中,有的`同學對任務完成得較好,有的同學、沒有完成任務,還需要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進一步進行指導。

3、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課前實踐過程體現得不充分。由於有些學生沒有親眼觀賞過荷花,所以在爲荷花編寫廣告詞時,語言比較貧乏、缺乏想象力,沒能用簡潔的語言展示荷花最美的一面。

總之,綜合時間活動應以學生活動爲基礎,今後,在確定主題後,加強對學生活動的指導,最後讓學生把自己活動的過程完整的表現出來。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2

師:從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寫、喜愛的對象。讚美荷花的詩篇數不勝數。人們之所以喜愛荷花是因爲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品質。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由現代著名文學家、教育家葉聖陶爺爺寫的《荷花》。

師:想看看荷花嗎?

師:那就跟着我乘着音樂的翅膀到荷花池邊去看一看,聽一聽吧!可以指指點點,可以和你身邊的夥伴交流、議論。

(課件播放荷花錄象,播放背景音樂《採蓮》,課文朗讀錄音。學生在觀看時指指點點,交流議論,當不同的荷花出現在屏幕上時,學生驚喜地叫起來,都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學與老師,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師:能給你們帶來美的享受就是我最大的快樂!好了,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嗎?

師:你說得太好了,相看兩不厭,只有白荷花!同學們,我覺得你們就是最偉大的詩人,把荷花形容得這麼美!你們看到的荷花是這樣的,那葉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樣的呢?還是讓我們先來讀讀課文吧!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認爲最能表現荷花美的句子,勾畫出來,然後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自己認爲最美的句子)

師:剛纔同學們學的很認真,我爲你們認真的態度而鼓掌!這麼多人想說呀,我可不急着聽,我覺得好的東西應該在第一時間讓好朋友與我分享,趕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認爲最美的句子讀給他聽,告訴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樂的同時你也可以分享他的快樂,這樣你就收穫了雙份的快樂!

(學生下位尋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讀課文,互說感受)

師:和朋友在一起總是很快樂的,能把你的快樂讓我們在座的老師及其他同學一同分享嗎?把你認爲最能表現荷花美的句子讀給我們聽一聽,把你的感受告訴我們!

a.“荷葉挨挨擠擠的,象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b.“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

c.“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似乎馬上要破裂似的。”

師:同學們,你們剛纔談到的其實是荷花的不同姿態,課文中一共描寫了哪些姿態?找到讀一讀!

師:除了課文中寫到的這幾種荷花的姿態,你還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態嗎?

師:你能學學嗎?

師:荷花的姿態這麼多,多美呀!你還能從哪些句子體會到荷花的美?怎樣的長才能叫“冒”呢?(通過朗讀來表現)

師:同學們,如果這篇文章讓你來寫,你準備在這裏用什麼字呢?

師:好一個“跳出來”、“探出來”、“蹦出來”、“鑽出來”!同學們,我要爲你們喝彩,我想如果今天葉聖陶爺爺也在現場的話,他也一定會你們而驕傲的!

師:(課件展示荷花圖片)同學們,這就是從碧綠的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荷花,你們想想看,這些白荷花從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是想幹什麼?

師: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態,生機勃勃,讓咱們一起有滋有味,滿懷激情地讚美這美麗、迷人的荷花吧!

(師生齊讀第二段)

師:荷花的形象是那麼美麗動人,荷花的清香是那麼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麼令人難忘,於是,面對這滿池的荷花,作者不由發出這樣的感嘆: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位畫家是誰嗎?

師:真聰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爲我們造就這麼美麗的畫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讓我們感受到荷花那充滿向上精神的力量!多麼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熱愛她!不去讚頌她!讓我們熱愛大自然的同學一起來,與大自然對話,誇誇我們這位了不起的畫家!”

(有感情朗讀第三段)

(在學生結束讀書後,教師立即播放音樂,配樂範讀第四自然段)

師:美嗎?喜歡嗎?想讀嗎?(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那就美美的讀吧,可愛的荷花仙子們!”

(學生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

師:我感覺大家都陶醉了,誰來做我們第一朵荷花!

師:你真勇敢!我爲你配上音樂吧!其他同學,你可以和她一起舞蹈、飛翔、遊動。

(生讀,學生跟隨着進行即興表演,有的學蜻蜓飛,有的學小魚遊,有的翩翩起舞!)

師:第二朵、第三朵在哪裏?

師:哇!這麼多荷花!好吧,你們就都做荷花吧!

站着的學生邊做動作邊讀書!坐着的同學也跟着表演!

師:還有更多的荷花嗎?

師:這一次,讓我們閉上眼睛,靜靜地、靜靜地,用心靈去看、去聽、去感受荷花荷花的世界吧!

學生輕輕閉上眼睛,教師播放背景音樂《採蓮》,學生在音樂聲中自由想象,教室裏顯得很安靜!直到音樂結束!(師畫外音:閉上眼睛飛呀飛呀,飛到了美麗的荷花池邊,只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埃擠擠的荷葉間,一朵朵婀娜多資的荷花亭亭玉立,他們千姿百態,清香怡人,伸手摸摸那荷葉,多麼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麼的細膩,把鼻子湊近聞一聞,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覺得自己就是一朵美麗的荷花。)

師:你們看到了嗎?聽到了嗎?把你看到的,聽到的告訴我!

師:你真會想!聽到什麼呢?

師:同學們,你們的想象力叫我佩服!這麼美的畫卷,這麼美的文字我們真應該把它記下來!你們覺得呢?

師:練習一下,等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背得好!

生練習背誦!

師:誰先背?

(生背誦)

師:真了不起,這麼短的時間你們就背得這麼好!表揚表揚自己!

師:讓我們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貫注地來看看這美麗、動人的荷花吧!邊看邊想,大自然不用筆、不用紙,就給我們描繪出這麼美麗的畫卷,你打算用怎樣的語言來讚美荷花或歌頌大自然!

師:我知道同學們還有好多話要對荷花、對大自然講,這樣吧,下課後,把你要說的話,寫成信寄給荷花姐姐,寄給大自然,好嗎?

師:同學們,荷花是美麗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讓我們熱愛荷花,熱愛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這樣大自然纔會善待我們人類!也讓我們熱愛生活吧,熱愛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將是美麗而精彩的!希望我們的每一節課都能這麼愉快!下課!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3

葉聖陶的《荷花》一課,聽過很多老師上過,今天這位年輕老師的課給我很深的印象。後生可畏。真是一位起點高,悟性好的老師。

一、精彩開課——未成曲調先有情

一開課,《出水芙蓉》的音樂在教室響起,老師讓孩子們想象音樂帶來了怎樣的畫面。悠揚的音樂喚起孩子們對荷花的美好記憶,激發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有好多荷花像跳舞一樣,好漂亮;很多荷花,微風吹來,翩翩起舞;我聽見荷花好像在說:“瞧,我多美啊!”……孩子們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接下來,老師說帶着大家去荷花池看看。聽老師的要求:可以下位,可以東張西望,可以指質點點,可以說長道短。嗬,如此看花,該是多自如,多開心呀。荷花在哪兒呢?孩子們變魔術般紛紛拿出自己畫的荷花圖,教室裏頓時開滿美麗的荷花,彷彿荷花的清香也一起溢滿課堂。孩子們下位滿心歡喜互相欣賞大家畫的荷花,把最美麗的詞語送給自己看到的荷花——鮮豔、婀娜多姿、無比美妙、冰清玉潔、亭亭玉立……荷花的美好形象已經給孩子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激起了孩子們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興趣。

二、品讀想象——

音樂、圖畫……已把孩子們帶進了荷花的美妙世界,在葉聖陶爺爺的語言世界裏,還有更多的.精彩在等着孩子們。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品讀着,賞析着,想象着,徜徉在葉老優美的語言中流連忘返。“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老師美美地朗讀着,孩子們則隨着老師的朗讀用高高舉起小手,把這幾種姿態表示出來,盛開的“荷花”映着孩子們的笑臉,似乎開得更豔了。有了親自“開放”的體驗,孩子們再讀這幾句話,那份投入極富感染力,那份情感全融在朗朗書聲裏。“我想,一池的荷花恐怕不僅僅只這三種姿態,想一想,還會有哪幾種呢?”孩子們的想象起飛了:“有的還是小花苞,非常小”“有的快脫落了,只剩兩三片花瓣”“有的全展開了,隨風飄動”……

老師在和學生交流閱讀的體會:“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每當讀到這裏,就覺得“冒”字用得特別好。怎樣地長叫“冒”?做動作感受感受。孩子們的動作當然未免誇張,但是“冒”也隨着這個動作映在腦海裏了。孩子們體會得也未必準確,“突然間長出來了,不是慢慢長”“從縫隙里長出來”……但是從這些真實的話語中看到孩子們對語言的感受。教師繼續激發孩子們對語言的運用“如果讓你寫,你打算用什麼字?”“衝、頂、鑽……”雖然三年級的孩子可能還沒有把這些字和“冒”進行比較的能力,但是自己創作的快樂是無比的。老師也對孩子們的創造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這麼多這麼美的荷花從荷葉之間冒出來,衝出來,頂出來,當她們眨着眼睛,豎起鼻子的時候,她們又能看到聽到什麼呢?”同時又把孩子們引到想象的天地裏遨遊。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4

《荷花》是一篇形式優美語言生動的文章。課前,我先讓學生用平時積累的語言形容以前所見到的荷花的樣子,之後用課件呈現荷花圖,讓學生首先在視覺上感受到荷花的美。接着便走進課文,體會這篇課文描寫荷花的優美語言。

在本課的執教中,我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三年級學生要求能夠獨立自主地預習課文,而能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決定着學生的預習質量。在讀第一遍課文時,我要求學生讀通課文,並圈出生字。讀第二遍時,要求學生注意不理解的詞語。當學生髮現問題時,我並沒有立即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他們通過一些方法自己解決,例如查工具書,看插圖,同桌交流,聯繫上下文等等。當學生讀第三遍時,他們已經能夠很熟練了。這時我便請學生展示他們讀的最好的一段或幾段,並請其他同學評價,孩子們沉浸在閱讀的喜悅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孩子們不僅對這篇課文有了整體的瞭解,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了如何學習語文,同時將這種方法延伸到平時的課外閱讀中。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5

1、這個教學片段我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覺得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加上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願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閱讀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2、我能夠重視朗讀和背誦的訓練和指導,注重語言的積累。以讀爲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課堂中我採用自由讀,指名讀,分組比賽讀,教師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有效地促進了語言的積累。

3、這個教學片斷只是起到示範作用,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提高閱讀的效率,培養閱讀的興趣。今後在課外閱讀中,即使沒有老師指導,學生也能很好的進行閱讀。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6

西周教指站語文教研活動如期開展。我執教的是《荷花》一課。雖然也上過許多公開課,但這一次卻給我與衆不同的感受。

感受一:互動式的對話研討。這是一種答辯式評課方法,執教老師坐在臺上,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臺下老師針對教學設計,以及課堂上師生雙邊活動,教學效果等進行討論、協商、指正。這種短兵相接的評課方式,改變了以往教者教,評者評的情況,使評課在答辯中更熱烈,更有效。不過我想如果在開始前,讓大家分小組先討論一下,整理出問題與思路的話,氛圍應該會更好些。

感受二:教學目標的指向性,操作性。從我自己的教學實際看,我很少注重教學目標的定位,總覺得心裏有數就行了,反正教學目標不就是那麼幾句套話嘛!所以備課時,特別是上公開課時,我們關注更多的還是教學設計,包括課件的製作。而這一次在唐老師的引領下,我們討論最多的還是教學目標的問題。臺下我深深反思:每一個教學環節,每一句過渡導語,每一個問題,每一次練筆都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就像靶心,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爲了射中它啊!

感受三:經典的束縛。“冒”是《荷花》一課重點感悟的詞,在歷來的.教學中,已經被演繹成了經典。一般步驟如下:1、讀句子,哪個詞用得好?2、冒可以換成什麼詞?3、比較這些詞,感悟“冒”的精妙。

然而,在課堂上,教學到這一環節,我卻遭遇了失敗:學生雖然絞盡腦汁換了許多詞,但感覺越換越離譜,到比較詞語時更是語塞。至此,我只好草草收場,白荷花始終沒能順利地冒出來!

經典遭受失敗,原因很多,首先要檢討自己課堂調控能力不好,啓發不到位等。但也留給我一個思考:選入課文的大多是經過專家推敲、考證的語句,用詞準確生動,我們讓學生比較,揣摩是有道理的。但學生畢竟不能達到的這樣的高度,很多時候他們知道文中用詞好,但不知道爲什麼好。就這個“冒”字爲什麼好,我們許多老師也說不出所以然,我們又何必爲難學生呢?語文是含蓄的,模糊的,雋永的,學會聲情並茂地背誦課文後,當看到荷花那亭亭玉立的身姿時,如果他們的心中會自然想到這個“冒”字,我們的教學就留有痕跡了。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一次教研活動,留下這麼多的遺憾與思索,我想這就是它的魅力和價值吧!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7

【教學反思一】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要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啓發同學們懂得了看問題或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憑空想象,要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要輕下結論。

上完《畫楊桃》一課,感覺今天的課堂上同學學得特別認真投入,課堂學習氣氛濃厚,這讓我感到一絲欣慰。我想,今天能收穫這難得的一點喜悅,可能緣於以下幾個方面吧。

一、聯繫生活,導入新課

導入環節,我說:“小朋友們,你們見過楊桃嗎?”有四五個同學舉手。我接着問:“那吃過楊桃的舉手?”有兩個人說吃過。於是,我就請他們介紹楊桃的樣子和味道。因爲絕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沒見過楊桃,所以大家聽得格外認真。接着,我說:“大家想看一看楊桃嗎?”大家齊聲說:“想”我請大家打開課文,仔細觀察插圖。繼而,請大家閱讀課後的“資料袋”,讀後請大家交流了解到的關於楊桃的信息。大家興趣高昂,發言踊躍。從談“楊桃”入手,從而自然導入新課。

通過這一環節的有效教學,小朋友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堂注意力高度集中了,由此我感到從現實生活出發激發學生興趣要比教師平淡的敘述效果好得多。

二、給足時間,充分讀書。

在初讀課文時,我佈置的三個自讀課文的要求: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2、思考:“我是怎樣畫楊桃的?同學們怎樣評價我的畫?老師怎麼做、怎麼說?”3、提出不懂得問題做上記號。用五分鐘時間完成。在孩子們讀書的過程中,我隨機給予個別學生讀書方法的指導或提示,幫助他們真正做到[ ]帶着問題來讀書。五分鐘時間到了,可是還有大部分同學沒完成好,於是,我又給了他們三分鐘時間。後來,在檢查自讀情況時,我發現以上幾點要求大部分小朋友都完成得不錯。

所以我想在初讀課文這一教學環節給孩子們充分的讀書時間是十分必要的,當孩子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瞭解以後,之後的學習纔會輕鬆,他們纔會有學習興趣。同時,這一過程,還能培養學生[ ]自讀自悟、表達質疑的能力和習慣,也使教師瞭解了學生初讀之後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難所在,爲教師下一步的教學,提供了學情參考。

三、抓住兩次對話,讀中感悟心理

本課有兩處語言非常有特點,即老師和同學的兩次對話。兩次對話的內容是相同的,同學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孩子們在文中劃出這兩處句子,然後,我將他們呈現在小黑板上讓他們比較、朗讀。小朋友通過比較,發現標點不同,語氣也不一樣。在朗讀中體會了人物的內心活動,前後心情的變化:之前,孩子們自以爲是,得意洋洋,語言中帶着嘲笑,而後來發現自己錯了,覺得不好意思,很慚愧,說起話來支支吾吾了。

這一環節的處理既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能讓學生透過文字想象人物的神態,體會人物情緒的變化,在讀中感悟作者的心理,在讀中把握感情基調,在讀中深化自己的理解。

四、兩者比較,體會道理

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是理解全文的重點,也是難點。這段話講了三點意思:一是看楊桃的角度不同,樣子就不一樣;二是講看到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別人;三是講應該實事求是。爲了讓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刻,在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理解了這段話之後,我就請小朋友把老師的這段話與課文開頭爸爸說的話“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了樣。”進行比較:老師和父親的話哪些地方相似?學生通過比較,明白了“實事求是”的道理。接着再思考:老師的話那幾句更父親說的不一樣?通過讀書比較,理解了“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意思及道理。

比較是閱讀教學中一種常用而且有效地教學方法。通過比較,孩子們輕鬆地理解了老師說的話,領悟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們要深入解讀教材,挖掘文本中有着內在聯繫的內容靈活整合,往往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交流感悟,深化認識

在孩子們領會故事揭示的道理之後,接着,我引導孩子們聯繫生活討論,談學習、生活中類似“畫楊桃”的事情或自己的感受。有個孩子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一次,在做課堂作業本時,看題目是“收藏屋”,並且下面有一條長長的橫線,於是根據以往經驗,想當然的就把文中的好句給摘錄下來了。可是後來檢查時仔細讀讀“收藏屋”下的子題目才發現要求收藏的是文中的好詞,嗨,白忙一場!在孩子們交流後,我將《題西林壁》一詩中的“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引入,孩子們對“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往往結果會不一樣”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如果我們能時時注意將學語文和生活緊緊聯繫起來,學生一定會喜歡語文,熱愛語文的。

【教學反思二】

本來早上並未打算講《荷花》的,想着週五了,把第4課的閱讀課講了吧。回辦公室途中,看到師傅再講第3課,遂決定走進去仔細聽一節。

本是自己設計了板書的,看了程姐的板書就改用程姐的,因爲師傅的板書條理清晰,內容涵蓋豐富。真真的'好極了。第一節課聽完,第三節課乘着熱乎勁回班就講。

“想到春天就想到燕子,看到池塘就會想到什麼植物?”生:“荷花”“好,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想象你就是文中的我,走,去荷花池那遊一遊。”

找生讀第一段後再找生讀第二段,“讀完這一段,你看到了什麼樣的荷花?”生:“葉子很多“,”哪看出來的?生:“挨挨擠擠的”“還有圓、大。他說是碧綠的大圓盤。“荷花還很美。黃色的、花骨朵、小蓮蓬。”“同學生說的都對。第二段分別從荷花的樣子、姿態描寫出荷花的多和美。(板書)“同學們看,泡泡裏說冒字用得好。哪好?體會出什麼了?”生:“冒說明荷花出現的突然,而且葉子很多,荷花從葉子中長出來。”第二段講了荷花的靜態美,第四段荷花隨風起舞了,那是“動態美。”

爲什麼一池荷花成了一大幅活的畫?孩子們的答案更是出奇,“因爲荷花很美,而且荷花還具有動態美。非常有生命力,所以說他像一大幅活的畫。”

第四段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生“他把自己當成了荷花。”如果你是荷花你會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會和誰聊天?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大膽假設。

最後,作者有感而發,表達了自己的感想。爲什麼我忘記了自己在看荷花?生“因爲我陶醉在荷花裏了,荷花太美了。”

一節課學生思維很活躍,各種我以爲比較難的點,在他們看來都成了小菜一碟了。只是“冒”這個字孩子們體會出了生長的突然,並未感受到荷葉的多,這是花與葉對比而來的。看起來稍複雜一點。課後練筆處理的倉促,下次改進,調節時間。整篇文章先從荷花的樣子、姿態。描寫出荷花的靜態、動態美。然後加入想象與感想。情景交融,美不勝收。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8

今天,我教學了葉聖陶寫的一篇文章《荷花》。這是一篇寫景散文,課文描寫了公園裏盛開了一池美麗的荷花,荷花有各種各樣的姿態以及我看荷花時的感受。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找出課文中寫荷花的句子,或是你認爲很美的句子,找一找,畫一畫,並寫一寫。學生自主學習後開始小組交流,也許是這篇課文寫的太美了,瞧他們讀的多認真啊,討論的多激烈啊!我來回巡視着,心中暗暗爲他們高興。開始反饋學習情況了,同學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課文把荷花寫的真香,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了;有的說“挨挨擠擠”說明荷葉很多。看來同學們自學情況還真不錯,我心中暗自想到。

正當我爲他們高興時,班裏“最調皮”也“最可愛”的男孩子武嘯同學把手舉的高高的,小矮個子都站起來了,我想他平時發言最積極了,一定有什麼新的想法,我便讓他站起來說。果然,他說:“老師,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冒’是什麼意思?”我一聽這個問題問的好啊,我就說:“同學們,你們說這個‘冒’字用的好嗎?還可以換成哪些詞?”班裏頓時嘰嘰喳喳的說開了,有的說可以換成長,有的說可以換成伸、鑽、探。我覺得同學們的.思維此時已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看着同學們意猶未盡,我靈機一動問道:“白荷花從荷葉叢中冒出來想幹什麼呢?”江陶陶我們班“最調皮”也是“最可愛”的一個小女孩站起來說:“她想看看我們這個精彩的世界”,她的回答永遠會給我帶來驚喜,這時提出疑問的武嘯同學好像也理解了課文說:“她想出來透透氣。”在他們倆的激發下,同學們都踊躍的舉起了手,“她想出來展示自己美麗的舞姿”,“荷花想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荷花想出來看看美麗的大自然”。瞧他們說的多好,我不由得爲他們鼓起了掌,我拿起了書,讀起了課文,同學們也紛紛拿起書和我一起讀了起來。此時,我和我的孩子們都已被葉聖陶筆下的荷花深深的陶醉了!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9

本節課,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爲指導,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積極性,注重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進行學習,注重藉助多媒體進行合理情境的創設,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從而學好語文。

一、儘可能體現新的課程標準。

1、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的過程應是學生認知逐步提高的過程。

在設計讀書環節時首先是讀通,其次是讀懂;再次是讀好;最後要求嘗試背誦。要求逐層提高,學生的學習逐步深入。

2、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新課程標準還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

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說荷花的姿態三種,教師就順勢引導,以便學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態"。

再比如作業的設計:"如果你覺得有更合適的作業,也可以自主選擇完成另外的作業,還可以將你認爲很有價值的作業推薦給老師或同學!"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

3、重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會新課程標準還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學生在閉目欣賞的同時,經歷了一次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在學生腦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過程。學生憑藉各自不同的積累,在不同層次水平上理解了這段文字,想象了這段文字所表現的內容,不僅體現了語文姓"語"這一要求,而且使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過程又成了鍛鍊思維的過程,可謂一舉兩得!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段話也給了我們最好的指導:"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4、重視指導學生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我們深知古人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和現代教育家所說的"教是爲了不教"都是強調的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回顧這一節課,會被這許多看似不經意的語言所打動"課前是該認真預習!

多讀課文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預習方法。""請教別人、請教書本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上網查資料也是現代人常用的一種快捷的學習方法""你們真是學習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問題,又能通過讀書、討論解決問題" 5、重視課內外的語言積累。

新的語文教學強調返樸歸真,注重學生課內課外知識的積累,在這節課中,學生既有課外關於荷花知識、荷花詩詞的豐富積累,又有課中語言文字的學習積累,在老師的輔導下,學生進行了廣泛的閱讀積累。

6、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理念倡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這節課中,對於疑難問題的解決便是藉助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的。

二、以美的情境打動學生,感染學生。

一段美的情境會省去我們教者多少繁瑣的分析講解。本節課中設計的就是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昇華情感。比如:配樂範讀,創設並引學生入情境。(師配樂朗讀有關課文,學生閉目體會荷花池的美景)"同學們,你們似乎看到了什麼?"深入情境(出示課件)"荷花真美!讓我們起立,像作者那樣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們!"(停頓片刻) (學生變換角色描述)這些情境地創設顯然大大優化了教學,節約了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用於閱讀、感悟、積累語言文字。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10

《荷花》是一篇情景交融、想象豐富的課文,三年級學生已經學過不少關於植物的課文,平時對植物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認知,所以教學導入時,我先讓學生猜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對荷花的感性認識。再出示有圖片資料或其教學手段來展示一幅幅荷花圖。讓學生充分了解荷花,體會荷花的美。然後再引導學生讀課文,瞭解作者是怎樣描寫荷花的。

課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教學時可以在初讀時大致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後抓住描寫荷花的重點段落(第二—四段),反覆朗讀課文,重點學習。作者在描寫荷花的時候,由荷花的形狀寫到荷花的顏色,由荷花的整體寫到荷花的局部,條理清楚,語言樸實,給人以一種美的感覺。教學時,要抓住作者對荷花各部分的描寫和想象,反覆朗讀,從中體會作者要表達的喜愛荷花的感情。

1品詞析句,展開想象。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理解關鍵詞句,展開想象,並體會句子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比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是什麼樣子呢?“冒”字用得好在哪裏。“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想象它們都有怎樣的姿勢?把語句描寫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再說出自己的.想象,可不受課文內容的侷限。再如,“一大幅活的畫”想象一下活的畫是什麼樣的?鼓勵學生充分想象,如果學生不能理解這一難點,可以啓發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生活中荷花的樣子。

再引導學生進行身臨其境的想象,感受荷花、荷葉的各種美妙的姿態,體會一大池荷花的動態美,從而理解“活的畫”的意思。從中也告訴學生作者描寫的荷花的語言本身,已經形成了一幅美妙絕倫、動感十足的畫面。對於第四段作者的想象部分,可以提出,“如果你也是一朵荷花,你會想些什麼?”激發學生想象的興趣。只有讓學生把自己也比作一朵荷花,並把她當作有感情的人來想象,才能體會到作者出於對荷花的深深情感,已經和大自然融爲一體,進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最後一句“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實寫照。從而讓學生懂得富有感情、充滿想象是構成好的寫景文章的重要內容。

2朗讀指導,加強理解。本文語句優美,富有韻律,感情充沛,讀起來琅琅上口。在朗讀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把荷花的優美姿態表現出來,例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這段話寫出了花的各種優美姿態,在讀的時候,注意語氣高低輕重的不同變化,強調荷花長勢的不同特點。其中,“兩三片”“全”要讀得重一些,體現開花大小程度的對比;“有的”“有的”可以拉長讀,體現出各種花姿態的多。在語調高低不同的變化中,體現荷花的動態美。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是以作者的親身感受寫出來的,要讓學生帶着感情朗讀,把自己當作一朵美麗的荷花,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而在教學時只有在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圖畫和生活實際,充分發揮想象,才能進一步體會、發現、探索大自然的美麗。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11

《荷花》一文,是小語六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對荷花的清香、形狀、姿態等做了細仔的描寫,又用側筆通過作者美麗的遐想,進一步表現荷花隨風搖曳的動態美。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首先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組成中的重要一環,也就是說,組織教學是一種藝術,要搞好教學,教師就必須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要有駕馭整個課堂教學的能力。教師必須把握學生的注意力和情感,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把學生帶進教學佳境之中。在齊讀課題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看過荷花嗎?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看過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態的荷花……)學生答後,趁勢用課件播放出生機勃勃的一池白荷花。動聽的音樂,美麗的畫面,很快把學生的心給牽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在此基礎上,我說:“同學們,你們想去欣賞那美麗的荷花開滿池塘時的情景嗎?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荷花》一文,共同去公園感受那荷花的美麗吧!”然後,我讓學生聆聽課文的配樂朗讀,初步感受美的意境。接着,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爲讓學生品味美的意境,讀出文章的韻味,我藉助多媒體演示“微風吹來,荷花隨風舞蹈,蜻蜓飛來,小魚游過去的情景。”讓學生一邊看畫面,一邊想象自己融入荷花池中,會和蜻蜓,小魚說些什麼,還會有哪些小動物來和“我”作伴?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

其次,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美。

葉聖陶先生一向重視語文課中的美讀。他指出:“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說的“以意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心靈相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得收穫。荷花這篇課文運用美讀法教學,非常適合。在學生充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入:我是這樣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樣看荷花的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二自然段的課文。邊讀邊想,你覺得這段話中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再說說你對這個句子的.體會。學生自讀課文,潛心品讀美的語言。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學生基本都能熟讀成誦,感悟優美的語言。

最後,爲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樂於想象是兒童的天性,學生的學習也總是伴隨着想象。在本文中有三處想象的訓練點:

(一)、想象白荷花冒出來幹什麼?

(二)、看圖想象白荷花有哪些動人的姿態?

(三)、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

爲了誘發學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動人的畫面,讓學生大膽想象白荷花的不同姿態,感受白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課件動畫的設計,不僅刺激着學生的視覺,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激發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展了智力。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12

教學目的

1、學習通過人物對話、景物烘托、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寫法。

2、瞭解白洋澱人民抗日鬥爭中的生活,學習他們愛國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

3、培養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閱讀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水生女人等婦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寫和人物對話的作用。

教學設想:

本文是課內自讀課,要求學生掌握學習小說的一般方法,即根據小說的特點,從故事情節、環境描寫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進而理解小說所揭示的主題。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戰爭是一個讓人思考、讓人感悟的名詞,它演繹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見證了人性中的正義與邪惡。

列舉有關描寫戰爭場面的詞語(提問):血肉橫飛、血污淚痕、槍林彈雨、硝煙烈火、斷壁殘垣

《荷花澱》寫於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戰爭爲題材的小說,記敘的是抗日戰爭中發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澱(荷花澱)的一場伏擊戰。但它沒有硝煙瀰漫、血肉橫飛的場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戰爭場面。(閱讀過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孫犁(19131996),原名孫樹勳,河北安平縣人,現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短篇小說集《白洋澱》、《荷花澱》、《採蒲臺》、《囑咐》,小說散文集《白洋澱紀事》等。

孫犁小說語言清新自然、樸素洗練,被稱爲詩體小說。他和作家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在創作風格上有共同的特點:如荷花一樣根植於水鄉泥土,帶着自然的清新純樸,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爲荷花澱派,與山藥蛋派(趙樹理風格)齊名。

三、 整體閱讀,理清情節:

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理清小說情節,體會詩體小說的特點,然後快速概括文章所寫的三個片段內容:

注意: 隔行是小說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話別。(開端)

第二部分: 探夫遇敵。(發展)

第三部分: 助夫殺敵(高潮、結局、尾聲)

本文是以時間的推移爲線索安排情節的:月亮升起來──很晚──雞叫的時候──第二天──過了兩天──快到晌午──正午──這一年秋季──冬天

從小說三要素看,本文是虛化的人物,淡化的情節,特定的環境。

四、分析鑑賞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

這篇文章沒有驚險的戰鬥故事,也沒有纏綿的愛情情節,甚至沒有留下一兩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卻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藝術感染力呢?它給人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麼呢?

明確:給人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麗坦蕩的荷花澱,那裏的荷花荷葉充滿生機、充滿活力,象徵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願望。這是一副純美的畫面,荷花荷葉是畫面的主體,人物只是融入畫面並融入荷花荷葉的精魂,這正是《荷花澱》的真正藝術魅力所在,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藝術化、審美化的結晶。

1、第一部分第一層,描繪的是白洋澱夜景的風景畫和風俗畫。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涼爽,蘆葦潔白,荷花飄香。

生活美: 勤勞的雙手,熟練的技藝,富饒的出產。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熱愛勞動,熱愛親人。

特別是兩個充滿想象的貼切的比喻,把勞動的場面詩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景物牽動着情思──天這麼晚了,丈夫還沒回家。

通過分析,我們認爲這段景物描寫有如下作用:

第一,爲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種清新寧靜的氣氛,水生嫂就在這樣的背景裏生活、勞動,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溫順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語皆情語,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們的眼裏,家鄉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這樣美好的家鄉豈能容忍外國強盜來侵犯?水生嫂正出於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對幸福生活的熱愛,才激起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比仇恨,毅然送夫參軍,毅然組織隊伍,參加戰鬥。這種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廣闊而深邃。

第三,爲情節的展開作了鋪墊。開頭部分對小院子及白洋澱夜景描寫,不僅爲話別提供了時間、地點和和諧的氛圍,而且也爲下文荷花澱伏擊戰的環境作了鋪墊。

2、第二部分第二層正午澱上風光的描寫:

幾個女人探望丈夫的歸途上,有點失望,有點傷心,這種遼闊而靜寂的環境烘托了這種情緒,但澱上萬裏無雲的開闊、明朗的風光,使她們受到感染,增強排遣憂鬱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歡笑起來──以景寫人,情景相生。

3、婦女們急中生智,把船搖進荷花澱,又對澱上風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寫(第二部分第三層): 描寫日光下的水鄉風光。第61段。

作者運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詩意地描寫了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象銅牆鐵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監視白洋澱的哨兵,這威武雄壯的景色,不僅突出了水鄉游擊戰的特點,暗示這清香四溢的荷花澱裏將發生一場激烈的伏擊戰,而且寫出根據地人民同仇敵愾的心理和克敵致勝的信心,洋溢着歌頌人民戰爭的思想感情。對照下文荷葉下認出她們丈夫的情景,更會驚歎小說構思的巧妙和佈局的精當。

到此,全部畫面融爲一體,由朦朧逐漸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現,前後畫面遞進,具有流動感,又層次分明,顯得意境縱深而高遠。概括起來說,荷花澱的景物是美麗的,水和天,荷和葦無一不美,明麗清純,讓人心醉。這麼美的家園,誰人不愛!怎麼肯讓敵人蹂躪!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點。這麼美麗的一方水土,當然會養育一方英雄兒女,他們美麗的身心不容玷污,他們平時有多少溫情,戰時就會有多少勇氣,這是景和人的契合點。

五、分析鑑賞簡潔而傳神的對話

分角色朗讀夫妻話別一節,朗讀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達人物感情。並討論:這一節對話可分幾層?

明確:可分爲追問真情、贊同丈夫參軍、應承丈夫的囑咐等三層。

請運用聯想和想象,結合上下文和語境,認真分析水生嫂的對話,說說這些對話對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有什麼作用?

今天怎麼回來得這麼晚?表現水生嫂對丈夫的憂慮和關切之情。

她們幾個呢?水生答非所問,故意岔開話題,水生嫂覺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問,只得再次試探。

怎麼了,你?水生對妻子的問話用還在區上,虛晃一槍,又岔開了話題,無話找話。水生嫂察顏觀色,感到今天事情有點蹊蹺,只得逼問。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了水生嫂體貼、溫柔、機敏和穩重的性格。

你總是很積極的。在妻子的逼問下,水生終於說出自己第一個舉手報名參加大部隊。水生嫂此時的心情是十分複雜的,她愛丈夫,愛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個報名參軍,她爲自己有這樣一個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對丈夫責怪中含有讚揚。

你走,我不攔你。家裏怎麼辦?丈夫參軍去打鬼子,她沒有理由也不會阻攔,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畢竟是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自然會聯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產和生活的擔子該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裏的難處就好了。經過水生的一番勸說,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確實是個好丈夫,他不僅爲革命事事走在頭裏,而且能體諒家裏的難處,所以,水生嫂擺正家庭和民族的關係,統一對丈夫和對祖國的愛,決心挑起生產和生活的重擔,支持丈夫參軍。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了水生嫂識大局、明大義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麼話,囑咐囑咐我吧。水生嫂爲了讓丈夫放心,自覺承擔任務。

嗯。水生鼓勵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進步,勸誡妻子不要當俘虜,要與敵人拼命。兩個嗯字,表現了水生嫂既有中國婦女吃大苦、耐大勞的傳統美德,又有新一代勞動婦女勇敢戰鬥的精神。

小結:夫妻話別這段對話,刻畫了水生嫂這樣一個勤勞純樸,摯愛丈夫,熱愛祖國,識大體,明大義的農村婦女形象,爲後來寫水生嫂等機智勇敢地與敵人鬥爭,發展成爲抗日遊擊戰士作了鋪墊,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同時,話別也刻畫了水生熱愛祖國,處處以民族利益爲重,事事爭先,也愛家庭、妻子、孩子,體貼理解妻子,鼓勵妻子進步這樣一個革命戰士的形象。

五、佈置作業:

1、認真朗讀課文。

2、改編仿寫夫妻話別一節(品味人物對話,分析水生嫂的性格)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請朗讀改寫後的對話:

(很晚丈夫纔回來)女人擡頭瞪着他說:死到哪裏去了,這麼晚纔回來!沒你的飯了。說着,拍拍手站起來要往竈間走。

水生坐在臺階上說:吃過飯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臉,她看出他的臉有些紅漲,說話也有些氣喘。她說:有事快說。我知道,回來晚了一準沒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盡瞎猜。四下裏看看又說爹呢?

你還有爹呀?早睡了。

小華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麼事?給我痛快點。

水生小聲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裏的活兒,怔了一下,站起來,並不看水生的臉。不就是這麼點事嘛,還又問爹問小華的,婆婆媽媽不直說。我給你弄點飯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過了。今天在縣裏開會,會上決定成立一個地區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閃光:這纔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兒子。你要是不積極,爹和我都不依你。

比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寫後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異同。

異原文中的女人:溫順、體貼,對丈夫極爲依戀,甚至有些纏綿,雖然她同時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氣、有準備承擔丈夫交給她的任何責任的。(水)

改寫後的女人變得潑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飾內心的不捨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13

《荷花》這篇課文以“我”的感受力爲線索,寫出了荷花的美。文章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公園裏一池美麗多姿的荷花和“我”觀賞荷花時的細膩、真切的感受,抒發了作者對荷花、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我在教學時圍繞“初聞花香──再賞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導學生品讀、感悟。爲了不破壞它的整體韻味和美感,我設計的第一課時重點是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第二課時重點是理解、積累和運用。

我在課中,力求讓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幾乎所有的問題都讓學生思考,討論來解決,學習任務由學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裏,怎麼讀出荷葉的美來,寫荷葉與寫荷花之間的關係等等,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學習的主動性雖然也調動了起來,可就是不能達到預設的.目標。

我在不斷實踐和總結,現在有了一點收穫,學生的積累顯得貧乏,因而課堂語言的表達也就顯得貧乏。而且學生的積累有了,但是學生的遷移不夠。因而要將閱讀充盈於整個語文教學,加強學生的積累和學會運用。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14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讚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

本文的重點與難點是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達到審美的目的。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然後結合課文中的插圖,邊讀句子,邊找出相對應的圖,加深對句子的理解,感受荷花的姿態美。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做多元解讀,讓他們說說還可以換成哪些字?學生思維很活躍,有:長、鑽、衝、露、伸等,再讓學生把這些字放進句子讀一讀,談談體會。有的說說“長”太平常了,讓人感覺不到荷花競相開放、亭亭玉立的`姿態。有的說“衝”字少合適,感覺花兒開得太快了。也有的說“鑽”字一般用在比較結實、堅硬的地方,因此用“冒”字讓人感覺白荷花生機勃勃、喜氣洋洋、亭亭玉立的樣子。通過交流再讓學生讀文,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展開想像,對文中的省略號進行補充,讓自己與花共舞,與蟲共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生活情趣。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15

荷花,你的清香是你們醉人,你的樣子是那麼迷人,你的姿勢是那麼動人!荷花,你的魅力令我們難以忘懷,看着你,我們感到了渺小;讀着你,我們忘記了下課……(學生語)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我一千次的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

優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律,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於樂,寓教於美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一,讓學生藉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與文章共鳴,與人物共樂。在聽說讀寫訓練中陶冶感染,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讓學生知道哪是美的,爲什麼是美的,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創造美,這纔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而不是“同學們,你們看作者寫的多美啊,我們美美的讀一讀吧!”學生知道了它們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裏,它們爲什麼是美的,學生似懂非懂,甚至機械地人云亦云,這樣學生的審美水平何以得到有效提高?

在教學中,我們注重了總結和概括,卻不能將概括和總結再具體化,使我們的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脫節————作文中反覆強調描寫、敘述要具體生動,可是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利用了大量的時間不斷地要求學生“概括一下這段或者這幾段講的什麼”,講的什麼固然重要,可是具體的描寫卻忽略不計了。以至於學生對如何是具體、如何做到具體顯得非常茫然,困惑。

因此,我認爲:文章的美、極致體現在具體的敘述和描寫上,應該把更多的功夫用在體味文章的具體描寫上,從中感悟美、感悟生動。達到真正的讀爲寫服務,讀寫有機結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