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4W人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

在4月25日的片信息技術優質課選拔時上了《端午節》一課,現把點滴感想記錄如下:

這一課是小學信息技術(四下)教材中,網絡單元的第二課時,在教材中,它確定了兩大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確定相關主題;第二部分:查找整理資料;其中第二部分是重點,它又分了3個方面:

1、確定主題後圍繞主題蒐集資料;

2、建立好相應類別的文件夾;

3、找到資料後,分類下載到電腦上。

在拿到教材時,第一感覺是這一課的內容是比較單調的,簡單來說“搜索”、“下載”、“整理”6個字概括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如何引導學生有興趣的走入課堂,又能讓他們帶着收穫與思考走出課堂,是我在設計這一課時考慮最多的!細看這一課的內容,深深感受一點,這一課的學習不只對本單元下面的課時有重要的鋪墊作用,可以讓他們有序的找到內容進行小報創作,而且,對於在將來的學習、工作中,如何對信息進行管理的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更有不可忽視的引導作用。所以在設計本課時,我重點考慮瞭如下幾點:

1、分類整理應該是學生的一種內在的需求。

在教材上有兩個方面的目標達成,一方面是建立各類別的文件夾,另一方面是找到資料後分類下載到電腦上。在試教過程中,我發現這樣的順序對於學生來說可以達成一堂課的能力目標,便是對於以後實際的運用的影響是比較弱的。爲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線的老師都知道,在下載資料的過程中,要是沒有要求分類,大部分學生是不會分類的,他們會把他們找到的各種信息放在一個目錄下,是他們不會建文件夾嗎?不是的,那是他們沒有這種需求。在這堂課中,即使在教師的簡單引導下,學生“明白”建文件夾分類比較清晰,在下載資料前進行各種文件夾的分類然後下載,但是,在以後的學習中,有幾個學生會在下載內容時先主動給資料分類呢?有小部分已經非常不錯了,因爲他們感受不到,這是他們的一種需要!在學習這個環節中我做了調整,我先讓學生自由下載各種各樣的信息放在同一個文件夾下,然後再讓學生從凌亂中自己去思考能讓信息變得有條理化的方法,結果全班有大概20%左右的學生,能自己想到用各類文件夾進行整理,當他們把自己實際體驗中的想法告訴大家時,再讓全班同學來整理自己的信息,兩種方式對比下來,明顯學生對於這樣的過程比較樂意接受。而且,在以後我們的實際運用中,我們自己電腦裏的有些信息也是陸續存下來,到了一定量後,再根據已有的內容進行分類整理,這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良好的行爲習慣!

2、信息課不是純操作課,學生應該有美好的情感體驗。

在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已是人的一種生命活動形式,用純“工具論”的眼光把它視爲一門純“應用”性的學科是片面的。我們的小學生生動也靈動,如何讓他們從豐富多彩的學習中去感受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魅力,是我們一線老師應該更多思考的!端午節這一課是以端午節爲載體,讓學生進行查找整理信息的學習。如果僅僅是按部就班下來,教材也不用選擇端午節這樣一個有民族氣息的日子了,只要會搜索,會新建文件夾,會按一定的目錄保存就可以達到目的了。而我們的'小學生活潑而有朝氣,他們有他們的思想,有他們的喜好,他們在他們每一天的學習中體驗着不同知識的到來,建構主義認爲:“知識是人的心靈在與外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從內部生成的,人的心靈具有自覺能動性,學習過程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只有在學習中同時也有美好的情感體驗,我們的學生才能真正投入學習,愛上學習!我在設計這一課時,把感受端午節濃厚的文化氣息作爲主線,用美好的情境與內容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開始音樂小短片的導入,讓學生初步感受一種濃郁的節日氣息,從而引發他們的求知慾,比如過程中的音樂圖景,比如最後的交流感受等等,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在走出課堂時告訴別人,今天我們學習

了建文件夾,學習了搜索,而是想讓學生告訴別人:今天我們瞭解了端午節,那是一種美麗的節日,我學會了用更好的方法與瞭解它!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2

“少教多學”的含義很簡單,但要做好則需要注意很多事項,難度不低。教學本來就由“教”和“學”兩部分組成,但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太過注重教的部分,讓學生自己學習的部分太少,這就是常見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然而,大部分人已經習慣了這種教學模式,沒有發現它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傷害,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光有知識上的積累,沒有能力上的提升。小學教育不僅僅是爲了促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知識,還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基本的學習能力。

一、“少教多學”的益處

“少教多學”改變了教與學各自所佔的比重,突出了學生自己學習的重要性,將兩者的關係重新定位,更加重視學生的個體性。“教”是爲了讓學生獲得知識,“學”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但前者學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思考的過程,產生的記憶不牢固,理解不透徹。而且,教學效果主要看學生上課聽講的認真強度。如果有學生喜歡開小差,則他和其他學生的差距便會越拉越開。而少教多學的模式中,教學的中心是學生,要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需要學生憑藉自己的努力來掌握各章的知識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教師只顧對自己教學內容的講解,使得這部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累積而被遺留了下來,成爲學生的知識短板。而如果以學生的學習爲主,自然講課的時間就會相應的縮減,學生的問題也能夠及時的得以解決。所謂學生的自主學習,就是促使學生成爲了教學的主導者,使得學生可以有更大的學習自由度,不再侷限於教師安排的內容。這樣,很多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得到很好的保護,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爲傳統教學模式帶有很強的強制性,會讓學生感到嚴重的束縛感及壓力,所以很多學生會覺得學習語文很痛苦,提不起興趣。教師適當地多給予學生一些學習上的自由,能減輕這種束縛感,讓學生更容易獲得學習的樂趣。少教多學的教學會靈活不少,卻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這會給教學帶來不小的挑戰性,但也會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這對學生而言是福音,它意味着語文課不再那般枯燥乏味。比如在《兩小兒辯日》的教學中,在學生自己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會難以理解其中一些字詞,有的學生則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感興趣,各種情況匯聚到一堂課的教學中,教學內容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視野也能更加開闊。

二、“少教多學”的實施措施

首先,師生都要改變對教學的固有認識。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中,絕大部分的人單純地把教學當成“教”,思維已經僵化。這不利於“少教多學”概念的推行,如果不改變人們的觀念,就很難有效地轉變當前的教育模式。在上課期間,教師要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學習中更多的部分。比如,課文《北京的春節》的講解,在講解開始之前,教師可先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文,掌握文章的主體。這不是簡單的課前預習,而是教學的一種形式,學生要做的事情更多,需要自己對課文進行分段,文段大意歸納。這樣,學生需要的'時間會比預習多得多,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組成的時候,就需要調整時間的分配。教學開展也需要圍繞學生自主學習,儘量縮短統一講解的時間。對必要的文章分析、生字詞教學等投入足夠的時間,其他的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學生完全具備自學課文的能力,小學教材中收錄的課文都是爲學生量身定製的,難度適中。教師應該相信自己學生的能力,把更多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這對教師而言是不小的心理考驗,因爲教師不再是教學的絕對主導者,難以具體掌握學生的情況。這需要教師制定相應的考查方式,對學生的自學成果進行檢驗。由於少教多學的模式下教師對學生控制減少,使得學生很可能偷懶,所以相應的整治措施必須到位。一旦發現有學生不自覺,教師應及時進行批評,責令改正,並提醒班上的其他學生引以爲戒。作業是一個很好的檢驗形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鞏固所學內容,教師也能從學生的完成情況中看出學生有沒有認真完成學習任務。

三、分清教學的次重點

“少教”意味着教師不能講解所有的內容,即要求教師必須放棄一部分不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所以,教師要分清次重點,合理地選擇需要講解的部分。有的教師習慣於全程細緻講解,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有些部分完全屬於重複的部分,統一講解有些浪費時間,尤其是對那些已經掌握的學生而言。還有一些課後練習,是教材編輯特意留給學生自己思考的,但有的教師也把它作爲講課的內容,這導致學生對學習內容缺乏自己的思考,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講解內容的取捨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沒有嚴格的界限。如果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教師可以適當地多講一些內容;而學生能力比較突出的,就讓學生以自學爲主。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啓,不悱不發。”這就是說,教師應在學生感到困惑的時候予以啓發,而不能讓教師的幫助成爲學生不努力的原因。分清教學內容的次重點需要對教材有一定的正確認識,沒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年輕教師可以向一些老教師尋求一些建議。“少教多學”這一教學理念的提出是爲了更好地響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它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認識到學生纔是教學的主體。長時間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其實一直處於本末倒置的情況。真正高明的教學應該只在關鍵的地方對學生進行一些指點,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會學習,而不是單純地吸收知識。“少教多學”能改變小學語文教學的模式,可以帶來巨大的變化,使學生具備更多的主動性,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更爲顯著。不過,現在教學模式已經僵化,要做出改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3

《金翅雀》一課所在單元的文化主題是《真愛無言,大愛無疆》。本文雖然是兩條線索並行的,但我認爲主線應該是孩子的心情變化。因爲父母的愛,是依託孩子所講述的故事,以無言中的擔憂緊張進行表達的;而孩子對小金翅雀那種天真無邪的愛,是依託講述過程中的忘我和興奮,以極盡細緻的描述來表達的。站在學生的角度,他們最先關注的,應該是孩子,如果讀懂了孩子的內心世界,理解父母的情感也就不難了。

在設計中心話題的時候,我也是思索再三。從“孩子和父母的心情各是怎樣的?”入手,我發現孩子們很容易被框在幾個表達心情的詞語裏,無法打開學生的思維,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幾次修改之後確定爲:“你讀懂了誰的內心世界?”因爲我認爲這樣的設計更容易讓他們走入文本潛心讀書,因爲我們應有這樣的`理念:不能給學生什麼,而是在我們地幫助下,他們學到了些什麼。在學生充分感受了孩子的內心情感之後,我讓他們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講述這個故事。等到理解父母心情的時候,則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悟、去品。最後再回到文本,讓學生朗讀課文高潮部分的描寫,體會作者在文中將兩條線索交織推進的結構特點。在最後一段抓住文本的“留白”,讓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加深對文中人物的理解。最後昇華到體會自己的父母對自己所有的愛的表達。最後設計的小練筆《小金翅雀“歷險”記》,是爲了讓學生將在本文學習中的收穫,饒有興趣地整理運用。

縱觀本課的教學,我認爲目標基本已經達成。學生能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走進文本,在品詞析句中,抓住描寫孩子動作、神態的詞語體會孩子的情感,興趣盎然的講述孩子所講述的故事,並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也能在這個基礎上體會到父母內心的焦慮和擔憂。但遺憾之處也頗多。主要問題在放手讓學生體會父母心情的過程中,細節設計還是不夠全面,尤其對學生的預設仍顯不足,課堂上沒有把握好契機,“放”的不夠開,“引”的不夠到。所以學生的自主仍然有被剝奪的嫌疑。今後還應該認真思考:怎樣讓學生省時、高效的運用已有的學習方法自主進行學習。因爲我們的任務不僅是讓學生“學會”,更得讓學生“會學”。

謹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以便今後的課堂邁向更理想的境界!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讓學生了解初秋雨後的天空變化和小鳥的活動情況,感受天空的美麗和小鳥的活潑,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觀察、愛想象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表達能力,自主創造能力和羣體合作能力。

教學準備:

1、老師: 課件小鳥頭飾 白雲形狀的生字詞卡片

2、學生:小鳥頭飾 白紙

教學過程:

複習: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雲房子》,齊讀課題

天空剛剛下了一場雨,太陽公公還不及把雲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天上了。(出示課件)

有一些白雲飄呀飄呀,飄到了老師的手上。它們的後面藏着《雲房子》這篇課文的生字詞,你還認識它們嗎?大聲地把他們讀出來吧!(出示生詞卡片)

(默讀——齊讀——指名讀)

還有哪些同學膽子比較小?你能勇敢地站起來讀好嗎?讀好了,老師就把這片白雲送給你!(上課時,學生對這些白雲形狀的生字卡片很感興趣,都想得到獎勵,因此學生的回答非常踊躍,一些膽小的孩子也想表現一番了,但是獎勵給他們以後沒有提示他們作好管理,所以導致有些得到卡片的學生在後來的課堂中玩弄它,注意力分散。)

 (一)引入美

1、(課件出示“雨過後天空飄浮雲朵”的圖畫)

你們看,這些雲朵漂亮嗎?你想怎樣誇誇這些白雲呢?

看到這些美麗的白雲,你還想說什麼?(生交流)

2、一羣小鳥也非常喜歡這些白雲,看,它們飛來了!(課件出示:一羣小鳥飛過來)

師:小鳥在哪裏呢?哦,在這裏(爲孩子戴上頭飾),在這裏,在這裏呢?還有小鳥嗎?還有嗎?

3、師:呀,這麼多小鳥,這下,天空可熱鬧了!

聽!它們還在那兒嘰嘰喳喳地叫呢!(放小鳥叫聲)

(上課時,因爲課前的準備較匆忙,沒有提前在上課用的電腦中試課件,所以上課當時放不出聲音來了,因此,當時我只有靈機一動,讓學生自己學小鳥叫的聲音,學生的興趣反而更濃了,效果也不錯。)

4、哪位小朋友當一當翻譯,猜一猜小鳥在說些什麼?(多指幾名學生髮言)

5、它們到底在說什麼呢?看課文句子:

(課件出示句子:“哇,這麼多白雲!我們來造雲房子。”)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來,讓我來聽聽,還有哪隻小鳥最想來造雲房子?

從“哇”感受到了什麼?那你也高興地讀一讀。

師:是啊,大家看到這麼多漂亮的雲,實在是太高興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6、小鳥看到這麼多白雲,可開心了!它們想造雲房子了,你們也想跟着一起造一造嗎?

那現在我們就來造雲房子了。(師邊飛邊造雲房子,做造房子的動作,加上語言: 首先,捧一團白雲作爲地板,四周造起高高的牆,開一個小門,再開一扇窗,屋頂蓋好真漂亮!(生繼續)你可以把你的雲房子打造得更加特別更加漂亮的!蓋好了嗎?來,坐下來休息一下。)

(教到這一環節時,學生比較害羞,在許多老師在後面聽課的情況下,不敢放開來學動作。)

(二)感受美

1.師:小鳥們心靈手巧,不一會兒,雲房子造好了。想知道他們都造了哪些房子嗎? 自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的句子。

誰來告訴我小鳥都造了哪些雲房子呢?(指名說)

2.師:老師也找到了這些雲房子,一起看看吧!(課件依次出示五幢雲房子圖片)這一幢像什麼?另一幢呢?……

(師根據學生所述,出示相應的雲房子圖像及句子,並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讀好。學生自己加上動作,讀得很美。)

3.師:這些雲房子真可愛,在這各式各樣的房子裏,你最喜歡哪一幢雲房子?把你最喜歡的雲房子的句子美美地讀一讀吧!

師:這些雲房子真可愛、真漂亮、真有趣呀!誰能把這些雲房子連起來讀讀?老師也很想來讀,把機會讓給老師吧!想不想聽老師讀?(師範讀)

師:這麼美麗的雲房子,你還想再讀一讀嗎?小朋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站着讀,可以和同桌合作讀,也可以帶上動作讀。(生讀)

師:這麼美的雲房子,想不想永遠留在我們心中呢? 試一試,看看能背得下來嗎?

(生自由練背第二自然段,看課件,指名背誦)

不看提示,還能背得下來嗎?

4.這些雲房子多有趣啊,瞧,天上的白雲還多着呢!小鳥們,你們還想多造一些雲房子嗎?如果要你來造雲房子,你想造什麼樣的雲房子?

小朋友的想象真豐富,快把你的想法告訴小組裏的小夥伴,並完成老師給大家的小練習。(課件出示小組合作)

四人小組合作,完成練習。

現在同學們拿出白紙,每組的小鳥們精心製造一間雲房子,你們先討論一下造什麼雲房子,再把它畫下來,好嗎?(四人小組討論,並一起在同一張大白紙上畫出自己設計的雲房子)

(本來應該有音樂伴奏,音樂停了以後學生就可以停下來,但課件當時放不出聲音,所以只有看錶來控制時間了。但是因爲時間不夠充分,所以很多學生在我示意停下來的時候,還在繼續畫,場面比較難控制,導致後面有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來練習句式,練習的時間也不夠。其實在設計這一環節時,參賽的前一晚我還請教許多網友,她們大多建議我保險一點的話這一個“畫雲房子”的環節就改成“讓學生想象,說一說”就行了,但我後面還是讓學生來畫,也是想挑戰一下。還有,我讓每個小組的四個人在同一張白紙上畫,當時用的教室的桌子都很小,有的學生不習慣,因此課堂有些吵鬧。)

5、(展示學生造的雲房子,貼在黑板上)看,小鳥們的雲房子造好了,誰來介紹介紹你們組造的雲房子,看誰介紹得最出色?(指名說)

(呵呵,因爲有些緊張,因此教時找不到固體膠了,就沒有給學生把雲房子帖到黑板上。我只有讓學生拿起手中的畫來自己介紹。但是他們畫得太小了,許多學生看不到,後面聽課的評委和老師更看不到。)

6、師:能把你們造的漂亮的雲房子,連起來說一句話嗎?

出示:不一會兒,我們的雲房子造好了,有的像 ,有的像 ,還有的像 。)(生自由練說,指名說)

(因爲怕上課超時扣分,就刪減了讓學生自由練說的量,所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的練習說不夠充分。後來評課的老師也指出來了。)

7.小朋友們真聰明,造出了各式各樣的雲房子 。(板書:各式各樣)

8、看到這麼多美麗的雲房子,小鳥的心情怎樣呢?它們在幹什麼呢?讀一讀第3、4自然段。

9、(出示: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誰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讀好“開心極了”(表揚:你真的很開心。)你能學小鳥的樣子飛一飛嗎?

10、這時小鳥們開心極了,在雲房子裏飛來飛去,互相說着“嘰嘰喳喳嘰嘰喳”。請同學們來做小翻譯,說說它們說的是什麼?(指名說)

讀好詞“嘰嘰喳喳嘰嘰喳”

小鳥們開心極了,想一想,它們飛來飛去地幹些什麼呢? 生答

11、小朋友,你願意做一隻快樂的小鳥去做客去玩耍嗎?那就飛起來去做客,去玩耍吧。老師請兩隻小鳥先來示範一下,邊飛邊去請客人來你家玩,其他小鳥先看,想想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好嗎?

12、其他的小鳥你也想邀請好朋友到你家去嗎?好,那現在請小鳥們飛起來吧,去邀請你的好朋友吧!(學生邊飛邊表演,邀請好朋友到你家去做客)

(同開始的學造雲房子的動作一樣,學生對這個表演也比較膽小,因此參與的學生不多。)

13、小鳥們開心嗎?那請男女生比賽朗讀這兩段,聽一聽誰讀得最高興?

14、小鳥們,你們玩得高心嗎?就在我們快快樂樂玩的`時候,忽然,呼啦啦吹來了一陣風。

雲房子怎麼樣了呢?

(課件出示句子:咦?雲房子變小了,雲房子不見了。雲房子哪兒去啦?)

板書:變小了,不見了

(一緊張,連板書都忘記了。)

誰願意幫小鳥讀好這一句?(指名讀)

小朋友們,你們從他的朗讀中聽出了什麼?(指名說:小鳥很奇怪,很驚訝)

大家一起把這句話再讀一遍,看是不是很驚訝、很奇怪?(生齊讀)

還有誰也想讀?師:是誰把天空洗乾淨了呢。

15、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5、6自然段,指導讀好詞“笑眯眯”,“水汪汪”。

師:風就像媽媽的手,拿着雲這塊毛巾,像洗小朋友的臉蛋一樣,把天空洗得乾乾淨淨,師:在這乾乾淨淨的天空中玩耍,小鳥們,你感覺怎麼樣啊?

把你的感覺,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齊讀第6自然段。

(五)總結

1、師:小朋友啊,喜歡雲房子嗎?叫叫它。(手點課題,齊讀兩次)

師:是呀,不光是雲房子,因爲有了笑眯眯的太陽,水汪汪的藍天也同樣惹人喜歡。大自然變化無窮,美不勝收。看到美麗的天空,你們想說些什麼呀?

2、對啊,儘管雲房子不見了,但笑眯眯的太陽公公、水汪汪的藍天讓我們感受到一種雨過天晴後的清新、明淨、清純,我們立刻被這一切陶醉了。老師也被這美景陶醉了,想送大家一首詩。

(配樂《安妮的仙境》,師朗誦詩歌《給一片純淨的藍天》。)

(課件放不出聲音了,所以就沒有了配樂,朗誦詩歌沒有得到預想的效果。)

3。、天空多麼美,大自然多麼美,讓我們陶醉。這些美麗的景色需要我們去發現,需要我們去維護,讓我們從小做“大自然的維護者”吧。

4、最後,讓我們拿起書,再把這篇課文美美地讀一遍,好嗎?

(師生一齊朗讀全文。)

5、佈置作業:看到天空中各種各樣的美麗的雲朵,你能編一個關於“雲”的童話故事嗎?

板書設計:

雲房子

各種各樣——變小了不見了

附:給一片純淨的藍天

是誰把你

洗得那樣明淨?

多像弟弟臉上

水汪汪的眼睛。

是誰替你

打扮得如此美麗?

爲你寬廣的胸膛,

披上了藍藍的紗衣。

我把小鳥悄悄放飛,

讓它們唱出甜甜的歌曲;

我讓白雲慢慢飄遊,

就像花兒開在你的髮際。

啊,藍天,

你像童話一樣純淨。

我在你的目光裏,

讓夢兒——

向你輕輕飛去。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5

《魯班學藝》這是一篇民間故事,課文講述了魯班年輕時上終南山拜師學藝的故事。魯班在年輕時上終南山拜師學藝,師傅收下他後,就讓他自己磨斧子、刨子、鑿子,砍大樹、刨光、鑿眼,拆裝模型,憑記憶造模型。最後,師傅提出好多新模型讓他造,結果魯班都按師傅說的式樣做出來了,終於藝成下山。

魯班學藝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取決於魯班自身刻苦好學;二是得益於師傅授之以漁。魯班的手藝是在不斷的拆裝實踐以及再三的琢磨中磨練出的,而不是由師傅手把手地教會的,學生的學習也一樣。課標裏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魯班的琢磨就是感悟和思考,拆裝就是閱讀實踐,魯班的師傅就是一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注重的是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培養他學習的能力,“授人魚不如授人漁”,魯班有了“漁”的能力,才能發明創造出許許多多的東西。

教過的老師都會有這樣的感嘆:這篇文章好長!像這樣篇幅的文章,我們不可能像其他課文一樣,一字一句進行講解、推敲,只能抓住幾個典型的重點句,感受魯班的人物形象。如“魯班把木箱裏的傢伙拿出來一看,斧子崩了口子……六百個方的,六百個圓的,六百個三楞的,六百個扁的”這句,就可以引導學生重點感悟。這部分內容描寫的老師傅在真正教魯班木匠手藝前讓魯班做的事情,但是這部分內容與魯班之所以後來能成爲一代大師有很大的聯繫,所以就讓學生說一說,這些事情都是老師傅隨意讓魯班做的嗎?他爲什麼要在教授他真正的木匠手藝之前,讓他做這些事情?學生通過讀課文,感受到了其實這是師傅在考驗魯班。考驗的過程就是學藝的過程。然後我們又從文章中找出了做這些事情的難度。從數字上,從做每一件事要求的苛刻上,都可以看出要完成這些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正是從這些不容易當中。我們看到了魯班的恆心、耐心、用心、細心,以及在木工上的創新。

魯班學藝,是個極其艱苦的過程,我們的教學錘鍊、專業成長,又何嘗不是“魯班學藝”的歷程呢?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6

這是一堂令人比較興奮的課,一掃前幾日的“陰霾”。教師與學生共同走進了文本,師生的對話自然,課堂氛圍融洽。忙玩了手頭上幾個該上交的任務,此時的辦公室裏只剩下我一個人。靜坐下來,打開電腦,迫不及待寫下教學本課的一些感受。感冒的影響,先前教過的兩課,我只是在走教案,沒有什麼生成可言。課堂上老師的情緒不高,導致課堂上波瀾不驚。兩課學下來,沒有太多的亮色,也找不出太大的問題,總是讓人絕得心裏不舒服,真是鬱悶不已。今天這堂課的成功,我將其歸結爲敢於打破事前預設,教師忘記了教案,切實關注學生的'心裏感受。正是教師的激情點染了學生,師生之間的情感碰撞中產生了智慧的火花。

初讀課文,學生輕鬆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課文主要介紹隕石的樣子、來歷和研究價值。我請學生試着使用一組關聯詞,把課文主要內容說清楚。澤巨同學使用了“既……又……還……”講述清楚合理。接下去,我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部分品悟語言。學生在這個環節中具有極大限度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探究的慾望比較強烈。在彙報交流時,每一個部分請兩位同學進行“比賽”,請全班同學做評判。學生參與積極,師生對話精彩紛呈。特別是劉潔和王修儀兩位同學在比拼“隕石科學價值”的談話環節,將這堂課教學推向了高潮。

劉潔同學率先闡述自己的觀點:它認爲隕石的科學價值體現在兩點,第一點是它的價值高,第二點是它的知識多。說它價值高,是因爲它的含鐵量達到百分之八十。說它知識多,是因爲科學家可以根據隕石推算它的年齡,推測它的形成經歷。發言的最後落腳在它稱得上是“天然的史書”。

王修儀同學在交流前又一次與文本對話,把同學們再一次帶入科學探查的現場。然後,他抓住隕石的含鐵量高,談到可以解決地球上能源危機的問題。抓住大自然的禮物,談到人類發射飛船探究宇宙的複雜性。與此進行對比,我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在隕石身上得到科學研究的材料,真可謂是“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

兩位同學的發言搏得熱烈掌聲,最後進過討論王修儀同學勝出。本節課即將結束,我佈置學生思考。剛纔幾位同學的發言很精彩,請同學們再一次讀讀課文,看看除六位同學關注的語句之外,還有什麼地方是你有所感悟的,請在語句旁批註,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第二堂課,我主要引領學生關注作者的表達方式,學習文章寫法。使學生明確作者寫隕石外形主要抓住隕石的大小、紋痕、顏色、形狀。寫隕石的來歷作者着重從隕石下落和落地後兩個場面描述。下落是抓住聲音和顏色,充分調動自己身體多種器官觀察。

這堂課的一個遺憾是沒有想好練筆的點在哪裏,加之兩課時授課完成本課教學,沒有將讀寫結合起來。怎樣在有效的時間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至於顧此失彼,是今後在教學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7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要認清6歲孩子所具有的天性。有些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學存在模式古板、成人化色彩濃,或教學直奔主題,引不起一年級孩子的興趣等問題。用遊戲引導,貫穿教學可避免以上缺陷,較好的完成小學一年級教學。

根據我多年教學經驗與實踐,使我認爲要改變這一現狀,上好小學一年級體育課,教師要有童心,知道孩子們心裏在想些什麼,要說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如最近上演的《成龍歷險記》,孩子們就很感興趣,注意力就很快抓住了。這時因勢利導,富趣味於教學,孩子們有了偶像就有了動力,學習體育運動能保證身體健康強壯,長大了才能成爲成龍式的人物。一方面實現教學目標,完成學習任務,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熱愛體育活動的習慣,爲終身體育鍛煉思想打下基礎。

玩中完成隊列和廣播操教學任務。一提到隊列就會想到軍隊,孩子們也很嚮往當一名軍人,一兩節課孩子們還好哄,時間長了就不行了。我就根據體育教材的內容,根據具體情況,結合遊戲進行教學,效果就比較理想。比如,教材中的隊形內容集合、解散、立正、稍息,通過快快集合的遊戲,培養了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這個遊戲比誰最聽指揮。重複幾次,每次提出一個要求,學生們很自然的理解了集合、解散的含義,學會了立正、稍息的站姿,並能根據教師一定的口令做出規範的動作。也能很快的站成方形、圓形爲今後的.教學打下了基礎。

有快快集合遊戲爲基礎,教師指揮學生就易如反掌了,在此基礎上用做高人和矮人的遊戲,高人和矮人在遊戲中互相襯托,方形、圓形等不同的隊形圖案依次變化着展現在學生眼前大家覺得既新鮮又興奮。抓住時機,教師進行廣播操教學,利用分組輪做法,使每個學生能夠都有展現的機會,欣賞隊形和廣播操的美感,享受親自參與創造美的收穫和成功的興奮,相互提高促進學習體育的興趣。使學生的認識到集體的力量,熱愛集體,把心貼近集體。這樣,枯燥無味的隊列隊形教材和廣播操教學合二爲一的完成了,經過遊戲化處理,活了起來,變得有情趣多了。孩子們也喜歡體育課了。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8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楊氏之子》一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戶九歲男孩機智聰慧地應對別人的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 這篇文章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這樣編排,目的有三: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重點放在讀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範讀,讓學生感知讀古文的語感,畫出停頓,然後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楊氏之子的聰慧?引導學生去文中感受楊氏之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楊氏之子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難道楊梅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一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1、調控學生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生在藉助註釋理解課文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沒能及時給學生提供方法方面的引導。還有每次的課堂教學似乎都只屬於一部分人,還有少數學生一直遊離於課堂之外,無法讓他們專心聽講。

2、課堂上,我還設計了拓展內容《世說新語》中的《徐孺子篇》作補充材料。但是由於前面的課文內容花去了大量的時間,準備的拓展內容沒有來得及給學生練習。

3、在語言的感悟上,仍然有所欠缺。課文中楊氏子的回答話中有話,言盡而意無窮,這是妙之所在。孩子在體會的時候先是有些不大明白,但隨着深入學習,細細品味,最終恍然大悟,這也是學習這篇課文的有趣之處。但是學生明白了,卻不會表達,不擅表達。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繼續努力。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9

這個學期我擔任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三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於注重人的發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於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後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裏,學生的思維纔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我對你提個意見。”“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老師的語言也成了:“**你先來說說好嗎?”“能向大家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準備一下好嗎?”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2、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爲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大多以教師的語言傳遞爲主,結合聽說讀寫,這樣做容易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短時間裏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並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語言、數學智能的`發展,但容易忽略其它幾項智能,諸如學生個性素質的開發、潛能資源的發揮、創新能力的培養一直受到忽視。這個問題已經受到許多老師的高度重視,我嘗試借鑑了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A、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繫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語文教學中,三年級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較困難,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爲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學完一篇課文,讓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在課堂上表演,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記憶,從中也加強了肢體運作智能、交際智能和語言智能。

B、愛因斯坦認爲“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着一個新領域的開闢”。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新課程“以人爲本”,閱讀教學“以讀爲本”。“以人爲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裏,享受陽光,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0

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要做好教學引導和服務。現代小學生思維活躍,個性特徵明顯,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如果教師墨守成規,課堂教學自然會陷入呆板難以自拔。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手段,從課型創新開始,對課堂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方法、教學程序實施、教學語言運用等方面展開多元設計,努力創設適宜性更高的教學方案,以滿足學生的不同追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一、課型創新,體現現代教學思想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創新,特別是課型的創新,能夠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感覺,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重要作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自身特點和規律,教師在課型創新時,需要考慮多種制約因素,要對教材學習內容進行深入探討,對學生學習實際情況進行多方面分析,找到文本生本思維對接點,這樣才能順利實現課型創新設計。爲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需要更新教學思想,對課型進行大膽創新,爲全面激發教學活力做好充分鋪墊。課型創新需要遵循教學原則,要符合學生學習規律,不可陷入盲目窠臼之中。如自主閱讀課,教師需要對相關操作要求進行規範,對學生具體行動提出執行標準,自主學習不是自由活動,需要有一定章法規範約束。在學習《天安門廣場》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然後詢問學生:誰到過北京?誰去過天安門廣場?學生中自然有很多人都去過北京。教師讓這些學生在學習小組內講一講天安門見聞,並展開大討論,看這些見聞和課文講述的內容有什麼不同。去過北京的學生不少,各個小組的講述活動開展得非常熱烈,學生講得起勁,討論也很積極,特別是沒有去過北京的,自然會對照課文找不同。這本來是一節講讀課,需要教師學生展開多元互動,共同探討教材內涵的,讓教師這樣一調整,自然而然成爲討論課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學習效果顯著提升。

二、教法創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教學方法包含衆多內容,創設良好教學情境、教學問題設計、教學實踐活動開展、課堂訓練設計、教學評價操作等等,都需要體現教學方法。教無定法,爲教法選擇應用給出科學註解,教師不能照搬照抄別人的方法。這是因爲教情和學情存在個體差異,別人好用的教法未必適合自己的教學,只有不斷總結課堂教學經驗和教訓,從具體實踐中理論聯繫實踐,才能總結提煉出對自己適合度更高的教法。教法創新有衆多切入點,教師要有敏銳觀察力。如多媒體介入語文教學之後,給教師教法改進帶來更多選擇。多媒體聲光電技術,具有強大沖擊力,這也是小學生特別受用的地方。多元信息衝擊,給學生創設別樣教學情境,學生學習興趣被點燃,學習自然進入佳境之中。在學習《九寨溝》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文本,先讓學生閱讀第一、二、三段,然後給出思考問題:九寨溝名稱是怎麼由來的?第二段最後一句起到什麼樣的作用?九寨溝有哪些神奇的景象?描寫九寨溝時,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你最喜歡哪一處景色描寫,說說喜歡的理由。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小組討論,由於思考問題難度不大,學生大都能夠順利完成。在最後兩段學習時,教師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設計思考題,讓教師來回答。學生聽說出題讓教師回答,學習興趣頓時大增,紛紛行動起來,都想給出含金量十足的思考問題。有學生提出:文本中爲什麼用了好幾個“也許”?這些珍貴動物難道不怕人嗎?老師你去過九寨溝嗎?能不能給我們講講經歷?從這些問題設計中不難看出,學生的求知慾望還是很強烈的。教師只是改變了設題方式,學生學習積極性就被激發出來,這說明教法改革勢在必行。

三、學法創新,尊重學生學習規律

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這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要求,也是現代課堂教學的普遍共識。教師在學法指導時,需要有創新意識。小學生學習能力基礎有差異,學習環境和學習悟性都有個性特徵,但很多學生並不自知,在學法選擇借鑑時,往往會一味模仿,導致效果不佳。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學法總結好習慣,對學習經驗進行優化昇華,形成嶄新學法應用,這對大幅度提升學習效率有重要意義。如合作學習,這是現代課堂教學最常見的學法應用,有些教師受限於模仿意識,在組織學生展開合作學習時,只會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這無疑是固化了合作學習方法。小組討論的確是一種學習方法,但合作學習並非等同於小組討論。其實,小組檢查、小組辯論、小組互助、小組操練、小組競賽、小組演繹等等,都屬於合作學習範疇,教師需要對合作學習進行鍼對性的引導,幫助學生建立嶄新的合作學習意識,實現學習品質升級自然成爲可能。在學習《一路花香》時,教師讓學生朗讀文本,並提出具體要求:文中有兩個人物,一個挑水工,一個是破水桶。要讀出破水桶的歉疚感、自卑感,要讀出挑水工的滿足感、欣慰感。注意語氣要符合人物身份,語速要放緩一些。教師找了幾個學生來朗讀,但都不能達成基本要求。教師讓這幾個學生帶上水桶去打水,給班級裏的盆花澆水,然後再來朗讀課文。學生情感豐富了很多,教師給出肯定和表揚。也許並沒有這樣神奇,學生親自操作澆水就能讀好課文,但教師讓學生參與實踐獲得了一定感知,無疑會給學習帶來更多促生動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引入更多活力因素,教師要對課型、教法、學法和教學語言進行創新設計,激發學生求知慾,並通過多種學習手段,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創新是課堂教學亙古不變的法則,創新能夠激發教師潛力,創新能夠培養學生學力,創新能夠給課堂教學注入不竭動力。從不同角度進行創新活動,已經成爲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意識和思想。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1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學習。

1、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調動探究學習的熱情。

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喜歡朗讀,感受朗讀的樂趣。教師要通過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通過朗讀,對感興趣的人物、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情感得到激發。通過進一步的美讀,展開想象,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針對教材特點,在教學中,我運用了信息技術創設情境的方法來調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熱情。通過課堂實踐,可以看出,聲像俱備的信息技術手段發揮了不可或缺的輔助作用。教學時,音響逼真地播放出朱?q飛來時的場景,首先使學生從視覺上感受了朱?q的`美麗;接下來通過影像演示朱?q的生活環境等畫面,把學生引入一個景色奇異、五彩斑斕的大自然。這裏通過直觀的畫面,生動的解說,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來參與學習,使他們如臨其境,真正感受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學生被這美麗的景色所深深吸引,此時再來呼喚朱?q回家,學生就迫切地想通過朗讀抒發自己的情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在聽覺、視覺、思維被充分調動的同時,探究學習的熱情也達到了高潮。因此,信息技術輔助手段的運用,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之筆。

2、運用信息技術激發興趣,體驗探究學習的樂趣。

《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中,我根據課文的內容,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手段,創設了安靜和諧的朱?q生活的情境,將抽象的文字轉化成爲具體生動的影像資料,使學生圖文結合地學習課文。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然後針對重點的段落、語句進行分析,在學習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學習。同時,爲學生營造了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極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欣賞多媒體展示的美景、與同學自由交流的同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理解課文,完成知識的積累,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配合視頻播映,結合重點語句的美讀,學生進一步自主感悟到文章所體現出的意蘊,體會出考察隊員和小夥伴們對朱?q的珍惜和保護。這種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品味,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彙的積累、內化,還充分激發了學生對野生動物的珍惜和保護的感情。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使課文主題得到昇華,同時,又反過來使學生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自主、探究學習的樂趣。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2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有層次的讀,引導學生理解“大吹大擂”的意思,春天到了,小猴子在做什麼呢?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誰來說一說,小猴子在做什麼呢?出示這句話。自由練習讀這段話。指導朗讀。說一說小猴子栽上樹以後是怎麼想的?剛栽上樹,他就說要結大梨了,可能嗎?那什麼是“大吹大擂”呢?我們應該怎麼讀小猴子說的話呢?通過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評讀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朗讀中感悟小猴的急於求成。

在課的結尾我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幾年後,滿山遍野的.果樹豐收了!種梨的得梨,種杏的得杏,種桃的得桃,只有小猴子兩手空空,一無所得。小猴子他錯在哪兒了呢?假如你是小猴子你會怎麼想,怎麼說呢?” 找到學生和文本語言的“撞擊點”,充分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學生的答案會是多角度的,這既撞開了孩子們的情感之海,又加強了他們的語言訓練,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這一“撞”之中得到了昇華。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3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爲表現及其行爲依據,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教學”與“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簡言之,教學反思是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爲基本點,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爲動力,不斷提高教師素養和教育教學效能的過程。

隨着教學反思的功能日趨明顯,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注重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那麼,教師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爲,要想讓教學反思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應強化反思意識,明確反思內容,掌握反思方法,養成反思習慣。

一、強化反思意識

一個不懂得反思的教師,是一個不成熟的教師,是一個缺乏理智與創新發展的教師,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教學反思來自教師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自我意識的覺醒產生於在舊有理念導向下的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師要自覺增強教學反思的意識,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爲,提升教學水平。

二、明確反思內容

教師應從哪裏入手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爲,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大致分爲教學理念的反思、教學行爲的反思和教學效果的反思三個方面;

1。教學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師要敢於對原有的教學理念進行質疑,挖掘隱藏在教學行爲背後的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如,“我以這樣的理論爲指導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我從中學會什麼?”等,其次,教師要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爲是否貫穿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是否內化爲教學行爲,克服就操作論操作的錯誤做法,再次,教師要以開放的姿態接納新思想,積極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並通過不斷實踐,思考和構建新的教學理念,克服教學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學創新能力,

2。教學行爲的反思

教師應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爲基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要對教學觀念、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進行反思,還要從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傳媒等方面去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並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校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良行爲,反思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一是對課堂教學行爲作出技術分析,如教學中教師控制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師生關係的處理是否符合主體性原則等;二是對課堂教學中採取的教學策略進行思考,小結精彩片段,思考失敗之處,如“教學中是否出現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做得不好,可以怎樣改進?”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是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等,

3。教學效果的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再成功的教學也有缺憾之處,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俺們減少缺憾,因此,教師課後要對自己的教學成敗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小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的法子,如“這堂課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行爲有哪些差距?該如何處理這些差距?”等,同時,教師要學會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結果,用辯證的眼光看失誤的.問題,這樣,通過“由教反思到學、由學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誤、由失誤反思到發展、由現象反思到本質”的多次循環,教師的教學實踐會更加合理,更加優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學反思的效果,必須講究科學的方法,教學反思的方法很多,但爲便於掌握和運用,俺們可以將教學反思分爲內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內省反思法

內省反思法是指教師主動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根據反思對象及反思載體的不同,又可以分爲以下幾種具體的方法:

(1)日記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師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後,通過寫反思日記對自己的教學實踐予以小結、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結的內容可以是自己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靈感、頓悟和教學活動中的關鍵事件,還可以是學生的反饋意見和獨特的見解等,

(2)錄像反思法,即通過錄像再現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的方法,這種方法能讓教師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過程,達到“旁觀者清”的效果,具體操作可採用以下程序:上課和錄像——觀看錄像——反思評價——修改完善教學設計,如此循環反覆,能更好地強化教師已有的經驗,改造和彌補自己的不足,

(3)檔案袋反思法,即以專題的形式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在運用這種方法時,首先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確定反思的專題,如“教學策略選擇的恰當程度”、“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的程度”、“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後由教師本人根據這一專題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爲,並記錄下自己過去的狀況、現在的狀況、自己的進步以及尚需努力之處等,檔案袋建立的過程,就是教師對已有經驗進行整理和系統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我反思的過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過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爲背後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自己教學監控能力的方法,實踐證明,教師專業發展不僅需要教師個人的學習與實踐反思,更需要在教師羣體中形成合作的專業發展文化與模式,因此,教師應經常與同事及時交流,與專家共同研討,教師可以就某一問題與其他教師和專家進行交流,也可以邀請其他教師和專家光臨自己的課堂聽課,課後一起研討,請他們指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在聽完其他教師的一堂課以後,針對這堂課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反觀自己的意識與行爲,還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在互助合作中進步,在互補共生中成長,

四、養成反思習慣

教師專業成長是建立在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反思的基礎上,逐漸積累富有個性的教育經驗的過程,這是一個漫長的、持續的修煉過程,對於一位追求成功、善於反思的教師來說,每堂課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要設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對學生的不同反應,教學中的每次師生互動、教學衝突都會激發新的思考和創造,因此,教師要養成對每堂課進行反思的習慣,而且將反思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做到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的有機結合,教學前反思新的課程理念、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然後編寫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設計。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4

突發其想,我突然想讓我教的六年級同學來考五年級的單元試卷,然後從“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三個指標來看一下。具體的情況如下:

五年級共三個班,選最好的一班評出這三個指標。我教的六(1)班語文功底還可以,我就想讓他們跟五年級比一下,看經過一年的學習,是不是能大大超過五年級的同學,還是無法超過。這樣做的目的:想試着調查一下,一張試卷到底能反映孩子多少語文能力?還有一個問題:考試相對一直不好的同學,他們到了社會上,工作與生活是不是仍是比不過那些成績好的同學,考試的綜合成績是不是與將來到社會上的生存質量成正比。

結果是我班(六年級)用五年級的一二單元試卷測試,效果比起剛測試的六年級的一二單元明顯差得多,不及格多了四個(原來在五年級時只有一個),優秀人數也只有10個,(原來在五年級時近30個)。從與五年級對比來看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1、在字詞方面很差。

有很多常見的字,在五年級時,他們幾乎沒有錯,可現在再寫這些字卻錯了很多,如“俸祿”“歇腳”等,連平時成績很優異的同學也錯了。我們的生字詞有很多都是不太常見了,只有在課文中才出現,一學期後,學生見這個生字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所以他們也就忘了。面對這些情況我們怎麼辦呢?學生只有多用,或多看,才能記住,否則當時學得太熟練,也會隨着時間的消逝而淡忘。

2、關聯詞語的應用很差。

這方面的運用比五年級強不了多少,我也很苦惱,學生在自己的帶領下,很注意讀書感悟,又讀了不少書,他們的理解能力一定會比一年前有所提高,可對這方面卻顯現不出來什麼特殊的才能,到底怎麼回事?錯的最多的兩題是:

1、( )星期天下雨,我們( )去秋遊。

2、查字典,( )能知道字的讀音,( )能知道字的意思。不少學生錯得和五年級同學一樣,填成“如果星期天下雨,我們就去秋遊。”有些同學甚至把原文改成“不去”。唉,都六年級了,爲什麼這樣的題還錯得那麼多呢?

3、背誦課文部分錯誤太多。

對《去打開大自然綠色課本》的默寫錯誤較多,這就令我很疑惑,要是一般的背誦課文,錯多或許也是正常的,可這麼美的韻文學生也默不出來。這到讓我對自己的教學很有想法。也許因爲學生當初背是爲了背而背,爲了考而背,而不是真正地喜歡這文字,發自內心地想把它背出來.我們是不是專門爲了考試而很生硬地要求學生的背誦。現在,我嘗試着改變以往的教法,試着讓學生們能達到自然的背誦,即確確實實地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后,再情不自禁地背出來,因爲我自己平時就是靠這個本領去背誦課本中優美片斷的.,但又不知這種方法能否成功。

現在,我一直想着,一張試卷,特別是一張語文試卷,是否真能檢測出學生的語文水平的高低呢?五六年級的語文試卷又有多大的差別?上面講到兩個詞的錯誤,我現在覺得非常的正常。那兩個關聯詞填空,特別是第一個,我更覺得是個挖好等學生跳的陷井,其實如果我們再讓學生讀一遍,他也許就能做正確了。學生在平時寫作、說話等應用時,他可能犯這樣的錯誤嗎?我們教師不也寫錯別字,不也會經常忘記了某個字如何寫?學會的都記住那太可怕了,遺忘是正常的,關鍵是一個重複度的問題,經常用的字,學生可以不會忘記,就在那學期學過,那學期考過,在以後的日子裏卻不用了,或者說不常用了,忘記那也是符合遺忘規律的。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5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各學科的教學都發生了變化,小學語文也不例外,以教師爲主體的教學方式變爲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手段替換爲了現代化教學手段,課堂看似活躍、熱鬧了,但實際上這只是表面現象,課堂教學效率並沒有大幅度提升。究其原因,筆者認爲有兩方面:一是部分語文教師錯誤理解新課程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並不等於放任學生在課堂上爲所欲爲,讓學生自由討論並不等於隨意暢談,這種錯誤理解只會擾亂課堂紀律,阻礙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二是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表面看來是使用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實則爲了確保教學順利運用的仍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只是生硬地插入了一些提問、討論,並未對整體教學起到多大的作用。那麼,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呢?經過長期的思考與實踐,筆者總結了以下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任何知識都需要興趣,尤其是小學語文,作爲一門以傳授學生語言知識爲主要目的的學科,很多知識學習起來都比較枯燥乏味,更需要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那麼,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巧妙設計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導入這一環節中應想方設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他們的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導入的方式有很多,教師可以創設懸念,抓住學生心絃,讓學生產生探究新知的慾望,也可以聯繫生活,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價值,產生學習的願望,還可以利用故事、謎語導入新課,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二)組織競賽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好勝心強,不甘服輸,教師在教學中可結合他們的這一特點,組織和開展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如成語接龍、朗誦比賽等,這些活動能充分滿足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需求,激起他們比、追、趕、超的慾望,使他們保持最佳狀態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

(三)創造成功機會,激發學生興趣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學生更是如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好時機,爲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並抓住他們的每一個閃光點,多鼓勵、表揚他們,從而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更願意、更努力去學習。當然,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教師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從教學實際出發,合理選用,就一定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實踐也表明:學生的主體意識愈強,他們在參與學習活動中實現自我的自覺性就愈大,從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動中發揮自己的能動力量,調整、改造自身知識結構、心理狀態和行爲方式。但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並未達到這一要求,要麼過度給予學生自由,要麼仍以教師爲主體進行教學。顯然,這兩種方式都不可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際上,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學生必須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那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一方面,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角色,由課堂主演變爲課堂導演,由課堂控制者變爲學生學習的啓發者、引導者,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教師要將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爲學生創造主動參與的機會,如精心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合作討論,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將課堂還給學生並不等於放任學生不管,教師只是由課堂控制者變爲了學生學習的監督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仍要起到點撥、啓發、引導、監督的作用,爲學生的學習保駕護航。

三、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層出不窮,其中多媒體因具有直觀性強、傳輸速度快、容量大的特點而深受廣大教師的喜愛。它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於一體,能夠變抽象爲具體,化難爲易,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重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但縱觀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多媒體的使用情況卻不容樂觀,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部分教師罔顧新課程改革,完全將多媒體棄之不用,仍以自己講授爲主;二是部分教師爲了迎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而盲目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甚至滿堂灌;三是部分教師所設計的多媒體課件過於華麗,有喧賓奪主之嫌。那麼,如何才能將多媒體有機融入語文課堂,使其真正爲語文教學服務呢?首先,教師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應把握好文字、圖片、視頻的比例,避免學生眼花繚亂,將注意力集中於圖片、視頻本身,忽略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其次,教師應把握好多媒體的使用時機,既不能滿堂灌,也不能整堂課都不使用,應在學生興趣減小、思維受阻時及時切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的思維;再次,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選用多媒體,並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使用多媒體,有的只需要教師講解即可,這樣教學的效果可能更好。總而言之,教師應將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使多媒體真正服務於語文教學,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四、結語

小學語文既是一門語言學科,也是一門基礎課程,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更高的教學效率,教師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必須不斷學習、探索、研究,採用新的教學理念、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爲主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使小學語文教學更上一層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