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村居》教學課後反思

本文已影響 9.7K人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村居》教學課後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語文《村居》教學課後反思

一年級語文《村居》教學課後反思1

今天,我教學了《村居》一詩,在今天的教學過程中,我就採用了“以讀代講,以疑促思”的教學思路。引入課題後,讓學生藉助拼音自讀了課文,同桌互學了生字之後,就讓學生談談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一句,並說說爲什麼?有的學生說喜歡“忙趁東風放紙鳶”一句,這是意料之中的,因爲近幾天說道要去放風箏,學生興趣濃厚,畢竟孩子們愛放風箏嘛。也有學生說喜歡“草長鶯飛二月天”一句,也不足爲怪,草啊,鶯啊,都是春天裏美麗的景物。突然,一個學生說喜歡“拂堤楊柳醉春煙”一句,問他爲什麼,他卻答不上來。於是,我引導他聯繫舊知,問:“這句詩和學過的哪首詩描寫的同是春天的景物?”大家異口同聲地說:“《詠柳》。”我不失時機地說:“《詠柳》寫出了柳樹之綠,這句詩寫出了柳樹的什麼?”“柳樹醉了。”“柳樹爲什麼會醉呢?”“因爲它陶醉在春天的美景裏了。”“你能展開想象的翅膀,描繪一下春天的美景嗎?”頓時,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起來,學生的潛能被激發了,學生對春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可見,教師在課堂上若抓住一些片言隻語,抓住一些稍縱即逝的感受,及時誘導學生放飛思維的空間,將會使課堂充滿活力。

一年級語文《村居》教學課後反思2

《村居》這首詩是清代詩人高鼎寫的,詩句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春景圖,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美融爲一體,有着特殊的審美功能。

我在教學中首先從古詩的題目入手,讓學生理解《村居》的.含意,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詩人在農村居住時親眼看到的春天的情景。那麼詩人看到了什麼呢?通過課件演示一組與詩詞有關的春天的景物動畫,如:小草、黃鶯、楊柳、兒童、紙鳶等畫面,藉助這些畫面來學習詩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樣描寫所看到的景物的呢?出示古詩,學生邊讀邊體會詩句表達的意思。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這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鉅的任務

在備課的過程中首先是考慮創設情境導入課題。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專門搜尋了一組表現詩詞內容動畫課件,目的是藉助畫,還有鳥聲、風聲、雨聲的音樂,帶學生入情入境,提高學生對《村居》美景的感受。通過畫面聯想到每一句詩詞,還有助於學生背誦古詩,不需要機械的記憶。要學會怎樣從上一句聯繫到下一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生自主探究環節。這一環節主要體現在識字寫字和理解詩意兩個方面。識字寫字是低年級階段學習的重點。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集中識字和隨文識字兩種方法相結合。但是,在教學的時候,對於集中識字的把握比較的好,但在隨文識字的時候,因爲怕教學任務不能完成,教學時,基礎打的不夠紮實,沒有采取多種的形式讓孩子反覆讀,反覆認。

課後,理解到識字、認字纔是低年級的重點,需要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生字並在生活中去學習認字、識字,有意的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去發現識字的樂趣。寫字環節我將教師指導書空、示範放在學生試寫感悟之前,然後讓學生自己組詞,通過詞語鞏固、理解字的意思。最後在本子上書寫課後六個生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