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課文《牧場之國》的教學反思範文

本文已影響 2.93W人 

在每一節課過後,我們都應該反思其中不夠好的地方,幫助自己進步!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課文《牧場之國》的教學反思範文,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課文《牧場之國》的教學反思範文

  課文《牧場之國》的教學反思範文1

在教學第22課《牧場之國》時,課堂上我激勵性的評價可謂熱情洋溢。當學生結結巴巴讀完課文時,我隨即表揚:“你讀的真好!”課後我回憶當時的情景,他讀得真的好嗎?到底好在哪?

課文讀完後,我又問學生:“你們喜歡哪一部分?”“我喜歡夏天,因爲夏天可以到河裏游泳。”我聽後滿意地說:“你真聰明,還會游泳!”這個小男孩的聰明之處到底在哪兒?會游泳就是聰明嗎?

反思:

從以上教學片斷可以看出,我的這些評價語缺乏針對性、準確性,就像個大帽子,扣在誰的頭上都行。像第一個學生,他結結巴巴纔讀完這篇課文,教師還表揚“讀得真好”,這樣的評價顯然是不恰當的。這個孩子克服困難,認真讀書的精神纔是真正值得表揚的。再看第二個學生,教師的評價是“你真聰明,還會游泳!”其實,這個學生的聰明之處在於他不僅說出了自己喜歡的部分,還道出了喜歡的理由,教師應及時指出:“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不但說出了自己最喜歡的部分,還告訴大家你喜歡的理由,讓我們聽得更明白了。”這樣有針對性地評價纔是真正着眼於孩子的,這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暗示、點撥其餘孩子可以效仿那個孩子的說話的方式。可在原案例,由於教師沒有準確、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及存在的問題,學生也就錯失了一次“揚長避短”的機會。教師只是在課堂上例行公事般地把事先製成的“高帽子”隨意地拋給孩子,這是不負責任的。

  課文《牧場之國》的教學反思範文2

課上完的時候,感覺不是很好。後來仔細想想我知道了那節課缺點是在哪裏了。關鍵是學生與文本的交流不夠,換句話說,就是學生對課文讀得不透,雖然我給學生讀書的時間了,可是時間還不夠,當然,老師對這課的朗讀的引導做得也不到位。

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老師與文本的對話,老師與學生的對話,更不能忽視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這種對話怎麼實現,應該在課堂上給學生朗讀的時間,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有人說:分析課文是讓課文潛入水中,朗讀課文是讓內容浮出水面。我覺得這句話把朗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作了很形象說明。但怎麼去讀,僅僅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去讀,肯定不行。這裏就體現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怎麼指導?這一直一來是困撓我心頭的一個難題。我看到許多老師就做得很好,值得我好好的學習。像汪立民老師的文言文讀得引導,讀得有趣,讀得有味;呂紅霞老師的抓住關鍵的語句,讓學生對語句進行細細的品味,讀得有激情;王瑞老師執教的《去年的樹》,抓住四次對話的朗讀,每一次對話的情境不同,學生讀得情感就不同。她(他)們讓我明白這纔是真正的朗讀教學,朗讀讓閱讀教學走向多姿多彩,讓閱讀走入學生的心靈。

面對生成性的課堂,突現教師的教育機智,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自己還是經驗尚淺。面對學生說出“馬兒會不會結婚?”、“綿羊在談戀愛”、“我聞到了汽油味”這些對文本有些另類的解讀,可以說是反文本的解讀,教師的教育機智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現在靜下心來反思這些問題的時候,我知道我沒有抓住這些解讀,如果當時引導的好的話,完全有可能成爲這堂課的亮點。比如說“綿羊在談戀愛”,我當時如果適時的綿羊談戀愛,在這裏“結婚”,繁衍後代,不正是說明動物在這裏悠然自得的生活着嗎?多好的資源呀,沒有抓住,可惜!再如“我聞到了汽油味”當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在當時的情況下,到底能不能聞到汽油味呢?學生們肯定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失之交臂,可惜!當然教育機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這需要老師文化的積累,經驗的沉澱,正是自己年輕的不足吧。

  課文《牧場之國》的教學反思範文3

《牧場之國》是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教學這篇文章,意圖是引領學生感受荷蘭和諧、優美、寧靜、悠閒的田園風光圖,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本文是略讀課文,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採取以學生自讀自悟爲主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牧場之國荷蘭的特點。

課堂上的教學,我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找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出自己對句子的理解,分享對荷蘭這個牧場之國的感受。在教學時,我注意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特點,感悟荷蘭牧場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彷彿自己也置身於荷蘭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遼闊無際的牧場上,正在欣賞着優美的畫卷,被眼前的景緻所陶醉,發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的由衷感慨。再適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幅幅如詩如畫的圖片,學生再一次爲荷蘭的美傾倒,把荷蘭的印象牢牢地記在腦海了。

教給了學生如何閱讀文章的方法我認爲非常重要,不只是授之以魚,更是授之以漁。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不僅欣賞到了荷蘭美麗的風景,感受了作者優美文筆,更掌握瞭如何去讀懂以及如何表達眼中所見的美景的一些方法。

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是牽得太死,互動開放不夠,沒有體現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應該緊扣田園選畫面,滲透一些寫法的指導,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

遺憾的是不管自己設想的多麼好,如果不和自己的學生相結合,不臨場隨機應變,那麼整個課堂也會顯得單薄而空洞。厚積薄發,學以至用,是我們老師在教學中應追求的目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