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本文已影響 1.52W人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週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爲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小學階段,由於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有限且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和提高。通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習慣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與理解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好讀書,會讀書,讀好書”,從而爲學生終生的發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礎。我從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已有幾年,我認爲它還存在着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現簡單地總結如下:

1.教學中的拓展閱讀進行得不夠深入和廣泛。拓展閱讀是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的關鍵。可是在很多常態課堂上,同主題的或關聯主題的拓展閱讀往往進行得不夠深入或不夠廣泛。教師的閱讀積累不夠廣泛和豐富,學校提供給教師和學生的閱讀條件不夠理想等原因是導致該問題的主要因素。

2.學生閱讀興趣不高,學校或班級中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由於家庭因素,學生很少買書;再加上學校圖書室設備的不齊全,僅有班級圖書角,沒有開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時間和空間,導致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囫囫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所以達不到預期效果。

3. 由於部分教師對“主題單元”的編寫意圖不理解,對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缺乏研究,因而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了只教主體課文,沒有處理好“主體課文”與“語文天地”中“閱讀材料”的教學關係,往往是把二者割裂開來,沒有引領學生進行遷移性、拓展性閱讀,養成學生閱讀的習慣,增強學生閱讀的能力

4. 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閱讀教學時間分配隨意性很大,教學空間封閉。由於教育評價制度的“考試化”導致了部分教師把閱讀教學課變成分析課。課上教師滔滔不絕、繁瑣的講解、分析、提問、解答,不見學生的讀書和思考,沒給學生留下必要的讀、思的時間和機會,不可忽略的讀書活動則被排擠到課外,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淺顯的認識,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一. 本週內學生在完成練習和作業的過程中,都能夠按時地完成任務,不過還是有一定的不足.也就是量還是不太夠,所以在以後的佈置和安排要多加強點

二.正確運用各種激發意志的手段,如自我暗示,自我鼓舞,自我誓約,自我禁止,自我監督等培養學生意志能力。要承認和允許學生行爲的反常,並認真分析行爲反常的原因,切記簡單粗暴,否則會影響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導致破罐子破摔的局面。

三.我們不關要把學生的缺點看成是一種正常的表現形式,還應該把他們的優點給激發出來.所以要正確評價一個學生必須要從多方面出發,這樣才全面.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引導學生抓住主要的詞句來談體會,如:理解“啊,好大的一條魚!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探尋“我”驚訝表現背後深層的含義,真正體會魚之“大”。又如:課文沒有明寫父親教導孩子的情節。我就引導學生充分自主閱讀8—9自然段基礎上,展開情境對話,並且一反常規讓學生演父親,教師演“我”。不但激發了學生表現的慾望,也調動了讀書的主動性,使學生學得更加進取投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情境表演中感悟父親的情懷,避免了說教。

當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還是比較多的。首先,在研讀“爲什麼不願放時”,處理不夠靈活。預設中將“釣魚的細節”與“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的理解聯繫起來。即:學生說到“魚大”時引導從哪裏看出來?生必然會讀到“啊,好大的魚……”;再引導質疑,從這句話必須能看出魚大嗎?如果“我”是個新手,第一次釣到魚呢;引導讀釣魚的細節,一是讀懂我是個釣魚“高手”,在“高手”眼裏大得吃驚的魚,必然是真正的大魚;一是品味釣魚過程的不易,“不僅僅是技術活,也是個鬥智鬥勇的過程。”實踐下來感覺這樣的處理,教師牽引痕跡過重,不如簡單處理——學生說到“大”,就引導抓住“啊,好大的魚……!”讀出魚大;說到釣魚“很不容易”,引導讀悟釣魚的細節,相機點撥從中也可看出“我”是個“高手”,進一步說明魚大,順勢再讀“啊,好大的魚!我……!”一句。使對魚“大”的品悟更加豐滿,教學流程的推進也更爲自然流暢!

就整堂課而言,教師“控制”的痕跡明顯,體此刻各環節推進上,教師“教路”主宰一切,學生“學路”被嚴重弱化。如何讓教學的推進,由學生的主動“探究”來引導,而非教師的預設來主宰?這是一個需要很好研究的課題。除了讓學生自讀自悟,必須供給小組內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的學習收穫有個展示交流,思維碰撞的過程。給予小組準備的時間少,所以,在小組交流的時候浪費時間比較嚴重,所以,出現了教師代替的多的現象。

孫雙金教師曾說:鑽研教材,要在“深入”上下功夫;處理教材,要在“淺出”上做文章。這正是我們聽許多名家大師上課娓娓道來,徐徐推進中,彰顯沉穩大氣;稍加點撥,令學生豁然開朗,體現舉重若輕,四量撥千斤的精妙;潤物無聲,在時時處處、點點滴滴中閃耀教育的智慧。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回顧自己的行爲,也許太關注課堂氣氛,只知道活躍、輕鬆、民主的課堂氣氛對培養學習興趣有用,別的就知道得不多了。照理說,氣氛活躍與課堂紀律問題不存在必然的聯繫,教學活動只要是在有目的、有秩序地進行,就不存在紀律差的問題。但是往往自己滿懷信心地去上一節課,卻時時找不到感覺。是不是也應該嚴格嚴格呢?

嚴格,對教育來說是必須的,但也須符合可接受性原則,我們總說,批評學生應避免簡單粗暴。教育者的“嚴格”要講究藝術。對於低年級小學生來說,耐心尤爲重要,在不少人的眼裏,教學就是爲了考試成績,爲了得到好的考試成績,只需要學生安安靜靜地聽,勤勤懇懇地練,不需要議論紛紛的討論;這樣的教育並不是成功的教育,我最近有一個體會,當你要向學生髮火的時候,先讓自己冷靜,去花費幾秒種的時間去思考,這樣做能行嗎?這樣就會使自己平靜下來,相反的,用婉轉的口氣去從側面教育學生,這樣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是一個非常有趣且發人深省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可謂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再問孩子們:“這是爲什麼?”目的是想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教學完這篇課文,我佈置一項作業:讓學生回去也做這個實驗,看看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什麼東西,水不會漫出來。學生對於這項作業非常興趣,他們寫出來的日記特別有意思,不信,你瞧:

有趣的實驗

今天,我做了一個有趣的小試驗.我準備了四杯水,還有鹽,糖,味精,大米四種材料.我把四個杯子都裝滿了水,然後把四種材料分別投到四個水杯裏.只見糖寶寶大部分都沉到了水裏,還有一些賴在水面上不肯走,杯裏的水溢了出來.味精寶寶很優雅地全部沉到了杯底去了,水還是溢了出來.大米寶寶有些沉到水底,有些也待在水面上不肯下去.可能是大米寶寶太胖了,杯裏的水溢出了許多.鹽寶寶也迅速地沉到水底,過了一會兒,水面上還結了一層白白的,像霜一樣的東西.但奇怪的是,這一次杯裏的水沒有溢出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上網查了資料,原來鹽的分子比水分子小,鹽分子鑽到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水沒有溢出來.

這個實驗真有趣,讓我增長了知識.

一次有趣的實驗

城關小學 二年三班 方浩宇

今天,老師叫我們回家做一個關於將什麼東西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水不會溢出來的實驗。

我聽了以後,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一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準備了一個裝滿水的杯子、一片樹葉、一塊木頭、一粒小石子、一枚硬幣。

首先,我把一粒小石子投進裝滿水的杯子裏,水一下子溢了出來。接着,我把一枚硬幣放進杯子裏,可惜,也失敗了。緊接着,我小心翼翼地將一塊木頭放進水裏,結果,又失敗了。這時,我就像泄了氣的皮球,感到很失望。

當我看到還剩下一片樹葉還沒試,這可是最後的一次機會,我把樹葉放進水裏,心裏像有一隻小兔——咚咚直跳。我屏住呼吸,睜大眼睛,水沒溢出來,這下成功了!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通過這次有趣的實驗,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失敗是成功之母。”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情景說明】

《觀潮》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文質兼優,作者寓情於景,通過對農曆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的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然而要讓遠離大海的小學生體會大潮的壯觀,卻有較大難度,不少教師教學本文按課文層次逐段讀講,效果不佳;有的教師一味以學生喜愛的段落、語句爲主,又顯得凌亂。鑑於這些,我根據教材特點、重點,汲取上述兩種方法的長處,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先直撲重點段3、4自然段,在指導3、4自然段進按作者的觀察順序,讀思結合,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過程】

〖片斷一

(音頻播放潮水聲,無畫面。)

師:聽,這是什麼聲音?

生:水聲。很大很大的水聲。

師:對,這是潮水的聲音,很大很大的水叫潮水,(板書潮),課前老師佈置大家查了資料,誰來說說潮是怎樣形成的?

生:由於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的作用,地球上的海水會發生定時漲落現象,這就叫作潮。

師:想看看嗎?(在潮字前加一個觀字。)誰來說說這個觀是什麼意思?

生:這個觀就是看的意思。

師:老師帶你們到錢塘江去觀潮吧。

(視頻出示第一段的那句話: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指名讀。)

師:天下奇觀的觀與觀潮的觀意思是一樣的嗎?

生:不一樣,天下奇觀的觀意思是景象,觀潮的觀意思是看。

師:很好,那麼天下奇觀是什麼意思?

生:世界上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

師:那麼,看到觀潮這個題目,你想了解哪些信息?

生:我想知道作者觀潮的過程。

師:請說得詳細些。

生:就是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的情況。

生2:我想知道:潮的樣子、聲音。

生3:我想知道錢塘江大潮,爲什麼被稱爲天下奇觀?

師: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天下奇觀吧。

(觀看多媒體課件。)

師:看了畫面,聽了聲音,誰來說說你有什麼感受?

生:

〖教學反思

一陣山崩地裂的潮水聲,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鎖定,同時自然而然地引入課題:觀潮。觀潮與天下奇觀中觀字的理解,體現了閱讀教學的固有魅力──對語言文字的探究。接着由學生對課題的質疑引入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從而直撲重點段3、4自然段。我想,學生對觀字的理解,對也好,不對也好,這是他們自己動腦筋思考的結果,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只有培養、訓練他們能思考,善於思考,並逐步訓練他們自己能提出問題,再學會獨立解決問題,這纔是真正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學生纔算學會了怎樣讀書。

〖片斷二

師:請大家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哪些段落講潮來時的景象?

生:課文第三、四段寫潮來時的景象。

師:你真會讀書。請大家輕聲自由地讀讀這兩個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學生自讀課文)

生:我知道了這段課文寫了潮來時的聲音很大,像山崩地裂;還寫了潮水的樣子很壯觀。

(板書:聲音、形態)

生:我知道了來觀潮的人很多,很熱鬧。

生:我發現作者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來觀察潮水的。

師:你們真聰明,讀書真仔細,首先請大家從課文中找出表示從遠到近的詞語來。

生:遠處、向我們移來、再近些。

師:你找得真好,從這些詞,還可以看出作者是按時間順序寫的,你們能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嗎?

生:午後一點左右、過了一會兒。

師:好極了,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爲單位合作,先自已把潮的聲音、形態,人們的表現做上不同的記號,組內議一議你們的體會,再互讀互聽,把你們的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先請小組齊讀。)

師:讀得這麼好,看得出,你們一定有自己的體會,能說說嗎?

生:我的體會是潮的聲音很大!

師:哪些詞是表現潮的聲音挺大的?

生:隆隆、悶雷滾動。

生:剛纔他們把隆隆、悶雷滾動讀得很重,就突出了潮的聲音很大。

(板書:悶雷滾動)

生:還有後來,響聲越來越大讀得也很生動。

生:他們讀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山崩地裂一字一頓,顫動讀得慢而有力,讓我就好像聽到了那聲音一樣。

(板書:山崩地裂)

師:山崩地裂什麼意思?

生:山倒塌了,地裂開了。

生:那聲音是挺大挺大的,大得很嚇人的。

師:體會得不錯,誰能把這些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生:

師:大家對潮的聲音體會得不錯,那麼對大潮的形態體會又怎樣呢?

生:一開始是一條白線,後來,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形成白色城牆、最後像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

(板書:一條白線、橫貫江面、白色城牆、千萬匹白色戰馬。)

師:那麼,你們認爲哪些詞用得非常好?或對哪些地方還不明白?

生:我覺得白線用得好,說的是潮離我很遠,好像一條線。

生:白色城牆也用得好,潮近了,看出高度來了!

生: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就更具體了,浪很高,還寫出了它的動態美。

生:橫貫江面好像是整個江面都鋪滿了,但我說不清楚。

師:那麼你們看看就明白了!

(課件圖片:1、錢塘江潮水橫貫江面圖;2、錢塘江橫臥江面圖)

師:哪幅圖填橫貫江面?

生:第一幅圖。

師:那第二幅圖應該填什麼詞?

生:橫臥。

師:你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生:圖2中,江面很平靜,就像躺着睡覺似的,所以我填橫臥;而圖1中潮水是動的,我覺得應該填橫貫。

師:你體會得真好。還有誰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生:爲什麼把潮水比作戰馬呢?潮水的聲音真有那麼大嗎?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有價值。我們一起來看看畫面,聽聽聲音。

(課件顯示:戰馬奔騰逐漸切換到潮水奔涌,並伴有巨大的響聲。)

師:看到這兒,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體會呢?

生:我發現潮水向前涌和戰馬向前奔跑很像。戰馬馬不停蹄地向前,江水也是後浪推前浪,不斷地流去。

生;我覺得戰馬跑得很快,潮水向前涌得也很快,都很有氣勢。

生:我聽到戰馬奔跑時的聲音和潮水奔騰的聲音都是滾滾而來,震動大地的。

師:你們有這麼深的感受,我想你也有把潮水的這種氣勢讀出來,誰來試試?

生:

師:看到這麼壯觀的景象,聽到這麼有氣勢的聲音,人們的表現也很精彩吧?誰來說說?

生:一開始是人聲鼎沸、再是踮着腳尖往東望去、後來是沸騰。

師:你找的詞很準,鼎沸是什麼意思?

生:大鼎裏的水煮開了。

師:那人聲鼎沸呢?

生:形容很多人都在說話,各人說各人的,而且聲音很大。

師:這是怎麼回事?

生:人們聽到悶雷滾動的聲音,知道大潮就要來了。想早點看到大潮,所以踮着腳尖往東望。

生:人們從早上一直等到午後一點左右,終於等到了大潮,心情很激動。

師:你還聯繫到前面的課文了,很好,那麼,當時人們會說些什麼?

生:大潮就要來了!

生:哇!終於等到了!

師:我們全班同學來學學觀衆的樣子吧!

生:

(學人聲鼎沸狀。)

師:還有什麼地方寫人們的表現?

生:人羣又沸騰起來。

師:請說說你的體會。

生:人們聽到潮的聲音有一會兒了,但還沒看到大潮的樣子,這時人們看見了遠處的白線,知道大潮就要來了,再次激動起來。

生:我認爲讀這句的時候,又字要讀得重點,體現人們的第二次激動。

師:體會得真好,後來還有人們的表現?

生:沒有。

師:那麼精彩的大潮,作者沒有寫人們的表現,我想大概是要留給我們思考的吧,請你們想想,人們的表現可能是怎樣的?

生:有的人可能驚呆了!

生:膽小一點的可能嚇得閉上眼睛。

生:還有的可能因爲聲音太大了,捂起了耳朵

生:

師:你們的想象真豐富,那麼我們來當作者筆下的觀衆,一起來觀潮,把他們的神態再現出來,好不好。

(播放潮來課件:潮的聲音響起,學生大聲地歡呼,並踮着腳尖望;後來響聲越來越大,看到一條白線,學生再次歡呼;大潮的高潮部分,學生有的目不轉睛地望着,有的閉上眼睛,有的把身邊的人緊緊抱住)

師:大家表演得真好,老師也想當觀衆,這樣吧,請同學們讀課文中潮的部分,老師讀人們的表現部分,你們讀好了,老師就能體會人們的心情了。

(師生對讀)

〖本片斷板書

聲音 形態

遠: 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潮來時 橫貫江面

白色城牆

近: 山崩地裂 千萬匹白色戰馬

【教學反思】

在很多閱讀課上,老師們爲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經常會以同學生們自由地讀吧,特別是你喜歡的語句,可以畫一畫,多讀幾遍。待一會讀給大家聽聽,看誰讀得最好?引導,從而把課堂帶到文章最精彩的部分,使整節課中心突出,主次分明。執教本課時,我也想過像這樣以學定教,畢竟這種方法是以學生的興趣爲主,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但反覆權衡,我還是採用了按觀察的順序來引導學生體會,我想,課堂的教學強調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爲主,應該不排斥老師的引導吧,事實上,學生通過人羣、大潮的變化交織在一起的理性閱讀,課文讀得更好了,真正做到了走進文本、走出文本、又超出文本。記得一句名言:發展纔是硬道理。既然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我又何必拘泥於教學的方式呢?

【專家點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這個片斷的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綜觀閱讀教學,有的老師喜歡逐段讀講,這樣顯得很有條理;有的老師喜歡直撲重點,以你最喜歡哪些語句來以學定教,這樣更容易彰顯學生個性。這位老師的優點在於他沒有拘泥於一種單一的形式,能夠汲取各種教法的長處來服務於自己的教學。首先用音頻引入課題,激情入景,引導學生質疑,再通過觀看課件直撲重點段3、4自然段。採用了第二種方法。

接着,老師採用第一種方法,通過分組合作體會、朗讀訓練,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文字美,錢塘江的涌潮的雄壯美,以及觀潮人們的心情:潮的聲音由大到更大,潮的形態由模糊到清晰,人們的心情由激動到更激動,並巧妙地把人們與涌潮的聲音、形態密切地結合在一起,帶領學生從三條線路上探幽覽勝,漸入佳境,逐步昇華,因而教得輕鬆、學得主動,達到文路、教路、學路的和諧統一。

此外,教師教學中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合作、思考的讀書習慣,加速了學生的內化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學生課堂上始終注意集中、反應靈敏的精神狀態,又使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發展。

當然,這堂課也有一些需要思考的地方,整堂課的教學,教師的預設、引導多了些,學生的自主發揮少了些,這樣可能會影響學生主體性的更好發揮。但是,每種教學方式,必然會有它的利弊,人常說:需要就是合理。從這一點上講,這個片斷的教學是成功的。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在教學《槐鄉五月》第2自然段之前,我向同科目的老師請教這個自然段理想的教法。她們認爲據課文逐層去理解,學生較易接受。可一走進教室,我就忍不住想嘗試另一種教法。

我踩着鈴聲走進教室:“同學們,五月,洋槐開花了,大家想不想去槐鄉旅遊?”“想!”學生異口同聲。“那好,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同走進槐鄉。請自由讀《槐鄉五月》第2自然段,然後告訴大家:去到槐鄉,你最想幹什麼?”這問題一經提出,班裏就像炸開了鍋,很快小手林立。“老師,我最想吃槐花飯!”一學生迫不及待。“我也想吃槐花飯!”“我也是!”學生爭先恐後。“喲!這麼多人對槐花飯情有獨鍾!那好,今天就讓我們大飽口福吧!我這也有一大碗槐花飯,”我拿起一個盒子,“請一個同學到講臺來,給大家說說他是怎麼吃槐花飯的。”班裏一反常態,非常踊躍。我請了曾超波。他到了講臺上,隨手拿起桌上的一個礦泉水瓶,“我喜歡吃辣的。我可以在槐花飯上面澆麻油蒜泥、陳醋。”

呵,這樣子,好像早就彩排過的演員!講臺下面情不自禁地送給了掌聲。我內心一陣欣喜。看着下面躍躍欲試的學生,我不忍就此打住,就再讓兩個學生來表演,且邊演邊解說吃法。龍子佳的表演尤其讓我感到意外,那可真的像電視節目中介紹風味小吃的主持人。

就在衆學生在座位上“狼吞虎嚥”“槐花飯”時,我不失時機地問:“吃着如此美味的槐花飯,你想到了什麼?”學生們的答案也出乎我的意料:“這兒的人太聰明瞭,竟能做出這樣的人間美味來!”“這裏的人真能幹!”……

“槐鄉的人除了勤勞能幹,還有什麼特點?”“小朋友臨走時……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一學生照搬課文原話。“你手中的槐花多有重?要錢嗎?從這你感受到了這兒的人怎樣?”“熱情大方!”臺下齊唰唰地回答。“除了吃槐花飯,你還想幹什麼?”“我想躺在槐樹下傻乎乎地睡。”那憨厚老實的韋尚賢站起來說.“你可真會享受!”我投去了讚許的目光,然後作陶醉樣,“躺在槐樹下,既可以聞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又可以欣賞那美麗潔白如瑞雪的槐花。這是多麼幸福的感覺啊!”

……

在學習第2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說說到了槐鄉自己最想幹什麼,實際上就是讓學生自主選擇最想學的內容。這樣的問題一經提出,學生立即興趣盎然,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再如:“吃着如此美味的槐花飯,你想到了什麼!”“槐鄉的人們除了具有勤勞能幹的特點外,還有什麼特點?從槐鄉孩子送禮,你感受到了什麼?”以上諸多問題的提出,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去感悟槐鄉不但景美,而且人更美。常言道:教無定法。所以我認爲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嘗試不同的教法,未必見得不是好事。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執教的《酸的和甜的》一課正是想努力體現這一教學思想,使教學真正成爲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執教後,我覺得本堂課基本突現了學生這一主體,彰顯了學生的個性。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我覺得這節課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合理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成功的祕訣。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通過多種渠道積極爲學生創設情境。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進了有趣的童話世界。用自己親切生動的語言引領學生與小動物們同喜同樂,同急同憂。用形象的語言描述誘人的葡萄,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垂涎欲滴。整節課在寬鬆民主的氣氛下進行的,師生關係比較和諧,學生學得比較輕鬆。

(二)朗讀想象,加深學生情感體驗

朗讀是低年級的訓練重點。本節課是第二課時,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在學生讀得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他們讀出不同角色的特點,讀出不同的情感體驗。在這節課上,我通過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交流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有重點地指導學生讀好描寫小狐狸、小猴子等語言、動作的語句,使學生充分地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同時,抓住時機,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小狐狸和小猴子的心理活動,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爲學生的感情朗讀做好鋪墊。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感受和獨特的體驗,鼓勵學生讀書有不同的感受。如指導學生讀狐狸的話時,我引導學生體會當狐狸忙乎了半天,還摘不到一顆葡萄時,他會怎樣?從而根據自己不同的理解讀好“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在引導學生解決“爲什麼狐狸硬說葡萄是酸的?他心理會怎麼想?”這一問題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等。

(三)品詞析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小學階段是語文素質的初步形成時期,是奠定基礎的時期。所以,在小學階段,必須注重語文基本素質的訓練與養成。二年級屬於低年段,應該培養學生初步理解詞句的能力。這節課,我對關鍵的詞句,啓發學生反覆揣摩,深刻理解,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句中加了“迫不及待”、“大口大口”等詞後的不同表達效果,通過感情朗讀、動作演示、聯繫生活運用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了詞語,積累感悟語言。這種精雕細刻式的閱讀和討論,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理解作者譴詞造句的精當,理解了把句子寫具體、寫生動的妙處。

當然,本節課還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激勵評價的語言應更豐富。

好的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知識點,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本節課,我很注重體現評價的多元性,採用了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和自我評價等形式,但在評價語言的藝術性上,語言有些貧乏,沒能在學生最需要鼓勵的時候進行恰到好處的點評,在以後教學中仍需加強。

(二)加強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在學生合作學習這一環節中,由於學生年齡小,教師應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對於個別小組的合作學習只停留在形式上,老師應作爲學習的參與者參加到小組的學習中,以平等的身份引導孩子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以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

我根據名師的經驗和專家報告的思想去年在初一嘗試了“預習、質疑、討論、反饋”的四環節小組學習方法,也初步培養了學生的質疑、發現問題的能力,但學生自學的習慣還沒有很好地養成,更談不上學習的興趣了。我們語文學科的博雜更決定了興趣、愛好及習慣的重要性,擺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難問題——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師命題,提出要求,學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有時毫無興趣可言,書寫起來更談不上真情流露,相關的批改反饋的針對性及實效性也較差,這種被動消極的作文課我思考了好久決定嘗試一種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在開學的.三週內,先在12班進行了試驗,現把初步的思路簡單介紹:

作文課,一反常態,先分析了上次學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標。針對上次對新聞事實的敘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記敘的要素,交待清楚一件事”的總體要求。

然後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討論擬題並簡單說說構思,組長示意,老師計時。

靜思獨立,老師觀察各小組的情況。

成文後,組長示意可以寫讀書筆記。

統一完成後,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換找優點,評價閃光點,寫出主要內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換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錯別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聲讀文,動情優美處,大聲的讀,後品味反思別人的評價,結合自己的感受,對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議。

最後,交流心得。每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賞,由作文負責人根據各小組記分,上交由老師根據各小組的情況,找出優缺點,並概括不足(共性的東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標。

經過這樣一改動,學生的作文課上,以小組爲單位全部動起來,全身心積極投入,每位同學至少讀了三篇同類的作文,又聽讀了6篇美文,不論從聽覺、視覺上都獲得很大的收穫,相對以往單一,枯燥的形式,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小組之間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強。

由於剛剛開始,畢竟有它的極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時間的分配,各小組時間的不均衡,小組之間成員能力水平的差異等等,決定了我今後將會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天鵝、大蝦和梭魚》這篇課文放在二年級上冊,其意在於讓學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課文用了一個反面例子來說明問題。在教學中,讓學生先明白爲什麼他們三個拖不動大車,再請學生幫助他們,將力量用在一條線上,懂得齊心協力的藝術。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學生的朗讀和思維拓展爲訓練點進行教學,在講讀結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髮散思維,使學生不但明白不合作辦不成事的道理,還懂得應該怎樣合作才能解決問題。在拓展思維訓練中問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們有做過這樣鬧來鬧去白費力的事嗎?”唐嘉成同學站起來說:“我們在做值日時,有的同學掃過來,有的同學掃過去,這樣掃來掃去也是白費力,老掃不乾淨又要掃得很晚。”葛好同學說:“剛纔我們讀書時有的同學太快了,老師讓我們重新又讀了一遍,這也說明了不齊心協力是辦不好事情的。”其他學生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的看法,通過交流再次表明做事不合作的後果,從反面強調了合作的重要性,告訴人們不合作辦不成事的道理,只有齊心協力,團結起來才能力量大的道理。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由於故事情節簡單,課前安排學生通過讓學生練習“讀出語氣”來體會小鴨子和鴨媽媽當時的心情。我覺得從學生的興趣着眼,通過朗讀、角色表演遊戲等方式,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言、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努力讓語文課活起來,努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方面,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是,自己在把握語文課的特點方面,在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學習體味的內在含蘊方面還是有欠缺的。語文教學,在注重了實踐、興趣、綜合的同時,不能忘掉“本”——語言文字的學習領會。這是新課程的語文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的。

但是在 “如果老師是鴨媽媽,就不讓小鴨子去,請問你喜歡老師這隻鴨媽媽,還是書上的這隻鴨媽媽?”這一環節時,我的本意是讓學生體會鴨媽媽不是不喜歡小鴨子而是讓小鴨子自己去學會本領。可孩子們沒有能真正體會我的用意,很多孩子因爲喜歡我所以就說喜歡老師這隻鴨媽媽。這絕對是預設之外的東西!面對新的生成,我雖然有些着急,但沒有爲了達到目的而輕易地阻止學生的回答,仍微笑地面對學生,慢慢地引導,讓學生自己去體會鴨媽媽說的話的用意,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由此我想到,在課前預想更多的可能,在課堂用心去關注更多沒有想到的“可能”,是我們要努力追求的課堂的理想境界。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對於小學教學來說,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爲了寫好作文,師生都必須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前幾天聽了周龍英老師和修建老師指導的兩節作文課,感受頗深。我認爲,小學作文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練寫觀察日記,積累素材

學會觀察事物,提高寫作能力,從何入門呢?練寫“觀察日記”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能觀察到許許多多的東西,如自然景物的狀態,氣候的千變萬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會的各種現象等,而光觀察不記錄,那麼有多少新鮮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動感人的場面難免會忘記,即便日後能回憶,也是朦朧的。所以,在教導學生養成觀察習慣的同時,還要養成練寫觀察日記的好習慣。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提倡“觀察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師,在平時,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去觀察.在課堂上要經常指導學生練筆,使每個學生都能練出一雙銳利的眼睛,學會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養成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從而使生活周圍的人和物爛熟於心,出口成章。

二、多表達、勤交流。

在習作指導時不但要重視師生之間的交流,更要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並在作文要求允許的最大範圍內給學生表達的自主權,以培養他們作文的創新精神和求異思維能力。

三、 多做遊戲,在玩中寫,培養寫作興趣。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用遊戲的方法教孩子們寫作十分有效,可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提高興趣,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啓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將遊戲融入到作文訓練中,教學生玩中寫作,寫中再現玩趣,使作文成爲最輕鬆平常的事。這樣,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再也不覺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多修改、重指導。

重視對修改習作的指導,讓孩子利用自改、互改等形式養成修改習作的良好習慣。

五、多鼓勵、重評價。

老師在作文批語中表現出的態度、情感、準確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情緒和興趣因此,老師對學生的作文要用讚賞的眼光去批改,並通過作文批語使學生得到知識上的滿足,學習上的動力,心理上的平衡。

總之,作爲語文老師,只要平時勤於培養學生積累、蒐集寫作材料的良好習慣,並在作文的指導和講評上下一番功夫,就能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只要語文老師腳踏實地,抓住新課程改革這個良好契機,不斷實踐、探索、反思,根據新課程作文教學的理念和目標,改進作文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努力突破作文教學這個“難區”,總有一天能夠幫助學生攻克作文這個堡壘,讓學生不再懼怕作文,愛上作文,並寫出好的作文。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在大力提倡讓課堂活躍起來的今天,在鼓勵學生敢說會說的同時,在放手讓學生合作討論的同時,也該讓學生在課堂上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在不少的課堂上,發現了同樣的一種傾向,有時一個同學的發言還沒有結束,其他同學就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一邊還大聲喊:“我來,我來……”。有時老師剛提出了作業要求,明明是一聽就懂,可總有那麼幾個同學對老師的提醒根本不入耳,有時老師剛糾正一個同學的錯誤答案,另一個同學又重複了同樣的錯誤……凡此種種,都是學生不認真傾聽老師或同學的發言引起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導致了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而且也違背了全員參與的原則。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呢?

一、教師要明確要求。

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要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向學生強調:聽和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聽明白,要善於表達;傾聽也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因此,說要大膽,聽要專心。同時,老師可向同學表白:老師欣賞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同樣也喜歡專心傾聽的學生。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再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那就更好了。學生在明確要求之後,一般都能等待別人把話說完並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學的發言,即使同學回答有錯,在老師的提醒下,學生也會“耐心”等待。

二、要發揮示範作用。

課堂上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吐,教師都要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偶爾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斷學生的發言。教師在評價學生也應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尋找學生髮言的閃光點。這樣,學生無形中受到了潛移默化:聽別人發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學習的內容,其次纔是指正、補充等。

只要我們在課堂上堅持要求明確,堅持榜樣示範,課堂上學生的傾聽意識就會在其間慢慢流淌!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本人在設計這一課的時候,我的目的就是想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童話氛圍,使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不僅讀懂課文,讀出感情,還能在讀中領會課文的含義,在此基礎上進行分角色的朗讀,並能從青蛙、松鼠、蒼鷹身上學會一些可貴的品質。

第一部分的教學中重點讓學生體會到青蛙想看大海這個願望的迫切和看大海的艱難。蒼鷹在整個故事中是一個引導者,是它給青蛙指明瞭道路,也是蒼鷹讓青蛙明白了現實情況的艱難,從迫切的失望變成了失望的情緒。在教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讀書、品味語言文字、觀察插圖、體會人物心情來理解青蛙整個情緒轉化的過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很難完成的心願。爲後來的看到大海奠定基礎。

第二部分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在這一個部分裏青蛙遇見了松鼠,而松鼠就是青蛙理想的實踐者,是它帶領青蛙最終登上山頂,也可以說沒有松鼠的鼓勵和幫助,青蛙是不可能看見大海的。在講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先引導學生去讀一讀青蛙和松鼠的對話,在讀懂的基礎上,我安排了角色扮演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在青蛙和松鼠的角色中轉換,在跳的過程中讓“小青蛙”體會到累和艱辛,想象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堅定他們絕不放棄的信心。

課堂每一個部分的教學,都重視了詞句的訓練,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動腦、動嘴,還動手寫一寫,真正做到了讀、說、寫一體,完成了語文課所要達到的目標。

課堂效果證明,孩子們學得輕鬆快樂,他們體會到了課文語言背後所蘊含的東西。當他們最後看到大海的時候,通過讀和說體會到實現理想的快樂並能對大海說幾句讚美的話。

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的遺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彌補。1、童話的“童”趣體現得不夠;2、小青蛙那種堅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強調得不夠;3、課文的訓練點挖掘得不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